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大学为论文第一作者单位。
  • 该磁星的射电爆发已经达到某些河外FRB的亮度,因此被认为是第一例来自于银河系内的FRB现象。在2020年以后,该磁星还零星发生过几次类似FRB的较亮的射电爆发。
  • 6月21日,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教育研发应用分中心(后简称“教育分中心”)第一次工作研讨会在华中师范大学举行。
  • 该调查研究由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田海俊教授领导的团队完成,相关成果已发表于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三峡大学研究生许祺为第一作者。
  • 在此次全球国际合作监测中,西悉尼大学代实研究员(共同第一作者)利用澳大利亚帕克斯望远镜和西弗吉尼亚大学Anna-Thomas(共同通讯作者;共同第一作者)利用美国绿岸望远镜探测到FRB 20190520B ...
    利用这些长期监测数据,之江实验室冯毅研究员(共同第一作者)等细致分析了爆发信号的偏振性质,发现其法拉第旋转量经历了两次正负值剧烈转变的过程,揭示了重复快速射电暴周边存在磁场反转。
  • 虽然数据更早,但他没有时间及时处理数据,错失了第一发现。
  • 以下我们分别简介这三架望远镜的基本信息和初光后一段时期内所使用的第一代主要科学仪器设备,来初步展示它们强大的“威力”。
    ELT预计2027年3月初光,9月份产生第一批科学数据。 图1 特大望远镜(ELT)概念图 科学仪器对任何望远镜都是至关重要的,它关系到望远镜能不能顺利完成预期的科学任务和目标。
    ELT第一代仪器有四个,第二代仪器有两个。另外,还有一个地外行星相机和光谱仪也会尽快开始建设。现在我们先介绍它将会配备的第一代仪器。
    下面,我们先来介绍第一代的三个仪器。
    它可以研究星系演化(包括密集场中的)方面的课题并且包括黑洞和宇宙再电离方向,如第一代星系的结构、大质量黑洞的质量物理性质和星系核、恒星与行星的形成过程等等。
  • 到目前为止,只有两个小质量恒星形成区的HI星风被阿雷西望远镜探测到,这主要是在上世纪80-90年代完成的。
    系列论文的第一作者分别为紫台特别研究助理李英杰(HINSA和HI星风)以及紫台博士研究生刘德剑(基线校准算法和分子外向流)。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为天文观测设备和研究计划提供数据与技术服务。
  • 东莞科学馆的刘晶老师等人制作了以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拍摄的真实月面为底图的高清月面地图(月球底图来源http://lroc.sese.asu.edu/posts/293),并于2020年9月20日发布了第一版的月面地图 ...
  • 此外,有6颗是第一次被发现的宽距双星,理论上它们的伴星质量可能更小,因此它们的伴星极有可能是褐矮星。该样本为开展观测难度非常大的极冷矮星尤其是褐矮星的性质及演化具有重要的科学应用价值。
  • 1995年,欧洲航天局(ESA)和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联合将其发射到了日地第一拉格朗日点(L1)。
    模型版权方:NADC 3、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器 英文译名:Chang'e 1 lunar probe 嫦娥一号是中国探月计划中的第一颗绕月人造卫星,以中国古代神话人物嫦娥命名。
    模型素材提供方:中国航天文创CASCI 6、天问一号探测器 英文译名:Tianwen 1 天问一号是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下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总研制的探测器,负责执行中国第一次自主火星探测任务 ...
  • LAMOST继续保持发布光谱数和恒星参数数量国际第一的地位。 继2019年LAMOST DR6发布光谱数超千万之后,三年时间,LAMOST获取光谱数再翻一倍。
  • 2010年参加首届万维望远镜全国教师培训,2017年承办万维望远镜全国教师培训,连续四届组织学生参加宇宙漫游创作大赛,牵头在我校建立国内高校第一家8米级的6台投影仪的拼接式万维望远镜数字天象厅&hellip ...
    在创新实践中玩转天文数据 第一次接触这个软件,我们就被其中的专业望远镜实测天体图像数据、简便的操作、强大的功能所深深吸引。
    作为专业教师,我们深知天文数据不仅是研究的基础,更能够在教育与科普领域大有可为;同时,学院历来重视本科人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于是我们在培训结束后第一时间将万维望远镜带回了学院,并在专业课&rdquo ...
  • 选题是创作的第一步。
  • 北京大学博士生孙唯佳、段晓苇与国家天文台邓李才研究员、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Richard de Grijs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后章、国家天文台刘超研究员合作,基于LAMOST中分辨率光谱,构建了目前最大样本的早型星星表 ...
    该研究团队通过LAMOST DR7中分辨率光谱的线指数来筛选早型星候选体,给出了目前最大样本的早型星星表和第一个大样本A型星星表,并检验了该星表的可靠性。
    本文为探索恒星自转系列成果中的第一篇,该研究团队不仅证明了构建的最大早型星星表的可靠性,同时也证明了LAMOST中分辨率光谱具备精确确定恒星投影自转速度的能力,这为解决早型星角动量的起源和特征等基本问题奠定了基础 ...
  • 在这里,有中国的第一个现代天文台——紫金山天文台。
    400多年前,望远镜的发明真正超越了人眼,可以想象,当伽利略第一次看到木星的样子和围绕木星的四颗大卫星时应该多么激动。这应该是人类历史上正式记录的第一次透过望远镜的天文观测!
    但凡专业的天文台,其建设过程的第一步就是严格选址。天文台选址是一系列因素的综合考量,除了台址本身的参数外,还包括天文望远镜的科学目标、资金预算、技术和运维支撑等等。
    2018年5月:海西州出动直升机运送选址人员第一次到达选址点。 2018年7-9月:海西州出动直升机吊运选址需要的基建材料、设备物料上山。
    第一幅科学质量的图像上恒星的半高全宽值为0.68角秒,而当时的视宁度测量值为0.60,完全吻合。这是冷湖天文观测基地的初光。
  • ,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副所长曹俊、副所长卢方军、HXMT首席科学家张双南、LHAASO首席科学家曹臻,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副主任邹自明、子午工程总师徐寄遥,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党委书记汪洪岩、副台长赵公等领导和专家出席了签约仪式 ...
    在各数据中心及依托单位领导和专家的共同见证下,陈刚研究员、邹自明研究员、赵公研究员代表三个中心在战略合作协议上签字。
    图2:三方代表在战略合作协议上签字 随后,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常务副主任崔辰州研究员宣布三个国家科学数据中心战略合作的第一项成果:高能物理-空间科学-天文学首批联合主题数据目录。
  • 数据列表 FAST第五批科学数据开放 FAST第四批科学数据开放 FAST第三批科学数据开放 FAST第二批科学数据开放 FAST第一批科学数据开放 ...
  • 磁场是太阳物理的第一观测量,是引起太阳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这两类太阳风暴的源泉。目前,太阳光球磁场的测量主要借助于塞曼效应获得偏振光谱信号,然后通过磁场反演(或者定标)将偏振信号转成磁场分量。
    第一篇采用能够灵活地设置输入变量的个数和有效的解决多变量回归问题的MLP建立网络模型来推断磁场,并讨论了速度场、填充因子等参量对磁场的影响。
    第一行是横场结果,从左至右分别为反演的结果、MLP的结果、线性定标的结果;第二行为纵场结果,从左至右同上。蓝色框线内为黑子本影区域,即高磁场区域,磁饱和效应较为严重。
    第一行从左至右为反演、ResNet、线性定标的横场结果;第二行为纵场的反演、ResNet和线性定标结果。红色方框内为磁饱和较明显区域。
    (两篇文章均为国家天文台怀柔观测基地(HSOS)已毕业博士郭晶晶为第一作者,云南天文台季凯帆研究员为通讯作者。) 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为天文观测设备和研究计划提供数据与技术服务。
  • LAMOST继续保持发布光谱数和恒星参数星表数量国际第一的地位。
  •  
我们使用cookies为您提供更好的体验。继续使用本网站,即表示您同意按照我们的Cookie 政策使用cookie。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