•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全国名词委)刘金婷,本届委员会委员(以姓氏笔画为序)马月华、方成、邓劲松、刘炎、余、杨大卫、何香涛、季海生、赵晖、赵永恒、崔辰州、鲁暘筱懿、樊东卫,特邀代表南京大学陈阳、紫金山天文台史建春 ...
    图1:参会人员合影留念 会议由委员会副主任余主持。全国名词委刘金婷总结了过去一年天文学名词委在名词审定方面的工作,并介绍了第三版《天文学名词》(后简称第三版)目前的审阅情况。
    完成第三版讨论工作后,余向与会委员展示了根据火星地形地貌中文推荐译名进行数据可视化的结果。该工作由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完成。
    在天文学名词委网站中查找相关词条,即可以通过词条旁的链接跳转到可视化页面,极大方便了用户对火星地名及其位置的直观理解。近期,冥王星地形地貌中文译名数据可视化也已上线。
  •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全国名词委)刘金婷,本届委员会委员(以姓氏笔画为序)马月华、王玉民、方成、卞毓麟、刘炎、杨大卫、何香涛、余、邹振隆、邵正义、赵晖、赵永恒、黄天衣、萧耐园、崔辰州、谢懿,特邀代表南京大学陈阳 ...
    在余主持的天文学新名词的集中审定工作环节中,委员们对近一年来通过委员收集整理、网络在线提交的新天文学名词进行了逐一讨论。主要包括仪器设备新词、冥王星地名第二批命名、地外行星命名、火星地名等。
    还介绍了天文学名词网站(astrodict.china-vo.org)的功能更新情况,包括:条目信息格式化、增加词条进入系统时间、更新时间、词条标签、词源等内容,并可由用户在线提交。
  • 个优胜团队现场展示和问答的情况确定了本次大赛的最终结果:刘洋、李凯东、李孟禹组成的“天文爱好者联盟”队荣获一等奖;王奇勋、周书锋、李政组成的“银河护卫队”荣获二等奖;张杰、汪嵘、张卓然组成的“龙樱”队荣获三等奖;马智、 ...
    点击链接观看答辩会录像。   ...
  • 乱纪元、纪元、三日凌空……,这是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三体》中让人耳熟能详的场景。
    论文链接:点击这里。 图2.
  • 徐龙、余、杨颖三位委员分别做了题为《大型日冕三维磁场外推计算及数据库发布》、《天文学名词审定工作 1933-2023》、《基于干涉时差测量的无源测定轨系统》的专题报告。
  • 本届委员会委员(姓氏笔划为序)马月华、卞毓麟、刘炎、杨大卫、何香涛、余、邹振隆、陈力、邵正义、赵晖、赵永恒、赵君亮、萧耐园、崔辰州等共14人出席会议。
    在余主持的天文学新名词的集中审定工作环节中,委员们对近一年来通过网络在线提交和论文检索收集到的新天文学名词进行了逐一讨论。
  • 中国(内地)的命名活动由太阳系外行星世界命名-中国委员会和中国天文学会普及工作委员会承办,最终来自广州第六中学天文社提出的羲和(Xihe)、舒(Wangshu)成为我国天文学家发现的首个系外行星系统HD173416b ...
    每个团队仅限提交对一个系外行星系统的命名提案,但团队成员可以参加其他团队、可跨单位/地域/国家组队 填报前需组织面向公众的关于系外行星的天文科普活动(如线下或线上科普报告讲座等),此信息和活动照片(或链接 ...
    查询IAU天体名称列表可见以下链接:https://docs.google.com/spreadsheets/d/1CEXGyancLRtHyPW7u0L_JNi0V8aDuIhv/ 。
    该公众名称可在国际上永久且不受限制地与科学名称一起使用或代替后者使用。
    乌鲁木齐市第一中学)、李珊珊(国家天文台)、乔翠兰(华中师范大学)、陆烨(国家天文台)、汪敏(云南天文台)、张旸(紫金山天文台)、宋华刚(新疆天文台)、卢瑜(北京天文馆、《天文爱好者》杂志社)、施韡(上海天文馆)、余( ...
  • 国家天文台赵永恒老师介绍了“Python在天文年代学中的应用”、北京师范大学的余老师介绍了“用Python搞定星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的王鑫同学介绍了“使用Python方便快捷高效的载入输出数据 ...
  • 上述研究成果近期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天体物理杂志: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论文第一作者为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博士生闫冬冬,通讯作者为中科院云南天文台郭建研究员。
    论文链接:点击这里。
  • 国家天文台 赵碧轩 上海天文台 赵新华 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殷宗耀 北京师范大学 杨洋 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李大磊 新疆天文台 陆昌智 北京师范大学 徐成亮 国家天文台 丁佳成 中山大学 袁琦 新疆天文台 胥 ...
  • 2023年初,LAMOST DR8光谱数据库已与美国斯隆数字巡天项目(SDSS)的 CasJobs数据系统完成了融合,这是继法国斯特拉斯堡天文数据中心(CDS)VizieR系统、欧洲空间局ESASky ...
    日升月,昭昭之宇。LAMOST第二期光谱巡天任务将于2023年6月结束,第三期光谱巡天计划于2023年9月开启。新征程,新目标,奋楫再出发。
    新闻来源:http://nao.cas.cn/news/gd/202303/t20230330_6720371.html 新闻链接: 央视网:郭守敬望远镜发布光谱总数超两千万条 人民日报: ...
  • 发现图像 发现者:张宓、高兴 发现时间:2021年7月3日02:11:15 发现亮度:17.5星等(无滤镜) CBATTOCP上报链接:http://www.cbat.eps.harvard.edu ...
    /unconf/followups/J00423807+4108423.html CBAT TOCP页面 TNS上报链接:https://wis-tns.weizmann.ac.il/object ...
    公众超新星搜寻项目现有设备:C14(左)与HMT(右) 半米望远镜于2021年6月7日正式加入公众超新星搜寻项目,与原先的C14合并运行,同时出图,有提升公众超新星搜寻项目的发现频率。
  • 展厅辅导员万辉、陈丹给观众讲解和指导如何操作万维望远镜   第一期的活动内容基于《互动式天文教学指导丛书——小学天文教学》,以该课程的第一课《我们所在的位置》为主题,旨在引导观众熟悉万维望远镜的基本操作 ...
    撰稿:展教部  万辉 编辑:数字科技馆部 原载于武汉科学技术馆微信公众号 转载有修改 ...
  • TNS页面链接<a href="http://wis-tns.weizmann.ac.il/object/2016ajo">http://wis-tns.weizmann.ac.il/object/2016ajo ...
    TNS页面链接<a href="http://wis-tns.weizmann.ac.il/object/2016aqw">http://wis-tns.weizmann.ac.il/object/2016aqw ...
    style="color: rgb(255, 0, 0);">3、内部编号:PSP16G</span></p> <div> 2016年2月29日通过PSP公众超新星巡天项目发现,发现者高伟,沈洋,张紫, ...
    TNS页面链接<a href="http://wis-tns.weizmann.ac.il/object/2016aqx">http://wis-tns.weizmann.ac.il/object/2016aqx ...
    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4、内部编号:PSP16H</span></p> <div> 2016年3月1日通过PSP公众超新星巡天项目发现,发现者张紫、 ...
  • 论文链接:点击这里。 黑洞神秘诡谲,人类对其知之甚少。传统上恒星级黑洞的发现大多基于X射线暂现源。目前,观测上已经确认的恒星级黑洞约20个,侯选体约100个。
    新的观测方式有揭示黑洞的新特征,为解开恒星级黑洞样本缺失的谜团提供了可能。
    随着LAMOST海量时域光谱数据的积累,结合本工作开发的搜寻证认致密天体的软件工具,有发现更多的致密天体候选体,为进一步研究黑洞、中子星等致密天体的性质和起源奠定了基础。
  • 这颗70倍太阳质量的黑洞远超理论预言的质量上限,颠覆了人们对恒星级黑洞形成的认知,有推动恒星演化和黑洞形成理论的革新。
    论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19-1766-2。 图1 LB-1的艺术想象图 (喻京川绘) 黑洞是一种本身不发光的神秘天体。
    接下来,利用LAMOST极高的观测效率,天文学家有发现一大批“深藏不露”的黑洞,开创批量发现黑洞的新纪元。
    新闻链接:http://www.nao.cas.cn/xwzx/ttnews/201911/t20191128_5444348.html ...
  • 这一研究结果有揭示绿豌豆星系这一类特殊致密星系中的大质量星系和超大质量黑洞的联合演化特征。
    论文链接:点击这里。 绿豌豆星系,因其呈现为绿色、且致密的光学形态而得名,具有极强的发射线,特别是电离氧[OIII]发射线。
    接下来,LAMOST第三期光谱巡天计划中绿豌豆星系的巡天项目将有为我们提供更多此类特殊星系的样本,从而进一步揭示大质量星系和超大质量黑洞的联合演化情况。
  • 北师大吴 江华、张文昭、高爽等老师,国家天文台信息与计算中心樊东卫、万辉等人员参加了会见。 首先,P. Anandan院长等在WWT天象厅观看了WWT天象厅功能和作品展示。
  • 论文链接:点击这里。 在标准演化模型中,脉冲星是中等质量恒星经超新星爆发而形成的中子星。
    未来,FAST有在搜寻与超新星遗迹成协的脉冲星方面取得突破。 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为天文观测设备和研究计划提供数据与技术服务。 新闻来源:新疆天文台官网    ...
  • ,论文链接:点击这里。 脉冲星是大质量恒星死亡时超新星爆炸催生的中子星。当前的超新星模拟不能产生速度和自转轴共线的中子星,显示了人类对于中子星起源这一复杂过程所包含的物理机制还需加深认识。
    据悉,这一方向的系统测量正在逐步展开,有深度揭示中子自旋的起源。
  •  
我们使用cookies为您提供更好的体验。继续使用本网站,即表示您同意按照我们的Cookie 政策使用cookie。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