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巡天先驱—郭守敬天文成就》是在河北省科技计划科普原创资源发项目资助下,由河北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物理学院、校博物馆师生科研团队在2019年联合创作完成的一部时长15分钟的4K数字球幕影,影片综合使用全景摄影 ...
    、延时摄影、三维动画、万维望远镜动画、5.1环绕声等数字视听手段,生动展示了我国元著名科学家郭守敬的伟大天文成就。
    2019年4月,影片入选第九届北京国际影节科技单元暨第九届中国科技馆特效影展映活动,在中国科技馆进行了放映;2019年5月影片入围第13届德国耶拿国际球幕影节,在世界上最古老的天文馆——蔡司天文馆进行了放映 ...
    ,是该影节上唯一一部中国影片。
    2019年11月,影片入选第七届北京国际科技影展,在北京天文馆展映。
  • 本次纪念大会是由中国天文学会主办,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和中科院南京天文仪器有限公司承办,中国科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科学院以及其他29个团体会员单位协办,计划于 ...
    2022年10月29日在江苏省南京市召
    《逐梦苍穹》视频分上、中、下三集共45分钟,由央视发现之旅频道《纪录东方》拍摄、制作、播放。 现就中国天文学会成立百年纪念大会进行赞助征集。
    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北京天文馆、清华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广州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厦门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山大学、中国科学院光技术研究所 ...
  • 因为戴文赛先生显得比他应该的实际年龄要一些,主要是因为他的头谢顶了。我进到他的住宅后发现,他好像是旅行刚回来的样子,完全是不像是就要在北京大学自己的公寓住下的场景。
    这种卡片,是老一天文学家,或者任何一个学科做科学名词修订时候必要的工具手段。他告诉我1934年出版的《天文学名词》很可能要重版。
    图1:1952年版本的《天文学名词》 三种三语版式的《天文学名词》 1957年2月,中国天文学会在南京召建国后的第一届会员代表大会,会上有一个重要的决定:要以天文学会的名义出版新中国的第二本天文学名词词典 ...
    一个是英文头,英中俄;一个是俄文头,俄英中;一个是中文头,中英俄。这三本词典就是我们自己给自己加了个任务。
    在此,我想借这个机会,在北京中日医院养病的期间,叫我老伴给我录音,回顾这从20世纪50年初,一直到1959年最后时期的一些往事,主要是集中在天文名词的审定上。
  • 这使IAU的国家会员总数达到83个国家。   在闭幕式上,大会还批准了1248名新个人会员加入IAU,使其个人会员总数超过13500名。
    在这些新加入IAU的个人成员中,有30%是女性,这相对于以前IAU会员的性别平衡有了很大的改善,之前只有18%是女性。   ...
    不过对于提案B4 –将Hubble定律重新命名为Hubble-Lemaitre定律,还需要请所有IAU会员在2018年内进行子投票,以确保更广泛的参与决策。
    在大会召之前,提案B4也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广泛征求意见。   在闭幕式上,还宣布2024年第32届IAU大会将在南非普敦召。这将是IAU大会首次在非洲举行。   ...
    奖项和证书颁发给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博士奖获得者,以及其他杰出的IAU成员,包括卡罗琳娜·欧德曼,因为她在天文学科普、发展和教育方面的创性工作。   ...
  • 文 /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 刘炎 图1:李竞:著名天文学家、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会员、历任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主任、北京天文学会副理事长 ...
    李竞先生是我们天文学名词委员会的主任,北京天文台的元勋,一位深受大家敬重的谦逊学者,大家都深感震惊和悲痛!
    而在天文学名词方面,还是我国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的早期创者之一,更是有着巨大贡献。早在上世纪50年,他就跟随戴文赛先生参与了天文学名词的审定工作,深得戴先生的言传身教。
    在整理李竞先生的录音资料时,我注意到了两个此前还不了解的细节:上世纪50年我国出版的两种《天文学名词》的版本,实际上主要都是由戴文赛先生编集、审定的。
    那时没有课题,没有展什么正式的天文研究,他也就无所事事......他在昆明这阶段,实际上呢,只有一件事情是有成果的,就是审定天文学名词,一个人在那儿审定,就是1934年之后这阶段的天文学发展的新词。
  • 近日,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完成世界数据系统(WDS)会员资格续签工作。此后三年,中心将继续作为该组织的正式成员(regular member)。
    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于2011年底成为WDS首批正式会员,同时也是亚洲首个正式会员。依据章程,WDS正式成员和网络成员每三年须经过一次评估,以审查其是否仍具备WDS成员资格。
    今后,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将继续提升业务水平与服务能力,切实保障天文科学数据的规范汇聚、动态管理和集成运用,持续推动科学数据放共享,激发科学数据融合应用价值,积极参与国际间合作,打造一个高水平、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学数据平台 ...
    图中心与WDS签署谅解备忘录确认续签会员身份 ...
  • 中国天文学会第14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中国天文学会十四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2018年10月31日-11月1日在昆明召
    中国天文学会第14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现场   天文学正在信息与计算技术等新兴科技的驱动下发生着根本性的变革。
    信息化工作委员会的宗旨是:团结、联合、组织天文信息技术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展学术技术交流、发展战略研究、相关标准制定、专业培训等相关活动,提高我国天文学领域科研信息化和管理信息化研发与应用水平,提升国际影响力 ...
    组织制订天文信息化相关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 3、组织评选“信息化工作先进个人” 4、代表中国天文学会对接国内外信息化有关部门、机构、团体组织 5、承接中国天文学会交办的其他事宜等   委员会委员遴选通过中国天文学会团体会员推荐和个人会员自荐的方式进行 ...
    委员会组建相关工作将于近期逐步展!   中国天文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合影   原作者:崔辰州 ...
  • 科学家通过国际合作方式,使用横跨亚欧大陆8个国家的12台射望远镜展了长期观测,精准定位了快速射暴的天空位置。
    文章合著者、瑞典查尔姆斯大学高级研究员杨军博士指出,“南山26米射望远镜地理位置优越并且观测系统灵敏度高。
    在此项研究中,南山26米射望远镜对于提高FRB定位精度起到了关键作用”。
    此次测量结果显示,这个FRB具有重复爆发性,它起源于漩涡星系M81中的一个大量年恒星构成的球状星团,距离地球大约1200万光年。
    ,也就是图片左部的靠近漩涡星系M81的年恒星星团。
  • 这里是处理后的多频道数据文件。数据发表在 Shao et al. 2017, ApJ, 845, 138; Wang et al. 2019, ApJ, 887, 40 ...
  • 紫金山天文台的多通道近红外太阳光谱仪(MISS)于上世纪 70 年建成,经过上世纪 80 年中期和 90 年末及本世纪(最新 2015 年的改造升级)的更新,发展成现在的 5 个波段(Hα 6563 ...
  • 厚盘由年恒星组成,占银河系恒星总质量的10%;薄盘中则多为年轻恒星,且富含气体和尘埃。 图1:银河系的成分示意图。
    得益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发展出的雷达技术和战后退役的天线,天文学家始了射波段的天文观测,射天文学也从那时兴起。
    波段的波长远大于尘埃颗粒的尺寸,因此其磁波在星际空间传播时几乎不受到星际尘埃的影响,穿透力更强。
    20世纪50年,奥尔特(Oort,Jan Hendrik,荷兰,1900-1992)等人始使用中性氢(HI)21厘米射谱线对银河系内的原子气体进行研究。
    20世纪70年,随着星际一氧化碳(CO)分子的发现,对银河系内的分子气体系统的巡天观测逐步展。美国CfA 1.2米望远镜完成了迄今覆盖面积最大的银河系CO气体巡天。
  • 太阳射宽带动态频谱仪观测数据,太阳射宽带动态频谱仪(SBRS)主要记录观测太阳大气的无线辐射的动态频谱随时间变化的特征,望远镜位于怀柔太阳观测站,此数据为1994年至至今的观测数据。
  • 齐锐、万昊宜合著《漫步中国星空》一书以科学研究工作为基础,对代表中国传统星象的宋星官进行恢复,形成了中西对照星图。
    中国虚拟天文台(China-VO)依托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雄厚的科研和技术实力,以万维天文望远镜(WWT)数据可视化环境为平台,多年来一 直致力于展基于科学数据的教育和科学传播工作。
    此次,中国虚拟天文台将《漫步中国星空》一书中恢复的中国古代传统星空原貌数据和徐刚先生所绘中 国古代传统星官艺术形象巧妙地整合在WWT的环境中,向全社会放共享。
    htm 国家天文台:中国传统星空文化结合现代科技再放异彩 http://www.nao.cas.cn/xwzx/zhxw/201412/t20141224_4281418.html 新华网北京频道 ...
    中国科学院:第二届“魅力宇宙、轻松漫游”宇宙漫游制作大赛在北京古观象台启动 http://www.cas.cn/kx/gz/201412/t20141224_4281420.shtml 北京日报:宋星官图首次恢复 ...
  • 1935年中国正式加入IAU,成为了继前苏联之后IAU第26个的团体会员。1960年,由于政治原因中国暂时退出。
    1982年,IAU第18届大会通过决议,“中国”名下设两个正式会员,名称分别为“中国天文学会”和“位于中国台北的天文学会”,注册地点分别为中国南京和中国台湾台北。
    下面是我简单了解到的第一周部分情况: 颜毅华研究员为获得IAU博士奖的学者颁奖(颜毅华 供图) l 国家天文台颜毅华研究员作为太阳与日球层学部主席为获得IAU博士奖的学者颁奖、介绍明安图太阳射日像仪最新成果 ...
    l 海南大学教授介绍天体磁场方面的研究进展; l 国家天文台李菂研究员介绍FAST最新进展; l 北京古观象台肖军研究员介绍天文文物研究方面的成果; l 国家天文台詹虎研究员报告并在大会子会刊上介绍中国空间站巡天项目 ...
    子会刊(e-Newsletter)是本届大会组委会为落实绿色办会的承诺采取的新举措。上周“绿色”主题那期现场报道中忘说了。   今日看点 大会第二周的第一天仍然是学部科学日。
  • 南山25米射望远镜为修正型卡塞格伦天线,1993年建成并投入使用,经过升级改造后口径扩大到26米,新的26米南山射望远镜承担着重要的国际合作及国内重大课题的天文观测任务,是欧洲甚长基线干涉网、国际动力测地网 ...
    主要展脉冲星、活动星系核、分子谱线及日变源巡天和监测等多项课题,支持银道面磁场巡天、木星研究等观测。
    NSRT数据集包括脉冲星、分子谱线和日变源观测数据,NSRT从2010年1月始使用18厘米制冷接收机和DFB对近300颗脉冲星进行测时观测,DFB数据产生于2010年,每年的原始数据20TB左右。
  • 专家组阵容强大,澳方成员包括项目创始人之一——CASS教育官员Robert Hollow先生,脉冲星研究专家Matthew Kerr博士和实博士,国内脉冲星专家包括广州大学王洪光教授和西南大学游霄鹏副教授 ...
    Parkes天文台的支,并降低了设备维护的成本。
    广东卫视、广州视台、羊城晚报和南方都市报记者进行了现场采访。 在广州大学附属中学李卫副校长的简短致辞后,观测活动正式始。
    从事天文科普工作几十年的广东天文学会常务理事秦孟立校长感慨,以往只有天文专业的大学生或研究生才能接触到射天文,如今中学生也能有机会亲身体验了。
    12月6日前期培训 12月10日,师生探讨脉冲星消零现象的原因 Robert Hollow回答学生的英文提问 Matthew Kerr博士为学生讲解如何观测 实博士与学生讨论脉冲星距离测量 ...
  • 北京天文学会是在竺可桢先生倡议下,于1952年由戴文赛先生联合在京的20余位中国天文学会会员发起成立的,现有会员500余名。
    为更好地探索宇宙奥秘,面向天文学前沿,加强各会员单位、会员间的交流与合作,北京天文学会第十七届理事会特组织2024年度学术交流研讨会,面向京津冀地区年轻学者和研究生,并邀请相关领域中青年专家学者就国际研究前沿 ...
    、国内近期进展等展交流讨论。
  • 中国虚拟天文台在“公众频道”已上线推出了“恒星检索展示平台”。该平台基于DSS数据可视化展示,可在线进行恒星数据检索。
    这是一扇足不出户、不分昼夜的观星窗口,任何人只要能够通过浏览器上网登录中国虚拟天文台网站公众频道(http://public.china-vo.org/),就可以看到全天的恒星,甚至是星团、星云和星系。
  • 2019年6月13日信息化工作委员会成立大会暨信息化工作交流研讨会在南京召,首届委员会正式成立。2022年11月中国天文学会十五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批准了设立新一届信息化工作委员会的提案。
    信息化工作委员会的宗旨是:团结、联合、组织天文信息技术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展学术交流和战略研究、制定相关标准、组织专业培训等,提高我国天文学领域科研信息化和管理信息化研发与应用水平,提升国际影响力。
    信息委委员遴选中国天文学会会员优先,但不限于中国天文学会会员。 天文信息化工作需要您的支持!中国天文学会信息化工作委员会欢迎您的参与!
  • 中国虚拟天文台与天文信息学2016年学术年会于9月26日至9月30日在新疆乌鲁木齐市召,来自以下32个单位的近150位表参加了会议:中科院国 家天文台、紫金山天文台、上海天文台、云南天文台、新疆天文台 ...
    、北京师范大学、北龙泽达数据科技有限公司、大学科普、第五十七 研究所、贵州大学、国家授时中心、河北师范大学、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华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暨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浪潮集团、南京大学、南大 ...
    图1 年会合影 本届年会主题为“新一天文学和虚拟天文台(New Radio Astronomy and Virtual Observatory)”,聚焦新一天文观测设施和研究计划及其对虚拟天文台的需求和应用 ...
    年会上,学术报告和嘉宾论坛围绕四个主题来进行:射天文学与虚拟天文台、天文大科学研究中心与数据放共享、中国虚拟天文台的故事—天文信息学的未来、科学家的教育和科普责任及科普产业化。
    在嘉宾论坛中代表们发言踊跃,集中就以FAST为代表的射天文对虚拟天文台的需求和应用、数据放共享、天文信息学的发展及基于真实天文数据的科普教育 进行讨论并提出新的需求和见解,让科学家、技术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紧密顺利地结合在一起进行了热烈讨论 ...
  •  
我们使用cookies为您提供更好的体验。继续使用本网站,即表示您同意按照我们的Cookie 政策使用cookie。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