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系统旨在方便天文学分享和获取国内外天文会议相关信息, 希望通过本平台进一步促进国内外天文学术交流合作。
    欢迎会议组织和相关科研人员提交会议信息,经管理员确认后对外发布。该系统可为会议设置订阅提醒功能,点击订阅后,该会议相关信息可添加到本地日历。
    图2:该系统支持订阅提醒服务 国家天文台百人研究员戴昱为本系统的推广志愿。目前会议系统已上线,运行初期,希望大家多多点击,提交反馈。
    图3:天文会议信息系统推广志愿戴昱 ...
  • 近期,太原科技大学屈彩霞、杨海峰、蔡江辉等人利用LAMOST光谱数据开展了双峰轮廓识别与质量评估方法的研究,提出了一套针对LAMOST光谱数据特征的稀有特征提取、特征表征、特征识别及质量评估的技术框架。
    这些复杂多样的特征极大地增加了从海量数据中搜寻双峰发射线轮廓光谱的难度,因此目前主要的方法仍然依赖于繁重的人眼检查。
    该技术框架在保证完备性的前提下,可以实现50%以上的双峰轮廓自动化识别,大幅减少了人眼检查工作;随着光谱数据量的增长,该技术框架具有比传统模板匹配方法更快的自动搜寻速度,同时可以为物理分析提供统计学依据 ...
  • 天文研究的工作也在走出疫情的影响。
    其中增长最大的分支是高能天体物理(HE),比前2022年足足多了520篇。
    图1 预印本网站arXiv上每年提交的天文学论文总数 我们还统计了第一作者的国别,可以看到美国研究贡献了超过五分之一的天文学论文,中国研究以超过十分之一的占比位于第二,英国、德国、意大利等国的文章数比较接近 ...
    如果我们考察相关论文数的和去年的差值,可以得到变化最大的关键字排名: black hole, 增加 100篇 Bayes factor, 增加 74篇 stellar mass, 增加 72篇 ...
    core mass, 增加 46篇 binary system, 增加 45篇 star formation, 减少 74篇 magnetic field, 减少 49 篇 kinetic ...
  • 但21世纪以来天文观测数据量呈爆发式增长,对以千万计的星系样本进行形态分类是一个具有巨大挑战性的任务。
    一方面,参与将在过程中更深入地了解星系形态的相关知识;另一方面,分类结果可以帮助科学家更有针对性地研究星系形态与其本征物理性质的联系。
    随着天文观测技术的发展,我们能够观测到的星系数目也在飞速增长。这在为天文学家们提供了进一步研究星系的机会的同时,也对数据处理的效率提出了挑战。
    通过全民科学的方法,该项目以斯隆数字化巡天(SDSS)提供的约一百万个星系图像为基础,仅在开始运行的一年内就收到来自超过15万名志愿的超五千万条星系分类结果,为大量基于星系进行的天文学研究提供了坚实可靠的数据基础 ...
    点击主页导航栏“教程”按钮,可了解该项目的背景与基本操作方法,在“已知范例”栏目中列出了每个星系类别的多个正反面图例,参与可对照图例进行判断。
  • 在确定了恒星的年龄,并排除了其他恒星参数影响后,研究团队发现,随着恒星年龄增加,恒星周围出现行星系统的概率不变,一直保持在50%左右(如图3左)。
    同时,行星系统内的平均行星个数,则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减少。
    研究团队还发现,行星系统轨道倾角的弥散度随着恒星年龄增加而上升。在恒星较为年轻时,其轨道倾角弥散度的中值大约为1.2度,在恒星较为年老时,轨道倾角弥散度的中值增加到3.5度左右。
    轨道倾角弥散度随时间增长,说明行星系统演化过程中,随着行星之间的相互影响,轨道逐渐变热。特别的是,太阳系年龄约为46亿年,其类地行星的轨道倾角弥散度约为3.5度,同样符合这一规律(见图4)。
  • 这是“Fast generation of mock galaxy catalogue with COLA”一文中所用到的数据集,包括BOSS CMASS NGC星系的模拟星表和暗物质粒子模拟直接输出的暗物质晕表。
  • 但天文学家仍希望借助更好的巡天望远镜来获得更多、更高质量的观测数据,从而解决之前遗留下来的科学难题,其中薇拉·鲁宾天文台的时空遗珍巡天(LSST)和载人空间站工程巡天空间望远镜(CSST)就是在建大型巡天望远镜中的佼佼
    2010年,最初的计算机需求估计为100 teraflops的计算能力和15 PB的存储,随着项目收集数据而增加,到2018年估计已上升到250 teraflops和100 PB的存储空间。
    望远镜配备有库克型离轴三反射光学系统,还增加了一个折转镜便于实现不同光学载荷之间的切换、调焦和精密稳像等功能。
    在这样的观测深度上,研究可以在每个平方角分看到30个左右的星系。在整个巡天周期里,巡天模块将会覆盖17500平方度的天区,占整个天空面积的40%。
  • 面对天文领域日益增长的大数据集和大数据流,迫切需要相应的先进分析和可视化方法。 光谱分类识别一直是天文学家研究的基础问题,也是LAMOST巡天计划的一项重要任务。
    专家可能会连续遇到不同类别的光谱,因此不得不频繁地切换认知焦点,导致完成分类所需的时间和认知资源大大增加。另一方面,在检查单条光谱时,专家需要根据光谱的整体形状识别相关谱线。
    参与使用SpectrumVA和当前工具分别检查300条光谱并填写问卷。图6表明,SpectrumVA检查准确率与当前工具持平,检查效率显著提升。
    而可视化通过将数据转化为可交互的图形,可以为领域学提供强大的分析工具。
    袁晓如团队近年来与包括天文、健康、历史、中文在内的多个科学与人文领域学合作,为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领域问题提供可视化解决方案和工具。
  • AllWISE数据综合WISE低温和后低温探测阶段的数据,形成了目前可用的中红外天空的最全面视图。AllWISE制作了一个新的源星表和图像图谱,与早期的WISE数据发布相比,其灵敏度和准确性都有所提高,包括测光数据和天测量数据。它包含了在AllWISE暗场图像集上探测到的747,634,026个天体的天体测量和星等测量,每个源的位置、星等、天体测量和光度不确定性、象征源特征的可靠性和质量的标号,以及与2MASS点和扩展源星表的关联都包括在内。一般情况下AllWISE的数据优于All Sky的数据,少数情况下All Sky的数据优于 AllWISE的数据。
  • 此星表的共生双星候选体是用机器学习的方法得到的。
  • 图片来源于星明天文台) 与项目网页上C14图像的切割模式不同(C14模式只切割出原始图像中的星系附近的部分天区发布在网页上,使剩余图像中可能存在的变星和一些罕见天体类型,无法通过网页图像,而只能通过查看原始图像的方法发现 ...
    为了让更多人可以参与到新天体发现中来,也为了真实目标不至于淹没在繁浩的数据之中,高兴老师将每人每小时可提交的可疑图像数量增加至10张。
    不可避免地,参与提交的可疑图像数量也随之增加,管理员查验渐渐显得力不从心,后台可疑图像出现积压的情况。
    2021年8月,收获的时光再次到来,中国虚拟天文台与星明天文台又一次共同颁发PSP奖项,8位参与获得2020年第四季度发现奖、3位参与获得2020~2021年度新人奖、7位参与获得2020~2021 ...
    四、发现奖颁发条件由原“项目中参与”调整为“项目中参与(非管理员)”。
  • 2022年8月27日,在太原举行的第二届中国空间科学大会上,来自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的研究人员发布了EP-WXT 探路的首批在轨实测结果。
    …… 几十年来,我们一直在期待一个真正的宽视场软X射线望远镜,EP-WXT探路的成功运行令人振奋。
  • 天文爱好参与天文发现,最初主要开展的是以目视或照相方式发现彗星。
    ,最终将测得的所有数据提交至国际小行星中心(MPC),整个过程需要参与自行完成。
    尽管NEAT小行星发现后不能获得任何相关权利(如发现权、命名权),但是搜索方法及流程的训练,可以为天文爱好在其它项目中发现小行星奠定坚实的基础。
    从SOHO卫星发射至今,已经发现的掠日族彗星有近4200颗,几乎都是天文爱好所发现。
    同时,天文爱好与专业天文学家如今也有着更加紧密的合作,在专业天文台的望远镜设备愈发强大的今天,天文爱好们仍然可以在天文发现中获得成果,并且享受其中的乐趣。
  • NASA的广域红外探测探测(WISE;Wright等人,2010年)在2010年拍摄了3.4、4.6、12和22微米波段(W1、W2、W3、W4)的天空图像,四个波段的角分辨率分别为6.1 ...
  • 随着科学发现的增加,新词的不断涌现,许多天文学名词的中文译名也随之发生变化。此次更新对部分星名的中文翻译进行了修改,数据资源内容将更规范,用户在使用的过程中能够更精准地搜索到所需的数据资源。
    另外,本次更新还增加了大量中国自产数据。
    图3:“指向”及“图像”区域 新数据总能吸引到天文爱好最多的目光,为了满足用户希望便捷获取最新资源的需求,此次更新在平台“探索&rdquo ...
    ;模块下增加了“最新图像”,这样,用户就可以在这里更快速地浏览世界上各大天文望远镜、天文台、探测器的最新图像数据。
    软件下载方法: 您可以前往大赛官网(https://nadc.china-vo.org/events/tours2022/),在“活动首页”最下方或“常见问题& ...
  • 近日,国家天文台白宇副研究员、刘继峰研究员基于LAMOST和SDSS数据库,利用机器学习的方法,开发天体分类器和恒星温度回归器,并把天体分类器应用到最新发布的Gaia DR2星表,揭示了Gaia DR2 ...
    近几年,科学技术进步推动的天文数据呈现指数增长,天文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科学家们曾经使用的光谱分类方法,难以应对十亿计的测光巡天数据。
    曾经使用的多色分类方法,也随着颜色的增多而变得非常复杂,无法给出函数表达式,分类准确率低,污染严重。
    然而,二十世纪中叶发展起来的机器学习方法,能够有效的探测多维参数空间中隐藏的规律,帮助天文学家进行决策和预测。它的核心思想是教会计算机通过“经验”,而不是判据,对未知数据进行判断。
    首先,科研人员合并LAMOST和SDSS的光谱分类结果;其次,结合可见光和红外巡天数据,获取这些天体的多色数据库;再次,测试不同的机器学习方法,找出效率最高的算法并开发天体分类器,通过不同巡天数据对分类器进行盲测 ...
  • 过去受观测水平所限,探测深度、数据精度与样本容量难以同时保证,如今LAMOST与Gaia的强强联合为研究利用大样本数据开展对银盘结构的深入研究提供了绝佳的机遇。   ...
    括号中的数字代表所在的银心半径范围,例如(8,9) 表示 8 研究从LAMOST DR8和Gaia EDR3交叉认证星表中,选取具有高质量观测数据的48万多颗K型巨星为探针,在银心半径5-15 kpc ...
    研究发现,南银盘比北银盘绕银心旋转得更快,且恒星的径向与垂向运动速度随着垂向距离的增加而呈现出波动型变化。
    此外,研究利用在各切片上测量出的速度椭球信息,结合动力学模型对银盘标高进行了计算,结果显示标高随银心半径的增加增加,就像一个朝着反银心方向张开的喇叭口。
  • 随着现代科技发展,天文观测能力和科学数据量高速增长,现代天文学研究必须要有成体系的天文信息技术与平台支撑,为此天文学界和信息科学界共同提出了“虚拟天文台”计划。
    提出观测设备时间申请分配标准化流程与可扩展框架,解决了观测设备之间的数据安全隔离问题;以基于图论的优化方法解决了大型观测设备切换观测目标的调度问题;提出基于天区划分索引的原位检索方法,解决了海量天文图像时序数据子集的高效获取问题 ...
    3)创新多波段天文数据融合技术方法
    提出支持大规模分布式并行的天文交叉证认计算与数据布局优化方法;提出快速邻域编码计算算法解决证认计算边界漏源问题;提出基于贝叶斯假设推断方法,使用直线非对称模型对非点源星表进行交叉证认。
  • 随着国内近年来科学观测设备的发展,国产天文数据的增长速度越来越快。对科研人员来说,高效的科研数据管理也越来越复杂。
    学员们认为通过这次技术讲解与实践相结合的培训,熟悉了天文数据的归档流程,天文数据库使用方法,很有助于今后工作中天文数据使用效率的提高。
  • 与DR1相比,此星表增加了更多的谱指数信息。星表以FITS表格和csv表格两种格式提供。
  •  
我们使用cookies为您提供更好的体验。继续使用本网站,即表示您同意按照我们的Cookie 政策使用cookie。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