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2020年工作会议在厦门召开
发布时间:
2020-12-04 09:11
修改时间:
2020-12-04 09:11
文章类别:
阅读次数:
1766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国天文学会第十一届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于2020年11月28日至12月1日在福建厦门举行。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全国名词委)刘金婷,本届委员会委员(以姓氏笔画为序)马月华、方成、邓劲松、刘炎、余恒、杨大卫、何香涛、季海生、赵晖、赵永恒、崔辰州、鲁暘筱懿、樊东卫,特邀代表南京大学陈阳、紫金山天文台史建春、国家天文台张博以及委员会秘书李珊珊共18人现场出席会议,委员邹振隆、陈学雷、钮卫星、萧耐园共4人通过网络会议的形式在线参会。

图1:参会人员合影留念

 

会议由委员会副主任余恒主持。全国名词委刘金婷总结了过去一年天文学名词委在名词审定方面的工作,并介绍了第三版《天文学名词》(后简称第三版)目前的审阅情况。在简短的致辞后,参会委员根据审阅反馈对出现问题的词条进行逐条讨论审核,对部分名词的归类、定名、释义等进行规范,如统一单位中英文使用、删除释义中关于收录、分支的部分描述等。对于不能在会上确定的词条释义,根据其所属类别督促相关领域组长尽快进行组内讨论定名。在所有词条重新反馈后,第三版将进行网络预公布,并在2021年正式与大家见面。

完成第三版讨论工作后,余恒向与会委员展示了根据火星地形地貌中文推荐译名进行数据可视化的结果。该工作由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完成。在天文学名词委网站中查找相关词条,即可以通过词条旁的链接跳转到可视化页面,极大方便了用户对火星地名及其位置的直观理解。近期,冥王星地形地貌中文译名数据可视化也已上线。

图2:可视化后的火星地形地貌名称

 

在天文学新名词的集中审定工作环节中,委员们对近一年来通过委员收集整理、网络在线提交的新天文学名词进行了逐一讨论,其中包括新的天体命名、理论名词等。在本次会议上,委员们讨论了系外行星命名,并对天文爱好者提交的小行星名词异议进行了讨论。同时,委员会确定对UAT(Unified Astronomy Thesaurus)词库进行翻译工作,由各组分工进行。

由于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对信息传递影响巨大,在委员会主任赵永恒的主持下,委员们讨论了名词委未来的工作流程和机制是否应有所改变。最终确定在新名词诞生较多,影响力较大,时效性较强的领域,如太阳系、天文仪器探测等领域的新词,加快审定速度,扩大名词委影响力。

 

特别提示

为了更好地吸收青年天文科研和科普教育传媒人员参与新词收集推荐,及时跟踪科学前沿和热点,名词委计划设立青年委员。欢迎有兴趣参与天文学术语定名和讨论的同学和研究者在微信后台留言,或扫码加入微信群参与相关话题的讨论。

图3:天文学名词群二维码

)
Yang Hanxi
(文章编辑:
我们使用cookies为您提供更好的体验。继续使用本网站,即表示您同意按照我们的Cookie 政策使用cookie。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