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天文学会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第十届委员、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天文学名词审定分委员会第七届委员第三次会议于2018年10月15日至17日在上海天文台举行。本届委员会委员(姓氏笔划为序)马月华、卞毓麟、刘炎、杨大卫、何香涛、余恒、邹振隆、陈力、邵正义、赵晖、赵永恒、赵君亮、萧耐园、崔辰州等共14人出席会议。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全国名词委)刘金婷出席会议。李珊珊、苟利军、钮卫星、黎耕、樊东卫(姓氏笔划为序)等5人作为特邀代表参加会议。
与会者合影
会议由全国名词委刘金婷致开幕词。她总结了过去一段时间天文学名词委在天文学名词与物理名词统一、及时准确定名奥陌陌、上报民政部冥卫一第一批地理定名等方面的工作,并表达名词委对第三版《天文学名词》(后简称第三版)尽快出版面市的期望。在邹振隆主持的《天文大百科·第三卷》(后简称大百科)编纂进展讨论环节,委员们主要就大百科词条撰写、版权及其与《天文学名词》的关系等各抒己见,并希望能由主编出面就相关细节与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进行沟通。在余恒主持的天文学新名词的集中审定工作环节中,委员们对近一年来通过网络在线提交和论文检索收集到的新天文学名词进行了逐一讨论。
在本次会议上,萧耐园作为第三版通稿负责人对目前通稿情况和任务进度进行了汇报,并将自己在通稿过程中总结的部分意见与委员们进行交流探讨。会议随后进入各小组汇报及讨论阶段,委员们针对目前组内撰写进度和情况进行汇报总结,并提出下一步工作计划。会议要求各委员会学科分组小组在11月16日前将通读稿反馈给萧耐园,并对词条查重的程序及重复词条解决方法进行了规定。最后,在赵永恒的主持下,委员们就下一届名词委成员进行初步讨论。
天文学名词委简介
1983年,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成立,当时是中国天文学会的一个工作委员会。1985年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现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以下简称“全国名词委”)成立,下设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以下简称“天文学名词委”)。从此,天文学名词工作正式纳入国家名词审定体系,天文学名词委则接受全国名词委和中国天文学会的双重领导。
天文学名词委设有以下10个分组:01天文学、02天体测量学、03天体力学、04天体物理学、05天文学史、06天文仪器、07星系和宇宙、08恒星和银河系、09太阳、10太阳系,由全体委员分别在相应分组中各司其职。
自成立以来,历届天文学名词委的工作都保持了很好的连续性和传承性。
天文学名词网站
自2002年崔辰州基于《英汉天文学名词》(李许本)WPS电子版在其个人主页上实现了一个简单的“天文词典”,中国虚拟天文台逐步建立中国天文学名词数据库,并实现名词中英文在线查询、新词提交、分类查询等功能。十几年来中国虚拟天文台不但持续推进天文学名词网络化、信息化的进程,还帮助实现天文学名词委名词审定工作信息化,极大程度促进了天文学名词的推广和使用。
图说天文学名词委
1983年成立于南京。
1987年科学出版社出版由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天文学名词》和《天文学名词》(海外版),收录1956条基本名词。
1987年版《天文学名词》
1987年版《天文学名词》(海外版)
1987年8月12日,国务院签发“国务院关于公布天文学名词问题的批复”,天文学名词成为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的第一项成果。
1987年国务院批复
1990年6月23日,国家科委、中国科学院、国家教委、新闻出版署联合发出“关于使用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科技名词的通知”。
1990年四部委联合通知
2015年,出版《英汉天文学名词》,增补词条约6000个、注释3000多条。
2015年版《英汉天文学名词》
更多资讯请关注天文学名词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