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前往http://wwt.china-vo.org/ 点击页面右侧的软件下载链接下载软件   作为数据驱动的天文科普教育的典范之作,万维望远镜平台在国内外的用户持续增加,影响力不断扩大。
    尤其在2018年2月,中国虚拟天文台正式发布万维望远镜个人版之后,得益于团队在语言汉化、界面优化、互动性增强、数据丰富等方面做出的努力,该平台在国内天文科普教育领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也广受好评。
    这么丰富的天文数据宝藏,在自己的脑上就能随心所欲浏览,是不是让你很心动?   ...
    一次性接入数据最多,天文数据大爆发 万维望远镜平台的独特之处,是通过先进的数据可视化技术,提供了一种便捷有效的方式,将过去只有专业天文学研究才能够接触到的观测数据开放给所有人,尤其是天文教育工作者和爱好 ...
    新版万维望远镜启动界面   对接国际标准,实现数据直通   能够一次性接入如此多的数据集,增加海量新数据,最关键的一点在于中国虚拟天文台团队实现了万维望远镜平台对虚拟天文台HiPS标准这一国际通用的天文数据标准的支持 ...
  • 第四届万维望远镜宇宙漫游制作大赛海报       第四届万维望远镜宇宙漫游制作大赛于2019年10月31日正式启动
    前三届比赛佳作不断,参赛灵活运用平台中的特色功能及海量的天文大数据资源,以独特新颖的形式,表达出了对天文学的理解与热爱。随着万维望远镜平台数据的不断增加,用户的灵感也从中得到了启发。
    往届大赛获奖选手与颁奖嘉宾合影留念       随着大赛的启动,官方网站也同步上线。公众可通过该网站了解比赛详细信息、报名参赛及提交作品。
    为了鼓励参赛更充分地使用万维望远镜中的海量数据,本届大赛作品主题建议围绕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1、国家使命。
    了解更多可访问大赛官方网站(http://wwt.china-vo.org/tours2019/),或关注微信公众号“虚拟天文台”。  ...
  • 天文研究的工作也在走出疫情的影响。
    图1 预印本网站arXiv上每年提交的天文学论文总数 我们还统计了第一作者的国别,可以看到美国研究贡献了超过五分之一的天文学论文,中国研究以超过十分之一的占比位于第二,英国、德国、意大利等国的文章数比较接近 ...
    如果我们考察相关论文数的和去年的差值,可以得到变化最大的关键字排名: black hole, 增加 100篇 Bayes factor, 增加 74篇 stellar mass, 增加 72篇 ...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6月,多个国际研究团队发表了一系列论文,宣布利用脉冲星计时阵(PTA)找到了纳赫兹引力波存在的证据,引起了广泛关注
    图5 代表性研究计划的论文(1) 图6 代表性研究计划的论文(2) 对于常见的射望远镜,ALMA和VLA的产出相当,VLBI次之,FAST的影响力还在提升之中。
  • 10月5日,他们在《天文学家报(The Astronomer's Telegram)》上发表通信Atel #8120,确认这颗由廖家铭发现的超新星侯选体是一颗IIP型超新星。
    公众参与超新星搜索,既可以提高超新星发现的概率,还能增加普通人对天文的兴趣。中国虚拟天文台正是提供了这样一个参与科学发现,了解天文学的渠道。
    2015年,星明天文台与中国虚拟天文台展开合作,正式启动公众超新星搜寻项目。中国虚拟天文台的专业团队完成了星明天文台观测数据的汇总并以简单的网页形式提供给所有注册平台的用户查看。
    自从7月底上线以来,公众超新星搜寻项目就得到了社会的高度关注和媒体广泛报道。9月初,廖家铭首次发现超新星侯选体的事件更是为大众津津乐道。
    欢迎访问中国虚拟天文台网站,并关注微信公众号:虚拟天文台,了解更多情况。   ...
  • 2023年12月3日,第六届宇宙漫游作品征集公益活动启动会在上海天文馆举行。来自科研院所、高校、中小学、科普场馆、公益机构、艺术策展等领域的嘉宾以线上线下的形式参会。
    启动会由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常务副主任崔辰州研究员主持。 图1 参会代表合影 上海科技馆副馆长、上海天文馆管委会主任刘健在会议中致欢迎辞。
    本届征集活动在过去的基础上进行全面升级,参与不仅可以更灵活地使用天文数据,在创作上也有了更广阔的空间。
    图4 征集活动分板块方案介绍 图5 代表们积极参与讨论 会议尾声,第六届宇宙漫游作品征集公益活动各指导单位、主办方代表们共同登台为活动的启动揭幕,参会代表们共同见证本届征集活动正式开启。
    图6 启动仪式 关于第六届宇宙漫游作品征集公益活动的更多详情将于近期发布,敬请关注
  • 如果您正在或计划从事天文信息技术相关的研究,欢迎加入到这些工作组和兴趣组的工作和讨论中来,学习国际同行的先进经验,分享自己的工作成果。
    资源注册工作组(Resource Registry Working Group) 为用户和应用程序提供发现和选择特定科学问题相关资源(通常是数据和服务)的机制,将数据发布和数据用户联系在一起。
    参与定义机器学习相关的新的数据保存和交换模式;给VO服务增加或完善机器学习能力;协调和统一对数据可视化功能的访问;参与有关科学发现工作流程的讨论等。
    运行兴趣组(Operations Interest Group) 关注于全球VO资源与服务系统的稳定和高质量运行。
    天文兴趣组(Radio Astronomy Interest Group) 征集射天文对VO的需求,整理射天文数据组织、呈现方面的要求,明确射天文数据所需的元数据等信息,鼓励射天文用户使用虚拟天文台的资源和服务 ...
  • “鲁能杯”第三届WWT宇宙漫游制作大赛自2016年10月31日正式启动以来受到了众多天文爱好、学生、老师及家长的关注
    经过历时五个多月的作品征集阶段,大赛官方网站最终收到近百部来自全国各地不同年龄不同背景参赛提交的优秀漫游作品。
  • 为配合第五届宇宙漫游创作大赛启动,帮助热爱天文的青少年及公众更自如地漫游宇宙,更高效地完成创作,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的中国虚拟天文台团队在第五届宇宙漫游创作大赛启动之际,推出了万维望远镜个人版2.1。
    随着科学发现的增加,新词的不断涌现,许多天文学名词的中文译名也随之发生变化。此次更新对部分星名的中文翻译进行了修改,数据资源内容将更规范,用户在使用的过程中能够更精准地搜索到所需的数据资源。
    另外,本次更新还增加了大量中国自产数据。
    图3:“指向”及“图像”区域 新数据总能吸引到天文爱好最多的目光,为了满足用户希望便捷获取最新资源的需求,此次更新在平台“探索&rdquo ...
    ;模块下增加了“最新图像”,这样,用户就可以在这里更快速地浏览世界上各大天文望远镜、天文台、探测器的最新图像数据。
  • 自2008年5月12日微软研究院发布WorldWide Telescope以来以其优秀的天文数据可视化功能和独特的漫游功能赢得了众多天文爱好和学生的喜爱,然而对于国内的使用,尤其是中小学生来说,其全英文界面和数据内容相关的各种功能一直是使用软件时遇到的最大障碍 ...
    新功能更新说明 版本:万维望远镜 个人版 Beta V1.0 1、 软件启动优化,加载速度更快; 2、 优化界面布局、目录结构及功能,更符合国人使用习惯; 3、 优化目录结构及功能,去除了部分个人用户不需要的冗余功能 ...
    ; 4、 增加资源共享平台,支持用户通过平台分享及下载漫游、图片、音乐以及其他相关天文资源; 5、 接入中国虚拟天文台用户系统,支持用户登录及注册; 6、 修复已知BUG。   ...
  • "" src="/psp/s-psp/discovery/20160211/psp16b-a.jpg" /></p> <p>  </p> <p>    这是PSP项目启动以来第一次河外新星的发现 ...
    nbsp;<img alt="" src="/psp/s-psp/discovery/20160211/psp16c.png" /></p> <p> 虽是除夕夜万家团圆时,可仍有一批同好以极大的热情关注着 ...
  • 太阳射宽带动态频谱仪观测数据,太阳射宽带动态频谱仪(SBRS)主要记录观测太阳大气的无线辐射的动态频谱随时间变化的特征,望远镜位于怀柔太阳观测站,此数据为1994年至至今的观测数据。
  • 图1 IVOA各工作组最新任命名单 知识发现兴趣组(Knowledge Discovery Interest Group)旨在把VO与KDD(ML、AI)领域联系起来,关注的方面包括可视化、远程数据探索 ...
    、机器学习技术、统计方法、工作流程编排和多态数据访问等,具体工作包括:定义机器学习相关的新的数据保存和交换模式;为VO服务增加或完善机器学习能力;协调和统一对数据可视化功能的访问;参与有关科学发现工作流程的讨论等 ...
    图2 国家天文台陶一寒博士(摄影:张超) 陶一寒博士毕业于伦敦大学玛丽女王学院子工程与计算机科学系,研究方向是交互式信息检索,现为国家天文台天文信息技术(中国虚拟天文台)研究团组成员,主要研究兴趣是机器学习在天文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中的应用 ...
  • 本次比赛旨在更好的贯彻数据驱动的科普教育理念,推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传播科学知识,通过WWT宇宙漫游的设计制作激发参赛的科学兴趣,提高科技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天文、航天等领域的不断发展,如500米口径球面射望远镜(FAST)的建成、量子卫星的发射、引力波的观测进展、“地球二号”的发现,人们对天文学的热情和对宇宙的兴趣也在不断提高。
    参赛不但挖掘了万维望远镜软件平台多种特色功能,将它们发挥的淋漓尽致,更通过这样的平台和机会,展现了自己的创造能力和对天文的理解与热情。
    在大赛正式启动的同时,官方网站同步上线。公众可通过中国虚拟天文台和中国数字科技馆的大赛专题页面了解比赛详细信息并报名参赛、提交作品。参赛作品在线提交截止日期为2017年3月12日。
    了解更多详细情况可访问大赛官方网站或关注中国虚拟天文台微信公众号。
  • 13.7米毫米波射望远镜观测产出的毫米波分子谱线数据,有三种观测数据。
    第一种是按观测需求,采用单点观测模式观测的数据,每条谱线对应一个一维fits文件,数据库表中一条记录对应一个文件的头信息,自2003年至今(2023.06,下同)共观测323万多条谱线。
    第二种是按观测需求采用OTF模式观测的数据,每天对同一个区域成图扫描结果,合拼叠加后生成2个fits cube文件,数据库表中一条记录对应2个文件的头信息。
    一期巡天历时10年,已经于2021年4月底结束,共完成0°≤ l≤ 240°,|b|≤ 5°范围共2400平方度的探测覆盖,建立了毫米波射天文数据库。
  • 《巡天先驱—郭守敬天文成就》是在河北省科技计划科普原创资源开发项目资助下,由河北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物理学院、校博物馆师生科研团队在2019年联合创作完成的一部时长15分钟的4K数字球幕影,影片综合使用全景摄影 ...
    2019年4月,影片入选第九届北京国际影节科技单元暨第九届中国科技馆特效影展映活动,在中国科技馆进行了放映;2019年5月影片入围第13届德国耶拿国际球幕影节,在世界上最古老的天文馆——蔡司天文馆进行了放映 ...
    ,是该影节上唯一一部中国影片。
    2019年11月,影片入选第七届北京国际科技影展,在北京天文馆展映。
  • | Welcome to an engaging workshop that delves into the cutting-edge science topics revolving around the Square Kilometer Array (SKA) and its pathfinders, such as the Murchison Widefield Array (MWA) and the 21 Centimeter Array (21CMA). Throughout this workshop, we'll immerse ourselves in t ...
  • GEO中国秘书处(国家遥感中心)和中科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组织国家综合地球观测数据共享平台于13日15时启动了针对本次地震灾害的应急响应,动员和收集各分中心及各卫星单位协调卫星资源,获取震区高分辨率图像 ...
    这是国际上最先启动的应急行动,其提供的高质量数据被两伊政府及欧美各国的关注及分享,对数据服务器及网络服务提出了极大的挑战。
  • 该版本不仅接入了大量全新的科学数据,在功能上也进行了全方位升级和优化,以期为天文学研究、教师以及爱好们提供一个更加强大、实用的天文数据可视化工具。
    支持导入多种格式图像 新版本中增加了一个特殊的数据工具套件,支持将不同格式的图像转化为 WWT支持的格式。
    无论你是一名刚入门的天文爱好,或是专业的研究人员,都可以便捷地将自己心仪的天文图像导入到WWT中进行使用。 5.
    望远镜数据图像等最新资源。
    图3:在Web版中浏览银河中心的MeerKAT射数据图像 6.
  • 但天文学家仍希望借助更好的巡天望远镜来获得更多、更高质量的观测数据,从而解决之前遗留下来的科学难题,其中薇拉·鲁宾天文台的时空遗珍巡天(LSST)和载人空间站工程巡天空间望远镜(CSST)就是在建大型巡天望远镜中的佼佼
    2010年,最初的计算机需求估计为100 teraflops的计算能力和15 PB的存储,随着项目收集数据而增加,到2018年估计已上升到250 teraflops和100 PB的存储空间。
    望远镜配备有库克型离轴三反射光学系统,还增加了一个折转镜便于实现不同光学载荷之间的切换、调焦和精密稳像等功能。
    在这样的观测深度上,研究可以在每个平方角分看到30个左右的星系。在整个巡天周期里,巡天模块将会覆盖17500平方度的天区,占整个天空面积的40%。
  • 第六届宇宙漫游作品征集公益活动(原宇宙漫游创作大赛,以下简称“征集活动”)于2023年12月3日正式启动
    为鼓励更多天文爱好及教育工作者积极参与天文科普、教育、艺术创作,助力产出更多优秀天文科普教育资源,本届征集活动设置“天文微视频”“天文微课堂”两个板块, ...
    我们尤其关注科学数据在作品中的呈现,卓越的数据处理技能也是你独特创造力的证明,这不仅是科学传播的底色和基础,更是对科学信息的生动诠释。
    重要时间节点 2023年12月3日 活动正式启动 2024年1月1日 开始接受作品提交 2024年初(具体时间待定) 在线辅导 2024年5月30日 作品在线提交截止 2024年7月中旬 ...
  •  
我们使用cookies为您提供更好的体验。继续使用本网站,即表示您同意按照我们的Cookie 政策使用cookie。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