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这种图像显示方式对画面生成及显示有极高的要求,现在,360度×180度的全景画幅只应用在了极少数的科技娱乐场馆当中。
-
-
基于互动科学课程的射电天文数据引擎 邓熙浩 4 基于深度学习方法的伽马射线暂现源形态学研究 李 兵 5 相接双星形成和演化的研究 李 凯 ...8 基于多变量多尺度天文大数据的可视化研究 季成涛 9 人工智能与公众科学协同的特殊天体发现方法研究 ...
-
1 新技术新方法 天体等离子体原子物理数据比较 毛俊捷 清华大学 2 科学前沿 大规模巡天时代下高精度流量标准星数据库的构建及应用 肖凯 ...北京天文馆 4 科学前沿 基于机器学习方法自动检测的太阳活动统计研究 郝奇 南京大学 5 新技术新方法 基于数据挖掘的专家识谱平台的研发 ...
-
发现经过: 12月8日中午,毛学辉、高伟、丁乙在当日凌晨拍摄的图像中,于大熊座方向的PGC 33464星系附近发现一超新星候选体,未加滤镜的亮度为18.2等。发现者:毛学辉、高伟、丁乙、张宓、高兴。 ...张宓使用BGO拍摄的候选体图像及叠加后图像 2019年12月9日凌晨,云南天文台张居甲、业凯及清华大学王晓锋老师使用云南天文台丽江观测站2.4米望远镜拍摄了该超新星候选体的光谱,并随后发表 ...ATel #13337公报全文翻译(翻译:赵经远): 丽江望远镜光谱将PSP19F(AT 2019wep)分类为有着闪电离特征的早期II型超新星 ATel #13337;张居甲,业凯 ...ATel#13337公报原文 自2015年7月28日上线至今,公众超新星搜寻项目已累计发现28颗超新星及新星候选体,其中20颗获得光谱证认。祝贺各位发现者!
-
近日,北京师范大学天文系宗伟凯博士、付建宁教授等人发布了LAMOST-Kepler/K2时域天区中分辨率光谱巡天的首个成果,获取了约37万条高质量时域中分辨率光谱,并对首批发布数据的参数精度进行了评估, ...相关论文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天体物理学报增刊》(2020,ApJS,251,15)。论文链接:点击这里。基于多次观测的光谱,宗伟凯等人首先评估了LAMOST中分辨率光谱数据的参数精度,其方法与Liu et al. (2019)对视向速度系统差研究的方法相似,经分析,LAMOST参数与光谱零点漂移相关性不显著 ...同时,通过对比LAMOST中、低分辨率光谱以及APOGEE光谱的共同源,发现所测恒星大气参数线性关系很好,这表明LAMOST中分辨率光谱数据质量切实可靠。通过视向速度的对比,发现多种光谱巡天数据存在零点系统差,如图2所示。这为结合多种数据进行视向速度变化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本项目研究结果将对多个时域研究方向带来重要影响。
-
</span></p> <p> <span style="font-size:18px;">发现者:毛学辉、高伟、丁乙、张宓、高兴。拍摄的候选体图像及叠加后图像</span></p> <p> </p> <p> <span style="font-size:18px;">2019年12月9日凌晨,云南天文台张居甲、业凯及清华大学王晓锋老师使用云南天文台丽江观测站 ...2.4米望远镜拍摄了该超新星候选体的光谱,并随后发表<a href="http://www.astronomerstelegram.org/? ...分类为有着闪电离特征的早期II型超新星</span></p> <p align="center"> <span style="font-size:18px;">ATel #13337;张居甲,业凯 ...蓝色连续谱与沃尔夫-拉叶星的突出狭窄发射线(例如He II,H I,C IV和N V)的光谱特征与有着相互作用特征的早期II型超新星一致。
-
智算多芯,大模型时代的科研新范式(杜怀亮,浪潮信息) 16:15-16:30 “天文行业算力革新:驱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16:45-17:00 AI促进天文科研范式持续变革(胡锐,阿里云) 17:00-17:30 嘉宾论坛二:科学与技术如何协同发展 ...10:05 恒星演化与机器学习(吴涛,云南天文台) 10:05-10:20 人工智能在天文应用的问题和讨论-新范式迫切需要发展 ...海报快闪,每个海报90秒钟 12:00-12:30 嘉宾论坛三:再次漫谈今年的诺贝尔奖(主持人:李楠;嘉宾:王佳玮、吴学兵、季凯帆 ...望远镜阵分布式调度系统的设计和实现(胡义,国家天文台) 16:30-16:45 利用机器学习和贝叶斯推断进行海量食双星参数求解(季凯帆 ...
-
图1 相接双星的结构图(来自Phoebe) 近期,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丁旭博士、季凯帆研究员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后李旭志等人,利用机器学习的方法快速得到相接双星的参数和误差。Contact Binary Parameters for Large Photometric Surveys”于10月18日在国际天文学期刊The Astronomical Journal上在线发表 ...
-
竞赛创办的宗旨在于进一步推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推动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科技资源进高 校、进院所,加强大学生、研究生群体对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和科技资源开放共享的认识、理解及运用,提高广大在校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发掘具 ...中国虚拟天文台(China-VO)团队积极组织在校大学生、研究生和中学生设计开发参赛作品。华中师范大学和国家天文台联合培养研究生万望辉完成的“漫步中国星空之紫微垣”获得一等奖,广州大学关凯莹、张嘉俊完成的“WWT脉冲星天文数据 可视化”获得三等奖,华中师范大学周珊珊、杜康玉完成的“地震带的分布 ...
-
近期,云南天文台陈兴浩博士、丁旭博士、国家天文台张孝斌研究员和云南天文台李焱研究员、季凯帆研究员等人基于TESS巡天数据认证了123颗新的盾牌座δ型脉动食双星,使已有该类型脉动食双星样本增加了约 ...eclipsing binaries observed by TESS”于12月5日在国际科学期刊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Supplement Series上在线发表 ...近些年来,这一类型的变星备受瞩目,且已经发展为一个重点和热门课题。红色圈代表新发现目标。 图2为双星系统中盾牌座型δ脉动周期的分布图。此外,研究工作新发现了123颗盾牌座δ型脉动食双星,有效扩充了已有盾牌座δ型脉动食双星样本数量,增加了约三分之一。
-
近日,北京师范大学天文系博士生王江涛、付建宁教授、宗伟凯博士和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Martin Smith研究员等组成的国际研究团队,发布了国际合作项目LAMOST-K2(LK2)共计8.4万颗恒星的16 ...LK2项目于2015年由付建宁教授联合Martin Smith研究员及其他合作者共同发起,旨在利用LAMOST望远镜观测K2任务中15个观测天区目标星的低分辨率光谱,也是继LAMOST-Kepler国际合作项目之后两者的再度合作 ...此外,通过与APOGEE DR16、Gaia DR2等巡天数据的外部比较,发现它们具有很好的线性关系。最终,研究团队发布了K2的15个观测天区中共约7万颗目标星的恒星参数星表,并依据恒星参数分别给出了其中非常贫金属星、贫金属星和高速星候选体星表。
-
这一研究成果已发表至国际著名天文期刊《天体物理学报通讯》(Xiao et al. 2024, ApJL, 968, L24)。论文第一作者为中国科学院大学特别研究助理肖凯,通讯作者为中国科学院大学黄样副教授和北京师范大学天文系苑海波教授。论文链接:点击这里。 恒星大气参数的精确测量对天文学的发展至关重要。
-
中国工程院院士孙九林、中科院办公厅副主任吴钰、中科院前沿局副局长黄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理学部副主任董国轩、中科院网络中心副主任南凯、中科院条财局信息化工作处处长陈明奇、中科院前沿局重点实验室处副处长薛艳杰 ...
-
近期,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太阳物理研究团组洪俊超副研究员及其合作者季凯帆研究员、刘辉研究员等人,开展了太阳观测分析与人工智能学习的学科交叉研究。该研究结果以“Mapping Solar X-Ray Images from SDO/AIA EUV Images by Deep Learning”为题发表在国际天文学杂志《天体物理学杂志 ...反过来,研究进一步发现,结合由该方法预测的软X-射线虚拟数据和实际观测的日冕极紫外数据,可以对日冕DEM作更为精确的反演,尤其是针对具有较高温度等离子体(五百万度以上)的日冕特征。
-
随着探测技术的不断发展,科学家们已经发现了5000余颗系外行星。在确定了恒星的年龄,并排除了其他恒星参数影响后,研究团队发现,随着恒星年龄增加,恒星周围出现行星系统的概率不变,一直保持在50%左右(如图3左)。该研究成果近期发表在学术期刊《天文学杂志》(Yang et al. 2023, AJ,166, 243)上。研究团队成员还包括:南京大学陈迪昌博士、周济林教授、朱紫教授,北京大学东苏勃研究员,美国犹他大学郑政教授,国家天文台刘超研究员、罗阿理研究员,以及北京师范大学宗伟凯博士。该项研究得到了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LAMOST重大成果培育项目的支持。
-
近日,南京大学陈迪昌博士、杨佳祎博士、谢基伟教授、周济林教授与北京大学东苏勃研究员、国家天文台刘超研究员、罗阿理研究员、向茂盛博士、北京师范大学张敬华博士,宗伟凯博士、云南大学黄样副教授、王海峰博士以及美国犹他大学郑政教授合作利用 ...目前,该课题研究已完成了两个前期基础工作(“穿越-1”和“穿越-2”),分别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天体物理学报》(Chen et al.2021,ApJ,909,115 ...随着观测技术的进步,至今已有4000多颗系外行星和数千颗行星候选体陆续被发现,分布范围也从太阳领域扩展到了银河系中更广泛的范围(数个kpc,如图1所示)。图1:已发现的系外行星在银河系中的分布 研究上述问题的基础是测定系外行星宿主恒星的银河系组分和年龄。图2:LAMOST-Gaia-Kepler恒星样本的Toomre运动图 基于这些星表,在系列研究的第二篇文章(“穿越-2”)中,研究团队发现随着行星个数的增加,薄盘星的比例增加 ...
-
| “The Progenitors of Supernovae and their Explosions” will be held between August 26 and 30, 2024 in Dali, China and hosted by Yunnan Observatorie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This meeting aims to deepen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progenitors and explosions of supernovae (including core- ...
-
自上世纪90年代至今,人类发现的系外行星已超过5000颗,但令人惊讶的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丰富的行星类型既不是气态巨行星也不是岩石行星,而是我们太阳系中没有的,大小介于地球和海王星之间的行星。在外部恒星的辐射(称为光致蒸发)或者行星内核储存的热量(称为行星核热)的作用下,部分亚海王星的大气包层被剥离,仅留下了石质内核,也就是超级地球。定量上看,行星半径在早期通过光致蒸发效应初步形成,后期在行星核热的作用下进一步加强。此外,研究发现亚海王星更倾向于出现在富铁和富镁/硅/钙的恒星周围,表明金属元素 (铁、镁、硅、钙等) 在亚海王星的形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研究团队成员还包括:南京大学周济林教授、朱紫教授、杨佳祎博士,北京大学东苏勃研究员、国家天文台刘超研究员、罗阿理研究员、北师大宗伟凯博士和美国犹他大学郑政教授。
-
ASO-S/FMG是滤光器型磁像仪,它发射成功后,将获得高时间、高空间分辨率的全日面光球矢量磁图。针对FMG在一个固定波长点进行常规观测的特点,通常采用线性定标方案进行磁场定标。研究成果发表在下面两篇论文中。机器学习在天文数据处理中的应用发展迅猛,已经被证明是一种有效的数据分析和处理手段。传统天文数据分析处理模式和新型技术手段的融合与发展必将促进对各种数据科学价值的深度挖掘。(两篇文章均为国家天文台怀柔观测基地(HSOS)已毕业博士郭晶晶为第一作者,云南天文台季凯帆研究员为通讯作者。) 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为天文观测设备和研究计划提供数据与技术服务。
-
共有4个文件:前三个文件分别对应文章中的表1,2和3,最后一个文件是一个压缩文件,里面是来自162颗星的163个GWAC的超级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