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天文台荣获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发布时间:
2020-03-30 07:59
修改时间:
2021-02-04 17:19
文章类别:
阅读次数:
9673

日前,2019年度天津市科学技术奖获奖名单正式公布,由国家天文台和天津大学共同申报的“中国虚拟天文台基础软件与系统”获得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奖励编号2019JB-2-110。

天文学是六大自然基础学科之一。随着现代科技发展,天文观测能力和科学数据量高速增长,现代天文学研究必须要有成体系的天文信息技术与平台支撑,为此天文学界和信息科学界共同提出了“虚拟天文台”计划。

中国虚拟天文台针对国内天文观测设备与科学数据开放共享具体需求,基于云计算、高性能计算、大数据等技术,为我国天文学界研发了支持从观测时间申请、海量天文数据归档发布、在线数据分析处理到学术成果管理等环节,涵盖天文学研究全生命周期的基础平台,是国际上首个实际应用的虚拟天文台,正在改变着天文学家们的科研模式。

图1:中国虚拟天文台平台的技术路线图

 

中国虚拟天文台:

1)首创面向混合云环境的虚拟天文台软件体系架构,解决了异构资源的融合、互操作与数据安全问题,支持单条天文观测数据级别的细粒度访问控制;自主创新实现了面向混合云环境的虚拟天文台基础软件框架与首个完整实用的虚拟天文台。

2)创新天文观测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提出观测设备时间申请分配标准化流程与可扩展框架,解决了观测设备之间的数据安全隔离问题;以基于图论的优化方法解决了大型观测设备切换观测目标的调度问题;提出基于天区划分索引的原位检索方法,解决了海量天文图像时序数据子集的高效获取问题。

3)创新多波段天文数据融合技术方法。提出支持大规模分布式并行的天文交叉证认计算与数据布局优化方法;提出快速邻域编码计算算法解决证认计算边界漏源问题;提出基于贝叶斯假设推断方法,使用直线非对称模型对非点源星表进行交叉证认。

图2:中国虚拟天文台的体系结构与工作流

 

中国虚拟天文台平台2015年正式运行,已有正式注册用户2万2千余人,其中科研用户3200人,是中科院天文大科学研究中心指定的观测技术服务平台,为LAMOST、FAST等国家天文大科学工程以及国内各核心天文观测设备提供直接支持。

以该平台为基础打造的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2019年6月获得科技部、财政部的批准,正式列入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名单,填补了我国天文界在国家科技创新基地体系中的空白。

图3: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奖证书

附:天津市科学技术奖获奖名单:http://kxjs.tj.gov.cn/zhengwugongkai/kjjl/

)
Yang Hanxi
(文章编辑:
我们使用cookies为您提供更好的体验。继续使用本网站,即表示您同意按照我们的Cookie 政策使用cookie。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