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北京师范大学天文系苑海波副教授和研究生张若羿利用LAMOST和Gaia数据在仙女座星系(M31)和三角座星系(M33)外围探测到了尘埃信号。该成果发表在《天体物理学报通讯》上。
    在本星系群中,M31和M33分别是最大和第三大星系,但探测这两个星系外围尘埃依然非常具有挑战性。
    因为无论是从尘埃在光学波段吸收还是从远红外波段发射而言,它们信号与银河系前景尘埃相比都非常微弱。因此,必须要精确地去除银河前景尘埃信号的干扰,才能揭开它们神秘面纱。
    以M31和M33为中心两个虚线椭圆表示其尘埃盘大小,以M31为中心大圆代表其尘埃晕范围。
    在仔细地去除了SFD98尘埃图(它包含来自银河系、M31和M33尘埃信号)银河系前景信号后,研究人员揭示了M31和M33外围一个相当大区域内尘埃分布情况。
  • 太阳耀斑是由磁重联引起能量突然释放过程,它们发生在短至几分钟时间尺度上,在此期间会导致日冕磁场迅速重组,包括上方磁通绳爆发、下方流片和耀斑后环形成。
    近年来,人们对与耀斑相关太阳黑子结构突然变化进行了深入研究, 例如,耀斑爆发后,太阳黑子半影结构可能会在极性反转线附近增强或者变的更暗,在相对于极性反转线外围区域会衰减或消失。
    对光球层磁场进一步研究表明,爆发后沿极性反转线分布水平磁场会变强,而远离极性反转线区域则变弱,即极性反转线附近的磁场变得更加水平,而相对外围区域则相反,变得更加垂直。
    同时,耀斑爆发对太阳黑子结构产生了显著反馈效应,具体表现为黑子发生了明显收缩现象即黑子半影消失,外围区域磁场向极性反转线汇聚,导致极性反转线处磁场强度增加,而外围区域磁场则减少。
    这种磁场重新分配与耀斑期间出现强烈朝向极性反转线方向水平洛伦兹力变化直接相关,表明了耀斑作为一个典型太阳爆发活动,不仅在短时间内改变了局部磁场结构,还在长期上影响了太阳黑子演化过程。
  • 我们使用JCMT/SCUBA2望远镜观测了54个红移6类星体亚毫米波尘埃连续,这里是处理后的图像数据。发表在Li, Q. et al. 2020, ApJ, 900, 12 ...
  • ALMAGAL旨在以相似的线性分辨率观测1000多个质量大于500太阳质量、距离小于7.5千秒差距致密团块1毫米连续和谱线。
    样本涵盖了从银河系棒状结构顶端到银河系外围所有演化阶段,从红外暗云到HII区。
    0.1毫央斯基灵敏度设置将能够在全银河系范围内完整研究团块到核心碎裂过程,分辨率至少达到1000天文单位和0.3太阳质量,绘制承载核心团块温度和局部/全局内落速度模式图。
    主要数据类型包括:辅助数据(校准表、脚本、日志和质量保证报告)、产品数据(科学目标和校准源FITS产品)、原始数据(用于制作最终产品未校准原始数据)、半合格原始数据(未使用有缺陷或不完整未校准原始数据 ...
    主要的科学数据产品包括主波束校正的聚合干涉仪连续谱图像(product/_scicontpbcor.fits)、主波束校正且连续减除干涉仪谱线数据立方体(product/_scicubepbcor.fits ...
  • 研究团队利用我国五百米口径球面射望远镜(FAST)对其进行了一个小时观测,同样也没有观测到中子星脉冲信号,说明该中子星脉冲信号不存在或者非常微弱无法被探测到,也可能是脉冲辐射并未指向地球。
    另外,通过多波段观测数据获知,该双星系统中的红矮星色球层活动比较活跃(如图2所示,红矮星外围金边为色球层;外围火焰状的为日冕)。
    Palomar天文台海尔5米望远镜(P200)、美国凌日系外行星巡天卫星(TESS)、欧空局盖亚天体测量望远镜(Gaia)以及我国500米口径球面射望远镜(FAST),为发现和解析这颗非同一般宁静态中子星发挥了非常关键作用 ...
    截至2022年9月30日,LAMOST数据已通过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对外发布41次,其中国内发布33次,国际发布8次(DR 8 v2版数据已对全世界公开发布,DR 9 v1版数据已面向国内发布,DR 10 ...
    v0版数据已面向国内天文学家和国际合作者发布)。
  • 我们使用JCMT/SCUBA2望远镜观测了54个红移6类星体亚毫米波尘埃连续,这里总结了观测测量结果,以及收集到其他波段观测数据。
  • CAHA数据是从西班牙卡拉尔山上2.2米望远镜进行观测得到,原始数据中包含了本底文件,测光平场文件,光谱平场文件,灯文件,标准星光谱,比较星光谱,活动星系核光谱,测光数据。
  • 近日,来自中国科学院新疆天文台脉冲星团组博士研究生王振在导师袁建平和温志刚研究员指导下,利用“中国天眼”-500米口径球面射望远镜(FAST)和澳大利亚Parkes射望远镜超宽带接收机对脉冲星 ...
    研究人员利用脉冲星闪烁现象来探测星际介质微观结构,这种方法为理解星际介质物理性质提供了新视角。 图:FAST和Parkes望远镜对脉冲星B0919+06观测得到闪烁二级
    研究展示了所有观测动态、二维自相关函数和二级,确定了闪烁带宽、闪烁时标和漂移率。闪烁参数的频率依赖性显示出单一幂律行为,表明星际介质中的子密度涨落近似遵循Kolmogorov
    二级显示出两条明显抛物线弧,确定了他们曲率,分别对应外弧和内弧。在各向同性散射假设下,散射屏位置大约确定为157.3和726.0 秒差距(pc)。
    通过精确测量闪烁参数和二级特性,推断出了星际介质中子密度分布和涨落特性,这对于理解宇宙结构和演化具有深远的研究意义。
  • 我们利用哈勃太空望远镜HST上WFC3相机观测了7个紫外连续极蓝高红移星系,具体参考Jiang et al. 2020, ApJ, 889, 90。
    所有原始数据可以在HST官方数据库中下载:https://archive.stsci.edu/hst/search.php。这儿我们包括了完全处理完成后的图像,包括科学图像和rms图像。
  • 本套星图表现的是北纬40度区域在不同季节可见全部星空,星图外围圆环内标有东西南北等方位,最内侧圆圈是观测地地平线,星图中心为观测地天顶。
    使用时,可将星图举起,使图上标注方位与实际方向一致,就可按图索骥,从认识亮星开始,一步步学习辨识各个星座。图中绘出了亮于4等恒星和少部分5等星,亮星标注了中国星名。一些著名深空天体也有体现。
  • 赛弗特星系是一类射宁静活动星系核,绝大多数没有喷流,中心超大质量黑洞吸积盘产生了连续辐射,离连续照射宽线区气体云产生宽发射线。
    宽发射线反响映射就是测量光学和紫外连续、宽发射线光变之间的时间延迟,研究宽线区尺度、几何结构等物理性质,并与宽发射线宽度结合,计算中心黑洞质量。
    经过细致数据分析,包括数据预处理、光谱定标及光谱拟合,他们测得了相应光变曲线。
    图1:黑色:平均光谱,蓝色:宽发射线,红色:最佳拟合,绿色:Fe II辐射,灰色:宿主星系辐射,洋红色:窄发射线,橙色:幂律。底部黑色曲线:残差。
    由连续和宽发射线光变曲线交叉相关得到宽发射线区平均半径为7.5光天,宽发射线宽度1700 km/s,中心黑洞质量为2400万个太阳质量。
  • 例如丽江2.4米望远镜Grism14就在6300埃左右有很强的蓝端二级污染。本工作通过加入紫外截止滤波片,得到没有二级污染比较星模板,用它进行流量定标去除标准星二级影响。
    再利用比较星Hα吸收线进一步改正目标源和比较星二级影响。 图1. NGC 5548光谱及与本征光谱残差。
    蓝色是通过紫外截止滤波片得到本征光谱,橘色是被二级污染过光谱及残差,绿色是用本方法修正过光谱及残差。 在本工作对NGC 5548光谱观测条件下,二级污染影响能够达到大约30%。
    二级污染对绝对流量定标和红端型有很大影响,但对光变曲线和时间延迟影响比较小。
    本工作提出二级修正方法可以被应用到视场内有同时观测比较星时域光谱监测数据上。
  • 大气吸收是消光一种,是大气中各成分对磁波辐射选择吸收。地基望远镜观测记录下来的是天体辐射磁波与大气层相互作用后的信号。
    结合恒星物理研究建立恒星模板光谱库,或者LAMOST和SDSS光谱巡天建立恒星光谱数据库,该研究采用观测比较星光谱匹配恒星模板光谱方法,获得比较星大气吸收
    两个天体在同一长缝同时观测,具有完全相同观测条件,如传播经过大气层和望远镜指向状态等相同。因此模板匹配获得的大气吸收可用来改正观测光谱大气吸收。
    卢开兴等人还利用大气吸收改正前氧发射线流量曲线和从比较星模板光谱匹配中获得的一系列大气吸收调查了丽江天文观测站的大气吸收特性,发现大气吸收深度主要由大气视宁度、观测目标的高度和季节性水汽含量变化调制 ...
    左上角是丽江天文观测站大气吸收(左上),来自遥远天体(右上)辐射磁波经过大气层后,被望远镜观测记录下来(左中),观测光谱中存在多个大气吸收带(下)。
  • 该候选体位于M33星系外围,邻近一颗17.4星等恒星,难以与之分辨,但测光显示这颗恒星显著增亮,亮度达到了16.67星等(无滤镜),表明这颗恒星附近可能有一颗爆发中的天体,但因分辨率不足等因素难以分辨 ...
    在检查了19日和20日凌晨图像后,进一步确认了该候选体真实性。
    张宓随即将其上报至天文报中央局(CBAT)和暂现源名称服务网(TNS),该候选体获得编号PNV J01342803+3105192、AT 2025ofe,内部编号PSP25K。
    图3 AT 2025ofeTNS页面 图4 AT 2025ofe光谱 图5 AT 2025ofe分类报告 AT 2025ofe是PSP发现第二颗位于M33星系中的新星,恭喜张宓同好和 ...
    特别感谢Claudio Balcon先生多次证认PSP发现暂现源性质。
  • 在LAMOST运行和发展中心及相关单位共同努力下,2022年3月31日,包含先导巡天及正式巡天前九年LAMOST DR9数据集(v1.0版本)正式对国内天文学家和国际合作者发布。
    根据科学需求, DR9 v1.0在原来数据基础上做了如下更新:(1) 提供了连续归一化后的光谱数据产品;(2) 以Gaia和PANSTARR数据为基础星表,构建了LAMOST天体目标的唯一标识UID ...
    DR9 v1.0数据集包括5533个低分辨率观测天区,1529个中分辨率观测天区。发布光谱总数达到1944万条,其中低分辨率光谱1122万,中分辨率非时域光谱184万,中分辨率时域光谱638万。
    此外,DR9发布数据中还包括一个约879万组恒星光谱参数星表。LAMOST继续保持发布光谱数和恒星参数数量国际第一地位。
    图1 LAMOST DR9数据详情 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为LAMOST DR9数据发布搭建了专门数据发布平台,科学用户可登录网站(http://www.lamost.org/dr9/v1.0/) ...
  • 当即,管理员张宓将超新星候选体上报至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天文报中央局瞬变天体证认页(CBAT TOCP)和瞬变源命名服务网站(TNS),该候选体获得候选体编号PSN J11043699+4558395、AT ...
    read=13337</a>),证认该候选体为有着闪离特征(flash-ionized signatures)早期II型超新星;在<a href="https://wis-tns.weizmann.ac.il ...
    > <p>  </p> <p align="center"> <span style="font-size:18px;">丽江望远镜光谱将PSP19F(AT 2019wep)分类为有着闪离特征早期 ...
    蓝色连续与沃尔夫-拉叶星突出狭窄发射线(例如He II,H I,C IV和N V光谱特征与有着相互作用特征早期II型超新星一致。
    目前免费开放使用,可通过推特、脸书、子邮件、手机短信、软件(支持Windows、MacOS和Android)等远程操作。
  • 相比于前两届获奖项目,AstroPy稍显年轻,但自2011年发布以来,趁着机器学习、人工智能东风,已经在天文数据处理领域获得了海量应用。
    前者是特指AstroPy核心包,后者则是一个宏大计划,是基于Astropy规范一系列外围软件集。
    Astropy Project项目自2011年开始发起,得到了许多国家研究机构支持,以开源社区模式运行,截止2022年8月最新版本为v5.1。
    根据2.0进展,AstroPy团队在2018年基于v2.0版本在《天文学杂志》(AJ)上发表了AstroPy项目第二篇正式论文。2018年2月2日发布3.0版本。
    The Astropy Project: Building an Open-science Project and Status of the v2.0 Core Package, The Astropy ...
  • 脉冲星星际闪烁类似于我们肉眼所见星星“眨眼睛”现象,不同之处在于它是由星际空间中非均匀分布等离子体散射造成,表现为射波段流量随时间和频率准周期调制。
    研究团队成功在2.25和8.60 GHz探测到脉冲星B0740-28星际闪烁现象,并以二维动态形式直观展示出来,还进行了自相关和傅里叶分析(后者结果通常称为二级),从而进一步量化星际闪烁参数以及调制情况 ...
    图2:B0740-28星际闪烁二维动态(中)、自相关分析(上)、傅里叶分析(下)结果图 除此之外,该研究在高达8.60 GHz探测到二级中的闪烁弧结构(如图2右下子图所示),刷新了有关结果最高探测频率纪录 ...
    鉴于该研究重要意义,塔塔基础研究所Dipanjan Mitra博士在读到提前发布在子预印本系统(arXiv.org)上论文后,很快就给研究小组发来了祝贺邮件。
    科技部平方公里阵列射望远镜(SKA)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课题的鼎力资助,以及天马望远镜运行团队有力保障对有关研究目标的实现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 通过距离估算,确定该暗星系位于本星系群中。论文链接:点击这里。 银河系高速气体云主要包括中性氢气体(HI),其本地静止系统速度一般大于90 km/s,广泛分布在银河系外围,但不随着银河系转动。
    而测定高速气体云距离是判断其起源关键。
    由于高速气体云除了中性氢气体没有探测到其它波段辐射,目前唯一比较可靠的方法是通过已知距离恒星或类星体吸收光谱来限定高速云距离范围,但这种方法存在很大局限性,使得银河系高速云起源研究进展缓慢。
    该团块系统速度是-193 km/s,展现了盘星系具有规律速度场、S-型旋转结构典型特征(见图2)。
    文章第一作者为国家天文台、贵州射天文台刘晓兰,通讯作者包括国家天文台、贵州射天文台徐金龙、姜鹏、朱明。该工作得到了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等资助。
  • AllWISE数据综合WISE低温和后低温探测阶段数据,形成了目前可用中红外天空最全面视图。
    AllWISE制作了一个新源星表和图像图,与早期WISE数据发布相比,其灵敏度和准确性都有所提高,包括测光数据和天测量数据。
    它包含了在AllWISE暗场图像集上探测到747,634,026个天体天体测量和星等测量,每个源位置、星等、天体测量和光度不确定性、象征源特征可靠性和质量标号,以及与2MASS点和扩展源星表关联都包括在内 ...
    一般情况下AllWISE数据优于All Sky数据,少数情况下All Sky数据优于 AllWISE数据。
我们使用cookies为您提供更好的体验。继续使用本网站,即表示您同意按照我们的Cookie 政策使用cookie。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