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文数据分析软件与系统国际研讨会(简称ADASS)是天文软件和数据处理领域的奥林匹克大会。
    数据驱动的天文科普教育工作组主席”、国际虚拟天文台联盟教育兴趣组主席、中国天文学会普及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在此次ADASS国际研讨会上成功召集设立了“数据驱动和基于虚拟天文台工具的全民科学和天文教育专题论坛 ...
    专题论坛日程安排   这是本次大会的首场专题论坛。与会代表交流了天文科普教育和全民科学方面的经验和理念。
    崔博士主持论坛 ...
  • This call is for 2022A session, welcome your proposals.
  • 让谷导大发感慨的就是“2009国际天文年日全食多路联合直播”! 2009国际天文年日全食多路联合直播预告片   “2009年2月9日,元宵节,一个团圆的日子。
    晚上9点,当大部分人已经沉浸在与家人团聚的喜悦中的时候,在早春瑟瑟的寒风中,来自2009国际天文年日全食多路联合直播发起单位的:崔辰州、林清、汤海明、耿立宏、齐鑫、曹子皇,以及作为志愿者参与的CCTV编导谷薇 ...
  • 量级数据的存储和管理 程控望远镜与自主观测 超高IO网络、硬件和软件系统 ...
    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的天文学应用 学科发展与跨界合作 年会仍旧采用了学术报告与嘉宾论坛相结合的形式 ...
    年会上,学术报告和嘉宾论坛围绕四个主题来进行:如何推进和实现天文数据管理和开放共享的标准化;如何推进大数据、深度学习、数据挖掘等技术的天文学应用;如何实现中科院和国内高校的天文学科研信息化能力均衡发展; ...
    在嘉宾论坛中,嘉宾和代表们围绕论坛主题发言踊跃。代表们普遍希望虚拟天文台能架起天文学家与计算机专家、天文学家与公众之间的桥梁,更好地推动国内天文信息学事业的发展。
  • This call is for 2021B session, welcome your proposals.
  • 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技术 ※ 数据挖掘、知识发现与信息提取 ※ 程控望远镜与自主观测 ※ 天文领域的标准和规范 ※ 多波段多信使数据的融合 ※ PB量级数据的存储和管理 ※ 超高IO网络、硬件和软件系统 ...
    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的天文学应用 ※ 高维海量数据的可视化 ※ 高性能计算与数据密集型研究 ※ 数据驱动的科普教育和全民科学 ※ 学科发展与跨界合作   本次年会仍旧采用了学术报告与嘉宾论坛相结合的形式 ...
    学术报告和嘉宾论坛围绕如何促进机器学习在天文数据分析中的应用;中国天文学会信息化工作委员会的组建和工作开展;程控望远镜与自主观测以及AI在该领域的应用;如何开展数据驱动的天文科普教育以及STEM课程四个主题来进行 ...
    在嘉宾论坛环节中,嘉宾和代表们围绕论坛主题畅所欲言。
    专家论坛   未来,虚拟天文台将继续架起天文学家与计算机专家、天文学家与公众之间的桥梁,更好地推动国内天文信息学事业的发展。
  • 主题涉及: PB量级数据的存储和管理 超高IO网络、硬件和软件系统 数据挖掘、知识发现与信息提取 ...
    基于VO的科学研究与科学传播 互动式数字天象厅 学科发展与跨领域合作 本届年会采用了学术报告与嘉宾论坛相结合的形式 ...
    年会上,学术报告和嘉宾论坛围绕四个主题来进行:射电天文学与虚拟天文台、天文大科学研究中心与数据开放共享、中国虚拟天文台的故事—天文信息学的未来、科学家的教育和科普责任及科普产业化。
    在嘉宾论坛中代表们发言踊跃,集中就以FAST为代表的射电天文对虚拟天文台的需求和应用、数据开放共享、天文信息学的发展及基于真实天文数据的科普教育 进行讨论并提出新的需求和见解,让科学家、技术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紧密顺利地结合在一起进行了热烈讨论 ...
    嘉宾论坛进一步活跃了会场气氛,提高了讨论效率, 激发了大家研讨的热情,得到代表们的充分肯定。   本年会合作伙伴 ...
  • 随着成长,许多人忘记了仰望星空,忘记了夏夜里数星星的快乐,但我们始终不会淡忘掉凝结在心中的宇宙魅影,当我们互相注视彼此的时候,星星就在我们眼中。
    任何人只需要通过官网主页注册一个中国科技云通行证帐号,完成简单在线测试就可以开始看图搜索,发现可疑目标立即点击提交上报。
    有的时候因为望远镜等远程系统维护的原因,网站会暂停图片下载,这些用户们就会守在电脑旁等待系统正点恢复。
  • 11:30-11:45 天地一体化协同观测和数据融合研究及进展(郑捷,国家天文台) 11:45-12:30 嘉宾论坛一 ...
    “天文行业算力革新:驱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林建建,中科曙光) 16:30-16:45 QUARCS开源远程天文拍摄系统 ...
    16:45-17:00 AI促进天文科研范式持续变革(胡锐,阿里云) 17:00-17:30 嘉宾论坛二 ...
    CUDA迁移——以CSST仿真核心算法GalSim为例(魏乃科,之江实验室) 16:15-16:30 望远镜阵分布式调度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
    16:30-16:45 利用机器学习和贝叶斯推断进行海量食双星参数求解(季凯帆,云南天文台) 16:45-17:15 嘉宾论坛四 ...
  • 会议将以天文大模型为核心,为整合国内的数据、计算资源以及智力资本,系统性地构建天文研究方阵奠定坚实的基础。
    图2 开幕致辞 年会采取主题报告与嘉宾论坛相结合的形式进行。
    图4 代表们积极参与互动 嘉宾论坛环节中,与会代表们继续展开思维碰撞,共同探讨天文大模型的未来发展方向以及人工智能技术在天文学领域的广阔前景。
    图5 嘉宾论坛 他们强调了标准化的天文数据对于提高数据管理和处理效率的重要性,深入探讨了多波段多信使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合,在解决天文科研实际问题上的诸多可能;以及如何利用人工智能及其他商业手段 ...
  • 2024年4月27日,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平行论坛空间科学论坛在京召开。由中国科学院牵头实施的爱因斯坦探针(EP)卫星任务发布了第一批在轨探测图像。
    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为爱因斯坦探针卫星(EP)提供面向天文科学用户的数据支持及服务,包括建立EP时域天文数据库,提供EP科学数据检索、分发、快视、访问服务;研制EP X射线暂现源证认系统,支持EP WXT ...
    载荷观测数据的自动处理和两个载荷的每日暂现源证认工作;研发观测提案申请软件系统,支持EP科学观测提案的征集和管理。
    截至发稿日,中心提供的软件系统共对EP观测到的X射线源进行了8265次自动证认,剔除了大量假源和已知天体,并提供多源天文融合数据,支持了17例暂现源、168例恒星耀发的发现。
  • 项目官网:https://nadc.china-vo.org/lensfinder 图1 引力透镜项目主页 项目介绍 引力透镜搜寻项目(LENSFINDER)是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继公众超新星搜寻项目之后开展的又一全民科学项目 ...
    如果有两个天体恰好位于我们的视线方向,那么当背景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前景天体的时候,就会受到前景天体引力场的作用而发生会聚,这类似于透镜成像,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引力透镜现象。
    不过,在浩如烟海的样本中找到这些高质量的强引力透镜系统,是一个很有挑战性的工作。因此,天文学家向公众发出邀请,希望集合更多的力量参与到这项工作当中。 图3:引力透镜的典型范例。
    快速入门教程:https://mp.weixin.qq.com/s/Kf46HIRqYdGRaxKDNNNIWw 进入项目官网,主页列出了引力透镜和全民科学的相关背景知识,供参与者学习了解。
    网页右上角点击“个人中心”按钮登录系统,如第一次登录该系统需注册。
  • 10月22日,第四届云南国际人才交流会丽江分会暨“数字引领、创响丽江”数字经济论坛正式开幕。
    论坛由丽江市委、市政府、中科院昆明分院联合主办,丽江市委组织部、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人社局、市科协以及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中关村丽江科创园承办。   ...
    论坛开幕式现场         论坛开幕式上,中科院国家天文台、丽江市政府、中科院云南天文台、云南大学四方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在丽江建设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丽江分中心。
  • pymoog是简明杰博士开发的软件,官网地址为 https://github.com/MingjieJian/pymoog ,本数据集为该软件所需要的额外谱线线表。
  • 本届年会在热烈友好的气氛中进行,主题涉及天文大数据的特点与挑战、云计算技术与应用、PB量级数据的存储和管理、超高IO网络、硬件和软件系统、数据挖掘、知识发现与信息提取、高性能计算与数据密集型研究、程控望远镜与自主观测 ...
    本届年会采用了学术报告与嘉宾论坛相结合的形式。
    年会上三场嘉宾论坛分别围绕三个主题来进行,即“云计算和大数据给我们带来哪些变化”、“天文学研究和科普教育对云计算、大数据有哪些需求”、“如何实现产学研的合作互赢”。
  • 本届学术年会的主题为“Open Sky,Open World(开放的星空,开放的世界)”,聚焦天文数据的开放共享和开放式的研究合作,共安排了38个学术报告和4场嘉宾论坛
    4场嘉宾论坛的讨论主题分别是:如何促使观测数据更好地开放共享、如何更好地让IT新技术实现领域应用、如何更好地培养专业软件研发人才、如何更好地推动大数据时代的产学研合作。
    年会在线注册系统2015年10月12日开放注册,接受代表报名。90个参会名额在不到一天半的时间内被一抢而空,注册系统在10月13日中午被迫关闭。最终参会人数超过120人,会议规模再创新高。
  • 本届年会采用了学术报告与嘉宾论坛相结合的形式。
    年会上,学术报告和嘉宾论坛围绕四个主题来进行,即“天文学研究对信息技术的需求”、“天文信息学这样的交叉学科如何获取更多支持和认可”、“虚拟天文台与具体天文项目的结合”、“利用已有科学数据资源和信息技术手段开展科学传播工作 ...
    在嘉宾论坛中,代表们发言踊跃,集中就如何让天文信息学发展更加迅速,让科学家和技术工作者紧密顺利地结合在一起进行了热烈讨论。大数据存储和利用、高性能计算资源的利用与共享等话题也引起了广泛的共鸣。
  • 本届会议研讨主题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 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的学科应用 ※ 科学平台和全生命周期服务 ※ 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技术 ※ 数据挖掘、知识发现与信息提取 ※ 程控望远镜与自主观测 ※ 超高IO网络、硬件和软件系统 ...
    图2:嘉宾致辞 本次会议依旧采取主题报告与嘉宾论坛相结合的形式进行。
    图4:部分会议报告精彩瞬间 在嘉宾论坛环节,参会代表们围绕不同的议题畅所欲言。
    图5:嘉宾论坛环节 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常务副主任崔辰州博士为本次大会做总结发言。他指出本届年会呈现出三个鲜明的特点。
  • 本届会议研讨主题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 科学平台技术与应用 ※ 超高IO网络、硬件和软件系统 ※ 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技术 ※ 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的天文学应用 ※ 数据挖掘、知识发现与信息提取 ...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副台长、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主任郝晋新致辞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理学部天文处副处长刘强致辞   本次会议采取主题报告与嘉宾论坛相结合的形式,内容上主要围绕国家天文科学中心的建设与科学数据在科研中的应用 ...
    部分发言代表   参会代表们在论坛环节畅所欲言,围绕主题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建议,大家在充分的交流中加深了对开放科学理念的认识,更加明确了科学平台未来的应用场景和建设方向。
    嘉宾论坛环节 会议的最后,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常务副主任崔辰州宣布,2020年学术年会将于明年11月25日-29日在美丽的滨海之城——厦门举办。
  • 星明天文台在理想情况下正常运转的时候,一个夜晚要追踪700~1000个这样的星系,因此对每个目标都进行“找不同”的工作量是非常大的,这个工作简单而繁重,然而科学发现往往来自于这样平常而不断累积的工作 ...
    如果您成功通过了在线测试,成为一名普通的搜索者,您需要在合适的时候查看图片。PSP系统会在每个整点发放一批图片,并在整点前1分钟弹窗并响音乐提醒(可选)。
    0、1、2、8、9、10、11、12、13点,每天出图的具体时间一般会在系统通知中向用户通告,见界面右上角的“通知”)。
    一旦系统开始发放图片,我们希望您尽快查看,因为越早查看的是越新的图片,本系统会设置一张图片被多个不同的用户各查看一遍,我想您肯定希望自己查看的是最新的未被别人查看过的图啦:)~为避免一张图片被长时间占用 ...
    ”,但是在同一个批次中(也就是每一个小时系统发放的图片中),一个用户最多可以提交六次可疑目标,超过六次系统就会停止给您放该批次的图了,此举是为了避免有小朋友胡乱提交,增加后台高级用户的负担~ ...
我们使用cookies为您提供更好的体验。继续使用本网站,即表示您同意按照我们的Cookie 政策使用cookie。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