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编程基础及其天文学应用培训举行
发布时间:
2016-06-29 15:32
修改时间:
2020-05-29 09:37
文章类别:
阅读次数:
68865

2016年6月27日-28日,由国家天文台职工培训资助计划支持,信息与计算中心组织的“Python编程基础及其天文学应用培训”在国家天文台举行,来自国家天文台、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单位的130多名学员参加了培训。

培训现场

近些年来,国际上在科学计算语言方面,尤其是面向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方面,Python已经是占了半壁江山,这在一些重量级的开源应用(Tensorflow, theano等)中都得到了证实。在天文研究领域,亦是如此,美国即将发射的韦布空间望远镜(JWST)、LSST大口径全天巡视望远镜等都将Python作为数据处理和数据管理的主力语言。针对天文学研究需求开发的Python科学计算包AstroPy近些年的发展也如火如荼,极大的方便了科研人员进行科学计算。为了提高科研人员的Python编程基础、促进科研人员使用Python进行天文学研究,国家天文台信息与计算中心(China-VO)在台职工培训资助计划的支持下,举办了此次Python编程基础及其天文学应用培训。

此次培训分四个环节,分别介绍了Python编程基础、Python与科学计算、Python与天文学计算、最后进行了天文科学计算的实例分享。国家天文台赵永恒老师介绍了“Python在天文年代学中的应用”、北京师范大学的余恒老师介绍了“用Python搞定星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的王鑫同学介绍了“使用Python方便快捷高效的载入输出数据,浅谈yaml在天文中的应用”。

赵永恒老师介绍“Python在天文年代学中的应用”

培训期间,学员学习并实践了Python语言环境以及Numpy、Scipy、Matplotlib、iPython、Pandas等科学计算基础软件包,试用了AstroPy天文科学计算包。通过培训,学员们初步掌握了Python的操作,为日后在天文研究中应用Python奠定了基础。学员们认为通过这次技术讲解与实践相结合的培训,很有助于今后研究工作的开展和效率提高。

 
)
Yang Hanxi
(文章编辑:
我们使用cookies为您提供更好的体验。继续使用本网站,即表示您同意按照我们的Cookie 政策使用cookie。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