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力波、中微子探测窗口已经打开,天文学研究迈入信使时代。引力波、中微子等非磁波段探测数据的加入本已极具挑战性的天文大数据再度升级。高度智能化巡天和随动观测成为技术发展新焦点。
    机器学习(ML)和人工智能(AI)能否在信使时代大显身手? 中子星并合艺术想象图,天文学迎来信使时代。
    会议网址:http://www.china-vo.org/events/cvo2018/index.html   特邀报告人: 李菂(国家天文台研究员,FAST 500米口径球面射望远镜首席科学家 ...
  • 该计划希望完成对由Harvard Computers留下的2500本日志和笔记的编目、数字化、转录和元数据整理。PHaEDRA项目将这些资料能长久地被后人使用和分享。         ...
    参与星星笔记项目可点击 https://www.zooniverse.org/projects/projectphaedra/star-notes         友情提醒:最好在脑上参与,手机屏幕太小不易操作 ...
    项目收集的数据会被怎么用?         这些数据会被整理成一个数据表提供给研究团队,进而把这些数据与底片库联系起来,为天文学家的专业研究提供帮助。 我可以做更多吗?         ...
  • 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颁发的证书样本   中国虚拟天文台颁发的证书样本 (子版将于近期通过邮件形式发送)   我们的课程…… 万维望远镜自进入中国以来,以资源的丰富性、 ...
    本次课程的开设满足了这些用户的需求,更多人可以不受时间、场地的限制学习制作宇宙漫游,享受宇宙探索的乐趣、感受天文之美。
    https://v.qq.com/x/page/p0856eymqlm.html(点击观看)   怎么样,是不是眼前一亮? 你是否也想把自己对宇宙的奇思妙想展示给大家? ...
  • 水星凌日原理示意图   我怎么没看到呢? 今年在水星凌日发生时,中国恰好已经入夜,当然看不到的啦!
    为了大家完整观看水星凌日的奇观,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发布了“水星凌日”的照片和视频,感兴趣的你可以点击https://mercurytransit.gsfc.nasa.gov/2019/欣赏 ...
    一起来看看吧~ 点击图片进入文内观看 怎么样,是不是超酷?get下面的步骤你也可以给小伙伴们演示这个天象奇观哦!   ...
  • 引力波、中微子探测窗口已经打开,天文学研究迈入信使时代。引力波、中微子等非磁波段探测数据的加入本已极具挑战性的天文大数据再度升级。高度智能化巡天和随动观测成为技术发展新焦点。
    机器学习(ML)和人工智能(AI)能否在信使天文学时代大显身手? 中国虚拟天文台与天文信息学2018年学术年会将于2018年11月21-25日在江西景德镇召开。
  • 太阳射宽带动态频谱仪观测数据,太阳射宽带动态频谱仪(SBRS)主要记录观测太阳大气的无线辐射的动态频谱随时间变化的特征,望远镜位于怀柔太阳观测站,此数据为1994年至至今的观测数据。
  • 在万维望远镜模拟日食现象   如果不知道怎么操作,可以点击这里,解锁这条小技巧哦! 为了大家更好地了解这次日环食,我们也为您准备了一份特殊的礼物。
  • 《巡天先驱—郭守敬天文成就》是在河北省科技计划科普原创资源开发项目资助下,由河北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物理学院、校博物馆师生科研团队在2019年联合创作完成的一部时长15分钟的4K数字球幕影,影片综合使用全景摄影 ...
    2019年4月,影片入选第九届北京国际影节科技单元暨第九届中国科技馆特效影展映活动,在中国科技馆进行了放映;2019年5月影片入围第13届德国耶拿国际球幕影节,在世界上最古老的天文馆——蔡司天文馆进行了放映 ...
    ,是该影节上唯一一部中国影片。
    2019年11月,影片入选第七届北京国际科技影展,在北京天文馆展映。
  • 本课题利用6.5米麦哲伦望远镜上的M2FS光纤光谱仪观测了包括SXDS等深场。观测的波长覆盖范围为760至960 nm,分别本领约2000。
  • 信使天文学       “虚拟天文台是将全球范围内形如孤岛的天文研究资源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连接起来,实现资源在地理上的分散和逻辑上的统一。” ...
    而随着引力波、中微子等更多观测方式的出现,信使天文学也应运而生。       崔辰州认为多波段、信使等天文观测及数据资源相互结合,是天文学研究的趋势之一。
    全民科学 科普之窗       在刘慈欣的科幻小说《球形闪》中,有一段关于SETI@home的情节,主人公在自己的脑上下载一个客户端,即可以用自己脑的闲置资源帮助科学家搜寻地外文明(SETI ...
    这种普通公众广泛参与的科学研究项目,被称为全民科学项目。       ...
    它最主要的特点之一,就是天文数据能够在专门的客户端或浏览工具中渐进性地读取或显示。基于这一原则处理后的数据所生成的图像,随着某个特定领域被放大,更多细节亦随之显现。       ...
  • 本项目以中科院“爱因斯坦探针”先导专项为代表的时域天文学研究计划在“多波段、信使海量数据的高效融合”方面的科学需求为牵引,从理论、方法、技术等多层面开展研究,并将研究成果转化为科技服务。
    项目将从分布式数据存储和高性能索引方法,可信赖的多波段、信使交叉证认方法,多波段、信使数据融合结果可视化展示方法,云计算环境下高效数据融合系统的实现等方面开展深入研究。
    研究成果将把以往多波段交叉证认的能力扩展到信使天文学领域,同时达到秒级的性能指标,具备为爱因斯坦探针先导专项服务的条件,支撑国内更多的时域天文学项目以及经典的研究课题。
    项目负责人崔辰州博士表示:“在国基金的支持下,借助阿里云全球化强大的资源优势,经过团队3-4年的努力,有信心中国虚拟天文台的数据融合能力提升到国际先进水平,为我国的天文学研究和科普教育提供更好地服务。
  • 公众超新星搜寻项目的初衷是任何对新天体搜索感兴趣的公众都有机会参与到专业的天文发现中来,即使你没有任何天文基础,哪怕你只是一名小学生。
    看到这里,也许有小伙伴就已经按捺不住跃跃欲试了,那么问题就来了——我怎么才能参加公众超新星搜寻项目呢?   ...
    他们利用业余时间,守着脑屏幕,专心致志地查看着一幅又一幅的照片。有的时候因为望远镜等远程系统维护的原因,网站会暂停图片下载,这些用户们就会守在脑旁等待系统正点恢复。
  • 本课题利用6.5米麦哲伦望远镜上的M2FS光纤光谱仪观测了包括SXDS等深场。观测的波长覆盖范围为760至960 nm,分别本领约2000。
  • 得益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发展出的雷达技术和战后退役的天线,天文学家开始了射波段的天文观测,射天文学也从那时兴起。
    波段的波长远大于尘埃颗粒的尺寸,因此其磁波在星际空间传播时几乎不受到星际尘埃的影响,穿透力更强。
    20世纪50年代,奥尔特(Oort,Jan Hendrik,荷兰,1900-1992)等人开始使用中性氢(HI)21厘米射谱线对银河系内的原子气体进行研究。
    如果是,银河系的气体盘到底有厚?气体盘是平直分布还是有其它特殊的结构特征?这些气体物质分布的物理规律是什么?这些问题值得不断探索。
    分子气体厚盘是怎么形成的?厚盘上分子云未来的命运又会如何?厚盘和薄盘以及其它盘成分有怎样的联系等等,有待进一步观测研究给出答案。
  • 获取国际望远镜观测时间计划(TAP)是一项中国天文学家申请使用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大口径光学/红外望远镜等设备的计划。该项目由中科院国家天文台资助,以造福于整个中国的天文团体。
    TAP将首次所有中国天文学家都可以通过开放和竞争的方式分配使用3.6-6.5米口径的光学/红外设备。
    系统一方面根据光学、射等不同望远镜的观测时间管理需求,将望远镜时间申请与分配的工作流程标准化,将国内的主要观测设备纳入到统一的管理流程中,提高科学装置的运行效率;另一方面,支持租户特性的快速扩展,在短时间内即可满足具体望远镜的定制需求 ...
  • 许博士的毕业论文题目是《多波段、信使天文数据高效融合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属于应用基础性研究范畴。
    通过对时域天文观测和信使天文观测的数据处理需求进行调研,论文总结出当前亟需解决的技术挑战是在海量数据的基础上实现暂现源的实时交叉证认、信使事件磁对应体的高效搜寻,以及暂现源的随动信使观测证认等方面 ...
    图2:信使天文学 面向这些挑战,论文提出了一种多波段、信使海量数据高效融合解决方案,包括海量星表高效检索方法、在线交叉证认及置信度计算以及异构多波段图像的高效组织、检索及可视化等关键技术。
    论文就这些关键技术展开了深入研究,并针对爱因斯坦探针卫星暂现源多波段交叉证认及引力波磁对应体高效搜寻这两个实际项目进行了应用验证。 图3:论文科学应用场景 论文创新点 1.
    该系统针对地面光学观测网络在引力波磁对应体搜寻中面临的挑战,解决了如何在引力波事件的定位天区中高效搜寻宿主星系、如何排序宿主星系的观测优先级、如何从观测数据中高效识别磁对应体等关键问题。
  • 最近热播的视剧《小欢喜》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剧中,热爱天文的乔英子在天文馆观看球幕影片时曾有一段对于宇宙和天文学的独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现在,天文学中的全民科学项目更多普通人有机会与宇宙星辰近距离接触,在公众与科学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
    他们利用业余时间,守着脑屏幕,专心致志地查看着一幅又一幅的照片。
    公众科学,你也能参加      怎么样,看到获奖者们捧着沉甸甸奖牌的美照后,是否也唤起了你对星空探索的热情,跃跃欲试想要加入PSP项目啦? ...
  • 我认为,地理学科很重要的学习目标之一就是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关注所学的知识,并能够实际应用,而教师的作用就是尽可能为他们创设真实的、科学的情境来理解这些知识点。
    1、漫游宇宙,地理知识实景化       我在教学设计环节就用到了万维望远镜。
    这种形式不仅学生更容易理解学习内容,还调动起了他们参与地理课堂观察、讨论、探究、思考的积极性。   ...
    以“宇宙中的地球”为例,我将万维望远镜的基本使用方法教授给学生,再通过布置学习任务的形式,学生通过WWT相关图片、动画归纳总结宇宙中地球的特征、地球运动的规律和影响。
    毛老师正在给学生们讲授天文知识           毛老师利用万维望远镜地理课堂变得更加活泼、生动,激发了学生的探索热情和学习兴趣。
  • 听听北京市东城区史家小学田春丽老师怎么说吧~ “小学生年龄小,对宇宙太空本身就感兴趣。因此他们在这个年龄段接触天文知识,最重要的就是激发兴趣。” ...
    利用万维望远镜来讲授天文相关知识,可以学生更好地感知这些距离我们日常生活中比较遥远的抽象知识。” 为了更好地阐释万维望远镜在教学中的应用,田老师给我们展示了她最近刚刚制作完成的公开课。
    这节课讲授了首师大版《科学》第五册第五单元《星球探索》中与太阳系相关的知识点,目的是学生知道太阳系的中心,认识和了解太阳系的组成,并了解八大行星的相关知识。
  • 谷导大发感慨的就是“2009国际天文年日全食多路联合直播”! 2009国际天文年日全食多路联合直播预告片   “2009年2月9日,元宵节,一个团圆的日子。
    谷薇提出:也许我们可以搞得像NASA TV的直播一样,由专业的机构打造一个面向世界的公益性的卫星信号,全世界的人们都有机会看到发生在整个长江流域的日全食。
    直播的成果着实令人高兴:30个直播信号签约用户,其中网络门户17个,视台10家,手机门户1个,IPv6门户2个。
    多路联合直播中播放片花 台前幕后 直播信号书面签约用户 10年前的那次多路联合直播在很多方面都是首创和突破:首次通过网络、卫星向全球媒体和公众提供科普教育公共信号;首次实现以互联网为基础平台同时为视 ...
    当年参与直播的每个人也发生了不小的变化:学生们毕业了,走上了工作岗位;年轻的朋友们成家立业,已为人父母;很令人惋惜的是一位年轻的战友已经永远的离开我们,去了他深爱着的天堂……而那些奋斗过的日日夜夜将永远定格在心中 ...
  •  
我们使用cookies为您提供更好的体验。继续使用本网站,即表示您同意按照我们的Cookie 政策使用cookie。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