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卷首语 万维望远镜平台功能强大、操作简便,而想要做出一部优秀的漫游,可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不断在实践中摸索,总结经验。
    图2:OBJ格式(左)与3DS格式(右)对比 如果你不知道去哪里找3D模型,这里为大家提供了一些网址可供参考: NASA 3D资源网:https://nasa3d.arc.nasa.gov/models ...
    你可以依次打开图层-地球-ISS,勾选国际空间站模型,右键点击ISS-跟踪本帧,就可以找到它啦! 图4:国际空间站3D模型 让你的3D模型动起来!
    假设我们要模拟ISS的运行情况,首先在网络上搜索它的TLE(参考网址:https://celestrak.com/)。
    在ISS的TLE数据列表中找到任意一组TLE数据,复制第1、2行内容,示例如下: 图6:TLE数据示意图 复制数据后先在万维望远镜中依次点击:图层-地球,右键点击地球-新建参考框架;接下来输入轨道名称 ...
  • 这里是观测的原始数据,解压后使用ALMA望远镜数据处理软件CASA相关程序包打开
  • 图1:合影留念 本次教师培训课程分为万维望远镜操作与实践、STEAM前沿与数驱科教、万维天文实践几部分,课程内容既包含了实际操作,又融入了先进的教育理念,并通过国内外经典教学案例为老师们开拓视野,打开思路 ...
    来自凌源市第二高级中学的梁雷老师则从一线教师的角度分享了他将数据驱动的天文科学教育理念应用于物理教学的宝贵经验,为参训教师们开展教学工作打开了思路。
    在总结展示环节中,他们纷纷表示,万维望远镜不仅是一个专业的天文科学教育平台,也能够成为不同学科背景教师的“课堂神器”。
    善用万维望远镜平台和天文可视化数据,不仅能够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同时也能使他们的综合素养得到提升。
    本次培训在中国天文学会信息化工作委员会指导下,由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微软亚洲研究院、华中师范大学主办,重庆市璧山中学校、重庆优趣科技有限公司承办,重庆梧台科技有限公司协办。
  • 科研论文中涉及的图表、数据、动画、电影、模型、代码、软件等都可以寄存在这个平台上。平台为每一个实体对象提供一个永久的网络访问地址(统一资源定位符,URL),解决临时网址经常失效的问题。
    存储在平台上所有资料的产权仍归论文作者所有。
    图5.申请DOI界面 4、预览及分享数据主DOI号 在DOI申请获批前,数据未正式通过NADC发布,点击图3圈中的“预览”,可打开数据详情页,如图6所示,用户可以通过复制浏览器地址栏的网址分享数据集页面 ...
  • 报名网址:https://nadc.china-vo.org/wwt/training2021/ 您可以登录培训网站提交报名信息,经确认报名申请表和缴费记录齐全后即为有效报名。
    如您在报名时由于网络不稳定,无法打开报名链接,也可以按照以下两种方式报名。
  • 引力波、中微子探测窗口已经打开,天文学研究迈入多信使时代。引力波、中微子等非电磁波段探测数据的加入让本已极具挑战性的天文大数据再度升级。高度智能化巡天和随动观测成为技术发展新焦点。
    会议研讨主题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会议时间:2018年11月21-25日 会议地点:江西景德镇 会议网址:http://www.china-vo.org/events/cvo2018 ...
  • 当时,我校天文社的学长学姐们在一期社员培训上为大家介绍了万维望远镜这个平台。通过学习和摸索,我发现它不仅视觉效果非常震撼,功能也特别强大,一下就爱上了这个天文科普“利器”。
    图2:地震数据可视化结果 数据可视化看起来非常高大上,但实际操作非常简单,只需将excel、csv等格式的数据复制并粘贴在对应图层下,并选择正确的指向。
    打开创作思路,你还需要学会这一招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想利用数据可视化技巧制作“高大上”的漫游作品,还得学会如何找到相应的数据资源。
    把数据下载好后,将其复制——粘贴到万维望远镜中,箭头指向处就出现了相应的数据可视化结果。
  • 安装软件:建议在电脑端或手机端安装客户端使用,客户端(PC、Mac、iOS、Android)下载地址: http://meeting.cashq.ac.cn/ 加入会议:打开软件点击“加入会议 ...
    ”(如果打开软件后提示输入密码,请点击“返回”) 入会方式: 1.输入会议号9301310001 2.第二行填写姓名 3.第三行填写caslink.ihep.ac.cn ...
  • 万维望远镜中展示了瑰丽的宇宙图景   在她耐心细致的讲解下,同学们纷纷打开自己的电脑尝试操作软件,并很快掌握了基本的操作技巧。
    同学们在认真练习操作   打开思路,备战比赛 在讲解知识的同时,乔老师还展示了不少精彩的万维望远镜作品,为同学们在后续的漫游创作提供新的灵感。   ...
  • 图1 青辅协颁发的荣誉证书 万维望远镜平台资源丰富、可操作性强,自问世以来已经吸引了国内外大批教育工作者、天文爱好者以及公众的关注,逐渐成为开展数据驱动的天文科普教育的重要工具。
    为了让更多人感受到万维望远镜平台的魅力,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已举办十余次线下培训及两次线上课程。
    疫情尚未结束,防控仍在进行,在不能出门尽情玩耍的日子,不如打开万维望远镜一起漫游宇宙吧!
  • 你是否想进一步打开自己的创作思路?你想得到更具针对性的辅导吗?你希望让作品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吗?你在参赛及作品提交时是否遇到了障碍? 问题征集通道现已开启,快快向我们抛出你的问题,收获专家级指导吧!
    【注】本次活动将在腾讯会议平台举办,并通过b站同步直播。具体活动时间将通过“虚拟天文台”公众号发布,敬请关注。
  • 中国虚拟天文台与天文信息学2018年学术年会于11月21日至25日在江西景德镇召开,来自各天文台站、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科技馆、公司企业、社会团体等50多个单位17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引力波、中微子探测窗口已经打开,天文学研究迈入多信使时代,让本已极具挑战性的天文大数据再度升级。
  • 引力波、中微子探测窗口已经打开,天文学研究迈入多信使时代。引力波、中微子等非电磁波段探测数据的加入让本已极具挑战性的天文大数据再度升级。高度智能化巡天和随动观测成为技术发展新焦点。
  • 美国女天文学家坎农在她的办公桌前,照片左边打开的抽屉中尽是一张张天体光谱底片。利用身前的透光台,坎农可以靠肉眼对天体光谱进行识别和分类。
    截至2018年3月12日初赛结束,全球共计近千人报名参赛,他们当中有的是在校学生,有的是计算机公司职员,很多人都是第一次接触天文光谱数据,因为热爱天文学而踊跃报名。
  • 本数据库提供了天望远镜历年观测的谱线观测数据,频率覆盖L/C/Ku/K/Ka/Q波段,包含天望远镜科学团队以及对外开放观测的数据,支撑恒星形成、天体化学、脉泽搜寻等多方面的科学研究。
  • 2020年11月25日,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在厦门召开2020年度工作会议,科技部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副主任王瑞丹、运行监督处副处长石蕾,中心专家委员会成员、特邀代表及中心办公室和研发团队人员出席了本次会议 ...
    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陈刚研究员,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邹自明副主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孔旭教授,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刘庆忠研究员等与会嘉宾对中心年度工作所取得的成绩表示高度认可,并希望大家在接下来的工作中能够不断挖掘自身优势、突出平台特色 ...
    希望中心在接下来的工作中能够不断总结方法、打开思路,继续为天文学研究成果的产出贡献力量。 图8:总结发言 ...
  • 发现超新星 10月3日早晨,来自合肥的10岁小学生廖家铭如往常一样,打开中国虚拟天文台(China-VO)网站,登陆并使用在线超新星搜寻项目的功能,开始新一天的超新星搜寻。
    项目基于国内业余天文观测数据,提供全民可参与的网络平台,并与专业天文学家、天文团队合作,共同寻找超新星。该项目自7月29日正式上线以来,平台注册人数超过万人。
    中国虚拟天文台的专业团队完成了星明天文台观测数据的汇总并以简单的网页形式提供给所有注册平台的用户查看。
    图三 廖家铭发现超新星页面截图 用户打开中国虚拟天文台的公众频道,进入超新星搜寻项目页面后,点击“开始搜寻”。如果当时有还未被用户查看对比过的新图,就可以看到屏幕上出现了两张黑白图片。
    公众科学热情被极大的激发,上万名用户注册平台,并积极参与项目,学习如何寻找超新星。 公众发现并提供有价值的研究目标,天文学家使用专业观测设备进行确认,开展进一步的研究工作。
  • 别急,在万维望远镜的平台上即可回顾它的全过程。凌源市第二高级中学的梁雷老师就利用相关数据将本次“水星凌日”的盛况进行了“神还原”。
    WWT小课堂 1、打开万维望远镜软件,在左下角的“指向”(Look At)中选择“天空”(Sky)模式。   ...
  • 这次会议不仅丰富了自己关于宇宙方面的知识,开阔了我的眼界,更是像打开了我的一扇窗户,让我开始对天文知识、宇宙探索产生了兴趣。
    吕游老师表示,漫游创作大赛是一个非常好的起点和平台,通过参赛能够激发学生对天文、物理等学科的兴趣、提升学生的个人能力。
  • 软件大师新年系列讲座为天文领域学生、研究者,甚至是爱好者打开了一扇了解天文软件、开启国际交流的窗口,一经推出便受到大家的欢迎和热捧,累计已有超2.8万人次通过直播或回放聆听了专家们的精彩论述。
  •  
我们使用cookies为您提供更好的体验。继续使用本网站,即表示您同意按照我们的Cookie 政策使用cookie。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