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规范天文科学数据汇交,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天文科学数据管理,保障科学数据安全,提高开放共享水平,更好支撑国家科技创新、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
    响应国家号召 《科学数据管理办法》明确提出科学数据“开放为常态,不开放为例外”的原则,要求政府预算资金资助的各级科技计划(专项、基等)项目所形成的科学数据,应由项目牵头单位汇交到相关科学数据中心 ...
    并要求各级科技计划(专项、基等)管理部门应建立先汇交科学数据、再验收科技计划(专项、基等)项目的机制;项目/课题验收后产生的科学数据也应进行汇交。
    促进领域发展 汇交天文科学数据,并通过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进行规范管理和长期保存,有利于发挥国家财政投产出效益,促进天文科学数据的使用效率和科技创新支撑能力,促进天文领域的学科发展。
    汇交数据范围 项目数据 进汇交系统 其他数据 线上汇交:提交元数据信息→上传数据→数据检查→汇交认证→数据发布 ...
  • 用户在平台上注册并审核通过后,即可获得一个可以个性化定制的永久网络访问地址,论文及其涉及的图表、数据、动画、电影、模型、代码、软件等都可以安全、稳定地储存在这个平台上,并可以随时直接通过他们的虚拟机进行访问 ...
    ,建立完善的安全审查机制,帮助科研人员更好地实现科学数据的开放共享。     ...
    PaperData通过引DOI服务,可进一步完善对科学数据加工整理和长期保存的机制。
    在使用教程中对PaperData进行了推荐     关于DOI       DOI(Digital Object Identifier)意为“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是国际数字对象识别号基会 ...
    此次升级工作通过为用户提供全方位的DOI服务,进一步提升天文数据资源传播效率和引用规范,为研究者提供更安全、更规范的科学数据存储环境,促进科学数据的开放共享。
  • 随着国内外诸多大型天文观测设备的建设运行,天文研究进到大数据时代。天文大数据在数据存储、计算等方面对传统的科学研究提出了挑战。
    为使科研人员能够深了解云计算及机器学习的原理及技术,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根据《国家天文台2021年度职工培训计划》安排,将于2021年9月27-28日在国家天文台A601会议室举办云计算与机器学习的技术培训 ...
    2009年从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获得计算机应用工学博士,2009年至2013年先后在香港城市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留学,2014年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类 ...
  • 自10月8日以来,会议网站共收到来自中国科学院天文台站系统、高校、中学、科技场馆、IT科研院所,以及香港、澳门和部队单位等近40个单位,150多名人员的注册信息。
    引力波、中微子探测窗口已经打开,天文学研究迈多信使时代。引力波、中微子等非电磁波段探测数据的加让本已极具挑战性的天文大数据再度升级。高度智能化巡天和随动观测成为技术发展新焦点。
  • 科技部基础司条件平台处李华处长、祝学衍副处长,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王瑞丹副主任、石蕾处长、高孟绪研究员,国家自然科学基委员会数理学部何成处长,中国科学院网信办周德进主任、褚大伟执行副主任、郑晓欢副处长等领导 ...
    中心常务副主任崔辰州对年度业务的开展进行全面总结,围绕数据资源建设、在线服务系统建设、平台运行、数驱科教、用户服务等方面所取得的成果进行深细致的介绍,并对新一年的工作计划进行展望。
    中心应依据国家在数据安全方面的政策法规,研究制定领域内科学数据安全识别标准。专家还提出要注意做好数据资源建设规划,及时整理抢救历史数据资源等建议。
    同时,中心将在天文信息学领域持续发力,在软件开发、资源应用等方面继续深探索,为天文学科的发展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撑与保障。
  • 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委员会公布了2017年度基申请项目评审结果。
    由国家天文台、天津大学、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联合申请的“面向时域天文学的虚拟天文台核心能力建设与科学应用”项目获得天文联合基重点项目的资助。 “数据融合”是虚拟天文台的核心能力。
    项目将从分布式数据存储和高性能索引方法,可信赖的多波段、多信使交叉证认方法,多波段、多信使数据融合结果可视化展示方法,云计算环境下高效数据融合系统的实现等方面开展深研究。
    项目负责人崔辰州博士表示:“在国基的支持下,借助阿里云全球化强大的资源优势,经过团队3-4年的努力,有信心让中国虚拟天文台的数据融合能力提升到国际先进水平,为我国的天文学研究和科普教育提供更好地服务。
  • font-size:18px;"><span style="font-family:黑体;">为全力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积极相应国家号召,有效切断病毒传播途径,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确保大家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
  • 选手覆盖了中国大陆、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美国、澳大利亚等5个国家和地区。3月15日,大赛进复赛阶段。
    经过激烈的角逐,最终确定初赛成绩前40支队伍中的前5名进决赛,参加了在国家天文台举行的决赛答辩会。
  • 格鲁伯基会介绍 格鲁伯天文奖学获奖者   格鲁伯宇宙学奖获奖者   新成立的国际科学理事会(ICS)代表随后发言。
    云南大学刘晓为 l FM8(星系磁场):美国拉斯阿莫斯国家实验室Li Hui l FM9(太阳辐照度):国家天文台姜杰 l FM10(空间和天体物理中的纳米粉尘):北京师范大学姜碧沩、中国香港 ...
  • 3月11日,国家自然科学基委员会“以网络为基础的科学活动环境研究”重大研究计划结束评估会举行,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承担的“中国虚拟天文台试验系统研究与开发”项目作为5项代表性成果之一向评估专家进行了汇报 ...
    “以网络为基础的科学活动环境研究”重大研究计划2004年启动,是国内最早启动的科研信息化(e-Science)大型科学研究计划之一,由自然基委信息科学部牵头,会同数理科学部、化学科学部、生命科学部、地球科学部 ...
    以网络为基础的科学活动环境”的需求分阶段、分步骤地开展了关键技术研究和试验平台开发工作,针对科技资源的便捷高效访问、编程模式下科学数据的大规模统一访问、各类科技资源的无缝融合使用等关键问题开展了系统而深的研究 ...
    项目执行期间,天文信息学被提出并得到不断发展,e-Science和基于科学数据的科普教育理念渐人心。  ...
    委10年前启动的这个重大研究计划所孕育的研究成果和培养起来的人才队伍正在为今天和明天的天文学研究和科技创新做出更多的贡献。
  • 双方合作完成了虚拟天文台主节点上云、LAMOST、FAST等望远镜数据上云、互动式天文教学指导丛书小学卷出版、开放课题及冠名博士后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申请、云上科研、“天文数据挖掘&rdquo ...
    二期亮点 在二期合作中,阿里云将与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联合打造天文科研云,利用先进的云计算技术为海量天文数据的存储、处理、计算提供支持,实现数据的自由存取与共享,构建更开放、安全、便利的科研生态。
  • 申请用户遍布国内天文研究机构及高校,主要有:国家天文台、云南天文台、紫金山天文台、上海天文台、高能物理研究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广州大学、台湾大学、香港大学、山西师范大学等机构 ...
  • 申请用户遍布国内天文研究机构及高校,主要有:国家天文台、云南天文台、紫金山天文台、上海天文台、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国家授时中心、广州大学、中国极地研究中心、贵州大学、澳门科技大学、香港大学 ...
  • 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深圳国家气候观象台、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山东大学威海分校、贵州大学、淮北师范大学、郑州轻工业学院、四川欧瑞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等17个大陆单位以及台湾中央大学、香港大学 ...
  • 自2014年5月15日起,“天文科技领域云”试用版进公开测试阶段。丽江2.4米光学望远镜2014年下半年至2015年上半年观测季提案征集通知发布之日是试用版正式上线的标志。
    在领导关心、专家指导、项目组同仁的共同努力下,经过一年多的设计和开发,以丽江2.4米光学望远镜需求为牵引的天文领域云试用版已经基本完成,进公开测试阶段。
    百度云、用户本机随意选   Aladin、Topcat工具实现数据在线可视化和融合 数据归档与存储   规范的元数据库设计,为上层功能实现提供保障   观测日志自动化录工具实现观测日志的快捷录和完整归档 ...
      自动化归档脚本,可根据不同站点灵活配置   物理分散、逻辑统一的数据存储与备份   数据自动备份并时时监控,确保数据安全 云平台和云资源   自助式虚拟机申请 ...
    预留足够的延展空间,方便更多功能扩充 系统架构与用户管理   Spring开发框架、GitLab代码管理、Maven项目管理、Tomcat运行环境   科技网通行证统一登录   三级安全体系 ...
  • 图1:中国虚拟天文台平台的技术路线图 中国虚拟天文台: 1)首创面向混合云环境的虚拟天文台软件体系架构,解决了异构资源的融合、互操作与数据安全问题,支持单条天文观测数据级别的细粒度访问控制;自主创新实现了面向混合云环境的虚拟天文台基础软件框架与首个完整实用的虚拟天文台 ...
    提出观测设备时间申请分配标准化流程与可扩展框架,解决了观测设备之间的数据安全隔离问题;以基于图论的优化方法解决了大型观测设备切换观测目标的调度问题;提出基于天区划分索引的原位检索方法,解决了海量天文图像时序数据子集的高效获取问题 ...
    以该平台为基础打造的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2019年6月获得科技部、财政部的批准,正式列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名单,填补了我国天文界在国家科技创新基地体系中的空白。
  • 随着现代天文学研究进多波段、多信使时代,将不同时代、不同设备的观测数据融合使用变得越来越重要。长期的天文学探索和数据挖掘工作想要取得理想成果,必须严格而精确地对天文数据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
    服务内容、方式和过程 中心为望远镜提供时间申请,观测数据管理、传输、归档、备份,数据交叉融合的统一服务口,实现数据和设备的高度共享;为研究人员提供一个资源集成平台,最大化数据的科学价值;为望远镜运行管理团队提供个性化服务 ...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中国科学院新疆天文台、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国极地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厦门大学、南京大学、广州大学、天津大学、香港大学 ...
  • 截至3月12日初赛结束,全球共计近千支队伍报名参赛,覆盖中国大陆、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美国、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3月16日,大赛将进复赛阶段,阿里云将为参赛选手提供机器学习PAI平台,其支持主流的深度学习框架,包含tensorflow、caffe、MXNET。
  • 近日,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天文台(SKAO)宣布加国际虚拟天文台联盟(IVOA)。SKAO是世界上第二个致力于天文学的政府间组织,致力于建设世界上最大的射电望远镜-SKA,探索宇宙的基本问题。
    SKAO加IVOA将对射电天文领域的数据互操作起到巨大的牵引作用,也必将重新定义数据处理新范式。 IVOA成立于2002年,现在包括中国、美国等22个项目成员。
  • 通过区分管理员项目管理模块与用户项目管理模块,观测和数据处理工作在安全稳定的环境下得以高效的开展,同时也更便于管理员合理安排观测计划。
    目前,该系统已成为目前FAST科研用户管理项目及提交观测的唯一口。 中科院为“年度信息化优秀案例”颁发的荣誉证书 ...
  •  
我们使用cookies为您提供更好的体验。继续使用本网站,即表示您同意按照我们的Cookie 政策使用cookie。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