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热播的电视剧《欢喜》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剧中,热爱天文的乔英子在天文馆观看球幕影片时曾有一段对于宇宙和天文学的独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剧中的她,通过不断对天文学深入的了解,对这门浪漫的科学从“欢喜”到“大热爱”,并最终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对诗与远方的的追逐。
  • 南极之星望远镜阵是中国第二十四次科考队于2008年1月成功部署在南极Dome A的4架14.5cm光学望远镜。
  • 原子钟权重的大是国际原子时归算时的参数和衡量原子钟长期性能水平的标志。根据原子钟的性能确定其权重,可以充分发挥性能优秀的原子钟优势。
  • 为进一步拓宽参与渠道,促进科学与社会的互动和共享,中心现正式推出引力透镜搜寻程序,以便更多人可以轻松参与其中,随时随地开启专属于你的引力透镜探寻之旅! 新版本亮点 1.
    无论用户是在程序中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参与,还是在网页版上继续进行,他们的成绩和贡献都能够得到正确记录和累积。 简明操作指南 1.
    如何找到程序 您可扫描程序二维码或直接在微信搜索框搜索“引力透镜搜寻LENSFINDER”。
    图1 微信对话框搜索程序标题 图2 程序二维码 2.
    图4 引力透镜搜寻界面 引力透镜搜寻程序的上线,将公众科学推向了一个全新的高度,让科学变得更加亲民、有趣。
  • 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抚仙湖太阳观测与研究基地的研究人员,清晰地观测到由不对称磁重联导致的一个暗条被切断并爆发,相关研究成果于近期发表在国际天文学杂志《天文学与天体物理学》(Astronomy & ...
    论文链接:https://www.aanda.org/articles/aa/abs/2020/01/aa36969-19/aa36969-19.html。
    顾名思义是由两组方向相反的磁力线相互靠近并重新连接从而形成新磁力线的物理过程,磁重联是太阳上一个基本且非常重要的快速释放磁能的物理过程,太阳爆发事件几乎都和磁重联有着一定联系,例如耀斑、暗条爆发、日冕物质抛射、喷流等等,而尺度磁重联可能与日冕加热息息相关 ...
    但由于受观测设备分辨率的限制,目前对尺度磁重联的观测研究还非常少。
    薛志科等人主要利用云南天文台抚仙湖太阳观测与研究基地的一米新真空太阳望远镜(NVST)观测的高分辨率数据,结合太阳动力学天文台(SDO)的极紫外(EUV)和矢量磁场数据,分析了发生在2015年10月23日活动区12436中的尺度不对称磁重联的完整过程 ...
  • 张家硕 2021F029 刘润瑜 2021F030 余傲江 2021F031 苏力 2021F032 马士卓 2021F033 杜飞 2021F034 严畅 ...
    2021F036 杨泽生(第四季度) 2021F037 张家硕(第四季度) 2021F038 罗华(第四季度) 2021F039 丁岚贺(第四季度) 2021F040 严畅 ...
    张家硕 2022F015 杜恋 2022F016 王书铭 2022F017 杜飞 2022F018 王书铭 2022F019 徐章瑞 2022F020 严畅 ...
    (第四季度) 2022F055 严畅(第三季度) 2022F056 任育庆(第三季度) 2022F057 朱林波(第三季度) 2022F058 王佳乐(第三季度) ...
    2023年第三季度 2023F006 罗华 2023F007 区耀樟 2023F008 严畅 2023F009 程在麒 ...
  • 天体物理杂志通讯》《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发表了云南天文台抚仙湖太阳观测基地的一项研究成果,他们发现太阳宁静色球反而要比低层的光球转得快,这也是太阳宁静色球被尺度磁活动加热的证据 ...
    论文链接:点击这里。 (较差)自转是太阳和其他恒星的一个重要特征,它在理解发动机作用和磁场活动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研究宁静色球的自转特性,李可军研究员等推测,扎根在太阳表面下的差旋薄层内的、磁通量在(2.9–32.0)×10¹⁸Mx范围内的尺度磁元加热宁静色球,使其呈现反常的温度升高 ...
    图2.He I强度在-200到100范围内的分布示意图 同时他们还解释了较差自转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为什么太阳大气高层比低层转得快;为什么尺度磁场确定的自转比大尺度磁场确定的自转快,且都快于光谱确定的自转 ...
  • PSP21JTNS 当年 11 PSP21an UV 苏力 马士卓 杜飞 阮建高 严畅 ...
    当年 35 PSPV 10EA 杨泽生 张家硕 罗华 丁岚贺 严畅 刘润瑜 区耀樟 马甜 肖恩泽 容睿 汤喆 徐建林 唐磊明 张宓 周文杰 赵经远 ...
    当年 16 PSP22QEW 严畅 张宓 周文杰 赵经远 阮建高 孙国佑 徐建林 高兴 PGC 17456.fts6 2022 ...
    当年 28 PSPV 11BY+UV 严畅 任育庆 张宓 李言蹊 徐建林 周文杰 赵经远 孙国佑 阮建高 王书铭 唐磊明 陈卓扬 杨雨昊 高兴 ...
    当年 46 PSPV 5EA 李华霖 唐磊明 严畅 赵经远 张宓 徐建林 周文杰 阮建高 孙国佑 李言蹊 王书铭 高兴 PSP团队 ...
  • 论文链接:点击这里。 钡元素(Ba)是恒星演化过程中以慢中子俘获过程为主形成的重元素(原子序数为56)。
    钡元素的形成主要发生在质量恒星演化晚期的渐进巨星分支(AGB)阶段,主要通过AGB阶段恒星内部的核反应过程产生。
    这类质量恒星,不同于巨星,自身不能合成钡元素;也不同于高温的矮星,这类恒星的对流包层厚,辐射压,恒星内部迁移搬运效应有限,能否产生钡元素增丰现象尚未可知。
    这类低温、质量的钡元素增丰矮星是否普遍存在?它们的起源是什么?该研究团队基于LAMOST大样本光谱数据首次给出了答案。
    因此,研究人员推测这些低温、质量恒星的钡元素增丰现象也有可能是由于内部元素搬运效应导致的。
  • errexample/err_4c.jpg" style="display: none;" /></td> </tr> </tbody> </table> <p> 特点:静态图中亮斑细小,动态图中很暗弱且, ...
    _5c.jpg" style="display: none;" /></td> </tr> </tbody> </table> <p> 特点:1是鬼影,暗弱且距离核心星系远,2、3是噪点,亮、, ...
  • 该系列研究中的首篇成果揭示了质量行星偏心率与宿主恒星金属丰度之间的关系,分析发现质量行星的偏心率随金属丰度的上升而成指数增大。这为进一步认识行星的形成与演化等问题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不过对于质量的行星,如目前发现最多的超级地球和亚海王星,它们的轨道偏心率和宿主恒星的金属丰度的关系尚不清楚。
    因此,在POET系列的第一篇工作中,研究团队基于LAMOST所提供的精确恒星金属丰度([Fe/H]),通过凌星时长的方法研究了质量行星偏心率与恒星金属丰度的关系。
    结果表明质量行星的偏心率随金属丰度的上升而成指数增大(见图2)。
    论文链接:点击这里 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为天文观测设备和研究计划提供数据与技术服务。
  • 论文链接:点击这里。 太阳感应暗条爆发通常涉及两个甚至多个暗条同时爆发或在相对较短时间间隔内连续爆发。
    相互作用导致了暗条先向右边运动,之后被激活并爆发。当暗条快速向大暗条的中间部分爆发时,大暗条左边部分也开始爆发,表明其上覆磁场受到爆发暗条的扰动。
    大暗条的右边部分与暗条相互碰撞时具有一个相对较小的接触角(小于45°),而且两个暗条具有相反的螺度符号,因此,当它们碰撞时会发生磁重联从而产生相互作用,类似于Linton et al.(2001 ...
  • 新疆天文台恒星形成与演化团组科研人员使用南山26米射电望远镜对天鹰座巨分子云的质量恒星形成区(Serpens South)和大质量恒星形成区(W40)进行NH₃(1,1)和(2,2)谱线成图观测研究, ...
    研究发现,质量恒星形成区的气体温度与尘埃温度一致,大质量恒星形成区的气体温度高于尘埃温度。大质量恒星形成区氨分子总丰度远高于质量恒星形成区。整个分子云的转动能远小于引力能。
  • 近日,国家天文台张硕、罗阿理、王瑞等人与国外天文学家Georges Comte等合作,利用LAMOST海量恒星光谱数据,修改了质量亚矮星的分类标准,并在LAMOST DR4中证认了2791颗 M 型亚矮星 ...
    论文链接:   https://iopscience.iop.org/article/10.3847/1538-4365/aafb32   M 型亚矮星是质量、低光度的恒星,其演化过程缓慢,在太阳近邻十分稀有 ...
    LAMOST光谱巡天为海量的质量星提供了光学光谱,并包含大量低银纬尤其是反银心方向的数据,对于研究亚矮星的空间分布、运动学信息与恒星参数十分关键。
  • 论文链接:点击这里。 已有的研究结果显示,M型矮星几乎占所有恒星总数的3/4,其中约1/7的M型矮星拥有宜居带行星,因此M型矮星应该拥有绝大多数宜居行星。
    另外,在质量M型矮星周围,目前只发现了数量极少的类木星行星,且当前的理论也无法给出解释。
    质量的M型矮星周围为何不容易形成大质量的类木星行星? ...
    因此,研究团队认为:质量大于0.35倍太阳的M型恒星更容易拥有行星;质量小于0.35倍太阳的M型恒星也可以拥有类木星行星,但数量很少;由于缺少物质,质量的恒星无法成长为质量更大的恒星。
  • 论文链接:点击这里。 M矮星是一类颜色偏红的质量恒星。这类恒星身材微小,发出的星光也非常暗弱,对这类恒星的观测和研究很不透彻。
    根据科学家现在对银河系的研究结果,这类质量恒星的数量约占银河系恒星总数的70%,数量非常庞大。
    初始质量函数,IMF),这个天体物理学最基本的假设之一,以及恒星的IMF是否随着环境变化,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恒星形成和星系演化等问题,甚至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观测不到的星系中的质量里到底存在多少无法看见的质量暗弱天体 ...
  • 一种是椭圆星系通过吸积矮星系形成,另一种是两个大相当的旋涡星系并合而成。但是都没有很好的模拟进行再现这一过程。
    最近,由国家天文台王建岭领衔的国际研究团队,利用高级的流体动力学模拟,考虑恒星形成、气体的冷却以及负反馈的过程,利用两个大相当的旋涡星系相互并合,成功再现了半人马A的形成过程。
    这两个大相当的旋涡星系在大约50亿年前发生了第一次碰撞,20亿年前两个星系的核心相互的并合。这次宏大的并合过程产生了大量的恒星子结构特征,例如,恒星壳,丝状的恒星流。
    右边两图给出两个大相当的旋涡星系并合后形成的产物。 该研究所使用的数值模拟由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搭建的HPC高性能计算集群完成。
  • 论文链接:点击这里。 热亚矮星是星系中一类非常特殊的质量恒星,它们的质量大约只有太阳质量的一半,但表面有效温度可以达到太阳表面有效温度的4倍,即20000K以上。
    这类质量恒星大多处于中心氦燃烧阶段,它们主要通过双星演化形成。热亚矮星对于我们理解质量恒星的形成与演化、星震学、恒星内部元素扩散过程等天体物理前沿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 论文链接:点击这里。 白矮星是一种非常特殊的天体,它体积、亮度低,但质量大、密度极高。是质量恒星演化的最终产物。
  • 杭州高级中学校长、杭州高级中学钱塘学校校长蔡雄与北京国家天文台首席科学家、国家天文台资深研究员胡景耀先生共同为杭高钱塘学校天文馆揭牌。
    学生只需通过简单学习,便可以借助万维望远镜系统自主开展天文探究,利用其中独具特色的宇宙漫游功能进行项目式学习、课题等活动。
  •  
我们使用cookies为您提供更好的体验。继续使用本网站,即表示您同意按照我们的Cookie 政策使用cookie。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