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过初步的筛选和整理,共计88个有效作品将登陆中国字科技馆网站的在线投票平台,参与网络人气奖的角逐。
    3、投票次限制:每个IP/ID每天可以投给任意作品总共6票,注册中国字科技馆的账户可再多投4票,总10票。 4、提示:因投票页面较大,大家看到的作品是压缩后低分辨率的作品。
    5、大赛组委会对恶意票保留处理权力。   即日起登陆中国字科技馆大赛官方投票页面即可投票。 https://www.cdstm.cn/subjects/observatory ...
  • 近日,湘潭大学雷振新副教授和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赵景昆研究员带领的联合科研团队,利用LAMOST光谱据获取了664颗热亚矮星的半径、光度和质量等重要物理参,这是目前最大的具有质量参信息的热亚矮星样本 ...
    因此,热亚矮星只可能是通过某些比较特殊的渠道产生的,比如双星演化等,从而热亚矮星的形成问题也引起了天文学家的极大兴趣。 热亚矮星的质量是非常重要的物理参,可以直接用来检验和限制热亚矮星的形成模型。
    雷振新等人利用之前在LAMOST据库中证认的热亚矮星以及给出的准确大气参,计算出了恒星表面的光谱能量分布,并通过虚拟天文台海量观测据获得了它们的测光流量。
    富氦型热亚矮星被认为是通过双星并合渠道产生,理论模型预测的峰值质量分布较平,在0.5-0.6倍太阳质量之间(见图2);而基于LAMOST光谱给出的富氦型热亚矮星的峰值质量在0.42倍太阳质量左右,远小于理论模型预测值 ...
    这一结果表明,富氦型热亚矮星除了通过双星并合渠道产生以外,应该还存在其它形成渠道,有待于后面进行更加深入地研究。 国家天文科学据中心为天文观测设备和研究计划提供据与技术服务。
  • 作为天文科普教育的典范之作,万维望远镜中集成的海量天文据资源和独特的漫游功能逐渐走进大众视野,为公众及青少年搭建了一座认识宇宙、爱上天文的桥梁。
    部,参赛人近600人。
    如今,大赛日臻成熟,随着作品量与质量的提升,已然成为天文科普领域的一场艺术与科学交融的视听盛宴。
    第五届宇宙漫游创作大赛将于10月启动,为了更顺利地推进大赛的进行,组委会现面向社会广泛发出邀请:招募有意愿为驱科教工作贡献力量的有识之士共同见证这场天文盛事。
    大赛期间不定期举办线上线下教学培训及科普活动,品牌曝光时间更长、渠道更丰富。 在第五届大赛中脱颖而出的选手及作品将有机会代表中国参加首届国际赛,品牌曝光渠道专业性更强、影响力更大。
  • 近期,由东莞科学馆刘晶老师牵头制作的带月面地形标注的超高清月面地图(第三版)收录至国家天文科学据中心并对外发布。
    据是在第二版的基础上,新增部分地标、修正错误标记,并对部分标识进行进一步精确标识后的最新版本。用户可登录中心网站浏览中文月面地图(第三版)元据详情并下载使用。
    中心为该据注册了DOI和CSTR,并汇交至科技部中国科技资源共享网。
    为保证印后的清晰度,将着陆点文字的颜色改为紫色白边,并在地图右下角加上了颜色说明。 月面地图可以用来做什么? 1.
    虽然在第1版的时候已经被江西天文公众号运营组的同好校对过十次了,做第2版的时候又校对了次,但由于标记的信息太过庞大,仍旧不能完全排除第3版地图存在些许标记错误的可能。
  • 选手们从中国虚拟天文台、地球系统科学据共享服务平台等渠道获取天文和地学科学据,借助万维望远镜对这些据进行可视化呈现,从不同层面开展分析研究,得出一定的科学结论。   ...
  • 图1:命名2019年度重庆市科普基地的通知 梧台科技万维字天文科普基地是在国家天文科学据中心的技术支持下,基于海量天文可视化据资源打造的专业万维字天文展教场所。
    ”、“路边天文夜”等一系列据驱动的天文科普教育活动。
    同时,基地还对天文可视化据进行了深入的开发应用,为全国几十所大中小学打造了特色万维字天文教育场馆、天象厅、天文教室等科普环境。
    此外,基地运营的微信公众号“星球畅游”,通过新媒体渠道积极向公众传播天文科普知识。
    图3:基地打造的特色万维字天象厅 今后,基地将继续利用好国家天文科学据中心的宝贵资源,不断优化活动设计,积极开展天文科普教育工作,为提高全民科学素养作出应有的贡献。
  • 万维天象厅(又称互动式字天象厅)是在虚拟天文台所融合的全球天文大据资源基础上通过“互联网+”的方式打造的一种全新的天象厅生态系统。
    它是一个互联网+大据的天象厅,向你展示一个真实、绚丽的宇宙;是一个互动式的天象厅,每个人都能参与进来;是一个可以玩的天象厅,人人都能制作天文大片。 2.万维天象厅有什么特点? ...
    天象厅变身字宇宙 以互联网为渠道把由虚拟天文台融合全球天文大据而成的浩瀚字宇宙呈现在沉浸感十足的球幕上,将天文馆的“离线运营”提升为“在线服务”。
    基于国内外天文大据 基于云计算和大据技术融合国内外海量天文据,为科学研究和科学普及提供信息化支撑。
    “互联网+”天文科普教育生态系统 “互联网+”云计算的服务模式让天文学的最新据和科学成果及时传递给各地受众,课件和“影片”同步分享,分布在各地的万维天象厅以虚拟天文台为枢纽联结成“宇宙院线联盟 ...
  • 届时,驱科教及漫游制作的专家们将与您在云上相见,专家团成员不仅会围绕历届优秀作品分享更多创作经验与心得,更会详细解答大家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困惑。 你是否在创作时遇到了难以解决的问题? ...
    问题提交方式 详细写下你的问题,按照“姓名+邮箱(电话)+问题”的格式通过如下渠道提交即可。
  • 为推广国家天文科学据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的资源和服务,激发青年人才的创新活力,培养更多学科交叉新型人才,特设立国家天文科学据中心青年据科学家项目。
    申报和评审: 国家天文科学据中心青年据科学家项目每年评选一次,遴选入选项目 5 个。 项目通过中心网站和微信公众号等渠道面向社会公开征集。
    项目申报人根据通知要求报送《国家天文科学据中心青年据科学家项目申报表》。(见下方附件) 中心办公室组织专家评委对申报项目进行评审并提出入选项目建议。
    申报须知: 申报者可点击下方链接获取申报表,并于2023年2月26日前将申报材料发送至:vo (at) nao.cas.cn 了解项目更多信息可查看《国家天文科学据中心青年据科学家项目管理办法 ...
    (见下方附件) 国家天文科学据中心 2022年12月1日 附件: 1.国家天文科学据中心青年据科学家项目管理办法(点击下载) 2.国家天文科学据中心青年据科学家项目申报表( ...
  • 为推广国家天文科学据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的资源和服务,激发青年人才的创新活力,培养更多学科交叉新型人才,特设立国家天文科学据中心青年据科学家项目。
    申报和评审: 国家天文科学据中心青年据科学家项目每年评选一次,遴选入选项目 5 个。 项目通过中心网站和微信公众号等渠道面向社会公开征集。
    项目申报人根据通知要求报送《国家天文科学据中心青年据科学家项目申报表》。 中心办公室组织专家评委对申报项目进行评审并提出入选项目建议。 建议入选项目在中心网站予以公示,公示期为 5 天。
    申报须知: 申报者可点击下方链接获取申报表,并于2024年3月31日前将申报材料发送至:vo (at) nao.cas.cn 了解项目更多信息可查看《国家天文科学据中心青年据科学家项目管理办法 ...
    附件1:国家天文科学据中心青年据科学家项目管理办法 附件2:NADC2024年度青年据科学家项目申报表 国家天文科学据中心 2024年1月15日 ...
  • ESASky正迅速成为访问空间探测任务和大型地基观测设备所获取的天文据资源的重要渠道。 ESASky由总部位于西班牙马德里的欧洲空间天文中心(ESAC)科学据中心(ESDC)负责运行。
    他们学习如何使用该领域的特定仪器收集据,以及如何将原始观测据处理成可使用的科学据。然而,近年来的研究发现随着观测据越来越多,这种传统的工作模式正在消失。
    除了受到专业天文学家的青睐,ESASky也很快成为了业余天文爱好者和公众“浏览”宇宙奇观的重要渠道
    此次发布的ESASky中文版中已经集成了LAMOST光谱据,借助虚拟天文台技术更多国内天文观测据都可以被ESASky访问,提升我国天文观测据的国际显示度。
    得益于虚拟天文台的据协议,现在这个系统不仅可以访问欧洲南方天文台(ESO)等地基天文台的据,还整合了来自NASA空间望远镜米库尔斯基据中心(MAST)和加拿大天文据中心(CADC)的据。
  • 截止到2014年10月30日大赛作品最后提交日止,共有1500 多个团队或个人报名参赛,参赛人超过3000人;共收集竞赛作品717件。
    选手们将从中国虚拟天文台、地球系统科学据共享 平台等渠道获取的天文和地学科学据借助万维天文望远镜(WWT)进行可视化呈现,从不同层面开展分析研究,得出一定的科学结论。
    华中师范大学和国家天文台联合培养研究生万望辉完成的“漫步中国星空之紫微垣”获得一等奖,广州大学关凯莹、张嘉俊完成的“WWT脉冲星天文据 可视化”获得三等奖,华中师范大学周珊珊、杜康玉完成的“地震带的分布 ...
  • “天文科技领域云”是中国虚拟天文台在中国科学院科研信息化专项的资助下,以国内核心天文观测设备的时间申请、审批,据汇交、共享、使用,课题设计、开展为线索,融合天文观测和科研活动所需的科学据、科技文献、 ...
    高性能计算、软件和实用工具等资源,形成的一个物理上分散、逻辑上统一的网络化科学研究平台;是以中国天文据中心(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地球系统科学据共享平台——天文据中心)的据资源为基础,基于虚拟天文台技术和云计算技术 ...
    ,打造的一个全生命周期据管理与开放共享平台。
    目前,项目已集成了超过500TB的科学据、1.5PB的存储能力、700多Tflops计算能力、100多种软件,为LAMOST、13.7米毫米波望远镜、佘山1.56米、丽江2.4米、南山25米等10多套观测设备提供据管理和开放共享服务 ...
    项目的实施有力推动了院内天文学观测据和科技资源的开放共享,为科学家提供高效的网络化科学研究平台,为公众提供接触真实天文研究据的渠道
  • 经中国科技馆基金会专家评审委员会2018年度第二次会议评审和第五届理事会第八次会议审议通过,由中国虚拟天文台团队申报的《基于虚拟天文台大据的万维天象厅》项目在本次评选中荣获2018年度科技馆发展奖“展览奖 ...
    万维天象厅是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信息与计算中心中国虚拟天文台研发团队开发,以虚拟天文台汇集的天文大据为基础,结合部分自主研发的平台,是特别适合学校和中小科技馆的科普教育系统。
    天象厅变身字宇宙 以互联网为渠道把由虚拟天文台融合全球天文大据而成的浩瀚字宇宙呈现在沉浸感十足的球幕上,将天文馆的“离线运营”提升为“在线服务”。   ...
    基于国内外天文大据 基于云计算和大据技术融合国内外海量天文据,为科学研究和科学普及提供信息化支撑。   ...
    我们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提升万维天象厅的产品性能,不断丰富平台的可视化资源,让更多人感受天文之美,为大据驱动下的天文科普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 Bruce Berriman根据执行委员会内部投票结果宣布国家天文科学据中心成员李珊珊成为IVOA教育兴趣组副主席。
    2011年IVOA互操作会议提出建立IVOA社区与教育工作者、学生之间更加稳定有效的沟通渠道,并组织形成了IVOA教育兴趣组(Interest Group in Education, Edu IG)。
    现为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天文信息技术(中国虚拟天文台)研究团组成员,国家天文科学据中心驱科教组组长,国家天文科学据中心教育研发应用中心副主任,中国天文学会信息化工作委员会、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委员 ...
    ,中国图像图形学学会可视化与可视分析专业委员会(CSIG-VIS)成员,积极推进天文科学据在科普教育领域的应用项目,如万维望远镜等在中国的发展。
    以此次当选为契机,国家天文科学据中心、中国虚拟天文台团队今后将继续加强国内外交流合作,推进更多天文科学据的开放共享及其在科普教育领域的应用。
  • 天文是典型的对大据处理分析有巨大需求的领域。近年来,各种巡天计划,如LAMOST(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天文望远镜)巡天,产生了以千万计的光谱。天文据量越来越大。
    不断提高光谱分类的精度和识别率是LAMOST光谱据处理分析工作升级完善的重中之重,为提升LAMOST光谱据的质量和后续开展相关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
    我们将检查看作以红移和谱线为参的视觉参空间分析过程。红移是定量参,其值可以在合适范围内任意选择;谱线是定性参,包含选择和未选择两种状态。它们共同决定光谱中哪些模式将作为专家判断光谱类别的依据。
    专家一方面可以在光谱中选几个显著的特征,系统会自动识别其中的谱线和对应的红移。另一方面,系统展示不同红移下所有谱线的整体重要性。整体重要性较高的红移可能对应真实红移。
    国家天文科学据中心为观测设备和研究计划提供据与技术服务。 新闻来源:可视分析公众号 ...
  • 其中DR6高质量光谱(S/N>10)达到了937万条,约是国际上其他巡天项目发布光谱之和的2倍。同时,DR6发布据中还包括一个636万组恒星光谱参星表,成为目前全世界最大的恒星参星表。
    3.据融合,获取天体更多信息 LAMOST只有光谱据,而天文学家想要了解其更多特性,还需要与天体在光学、红外、紫外、射电等其它类型据进行据融合。
    2018年4月25日,欧空局发布了GAIA卫星第二版观测据。据发布系统先期就主动做好了准备,在据释放的第一时间对据进行镜像,并将LAMOST最新的据与其进行了融合。
    拓宽了LAMOST据的传播、使用渠道,实现了LAMOST据的国际化开放共享。   ...
    通过虚拟天文台据访问协议的实现,进一步拓宽了LAMOST据的传播、使用渠道,实现了公开据的国际化开放共享。发布系统在开放应用接口、在线据分析等工作也大大地促进了天文学家工作的信息化。
  • 为方便国内公众参与,国家天文科学据中心(NADC)提供了国内观测记录提交渠道,并将及时上传记录至IAU CPS方便汇总分析。卫星观测方法可参见天文通(点击查看)等软件平台提供的信息。
    国家天文科学据中心(NADC)作为贡献成员(contributing member)之一,将在算法研究、天空可视化模拟、据资源支持等方面积极参与该中心工作,为全人类暗静天空保护事业做出贡献。
  • 为了能系统地收集、整理和分享我国上空的火流星及其陨石信息,国家天文科学据中心领衔开发中国虚拟天文台火流星上报系统,旨在将其建立成一个公众参与平台和研究太阳系起源和演化的公共据库。
    该平台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副研究员李广伟组织协调,太原理工大学智能光学成像实验室贾鹏团队开发,国家天文科学据中心提供据和网络支持。恰逢近期英仙座流星雨造访地球之际,该系统隆重上线。
    系统会自动记录您的上报次和录用次。 我们非常欢迎流星观测组织以团队的形式上报火流星,并在“上报中心”里增加了“观测者所属组织”栏。
    同时,我们也为用户提供了意见反馈渠道和交流平台,供广大火流星爱好者交流信息、分享自己的成果和经验。 “成果展示”将展示公众自己的各种代表性成果。
  • 通过这些标注据,科学家已找到15个高质量的引力透镜系统并继续对它们进行证认和后续研究。
    为进一步拓宽参与渠道,促进科学与社会的互动和共享,中心现正式推出引力透镜搜寻小程序,以便更多人可以轻松参与其中,随时随地开启专属于你的引力透镜探寻之旅! 新版本亮点 1.
    据互通,每次点击都是成绩的积累 引力透镜搜寻小程序与网页版成绩互通,保证了用户在不同平台间的无缝切换和据同步。这种延续性的设计,使用户能够在灵活地选择参与方式。
    该项目基于真实天文科学据DESI Legacy Surveys 策划并实施,项目研发由来自国家天文台李楠研究员团队、国家天文科学据中心中国虚拟天文台团队以及邹虎研究员团队共同完成。
    图像据来源:https://www.legacysurvey.org/viewer 星表据来源:https://ui.adsabs.harvard.edu/abs/2021ApJS..253...56Z ...
  •  
我们使用cookies为您提供更好的体验。继续使用本网站,即表示您同意按照我们的Cookie 政策使用cookie。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