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里是处理后的多频道数据文件。数据发表在 Shao et al. 2017, ApJ, 845, 138; Wang et al. 2019, ApJ, 887, 40 ...
  • 中国虚拟天文台在“公众频道”已上线推出了“恒星检索展示平台”。该平台基于DSS数据可视化展示,可在线进行恒星数据检索。
    这是一扇足不出户、不分昼夜的观星窗口,任何人只要能够通过浏览器上网登录中国虚拟天文台网站公众频道(http://public.china-vo.org/),就可以看到全天的恒星,甚至是星团、星云和星系。
  • 3月23日上午,由阿里云万网负责解析的中国虚拟天文台(China-VO)域名的几条A记录进行了修改,指向到阿里云华北数据中心的主机上。
    绝大部分的用户不会感觉到有任何变化,但他访问的已经不再是位于北京奥林匹克公园旁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的服务器,而是阿里云上的云主机。这标志着中国虚拟天文台主节点成功登陆阿里云。
    中国虚拟天文台是由隶属于中国科学院的国家天文台、紫金山天文台、上海天文台、云南天文台、新疆天文台与众多合作单位共同打造的一个数据密集型的网络化科学研究和科普教育平台。
    双方宣布以中国虚拟天文台为抓手,逐步实现国家天文台科技资源的上云。
    此次迁移到阿里云上的中国虚拟天文台主节点功能主要包括平台门户、望远镜时间申请审批、公众超新星搜寻计划、公众频道等。此前郭守敬望远镜(LAMOST)的光谱巡天数据已先期实现上云。
  • ,幸运地成为了中国虚拟天文台第20000名注册用户。
    让我们来看一看这二万人在中国虚拟天文台都做些什么吧!   1.
    用户频繁地访问科学数据及望远镜申请观测两大模块 经过对平台4年总体访问次数的统计分析,在四个子模块中,科学数据累计8.812万次,云资源累计8.507万次,望远镜时间申请累计4.137万次,而公众频道仅累计 ...
    科学数据模块的高访问量源自中国虚拟天文台对专业天文学家的数据支持,而云资源模块的高访问量则源自科研人员及在校师生对中国虚拟天文台主页上提供的虚拟机的使用。
    4年内各子模块月访问量统计图 从各子模块月访问量上看,较为集中的线下活动带动了线上公众频道的访问量,但与此同时科学数据模块的访问量也出现了浮动,并在注册用户激增时达到峰值。
  • 1971-2001年中国太阳地球物理资料。经前期原始资料的整理,经过高精度扫描仪进行扫描,原始资料对比。保存成易读的pdf格式文件。
  • 中国古天文基础参考星表是一个全天亮星基础数据表,以依巴谷星表为基础,汇集HIP2和XHIP等数据集的恒星参数信息,并归算到J2000.0历元。恒星的选择是亮于7等,合计15537颗恒星。
  • 中国天文学会于1922年成立,2022年是百年华诞。中国天文学会决定举行纪念大会及系列活动,包括出版《中国天文学在前进》纪念画册和拍摄《逐梦苍穹》视频。
    本次纪念大会是由中国天文学会主办,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和中科院南京天文仪器有限公司承办,中国科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科学院以及其他29个团体会员单位协办,计划于 ...
    《逐梦苍穹》视频分上、中、下三集共45分钟,由央视发现之旅频道《纪录东方》拍摄、制作、播放。 现就中国天文学会成立百年纪念大会进行赞助征集。
    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中国科学院新疆天文台、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长春人造卫星观测站、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北京天文馆、清华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广州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厦门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山大学 ...
  • 您可以在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主页顶部导航栏的“公众频道”下拉菜单中选择“全民科学”访问。或直接点击下方链接进入。
    该项目基于真实天文科学数据策划并实施,项目研发由来自国家天文台李楠研究员团队及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中国虚拟天文台团队共同完成。
    这个项目由星明天文台和中国虚拟天文台(China-VO)合作开展,是首次基于国内业余天文观测数据策划实施的全民科学(Citizen Science)项目,是专业天文队伍和业余天文队伍深度合作的一次成功尝试 ...
    该平台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副研究员李广伟组织协调,太原理工大学智能光学成像实验室贾鹏团队开发,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提供数据和网络支持。
    虽然我们同在一片天空下,因各地文化风俗的差异,人们对于星空也产生了千差万别的解读,广泛流传的中国民间星座充满博物学气质,有着各种各样神奇的名字,希望这个项目的记述、传播,让这些动人的传说能够在我们手中代代传承 ...
  • 体现“天人合一”理念的中国传统星象,是历经千年相传的世界文化瑰宝。 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了解自己的星空。
    齐锐、万昊宜合著《漫步中国星空》一书以科学研究工作为基础,对代表中国传统星象的宋代星官进行恢复,形成了中西对照星图。
    为了让公众更好地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星官及其丰厚的文化底蕴,徐刚先生从2007年开始进行中国传 统星官的形象化设计和图案式中国星图创作,克服了中国星官数量众多、含义复杂、缺少参考资料等难题,先后完成了170 ...
    此次,中国虚拟天文台将《漫步中国星空》一书中恢复的中国古代传统星空原貌数据和徐刚先生所绘中 国古代传统星官艺术形象巧妙地整合在WWT的环境中,向全社会开放共享。
    /xwzx/zhxw/201412/t20141224_4281418.html 新华网北京频道中国传统星空文化结合现代科技再放异彩 http://www.bj.xinhuanet.com/bjyw ...
  • 2019年4月,影片入选第九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科技单元暨第九届中国科技馆特效电影展映活动,在中国科技馆进行了放映;2019年5月影片入围第13届德国耶拿国际球幕电影节,在世界上最古老的天文馆——蔡司天文馆进行了放映 ...
    ,是该电影节上唯一一部中国影片。
  • 1958-1994年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太阳射电流量计历史资料,数据处理是原始数据整合,高精度扫描,保存成国际统一fits数据格式,方便后期数据处理。
  • 1994-2014年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太阳射电频谱仪历史观测资料,数据处理是原始数据整合,高精度扫描,保存成国际统一fits数据格式,方便后期数据处理。
  • 这批数据中包含了国家天文台、上海天文台、紫金山天文台、云南天文台、青岛观象台五个中国天文台站的多个观测望远镜的观测数据,时间跨度从1904年到1998年。
    2024年3月,中国天文底片数字化数据:图像及天体测量星表已经发布,可完全替代此数据。
  • 图3 签约仪式 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副台长、中国空间站工程巡天望远镜科学工作联合中心主任刘继峰研究员对此次合作表示祝贺。
    该项目由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基于真实天文科学数据策划并实施,项目研发由来自国家天文台李楠研究员团队及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中国虚拟天文台团队共同完成。
    新闻链接: 视频 | 国际天文馆日:激发公众参与热情 人人参与天文研究(上海卫视新闻综合频道) 开启发现“强引力透镜”之旅!
    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与上海科技馆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浦东发布) 【科创上海】“引力透镜搜寻”公众科学项目在沪启动,新的研究方式正在兴起(学习强国上海) 强强联手推动天文科普教育新发展 (中国科学报 ...
    强强联手推动天文科普教育新发展(劳动观察报) 帮天文学家“巡天”,上海天文馆启动寻找“引力透镜”公众科学项目(人民日报) 未来有望参与“中国巡天空间望远镜 ...
  • 抚仙湖1米新真空望远镜1.5级数据,抚仙湖1米新真空望远镜位于中国云贵高原的抚仙湖畔,北纬24°34’48”N, 东经102°57’01”E,海拔高度1720米。
  • 中国天眼中性氢巡天(英文缩写FASHI)旨在覆盖整个FAST可探测天空,位于赤纬-14°至+66°之间约22000平方度,频率范围是1050-1450 MHz。
    预计未来五年,中国天眼将探测到十多万个中性氢星系样本。研究团队向星系宇宙学领域的研究人员分享了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中性氢星系样本、近邻星系的中性氢气体分布和大尺度结构观测数据。
  • 本数据集为中国科学院大学多波段天文观测与数据处理研究生课程光学红外数据处理数据,观测日期为2023年6月17日,观测设备是兴隆60cm望远镜,BRV三波段,观测目标DY Her (Delta Scuti ...
  • 这批数据包含了北京天文台、上海天文台、紫金山天文台、云南天文台、青岛观象台五个中国天文台站的9台观测望远镜的观测数据,时间跨度从1901年到1998年。
    本次发布数据与“中国天文底片数字化数据:早期发布”中数据的区别如下:(1)更新了早期数据发布所有的6615张天文底片的头信息,新增这些底片的天体测量结果。
    本次数据发布可以完全取代“中国天文底片数字化数据:早期释放”。
  • 》 齐锐、万昊宜合著《漫步中国星空》一书以科学研究工作为基础,对代表中国传统星象的宋代星官进行恢复,形成了中西对照星图。
    它让我对中国古代传统星象体系有了系统的了解和学习。书中展现的星空文化中丰富多彩的中国元素,让我领略了古人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这本书还是近年来难得一见的中西对照星图工具书。
    为了让公众更好地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星官及其丰厚的文化底蕴,徐刚先生从2007年开始进行中国传统星官的形象化设计和图案式中国星图创作,克服了中国星官数量众多、含义复杂、缺少参考资料等难题,先后完成了170 ...
    中国星空@WWT】 中国虚拟天文台(China-VO)依托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雄厚的科研和技术实力,以万维天文望远镜(WWT)数据可视化环境为平台,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开展基于科学数据的教育和科学传播工作 ...
    此次,中国虚拟天文台将《漫步中国星空》一书中恢复的中国古代传统星空原貌数据和徐刚先生所绘中国古代传统星官艺术形象巧妙地整合在WWT的环境中,向全社会开放共享。
  • 星明天文台的负责人高兴老师立刻联络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的天文学家,请求尽快对这一目标进行观测,拍摄光谱。
    这是直接基于中国虚拟天文台做出的首个天文新发现。廖家铭也因此成为国内年龄最小的超新星发现者。
    中国虚拟天文台正是提供了这样一个参与科学发现,了解天文学的渠道。 2015年,星明天文台与中国虚拟天文台展开合作,正式启动公众超新星搜寻项目。
    图三 廖家铭发现超新星页面截图 用户打开中国虚拟天文台的公众频道,进入超新星搜寻项目页面后,点击“开始搜寻”。如果当时有还未被用户查看对比过的新图,就可以看到屏幕上出现了两张黑白图片。
    欢迎访问中国虚拟天文台网站,并关注微信公众号:虚拟天文台,了解更多情况。   ...
  •  
我们使用cookies为您提供更好的体验。继续使用本网站,即表示您同意按照我们的Cookie 政策使用cookie。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