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些数据对应着天30多亿个源,包括太阳系中的行星、卫星、小行星、彗星、恒星,弥漫在银系中的星际介质以及遥远的外星系。
  • 本次培训由华中师范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乔翠兰老师主讲,北师范大学物理学院教授李冀老师与辽宁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技术学院讲师洪许海老师与会指导。
    来自华中师范大学、北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三所高校的四十余名同学参与了本次培训。 想知道老师们都分享了哪些精彩观点吗?一起来看看吧!
    洪许海老师分享了多年来指导参加宇宙漫游作品征集活动的经验,同时也鼓励同学们要敢于突破常规的叙事模式,敢于追求形式的创新,敢于挑战新鲜的话题,通过创意彰显年轻人的趣味与风采。
  • 如下方对比图像所示,新星在空间的一致性优于0.3角秒。
    07:57 以即时邮件通知方式发送的新星事件 可信度认证:Sudhanshu Barway 主题:光学,新星 我们使用安装在汉勒(Hanle)印度天文台(IAO)2米喜马拉雅钱德拉望远镜(HCT)的汉勒暗天体摄谱相机 ...
    幸运的是,一年后,获取光谱的机会到来了,西山浩一和椛島冨士夫在2012年10月18日又一次在这个位置发现一颗暂现源,Shafter教授等人随后获得了光谱,证认它是一颗He/N型新星。
    图17 M31N 2008-12a历次爆发简表 结语 PSP在短短8天内发现4颗外新星,这是非常激励人心的事件。
    Shafter教授、Matt Darnley教授、印度天体物理研究所团队对所有4颗外新星发现所提供的帮助。
  • 研究发现,在出掩食的轨道相位,PSR J2051-0827的法拉第旋转量呈现规律性的减少,并最终恢复到正常状态。
  • 日22时许,由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与星明天文台联合推出的全民科学项目——公众超新星搜寻项目(PSP)管理员徐建林在PSP的M31原始图像[由半米望远镜(HMT)在当晚稍早拍摄]发现了一颗外新星候选体 ...
    综合考虑位置和亮度,初步判断为外新星候选体 23时许,PSP参与者朱林波在浏览项目网站释放的图像时,发现并提交了该候选体。在此之后,管理员们左等右等,始终没有其他参与者正确圈出这一候选体。
    https://www.wis-tns.org/object/2023usf 星明天文台为AT 2023usf拍摄光谱并证认 12日晚,管理员高兴使用安装于宁波市教育局-新疆天文台望远镜(NEXT)的 ...
    TNS页面 图5 GELATO给出的分类及拟合结果 图6 光谱分类报告 值得一提的是,SN 2023usf的宿主星系PGC 23232(该星系的另一个编号为UGC 4308)较为活跃,历史曾观测到两颗超新星 ...
    目前,PSP已发现129颗候选体,其中28颗超新星、20颗外新星(含4颗再发新星)、1颗激变变星、1个活动星系核获得光谱证认,另有53颗各类变星被国际变星索引数据库(VSX)收录并明确分类。
  • 该成果发表在国际著名天文学期刊《天体物理学报》(2023, ApJ, 953, 122)。论文链接:点击这里。 热亚矮星是银系中一类非常特殊的小质量恒星。
  • 2023年8月17日在线发表在《自然 · 天文学》杂志的最新论文《活动星系核及其宿主星系的演化路径》为研究超大质量黑洞及其宿主星系的协同演化提供了重要的新见解。论文链接:点击这里。
    庄明阳博士说:“我们的研究结果揭示了星系在黑洞质量—恒星质量平面的演化路径。星系及其中心的超大质量黑洞的协同演化似乎在长时间尺度同步进行。
    对于在黑洞质量—恒星质量平面与非活动局域星系分布一致的活动星系,黑洞吸积和恒星形成活动对气体供应的共同依赖很大程度可以解释黑洞与宿主星系之间的同步生长。
    ” 《自然 · 天文学》的编辑高度赞扬:“这篇文章探索了近邻宇宙中星系在黑洞质量—恒星质量平面的演化路径,将恒星形成和黑洞吸积活动联系起来,为活动星系核反馈提供了关键约束 ...
  • 该工作针对内快速射电暴磁星SGRJ1935+2154的多波段观测,揭示其射电脉冲星辐射相。
    该工作揭示了快速射电暴爆发现象与射电脉冲星辐射可能存在物理机制的不同。 论文链接:点击这里。 快速射电暴一般是来自宇宙深处其他星系的毫秒级极亮射电爆发。
    SGRJ1935+2154是一颗位于银系内的磁星。它在2020年4月28日发生了一次磁星爆发,同时地面射电望远镜捕捉到来自此磁星的一个极亮的射电爆发。
    该磁星的射电爆发已经达到某些外FRB的亮度,因此被认为是第一例来自于银系内的FRB现象。在2020年以后,该磁星还零星发生过几次类似FRB的较亮的射电爆发。
  • 12:30-17:30 参观交流 培训组织 指导机构:天文科学教育联盟、中国天文学会信息化工作委员会 主办单位: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教育研发应用中心(华中师范大学、北师范大学 ...
  • 观测时间详情 丽江2.4米望远镜观测时间的2/3用于外课题、1/3用于内课题,以长周期时域天文学为主要科学目标,每个观测夜将有可能多人共享,申请者一般只能获得每夜约40%的时间。
    兴隆2.16米望远镜观测时间的1/3用于外课题、2/3用于内课题,每年大约有2/3观测时间供用户常规申请,每夜ToO时间不超过2小时,另外约有1/3观测时间为机动时间和仪器测试时间。
  • 在天文望远镜配备,一线与省会城市的配备率高于其他地区。
  • 1.6万光年至8.1万光年范围内的银系旋转曲线,成为目前该范围内最精确的银系旋转曲线。
    这为测量银系总质量及太阳领域的暗物质密度等基本物理量提供了至关重要的约束,对搜寻暗物质粒子、理解暗物质在银系中的分布意义重大。
    论文链接:点击这里 精确测量银系的旋转曲线是相当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天文学家需要取得银系中距离银心较远处的示踪天体的精确距离、自行和视向速度信息。
    图1 银系的俯视(左)和侧视(右)示意图(NASA/JPL)。
    基于该亮红巨星的大样本,研究团队从中遴选出大约54000颗具有视向速度、自行和分光距离的银系薄盘恒星,利用金斯模型构建了距离银系中心1.6万光年至8.1万光年范围内(5kpc-25kpc)的银系旋转曲线 ...
  • ,形成了目前较大规模的银疏散候选星团数据库。
    该团队还对其中1300余个为首次发现的具有清晰颜色-星等图的星团进行了基本参数确定,为后续大样本的银星团巡天打下了基础。成果已经被著名天文期刊ApJS和RAA等接收和发表。
    系银盘疏散星团数据库的建立是一个艰巨的任务,需要对海量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疏散星团数据库的建立,不仅有助于深入了解银盘结构和演化,还为天文学技术和数据处理方法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该研究工作进一步扩大了银系内星团样本规模,提高了银系星团样本的完备性,对于研究恒星形成与演化,以及银系旋臂的起源具有重要意义。
  • 通过利用太阳日球天文台(SOHO)的大视角分光日冕仪(LASCO)的观测数据,对CMEs的发生率、质量、速度进行了准周期性研究。
  • 目前,PSP已发现114颗候选体,其中25颗超新星、18颗外新星(含4颗再发新星)、1颗激变变星、1个活动星系核获得光谱证认,另有48颗各类变星被国际变星索引数据库(VSX)收录并分类。
  • 由于其特殊的地理条件优势,使其在天文观测具有独特的优势。
    其夜间晴夜率高达83%,在8m高塔测得视宁度最佳可达0.13个角秒,自由大气视宁度中值可达0.31个角秒,优于地面其他优秀的如Manua Kea等任何天文台址。
  • 相关研究成果于近期发表在国际天文学期刊《天体物理学报》(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论文链接:点击这里。
  • 11月12日晚,又有数位参与者提交了两颗外新星候选体,其中1颗先前已被证认为新星,另一颗也于近期被确认为再发新星M31N 1984-07a有记录的第4次爆发,下面是这一发现的经过。
    在1971和1986年之间,意大利天文学家Leonida Rosino等人对M31进行了新星搜寻,为外新星的统计研究积累了大量数据。1989年1月,他们在一篇论文中公布了结果,总计发现52颗新星。
    图9 TNS的光谱及分类 确认为再发新星 12日晚,在张宓完成上报之后,管理员赵经远便联系了Shafter教授,希望他可以确认这颗新星是M31N 1984-07a的又一次爆发。
    如下面的比较图像所示,这两颗新星在空间的重合度优于0.8角秒。
    目前,PSP已累计发现108颗候选体,其中23颗超新星、17颗外新星(含4颗再发新星)、1颗激变变星、1个活动星系核获得光谱证认,另有45颗各类变星被国际变星索引数据库(VSX)收录并分类。
  • LSST的科学目标包括: 观测深空中的弱引力透镜以探测暗能量和暗物质 搜寻太阳系中的小天体,尤其是近地小行星和柯伊伯带天体 侦测光学瞬变现象,尤其是新星和超新星 观测银系的精细结构 因为 ...
    为了能够接收广阔视场的信息,巡天空间望远镜的相机安置了30块探测器,总像素达到25亿。
    它的多色成像和无缝光谱巡天模块,每次曝光时间约为150秒,对于巡天中的每个观测天区会进行两次,这两次曝光后可以获得低至26星等左右(一般曝光共计300秒,但不同波段具体数值有差别)的天体图像,比人眼能够看到的最暗的恒星还要暗1 ...
    在这样的观测深度,研究者可以在每个平方角分看到30个左右的星系。在整个巡天周期里,巡天模块将会覆盖17500平方度的天区,占整个天空面积的40%。
  • 结合分子云中恒星的信息,可以得到恒星与分子云在速度和空间的耦合关系。 图4 左图为单个分子云在银道座标下的图像.右图为该区域对应的树状图. 天体分类 传统的天体分类由人工完成。
    随着新一代天文设备的陆续建成,待分析的数据量大幅增长,层次聚类算法也将会在天文学研究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  
我们使用cookies为您提供更好的体验。继续使用本网站,即表示您同意按照我们的Cookie 政策使用cookie。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