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里是处理后的多频道数据文件。数据发表在 Shao et al. 2017, ApJ, 845, 138; Wang et al. 2019, ApJ, 887, 40 ...
  • 中国虚拟天文台在“公众频道”已上线推出了“恒星检索展示平台”。该平台基于DSS数据可视化展示,可在线进行恒星数据检索。
    这是一扇足不出户、不分昼夜的观星窗口,任何人只要能够通过浏览器上网登录中国虚拟天文台网站公众频道(http://public.china-vo.org/),就可以看到全天的恒星,甚至是星团、星云和星系。
    本星空浏览界面简单清爽,没有太多复杂的干扰信息,让浏览可以回归纯粹自然的画面,尽情享受星空带来的震撼和美丽。 本系统成功支持了支付宝新上线的“蚂蚁星愿”计划,可在页面输入星星编号进行检索。
  • 究其原因,公众超新星搜寻项目对平台用户注册数量及访问人次的增加起到了显著作用。
    10岁小学生廖家铭通过本平台发现超新星的事件被媒体持续报道,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平台注册用户数在短短8天内增加近九千,并创造了单日注册用户增加4993人的历史记录。
    用户频繁地访问科学数据及望远镜申请观测两大模块 经过对平台4年总体访问次数的统计分析,在四个子模块中,科学数据累计8.812万次,云资源累计8.507万次,望远镜时间申请累计4.137万次,而公众频道仅累计 ...
    4年内各子模块月访问量统计图 从各子模块月访问量上看,较为集中的线下活动带动了线上公众频道的访问量,但与此同时科学数据模块的访问量也出现了浮动,并在注册用户激增时达到峰值。
    这可能是因为该模块支持在线望远镜申请观测服务,申请者在线填表及管理进行时间分配与评审,都需要长时间停留操作,所以停留时间明显高于其它服务。 各模块平均停留时长统计图   4.
  • 本系统旨在方便天文学分享和获取国内外天文会议相关信息, 希望通过本平台进一步促进国内外天文学术交流合作。
    欢迎会议组织和相关科研人员提交会议信息,经管理员确认后对外发布。该系统可为会议设置订阅提醒功能,点击订阅后,该会议相关信息可添加到本地日历。
    图2:该系统支持订阅提醒服务 国家天文台百人研究员戴昱为本系统的推广志愿。目前会议系统已上线,运行初期,希望大家多多点击,提交反馈。
    图3:天文会议信息系统推广志愿戴昱 ...
  • 10月5日,他们在《天文学家电报(The Astronomer's Telegram)》上发表通信Atel #8120,确认这颗由廖家铭发现的超新星侯选体是一颗IIP型超新星。
    廖家铭也因此成为国内年龄最小的超新星发现
    自从2007年以来,星明天文台的创办新疆乌鲁木齐一中高兴老师一直坚持拍摄星空,并与其它爱好一同分享每晚的观测数据,进行超新星、小行星等天体搜寻工作。
    公众参与超新星搜索,既可以提高超新星发现的概率,还能增加普通人对天文的兴趣。中国虚拟天文台正是提供了这样一个参与科学发现,了解天文学的渠道。
    图三 廖家铭发现超新星页面截图 用户打开中国虚拟天文台的公众频道,进入超新星搜寻项目页面后,点击“开始搜寻”。如果当时有还未被用户查看对比过的新图,就可以看到屏幕上出现了两张黑白图片。
  • 近期,国家天文台李广伟等人证实了GD-1星流是一个年贫金属球状星团的遗迹。该研究成果已经在知名天文期刊《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上发表。
    星流是沿着一条狭长轨道围绕星系运动,由众多恒星组成的链状结构,是球状星团或矮星系受到星系引力的巨大潮汐作用而逐渐变形、瓦解、撕裂形成的。
    左图:黑色点是处在GD-1轨道上的星,红色和蓝色圆分别是具有LAMOST DR6和SDSS DR14光谱的星。中间红线是年龄130亿年,金属丰度为-2.3的等年龄线。
    我们可以看到恒星都集中在红色线等龄线周围,这是一个典型年贫金属球状星团的特征。
  • 此次迁移到阿里云上的中国虚拟天文台主节点功能主要包括平台门户、望远镜时间申请审批、公众超新星搜寻计划、公众频道等。此前郭守敬望远镜(LAMOST)的光谱巡天数据已先期实现上云。
  • 您可以在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主页顶部导航栏的“公众频道”下拉菜单中选择“全民科学”访问。或直接点击下方链接进入。
    星系马戏团项目将引入人工智能技术,通过与公众互动,参与无需深入学习专业知识便可直接操作来筛选星系图像中的异常天体。
    这不仅有助于参与直观地了解星系的形态,还能够帮助科学家快速发现宇宙中的异常现象。
    引力透镜搜寻项目(LensFinder) LENSFINDER引力透镜搜寻项目于2023年初上线,一经推出就受到了天文爱好们的关注。
    这个看似简单的“找不同”游戏,让公众有机会深入参与天文发现,一部分参与甚至还为科学发现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 参加纪念大会代表是来自全国天文科研一线、包括天文研究、天文观测技术与方法、天文数据处理与模拟等方面的学和专家200人左右。
    《逐梦苍穹》视频分上、中、下三集共45分钟,由央视发现之旅频道《纪录东方》拍摄、制作、播放。 现就中国天文学会成立百年纪念大会进行赞助征集。
  • 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牵头开展的公众科学项目——火流星上报平台自2023年8月份上线以来,受到了大量天文爱好们的关注。
    经项目方优中选优,最终在这600余条数据中评选出了年度十佳火流星,并为它们的发现颁发奖状。 究竟2023年度十佳花落谁家?一起来看看吧!(按火流星发现时间排序) 1.
    图8 邵晨宇作品 上传人:刘 图9 刘作品 9. 上传人:王智琛 发现时间:2023年12月14日19:58:57 流星特点:流星图像正,伴有飞机轨迹,画面感很强。
    图11 张晓阳作品 恭喜各位发现! 如果你也喜欢在夜晚仰望星空,如果你也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欢迎加入火流星上报的队伍,期待分享更多精彩!
  • 近期,云南天文台陈兴浩博士、丁旭博士、国家天文台张孝斌研究员和云南天文台李焱研究员、季凯帆研究员等人基于TESS巡天数据认证了123颗新的盾牌座δ型脉动食双星,使已有该类型脉动食双星样本增加了约 ...
    与单星对比,位于双星系统的盾牌座δ型变星在225微赫兹处有相似的峰值分布,但它们在高端的数目比例要远高于单星,这很可能反映了双星间物质交流过程的影响。
    此外,研究工作新发现了123颗盾牌座δ型脉动食双星,有效扩充了已有盾牌座δ型脉动食双星样本数量,增加了约三分之一。
  • 第二届“魅力宇宙、轻松漫游”宇宙漫游制作大赛旨在推进科技资源的开放共享,弘扬中国传统星空文化,传播科学知识,通过WWT宇宙漫游的制作激发 参赛,特别是在校学生和青少年的科学兴趣,提高科技创新和实践能力 ...
    座谈会暨启动式由北京古观象台和国家天文台联合主办、北京天文馆、《天文爱好》杂志社、国家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平台天文数据中心、北京师范大 学天文学系、微软研究院协办。
    htm 国家天文台:中国传统星空文化结合现代科技再放异彩 http://www.nao.cas.cn/xwzx/zhxw/201412/t20141224_4281418.html 新华网北京频道 ...
  • 而且不同星族的恒星速度椭球倾角显示出随年龄和星族的依赖关系,其值随年龄的增加而减小。 图2.
    四个面板分别表示年轻星族(Y-Age),年星族(O-Age),年轻的贫金属星族(LAMP)和年老的贫金属星族(HAMP)。
    成果二 银河系的集成历史会在恒星的运动学属性上留下印记,通过研究恒星的平均速度和速度弥散等属性作为恒星位置和年龄或化学元素丰度的函数,我们可以揭示银盘的扰动和加热历史及其相关机制。
    通过对年龄-速度弥散的详细测量,发现了年轻星族主要受到了分子云和悬臂的长期加热,年星族可能还受到了一些暴力的加热机制,例如矮星系的吸积和卫星星系的并合等,或这些恒星诞生于富气体的并合系统或湍流的分子云中 ...
    银盘不同星族的运动学属性所揭示的银盘震荡(第一行左侧图),方位角速度的南北不对称性(第一行右侧图),银盘翘曲(第二行左侧图),银盘加热的南北不对称性(第二行右侧图),银河系悬臂信号(第三行左侧图)以及年轻星族和年星族明显差异的加热历史 ...
  • 公报数据主要包括导航卫星全球定位系统(GPS)的时间信号等相对国家授时中心协调世界时系统UTC (NTSC)的时差数据,地方原子时TA(NTSC)与UTC (NTSC)的相位偏差,IERS提供的地球自转参数的最终确定结果 ...
    ,利用我国短波授时系统给出了世界时时号的改正数,以JYD为原点的地极坐标等等时相关信息。
  • 上海天文馆(上海科技馆分馆)为大赛全程提供媒介及平台支持,并承办大赛颁奖典礼,为天文爱好提供更多交流、学习的机会,让公众对数据驱动的天文科普教育理念有更深入的了解。
    新闻链接: 视频 | 国际天文馆日:激发公众参与热情 人人参与天文研究(上海卫视新闻综合频道) 开启发现“强引力透镜”之旅!
  • 他们发现年轻恒星盘边缘增厚的强度和年恒星盘边缘增厚的强度类似,没有星族演化效应,因此研究团队认为恒星盘的边缘增厚现象更可能起源于星系扰动的物理过程,而非银盘的长期演化机制。
    银盘的边缘增厚在结构上体现出的特征就是恒星或气体盘的标高(标高是恒星数密度下降的表征)随着径向距离的增加增加,其物理图像目前尚无统一结论。
    如果是由长期演化效应所导致的银盘“变胖”,那么我们应该看到不同星族的恒星边缘增厚的量化特征会呈现出显著差异:年轻恒星的边缘增厚强度应该更弱,而年星族的边缘增厚强度应该更强。
  • 在确定了恒星的年龄,并排除了其他恒星参数影响后,研究团队发现,随着恒星年龄增加,恒星周围出现行星系统的概率不变,一直保持在50%左右(如图3左)。
    同时,行星系统内的平均行星个数,则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减少。
    研究团队还发现,行星系统轨道倾角的弥散度随着恒星年龄增加而上升。在恒星较为年轻时,其轨道倾角弥散度的中值大约为1.2度,在恒星较为年时,轨道倾角弥散度的中值增加到3.5度左右。
  • 令人遗憾的是,前后两天浏览过该图像另四位参与,均未提交该目标而与发现失之交臂。
    编号:AT 2022zzj(=PNV J00412572+4044233=PSP22ai) 发现:徐建林、张宓、唐磊明、周文杰、赵经远、阮建高、孙国佑、高兴 发现亮度:18.1星等(无滤镜) 发现时间 ...
    图5 光谱报告 图6 分类报告 AT 2022zzj是PSP发现的又一颗河外新星,祝贺各位发现
    在此,透露另一则好消息,12日晚,另有多位参与通过PSP发现了另一颗新星,并在今早被证认为再发新星M31N 1984-07a的又一次爆发,真是双喜临门!关于这颗再发新星的详细报道敬请期待。
    /www.cbat.eps.harvard.edu/unconf/followups/J00412572+4044233.html ATel:15759, The Astronomer's Telegram ...
  • 目前的最新研究认为,该新星系统包含1颗大于1.36倍太阳质量的白矮星,白矮星通过吸积伴星物质的方式增加质量;同时,这颗白矮星发生新星爆炸抛射的物质质量比吸积的物质质量要小,因此它可能会在数十万年内爆炸为 ...
    aa29368-16/aa29368-16.html ATel#5503:H-alpha Confirmation of Six Novae in M31,The Astronomer's Telegram ...
    read=5503 ATel#16354:M31N 2013-10c (= AT 2023yoa) is a Recurrent Nova in M31,The Astronomer's Telegram ...
    discovery of the 2023 eruption with Half Meter Telescope at Xingming Observatory,The Astronomer's Telegram ...
    16361 ATel#16367:Spectroscopic confirmation of the 2023 outburst of M31N 2008-12a,The Astronomer's Telegram ...
  • 图3:图片来源: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许允飞)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对不断增加的已在轨和计划发射的卫星星座数量深感关切。这些星座主要部署在低地轨道上
  •  
我们使用cookies为您提供更好的体验。继续使用本网站,即表示您同意按照我们的Cookie 政策使用cookie。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