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科研人员基于我国郭守敬望远镜(LAMOST)和欧洲盖亚(Gaia)等望远镜的观测资料测定了木星的年龄分布,首次得到了木星出现率(即恒星周围平均有多少木星)随时间的演化规律,给出了木星长期潮汐演化的大样本观测证据 ...
    论文链接:点击这里。 木星是大小与木星相近,但是轨道周期很小(一般不超过10天),且非常接近其宿主恒星,因而表面温度很的一类太阳系外行星。
    此外,木星距离宿主恒星很近,受到很强的潮汐作用。在宿主恒星的潮汐力下,木星会逐渐失去轨道角动量而向主星靠近。经过足够长的时间,一些木星甚至会进入宿主恒星大气,被宿主恒星瓦解吞噬。
    因此通过研究木星的年龄分布和时间演化,可以为揭示木星的形成和潮汐演化提供关键线索。 图2. 木星和温冷木星的运动学年龄对比(红色点和蓝色点及误差棒)。
    之后,利用估计年龄的运动学方法,研究团队得到了木星和温冷木星的运动学年龄,发现木星的年龄比温冷木星小约20亿年(见图2),也就是说木星倾向于存在更为年轻的银河系薄盘恒星周围。
  • 目标和范围 气体的观测是解答星系形成和演化中一些悬而未决的问题的关键之一,如重子缺失问题、AGN和恒星反馈所起的作用等。计划中的x射线望远镜hub(宇宙重子测量器)的任务是测量气体的性质。
    涉及的主要主题: circumgalactic介质 星系际介质 AGN和恒星反馈 星际介质 AGN 星系团 漫射x射线背景 超新星残骸 任务 | Aims and Scope ...
  • 本次培训班理论与实操并重,与SKA的SDP和SRC紧密结合,忱欢迎从事相关研究的研究生(专业不限,天文、天线技术、计算机、电子信息、数据管理、信息管理等博士或硕士研究生优先)、以及正在从事射电领域科研工作的青年才俊参加 ...
    4、如有不明事宜,欢迎联系:王 锋 (fengwang@gzhu.edu.cn) 报名表下载链接:https://pan.baidu.com/s/1idGjvzZSbtDsLNWJ2pgl_Q 提取码 ...
  • amp;rsv_sug=1">媒体对此进行了报道</a>,导致更多的人了解了PSP计划并参与进来,之后PSP系统经历了注册浪潮的考验,一天注册用户2000多人,至今已经注册用户上万,可喜的事,他们中有很多爱科学 ...
    情严谨的学生爱好者,这也是PSP项目的初衷,让更多的爱好天文爱好科学的年轻下一代能通过PSP平台参与到天文发现和天文研究中来,相信PSP项目会发展的更好~</div> <div> 以下是10岁的< ...
  • 对宇宙中气体的观测是研究一些重大天体物理问题的关键,这些问题包括丢失的重子物质以及超大质量黑洞和恒星反馈在星系演化中的作用等。
    对这些气体的观测是HUBS(http://hubs.phys.tsinghua.edu.cn/en/index.html) X射线空间天文望远镜的主要任务。
    考虑到该领域的快速发展,我们计划今年12月份在海南省海口市组织召开下一届HUBS研讨会,聚焦利用HUBS望远镜对宇宙中的气体进行高分辨率谱观测研究以及相关的理论研究,主要议题包括: 1.
  • 基于此,研究团队给出了不同类型的亚矮星质量分布,并进一步检验和限制了亚矮星形成的理论模型,这对于我们理解亚矮星的形成和演化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论文链接:点击这里。 亚矮星是银河系中一类非常特殊的小质量恒星。这类恒星处于中心氦燃烧阶段,质量大约只有太阳质量的一半,但是表面有效温度可达20000K以上。
    因此,亚矮星只可能是通过某些比较特殊的渠道产生的,比如双星演化等,从而亚矮星的形成问题也引起了天文学家的极大兴趣。 亚矮星的质量是非常重要的物理参数,可以直接用来检验和限制亚矮星的形成模型。
    尽管目前证认的亚矮星已经有6000多颗,但是有准确质量参数的亚矮星非常少。
    基于这个目前最大的有质量参数的亚矮星样本,研究团队给出了不同类型的亚矮星质量分布,这非常适合用来检验和限制亚矮星的形成模型。 图1. sdB型亚矮星质量分布。
  • 、薄盘、厚盘以及球状星团中亚矮星的重要观测特征,揭示了不同环境中亚矮星的起源。
    论文链接:点击这里。 亚矮星是一类处于演化晚期的特殊恒星,它们的中心是一个燃烧的氦核,表面覆盖了一层非常薄的氢包层,它们的质量大约有0.5个太阳质量。
    然而,亚矮星的起源问题却一直是困扰天文学家的一个重要难题。 研究人员利用LAMOST DR7光谱,从Gaia DR2 亚矮星候选体星表中证认出1578颗亚矮星,给出了亚矮星的大气参数。
    综合LAMOST视向速度、Gaia EDR3 视差、自行数据研究了亚矮星的运动学特征,给出了亚矮星在银河系晕、厚盘、薄盘中的星族分类,罗杨平等人根据氦元素的含量将亚矮星分为四个级别:极端富氦亚矮星 ...
    (eHe)、中等富氦亚矮星(iHe)、氦弱亚矮星(wHe)、贫氦亚矮星(pHe)。
  • 过去十余年里,我们见证了一批批优秀的作者从稚嫩到成熟的飞跃式成长,他们的创作点燃了更多人探索宇宙星辰的情,为天文科普领域提供了优质的教育资源,通过艺术化的表达让天文数据重焕新生。
  • 第四届万维望远镜宇宙漫游制作大赛迎来高潮。在过去的几个月里,我们陆陆续续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之作。选手们放飞思绪,在海量天文数据中畅游,努力地创作着兼具科学、审美与教育等多重价值的宇宙漫游。 现在,我们希望与您之间的距离再近一点,去聆听您创作背后的故事。 也许您是天文爱好者,在构思题材时的灵光闪现,在创作过程中遭遇过种种囧事;也许您是一名学生,通过参加比赛取得了点滴收获,在备赛过程中积累了许多小技巧;也许您是指导老师,辛勤指导并组织学生参赛,在疫情期间克服困难开展远程协作……这些故事都值得被记录与分享。 可以是一张照片、一个故事、一首歌 ...
  • 国家天文台俞锦程、刘超 近日国家天文台科研人员俞锦程、刘超利用LAMOST银河系巡天项目得到的海量光谱数据,精确分析了银盘上的恒星运动学信息,给出了恒星年龄与其速度弥散度之间的关系,验证了银盘的加机制 ...
    天文学家称之为“盘的加机制”。而通过数值模拟,天文学家发现银盘上的旋臂结构会显著地加银盘,盘上恒星因此获得更高的速度弥散度。
    这一发现也验证了银盘的加机制。此外,俞锦程等人认为将银盘划分为薄盘和厚盘能更好地描述银盘地运动学和化学特性(尽管这一观点还存在争议)。
    文献链接: https://arxiv.org/abs/1712.03965 China-VO为LAMOST提供原始数据的归档、备份以及产品数据的归档、备份和整理发布 China-VO ...
  • ,描绘出了迄今最完整的富氦亚矮星的碳氮元素分布图案,并发现碳元素含量较贫的富氦亚矮星的形成很可能与金属丰度有关。
    论文链接:点击这里。 亚矮星是一类处于演化晚期的特殊小质量恒星,其中心是一个燃烧的氦核,质量大约为0.5个太阳质量。
    作为国际引力波探测计划激光干涉空间天线(LISA)可以探测的重要引力波源以及Ia型超新星的重要来源,亚矮星成为现代天体物理研究中的点。根据氦丰度,亚矮星可以分为富氦亚矮星和贫氦亚矮星。
    观测表明碳元素含量较多与碳元素含量较少的这两类富氦亚矮星的起源机制完全不一样,碳元素含量较少的亚矮星起源很可能与金属丰度有关。 图2:富氦亚矮星的碳、氮丰度分布图案。
    其中蓝色和绿色表示极端富氦和中等富氦亚矮星,红色和品红色表示已有的观测结果。 该成果推进了人们认识富氦亚矮星的起源问题的研究进程,对于深入认识和研究亚矮星的形成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 图1:arXiv论文提交数量趋势变化 我们统计了这些论文中的门术语,回顾2021年天文学的点与主题。
    篇) 大质量恒星(massive star,1932篇) 中子星(neutron star,1875篇) 引力波(gravitational wave,1711篇) 图2:2021天文学词 ...
    (power spectrum, 602篇) 黑洞(black hole, 582篇) 星际介质(interstellar medium, 527篇) 它们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天文学的主流方向和门话题 ...
    得益于其高质量的数据,在一年时间里就有超过一百篇相关论文的度,产出相当可观。
    而要想让机器自动识别点问题和科研动向,我们还需要新的算法和工具。
  • 你参与过PSP项目吗? 你是否曾成功发现过超新星? 你是否思考过, PSP项目数据与AI相遇能擦出怎样的火花? 快加入“2019未来杯高校AI挑战赛”, 让你的模型发现下一颗超新星!   由睡前Futurelab、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网易科技联合主办,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和北京希尔贝壳科技有限公司协办,清华、北大、上交、西交、哈工大等近60家C9、985、211类高校(院系)联合发起的“2019未来杯高校AI挑战赛”于3月8日拉开帷幕。其中,“图像——发现超新星”赛道相关图像数据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提供支持。 “图像——发现超新星” ...
  • 近日,湘潭大学雷振新副教授和国家天文台赵景昆研究员等人利用LAMOST光谱数据,结合欧空局Gaia测光和视差数据,发现和证认了222颗亚矮星,其中131颗是复合光谱型亚矮星,并发现了一颗目前已知的偏心率最大的宽距亚矮星双星 ...
    论文链接:点击这里。 亚矮星是星系中一类非常特殊的小质量恒星,它们的质量大约只有太阳质量的一半,但表面有效温度可以达到太阳表面有效温度的4倍,即20000K以上。
    但是,这些已知的亚矮星绝大多数是单光谱的亚矮星,它们的光谱中只含有一个天体的成分。除此之外,还有一部分亚矮星具有复合光谱特征,它们的光谱中含有两个天体的成分,是亚矮星双星的可靠候选体。
    由于技术尚不成熟,把复合光谱中的亚矮星及其伴星分解是比较困难的。因此,截止目前通过复合光谱证认的亚矮星非常少,但是它们对研究亚矮星的形成和理解双星演化过程都非常重要。
    该发现对亚矮星的形成模型提出了新的挑战,对解决亚矮星的形成问题具有重要科学意义。 图2 宽距亚矮星双星的周期-偏心率分布图。图中两个红色方框是新发现的宽距亚矮星双星系统。
  • 亚矮星是一类演化晚期的小质量恒星,它们的质量虽然只有太阳质量的一半,但是表面温度却是太阳表面温度的4-10倍(20000K-50000 K)。目前亚矮星的形成机制问题还不清楚。
    赵刚领导的研究团队通过Gaia DR2中的视差和颜色绘制出了颜色星等图,在颜色星等图上找到了4500多个亚矮星的候选体,并把它们和LAMOST DR5的光谱数据进行了交叉,得到了700多条亚矮星候选体光谱 ...
    在大型巡天数据中寻找亚矮星的传统方法是通过恒星的颜色来筛选候选体,再利用光谱进行证认。
    该项研究成果为搜寻亚矮星和其它特殊恒星提供了一种更为有效的方法,为亚矮星理论和观测研究的深入开展奠定了基础,更彰显了我国自主研发的大型天文设备在探索未知宇宙的能力。
    该成果论文链接:http://adsabs.harvard.edu/abs/2018ApJ...868...70L ...
  • 本研究基于LAMOST发布的光谱数据,通过构建深度学习模型,并将得到的模型应用到LAMOST中亚矮星的识别和筛选中,得到了2393个候选体,通过交叉和人工证认,有2092颗被证明是亚矮星,其中25颗是新发现的 ...
    论文链接:点击这里。 亚矮星是位于赫罗图(HRD)上主序以下的核心烧氦星,由于其演化阶段,被称为极端水平分支(EHB)星,搜索和识别亚矮星以及构建亚矮星目录是亚矮星研究的一个点方向。
    从LAMOST目录中识别亚矮星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因为LAMOST可以提供亚矮星的光谱特征,揭示亚矮星形成和演化的细节。
    但由于LAMOST没有测光观测,传统的颜色切割方法无法运用于亚矮星的搜寻中,并且由于数据量庞大,人工证认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本研究提出了一种鲁棒的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NN)的亚矮星搜寻方法。
  • 网站上的光谱及分类报告 缺失的拼图终被填补,短短一周时间,公众超新星搜寻项目先后发现并被证认了三颗河外新星,发现者中既有熟悉的老面孔,又有刚参与项目不久的新人,这些发现大大激发了项目参与者的情 ...
  • 在富气体的系外行星中,行星大气会吸收这些高能辐射,从而加大气使其膨胀以克服行星的引力势能而逃逸,这种现象即行星大气逃逸。
    在2021年,我们通过分析一颗木星WASP-121b在光学波段(Hα)的信息,证实这颗行星正在发生大气逃逸。
    之后同时模拟了木星WASP-52b 在光学波段(Hα)和近红外波段(He λ10830Å)透射光谱观测数据(如图2)。
    论文链接:点击这里。
  • 《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发表了云南天文台抚仙湖太阳观测基地的一项研究成果,他们发现太阳宁静色球反而要比低层的光球转得快,这也是太阳宁静色球被小尺度磁活动加的证据 ...
    论文链接:点击这里。 (较差)自转是太阳和其他恒星的一个重要特征,它在理解发动机作用和磁场活动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而色球和日冕的异常加一直是现代天文学中的一个大问题。 图1.上方框图为卡灵顿第2057自转周的He I强度综合图,下方框图为He I强度的蝴蝶图。
    通过研究宁静色球的自转特性,李可军研究员等推测,扎根在太阳表面下的差旋薄层内的、磁通量在(2.9–32.0)×10¹⁸Mx范围内的小尺度磁元加宁静色球,使其呈现反常的温度升高 ...
  • 他高一成为天文小组组长,大学创办天文社, 工作后又自购设备建立了属于自己的星明天文台,对天文的爱好和科普的情越来越高涨。
    </p> <p style="text-indent: 2em"> 这让他意识到,中国的天文爱好者数量很多,如果能建立一个类似的网络平台,就能满足更多人对天文观测的情。
    ”崔辰州坦言,有些发现工作恰好符合普通大众的兴趣、情,又是职业学者“力不从心”的。“因此,我们一直在寻找适合公众参与的内容。
  •  
我们使用cookies为您提供更好的体验。继续使用本网站,即表示您同意按照我们的Cookie 政策使用cookie。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