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0年4月24日,哈勃空间望远镜由发现号航天飞机搭载升空,开创了天文学研究的新时代。
    哈勃空间望远镜至今已工作了三十余年,任务期间带来了无清晰度前所未有的可见光与近红外观测图像,帮助天文学家解决了大量科学难题并发现了许多新事物,堪称科技史乃至整个人类历史中的壮举。
    康普顿伽马射线天文台重约17吨,其中天文仪器重约7吨,在当时是由航天飞机发射的最重的民用航天器。
    1992年,为了削减预算,NASA不得不对其进行重新设计,主镜目由12个减为4个,终端设备也减掉2台,轨道改为椭圆形,最远距离达到地月距离的三分之一,这样做目的是避开地球辐射带的影响,但望远镜一旦发生故障将无法用航天飞机对其进行维修 ...
    由于地球大气层对伽马射线、X射线和部分红外线有很强的吸收作用,因此空间天文观测比地面观测受到的干扰更少,能够得到更优质的观测据。
  • 国家天文科学据中心牵头开展的公众科学项目——火流星上报平台自2023年8月份上线以来,受到了大量天文爱好者们的关注。
    大家积极从四面八方上传自己的发现结果,截至2023年底平台共收到上报据600余条。经项目方优中选优,最终在这600余条据中评选出了年度十佳火流星,并为它们的发现者颁发奖状。
    上传人:王智琛 发现时间:2023年12月14日19:58:57 流星特点:流星图像正,伴有飞机轨迹,画面感很强。 图10 王智琛作品 10.
  • live.bilibili.com/22723375 (房间号:22723375) 活动组织(Organization ) 主办:国家天文台、中国天文学会信息化工作委员会 承办:国家天文科学据中心 ...
    、国家天文台团委 协办:国家高能物理科学据中心、国家空间科学据中心 Lecture one Title: The NASA Astrophysics Data System:A discovery ...
    its story has been one of constant evolution, including the early creation of a sophisticated WWT web app ...
  • 参赛作品形式多样,涵盖了视频、课程、软件、漫画等多种天文科普形式,作品主题内容涉及天狼星的古今认知、搭载自主设计望远镜的微卫星在轨深空观测任务设计、基于月球和火星深空探测成果的据可视化APP、探讨变星性质和分类的科学研究以及八大行星的卡通漫画等 ...
    图2:线下评委 值得一提的是,本届作品中有部分视频类获奖作品使用万维望远镜平台的宇宙漫游功能制作而成,作者们利用的真实天文据、结合生动有趣的表现方式传递科学知识。
  • 近日,国家天文台李荫碧、罗阿理、陆由俊和赵刚等人在LAMOST和Gaia据中发现591颗高速星,其中43颗能够摆脱银河系引力束缚,未来飞出我们的银河系。
    这是自第一颗高速星发现以来,一次性捕获高速星最多的研究工作,将人类历时15年使用多个望远镜发现的高速星总量(550余颗)翻倍,使目前发现的高速星量突破1000颗,极大地扩充了高速星的样本。
    银河系中,大多恒星以每秒几十至上百公里的速度运动,它们虽然比飞机每小时一千公里或人造卫星每秒十公里的速度快得多,但是在一类被称作“高速星”的恒星面前却黯然失色。
    高速星在银河系中的量非常稀少,但它们能够帮助人类理解很多银河系的重要问题,例如银心黑洞周围的环境以及银河系结构等。
    该论文中所使用的科学据通过国家天文科学据中心论文据贮藏库(PaperData Repository)保存并提供开放下载。
  • 希望这些内容能帮助大家收获更多的科学据知识,通过据更好地讲述自己的宇宙故事,陪伴大家度过这段充满挑战和乐趣的创作之旅。 专题一:天文据可视化工具 1.
    Logo 天文据不止星表,温度、云量等天文气象据也以其丰富的信息为天文观测提供支持。如果您对于天文气象据感兴趣,7 Timer!是一个不错的据来源。 7 Timer!
    天文通:入门级、小程序APP类 图7 天文通LOGO 如果您正想找一个准确全面的天文信息来源作为您创作时的天文“百科全书”,或许天文通会是您的好帮手。
    天文通APP下载:https://laysky.com/download.html 天文通小程序二维码: 5.
    它提供了一系列的天文据可视化功能,包括对字化天文图像或巡天观测的可视化,叠加展示天文星表或据库,以及从Simbad、VizieR或其他据库中检索并显示相关据。
  • 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中国虚拟天文台负责人崔辰州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辨图之所以需要借助人类的双眼,是因为以百万计的小行星、相机噪点、鬼影、宇宙射线等等都会被误以为是可疑目标。
    他高一成为天文小组组长,大学创办天文社, 工作后又自购设备建立了属于自己的星明天文台,对天文的爱好和科普的热情越来越高
    </p> <p style="text-indent: 2em"> 这让他意识到,中国的天文爱好者量很多,如果能建立一个类似的网络平台,就能满足更多人对天文观测的热情。
    </p> <p style="text-indent: 2em"> 科学家需要根据“斯隆字巡天”(SDSS)项目所得到的星系照片进行分类,以便考察星系演化中的一些悬而未决的问题 ...
    人们合力花了仅仅两年的时间,就把斯隆字巡天的星系做完了分类。如果只依靠职业天文学家,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 对于拥有过小质量的黑洞,低于非活动星系关系的活动星系,它们的演化路径支持近期值模拟中提出的一种情景:黑洞的增长最初落后于它的宿主星系,但是当恒星质量增大至气体稳定后情况发生反转。
    对于拥有过大质量的黑洞,高于非活动星系关系的活动星系,它们仍能继续增长恒星质量。这一结果与在早型活动星系中探测到活跃的恒星形成活动和丰富气体含量一致。
    )活动星系核反馈很难有效的影响低于黑洞质量—恒星质量关系的星系,同时动能模式(kinetic-mode)活动星系核反馈似乎不能抑制高于黑洞质量—恒星质量关系的星系长期的恒星质量增长 ...
    国家天文科学据中心为该研究提供据与技术服务。该论文的据结果,包括最终AGN样本的流量密度等参性质,公开发布在国家天文科学据中心。
    据链接:https://nadc.china-vo.org/res/r101279/ 论文据DOI:10.12149/101279 ...
  • 如果你热爱天文且对全民科学(Citizen Science)项目有所了解的话,一定对国家天文科学据中心的公众超新星搜寻项目(PSP)不陌生。
    该项目基于真实天文科学据策划并实施,项目研发由来自国家天文台李楠研究员团队及国家天文科学据中心中国虚拟天文台团队共同完成。公众无需任何专业基础,只需经过简单学习便可掌握操作方法。
    他们可以用这扇窗来研究前景天体的质量,可以增亮并帮助我们研究那些遥远且暗淡的背景天体,还可以用来研究宇宙中的物质分布,约束哈勃常、宇宙学常,帮助我们检验引力理论等。
    随着观测技术的进步,海量天文据提供的千万的星系样本中,可能包含着几千个高质量的强引力透镜。不过,在浩如烟海的样本中找到这些高质量的强引力透镜系统,是一个很有挑战性的工作。
    ; 收到项目组不定期推送科普文章,了解天文、知识。
  • 2010年参加首届万维望远镜全国教师培训,2017年承办万维望远镜全国教师培训,连续四届组织学生参加宇宙漫游创作大赛,牵头在我校建立国内高校第一家8米级的6台投影仪的拼接式万维望远镜字天象厅&hellip ...
    在创新实践中玩转天文据 第一次接触这个软件,我们就被其中的专业望远镜实测天体图像据、简便的操作、强大的功能所深深吸引。
    作为专业教师,我们深知天文据不仅是研究的基础,更能够在教育与科普领域大有可为;同时,学院历来重视本科人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于是我们在培训结束后第一时间将万维望远镜带回了学院,并在专业课&rdquo ...
    在竞技中提升综合素养 在经过了日常的积累和学习后,学生们的创作热情空前高,宇宙漫游创作大赛的举办为我们的学生提供了更大的试炼场和舞台,也让我们有机会与全国各地的优秀创作者有更多机会交流切磋。
    我们学院的漫游制作水准可以说是跟随漫游大赛一起成长起来的,随着四届比赛的不断推进,我们无论从选送作品量还是质量都呈逐渐上升之势,尤其是是在去年结束的第四届大赛中,河北师大物理学院可谓收获满满,将两个三等奖 ...
  • 最近一项由国家天文台赵刚研究员和常江博士领导的研究团队通过一系列的高精度动力学值模拟,在计算机中重构了之前利用LAMOST和SDSS据发现的鲸鱼座星流的形成过程。
    银河系通过不断的吞食小质量的卫星星系来增长,科学家们称这种过程为星系并合。通过对银河系并合历史的研究,人们就可以知道银河系是如何形成和演化的。
    “这种吞食过程对银河系的增长非常重要,我们可以通过研究星流来确定银河系历史上是如何吃掉一个个卫星星系,并长成现在这个大质量星系的”。
    ” 星流研究对恒星动力学参测量精度和分布广度都有很高的要求,研究者们利用LAMOST据,通过和其它巡天项目的据交叉,获得了百万颗恒星的6维运动学信息,以及金属丰度,有效温度等恒星大气参 ...
    ” 国家天文科学据中心为天文观测设备和研究计划提供据与技术服务。
  • 图1:《Astronomy and Computing》杂志 受《Astronomy and Computing》(《天文学与计算》,简称A&C)杂志主编的邀请,国家天文科学据中心常务副主任 ...
    A&C编委会页面节选 A&C期刊首发于2013年,为SCI正式收录期刊,2020年影响因子为1.927,已经成为国际天文信息学领域的核心期刊,在整个天体物理学领域的影响力也在持续快速增长 ...
    期刊旨在发表科学家和(软件)工程师在天文计算相关方面的工作,包括据的收集、管理、分析、处理、可视化、开放共享,天文软件开发和值模拟等。
    期刊欢迎投稿的主题包括: 科学软件工程 计算基础设施 用于天体物理模拟的计算技术 可视化 据管理、归档和虚拟天文台 据统计、分析和挖掘 据处理管道和自动化系统 语义、据引用和据保存 ...
  • 随着国内近年来科学观测设备的发展,国产天文据的增长速度越来越快。对科研人员来说,高效的科研据管理也越来越复杂。
    为了促进科研人员对据的使用效率,国家天文台信息与计算中心在台职工培训资助计划的支持下,举办了此次天文科学据归档与发布培训。 培训由中科院网络中心、国家天文台信息与计算中心的老师担任讲师。
    培训期间,学员学习并实践了CentOS、Ubuntu等操作系统,Python语言环境以及天文据相关软件包,Aladin、Topcat等天文据处理软件,以及PostgreSQL据库系统的安装与操作技巧 ...
    通过培训,学员们初步掌握了天文据、Python以及PostgreSQL的操作,为日后在天文观测据的归档与发布中使用这类操作奠定了基础。
    学员们认为通过这次技术讲解与实践相结合的培训,熟悉了天文据的归档流程,天文据库使用方法,很有助于今后工作中天文据使用效率的提高。
  • 随着国内外大型天文观测计划的不断涌现,天文据量的快速增长,在天文研究中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并行处理程序。
    针对天文据处理的具体需求,国台信息与计算中心对本次培训的内容进行了精心的设计与安排,内容包括:高性能计算基础、并行计算基础及并行计算的实现方式、我台高性能计算资源的使用、中国虚拟天文台的资源与服务等。
    信息与计算中心主任崔辰州研究员主持了开班仪式,并且详细介绍了国际虚拟天文台联盟及中国虚拟天文台在天文研究、大据处理及应用方面的情况。   ...
    崔辰州研究员主持开班仪式   天津大学计算机学院副院长于策副教授为学员讲授了高性能并行计算基础知识,并行计算优化方法等基础知识,并列举了天文据处理中的许多实际问题。
  • 但21世纪以来天文观测据量呈爆发式增长,对以千万计的星系样本进行形态分类是一个具有巨大挑战性的任务。
    该项目基于真实天文科学据DESI Legacy Surveys项目中的亮星系巡天(DESI Bright Galaxy Survey,BGS)据策划并实施,项目研发由来自国家天文台李楠研究员团队、太原理工大学的贾鹏教授团队 ...
    、以及国家天文科学据中心中国虚拟天文台团队共同完成。
    随着天文观测技术的发展,我们能够观测到的星系目也在飞速增长。这在为天文学家们提供了进一步研究星系的机会的同时,也对据处理的效率提出了挑战。
    通过全民科学的方法,该项目以斯隆字化巡天(SDSS)提供的约一百万个星系图像为基础,仅在开始运行的一年内就收到来自超过15万名志愿者的超五千万条星系分类结果,为大量基于星系进行的天文学研究提供了坚实可靠的据基础 ...
  • 近期,太原科技大学屈彩霞、杨海峰、蔡江辉等人利用LAMOST光谱据开展了双峰轮廓识别与质量评估方法的研究,提出了一套针对LAMOST光谱据特征的稀有特征提取、特征表征、特征识别及质量评估的技术框架。
    LAMOST发布据中已有超过20万条河外星系光谱据,这为发现并搜寻此类天体提供了宝贵的据支持,但是实测光谱呈现的双峰轮廓形状各异、强弱不同、受噪声干扰情况也不同,甚至在哪些发射线上呈现都各不相同。
    这些复杂多样的特征极大地增加了从海量据中搜寻双峰发射线轮廓光谱的难度,因此目前主要的方法仍然依赖于繁重的人眼检查。
    该技术框架在保证完备性的前提下,可以实现50%以上的双峰轮廓自动化识别,大幅减少了人眼检查工作;随着光谱据量的增长,该技术框架具有比传统模板匹配方法更快的自动搜寻速度,同时可以为物理分析提供统计学依据 ...
    国家天文科学据中心为天文观测设备和研究计划提供据与技术服务。
  • 近些年来,尤其去年以来,随着ChatGPT等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第一语言Python也水船高,在各个领域获得了长足发展。
    在天文领域,Python及衍生的一系列据处理分析软件包已经获得广泛使用,在天文据处理和分析、据管理、天文据绘图、高性能计算、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望远镜管理等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使用和不俗的性能。
    培训讲师简介 何勃亮,国家天文台天文信息技术研究团组(国家天文科学据中心)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天文科学据管理和科学大据, Python系列技术培训负责人。
    主要研究领域为测光天文观测和据处理,测光巡天,以及天文软件研发。本次主要讲授天文测光据处理技术,包括基地测光望远镜自动处理流程, 以及司天据处理流程。
    王有芬,助理研究员,天体物理学博士,现工作于国家天文台的国家天文科学据中心据资源建设组,负责论文关联据DOI申请、科技项目据汇交、据发布元据整理等工作。
  • 近几年,科学技术进步推动的天文据呈现指增长,天文大据时代已经到来。科学家们曾经使用的光谱分类方法,难以应对十亿计的测光巡天据。
    曾经使用的多色分类方法,也随着颜色的增多而变得非常复杂,无法给出函表达式,分类准确率低,污染严重。
    然而,二十世纪中叶发展起来的机器学习方法,能够有效的探测多维参空间中隐藏的规律,帮助天文学家进行决策和预测。它的核心思想是教会计算机通过“经验”,而不是判据,对未知据进行判断。
    这里的“经验”,是指开发模型所需要的训练据,它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最后产出的正确率。所以,光谱巡天据被认为是理想的“经验”据。
    首先,科研人员合并LAMOST和SDSS的光谱分类结果;其次,结合可见光和红外巡天据,获取这些天体的多色据库;再次,测试不同的机器学习方法,找出效率最高的算法并开发天体分类器,通过不同巡天据对分类器进行盲测 ...
  • 随着现代科技发展,天文观测能力和科学据量高速增长,现代天文学研究必须要有成体系的天文信息技术与平台支撑,为此天文学界和信息科学界共同提出了“虚拟天文台”计划。
    中国虚拟天文台针对国内天文观测设备与科学据开放共享具体需求,基于云计算、高性能计算、大据等技术,为我国天文学界研发了支持从观测时间申请、海量天文据归档发布、在线据分析处理到学术成果管理等环节,涵盖天文学研究全生命周期的基础平台 ...
    2)创新天文观测据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
    提出观测设备时间申请分配标准化流程与可扩展框架,解决了观测设备之间的据安全隔离问题;以基于图论的优化方法解决了大型观测设备切换观测目标的调度问题;提出基于天区划分索引的原位检索方法,解决了海量天文图像时序据子集的高效获取问题 ...
    3)创新多波段天文据融合技术方法。
  • 由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主办,国家天文台、据评测平台biendata联合举办的天体分类据竞赛于2020年1月开赛。
    而随着观测技术的不断发展,天文学已经进入大据时代,天文据正在以PB甚至EB量级的速度不断增长。海量的据为天文学研究带来了机遇,也迎来了挑战。
    在本次大赛中,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提供了LAMOST DR4据集中近100万个天体的光谱据,由国家天文科学据中心基于科学发布版本制作成机器学习据集。
    国家天文科学据中心常务副主任、国家天文台中国虚拟天文台团队负责人崔辰州博士表示,天文大据不断拓展着人类对宇宙认知的边界。
    作为科学据的代表,天文据标准化程度高、体量丰富且具有高度复杂性,是机器学习、据挖掘等算法训练的优质样本。
  •  
我们使用cookies为您提供更好的体验。继续使用本网站,即表示您同意按照我们的Cookie 政策使用cookie。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