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儿包括的是我们利用自己的软件处理完的光谱数据。
  • 这个冬天,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来势汹汹,举国上下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加入到了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当中。我们虽然一直坚守着空间上的距离,但心里却始终惦记着身处疫区的朋友们。
    延迟开学的消息发出后,同学们更加意识到线上协作的重要性,定期汇报工作进度、积极与老师沟通创作理念、互相加油打气……每个人都用行动坚守着自己的热爱,隔离的日子也可以丰富而充实。
    图1:居家隔离期间仍然坚持创作   稳住心态,思考深一度 无法自由行动的特殊时期,也让同学们有了更多的时间沉下心来思考与打磨自己的作品。
    乔老师引导他们从受众的角度出发审视自己的作品,并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帮助他们更好地通过创作表达自己的思想。
    重要提示 为应对突发疫情,第四届万维望远镜宇宙漫游大赛组委会经研究决定,取消第一次在线提交作品的截止日期,并于3月针对所有感兴趣的参赛者进行一次线上答疑。
  • 很多观众都是第一次接触万维望远镜,对这种“指尖上的望远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课后纷纷向讲解员询问万维望远镜的下载网址,希望回家后能在自己的电脑上实践。
  • 据小编得到的线报,不少选手们仍然处于“备战状态”,紧锣密鼓地完成着自己的作品。下面就请跟随小编的镜头,一起去看看大家的备战情况吧~!     ...
    此外,2月28日是作品第一次提交的截止日期,在此之前提交作品的选手才可以顺利地拿到 进阶辅导的“入场券”,机智的小伙伴们当然要把握这次机会啦!       ...
    小编也要再次提醒大家比赛的重要节点:   2019年10月31日 大赛网站上线,开始接受参赛作品提交   2020年2月28日  参赛作品第一次在线提交截止   2020年3月1 ...
  • src="/psp/s-psp/discovery/20160211/psp16b-a.jpg" /></p> <p>  </p> <p>    这是PSP项目启动以来第一次河外新星的发现 ...
    2月8日晚上,位于西安的同好田彬用自己的远程天文台协助补拍,最终确定为未知目标,2月9日早晨上报到CBAT和TNS,报告如下:</p> <p> POSSIBLE SUPERNOVA IN IC 1267 ...
  • 通过学习,她感受到了万维望远镜对于提升授课质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方面蕴含的巨大潜力,于是便在培训结束之后把这个平台带回学校,带进了自己的课堂。
    学生们在学习一些基础知识并进行课外观测实践活动后,希望可以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大家便自然而然地有了创作冲动,也找到了作品的切入点。
    在WWT中我们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将它们与天文的知识相结合,制作出属于自己的小作品!在过程中既丰富了我的天文知识,又使自己掌握了一项技能,还培养了我在天文方面的兴趣!
    备赛 说起备赛过程中经历的困难,杨老师表示:“师生们都是第一次参加漫游大赛,难免经验不足。
    ”通过参考往年的参赛作品,杨老师帮助学生们结合学过的知识寻找他们自己的兴趣点,通过头脑风暴等形式不断碰撞产生思维的火花。
  • 北京-亚利桑那巡天第一次数据发布-单次曝光星表数据,是北京-亚利桑那巡天2015年1月7日开始,截止至2016年7月的观测所得单次曝光星表。
  • 北京-亚利桑那巡天第一次数据发布-单次曝光图像,是北京-亚利桑那巡天2015年1月7日开始,截止至2016年7月的观测所得单次曝光的图像,总共71628幅。
  • 北京-亚利桑那巡天第一次数据发布-合并星表,是北京-亚利桑那巡天2015年1月7日开始,截止至2016年7月的观测所得多次曝光的合并星表,总共164545163条记录。
  • 南极AST3望远镜第一次数据发布-巡天星表,是南极AST3-1望远镜在2012年获得的星表数据,覆盖了2000平方度天区以及大小麦哲伦云,星表数据共计16,165,061条。
  • 选择参赛的初衷其实很简单,就是希望借助万维望远镜的宇宙漫游功能开启自己的宇宙探索之旅,学习并了解更多有趣的天文知识。我选择了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天体——仙女星系作为选题。
    比如我在创作过程中第一次如此详细地了解了仙女星系的相关知识,比如我在不断的实践中掌握了更多漫游制作的小技巧。在万维望远镜的世界里畅游,不仅可以体会到探索宇宙的乐趣,也让我对天文知识更感兴趣了。
  • 南极AST3望远镜第一次数据发布-图像,是南极AST3-1望远镜在2012年获得的图像数据,覆盖了2000平方度天区以及大小麦哲伦云,共包括14,460个区域的数据图像。
  • 南极AST3望远镜第一次数据发布-光变曲线,是南极AST3-1望远镜在2012年获得的观测处理数据,巡天覆盖了2000平方度区域以及大小麦哲伦云,共释放光变曲线1,972,054条。
  • ” 张家硕说,现在星空中容易观测到的天体基本上都被发现了,普通天文爱好者凭借自己的设备是很难发现新天体的。
    而PSP项目实行的是人机结合模式,由星明天文台用专业设备拍下星空照片,然后再由爱好者用自己的“慧眼”来找到新天体。
    功夫不负有心人,去年12月25日,在一次参加完同学聚会回家的路上,他第一次发现了新天体。 “这个查找过程,其实就是‘找不同’。
    这个可爱的初中男孩,套用辛弃疾的一句诗词描述自己的感受:“我见星河多妩媚,料星河见我应如是。
  • 新闻报道的“客观性”永远是相对的,因为报道是人写的,而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视角和理解,或者说“过滤器”。
    2003年夏天博士刚毕业,第一次走出国门便是和导师赵永恒研究员代表China-VO去悉尼参加第25届IAU大会。
  •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年会是第一次同时有来自台湾、香港、澳门和大陆,即两岸四地天文科研及科普工作者参加的会议。本届学术年会由国家天文台主办,景德镇学院承办。     ...
    由于会议代表来自天文、计算机、科普教育等不同领域,都有着丰富而独特的背景,他们表达着对虚拟天文台、天文信息化工作的理解,分享自己的经验和对未来的期待。
  • 2月27日,中科院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2014年第一次会议在院机关召开,谭铁牛副秘书长出席会议,院条财局王凡副局长和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孙九林院士主持会议,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和信息化工程承担单位代表共计50 ...
  • 经过中国天文学会十四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常务理事会第一次会议批准和委员会内部严格筛选,中国天文学会信息化工作委员会(简称信息委)首届委员完整名单出炉。
  • 6月21日,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教育研发应用分中心(后简称“教育分中心”)第一次工作研讨会在华中师范大学举行。
  • 第一次知道这个系统是在15年前。当时我因为要做文献综述而大量检索论文,物理学科期刊对论文下载权限和数量的限制带来诸多不便,历史文献分散在各地也令人发愁。
    这里只能以我自己的经历提供一个小小的注脚。我在意大利读博期间有幸参与了他领导的一个国际合作项目:宽场X射线望远镜(WFXT)。
    阿尔卑斯山下的意大利山村Sesto 2009年,作者在这里第一次见到史蒂夫   本文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天文学系余恒博士 ...
  •  
我们使用cookies为您提供更好的体验。继续使用本网站,即表示您同意按照我们的Cookie 政策使用cookie。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