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尘埃无处不在而且经常带来麻烦。但浩瀚宇宙中同样普遍存在的尘埃却令天文学家们感到颇有兴味。近日,北京师范大学天文系苑海波副教授和研究生张若羿利用LAMOST和Gaia数据在仙女座星系(M31)和三角座星系(M33)的外围探测到了尘埃的信号。该成果发表在《天体物理学报通讯》上。论文详情:点击这里。
在本星系群中,M31和M33分别是最大和第三大的星系,但探测这两个星系外围的尘埃依然非常具有挑战性。因为无论是从尘埃在光学波段的吸收还是从远红外波段的发射而言,它们的信号与银河系前景的尘埃相比都非常微弱。因此,必须要精确地去除银河前景尘埃信号的干扰,才能揭开它们的神秘面纱。
利用来自郭守敬望远镜(LAMOST)和Gaia卫星的约19万颗恒星数据,利用恒星配对的方法精确测量恒星消光,两位研究者在M31和M33区域构建了一个范围大且精确的银河系二维前景尘埃红化图。
图1:LAMOST银河系前景红化图。椭圆代表M31、M33以及两个伴星系M32和M101的光学范围。
图2:M31和M33尘埃红化图。以M31和M33为中心的两个虚线椭圆表示其尘埃盘的大小,以M31为中心的大圆代表其尘埃晕的范围。(图片来源:张若羿)
这项研究的第一作者张若羿介绍道:“这张前景尘埃红化图可以告诉我们银河系的尘埃吸收了多少光。”它展示了M31方向附近复杂的尘埃云结构,将能够用于M31星系中目标的精确前景红化改正。
在仔细地去除了SFD98尘埃图(它包含来自银河系、M31和M33的尘埃信号)的银河系前景信号后,研究人员揭示了M31和M33外围一个相当大区域内的尘埃分布情况。他们发现M31和M33盘中的尘埃向外延伸至它们光学半径的约2.5倍处。而且在M31的晕中还存在大量团块状和丝状结构,尘埃晕的延伸距离超过100 kpc,是其光学半径的5倍。
晕中的尘埃来自哪里?它们的性质与盘上的尘埃是否相同?很多有趣的问题依然等待着人们去回答。本研究的通讯作者,苑海波副教授说:“我们的研究结果为理解漩涡星系中尘埃的分布、性质和循环过程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为天文观测设备和研究计划提供数据与技术服务。
图3:左、中、右图分别展示了 M31尘埃晕、M31尘埃盘和M33尘埃盘消光的径向趋势。其中蓝色实线为观测值,阴影表示3σ误差范围。
新闻来源:http://www.nao.cas.cn/xwzx/kydt/202103/t20210319_59807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