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完成世界数据系统(WDS)会员资格续签工作。此后三年,中心将继续作为该组织的正式成员(regular member)。
    WDS的使命是支撑国际科学理事会的长期愿景,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等一系列学科之间,为科学数据、数据服务、产品和信息提供有质量保证的长期管理和平等访问,促进遵守相互协定的数据标准和实践,提供促进和改进数据访问的机制 ...
    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于2011年底成为WDS首批正式会员,同时也是亚洲首个正式会员。依据章程,WDS正式成员和网络成员每三年须经过一次评估,以审查其是否仍具备WDS成员资格。
    今后,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将继续提升业务水平与服务能力,切实保障天文科学数据的规范汇聚、动态管理和集成运用,持续推动科学数据放共享,激发科学数据融合应用价值,积极参与国际间合作,打造一个高水平、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学数据平台 ...
    图中心与WDS签署谅解备忘录确认续签会员身份 ...
  • 1990年4月24日,哈勃空间望远镜由发现号航天飞机搭载升空,创了天文学研究的新时代。
    图2 康普顿伽马射线天文台(CGRO)艺术渲染图 康普顿伽马射线天文台于1991年4月5日由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搭载升空,运行在高度为450km的近地轨道上,以此避免范艾伦辐射带的影响。
    康普顿伽马射线天文台重约17吨,其中天文仪器重约7吨,在当时是由航天飞机发射的最重的民用航天器。
    2000年5月26日,在传回最后一次太阳观测资料后,NASA指引卫星始一连串点火,并最终在6月4日引导它坠入地球大气层,在太平洋上空烧毁,碎片掉在夏威夷西南约3200-4000公里的预定海域。
    1992年,为了削减预算,NASA不得不对其进行重新设计,主镜数目由12个减为4个,终端设备也减掉2台,轨道改为椭圆形,最远距离达到地月距离的三分之一,这样做目的是避地球辐射带的影响,但望远镜一旦发生故障将无法用航天飞机对其进行维修 ...
  • 中国天文学会第14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中国天文学会十四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2018年10月31日-11月1日在昆明召
    中国天文学会第14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现场   天文学正在信息与计算技术等新兴科技的驱动下发生着根本性的变革。
    信息化工作委员会的宗旨是:团结、联合、组织天文信息技术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展学术技术交流、发展战略研究、相关标准制定、专业培训等相关活动,提高我国天文学领域科研信息化和管理信息化研发与应用水平,提升国际影响力 ...
    组织制订天文信息化相关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 3、组织评选“信息化工作先进个人” 4、代表中国天文学会对接国内外信息化有关部门、机构、团体组织 5、承接中国天文学会交办的其他事宜等   委员会委员遴选通过中国天文学会团体会员推荐和个人会员自荐的方式进行 ...
    委员会组建相关工作将于近期逐步展!   中国天文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合影   原作者:崔辰州 ...
  • 这使IAU的国家会员总数达到83个国家。   在闭幕式上,大会还批准了1248名新个人会员加入IAU,使其个人会员总数超过13500名。
    在这些新加入IAU的个人成员中,有30%是女性,这相对于以前IAU会员的性别平衡有了很大的改善,之前只有18%是女性。   ...
    不过对于提案B4 –将Hubble定律重新命名为Hubble-Lemaitre定律,还需要请所有IAU会员在2018年内进行电子投票,以确保更广泛的参与决策。
    在大会召之前,提案B4也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广泛征求意见。   在闭幕式上,还宣布2024年第32届IAU大会将在南非普敦召。这将是IAU大会首次在非洲举行。   ...
    奖项和证书颁发给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博士奖获得者,以及其他杰出的IAU成员,包括卡罗琳娜·欧德曼,因为她在天文学科普、发展和教育方面的创性工作。   ...
  • 北京天文学会是在竺可桢先生倡议下,于1952年由戴文赛先生联合在京的20余位中国天文学会会员发起成立的,现有会员500余名。
    为更好地探索宇宙奥秘,面向天文学前沿,加强各会员单位、会员间的交流与合作,北京天文学会第十七届理事会特组织2024年度学术交流研讨会,面向京津冀地区年轻学者和研究生,并邀请相关领域中青年专家学者就国际研究前沿 ...
    、国内近期进展等展交流讨论。
  • 2019年6月13日信息化工作委员会成立大会暨信息化工作交流研讨会在南京召,首届委员会正式成立。2022年11月中国天文学会十五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批准了设立新一届信息化工作委员会的提案。
    信息化工作委员会的宗旨是:团结、联合、组织天文信息技术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展学术交流和战略研究、制定相关标准、组织专业培训等,提高我国天文学领域科研信息化和管理信息化研发与应用水平,提升国际影响力。
    信息委委员遴选中国天文学会会员优先,但不限于中国天文学会会员。 天文信息化工作需要您的支持!中国天文学会信息化工作委员会欢迎您的参与!
  • 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牵头展的公众科学项目——火流星上报平台自2023年8月份上线以来,受到了大量天文爱好者们的关注。
    上传人:王智琛 发现时间:2023年12月14日19:58:57 流星特点:流星图像正,伴有飞机轨迹,画面感很强。 图10 王智琛作品 10.
  • 银河系中,大多数恒星以每秒几十至上百公里的速度运动,它们虽然比飞机每小时一千公里或人造卫星每秒十公里的速度快得多,但是在一类被称作“高速星”的恒星面前却黯然失色。
    这些少量特殊的高速星,有待后续展更深入的研究。
    该论文中所使用的科学数据通过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论文数据贮藏库(PaperData Repository)保存并提供放下载。
    图3论文附录中对Paperdata服务使用的说明 新闻来源:http://www.nao.cas.cn/xwzx/kydt/202012/t20201225_5843090.html ...
  • 合作期间,双方计划将通过展多样化的活动及合作项目,共同促进天文数据资源放共享,推动虚拟天文台发展;加强天文科学成果科普化转换,合力推动天文数据可视化应用和数据驱动的天文科普教育;打通科普教育、科学传播等领域人才培育链路 ...
    ,推动相关人才整体水平跃升;依托国内天文科技计划项目产出的科学数据共同发公众科学项目,积极推动公众参与科学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此前,协议双方就已在天文科普相关领域达成战略合作意向,并在第五届宇宙漫游创作大赛中展深度合作。
    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是科技部支持成立的20个国家科学数据中心之一,负责管理、整编、集成天文学科领域的科学数据,制定相关标准规范,建设天文数据资源体系,优化完善天文数据放共享平台,并提供多源数据服务等。
    公众科学项目在沪启动,新的研究方式正在兴起(学习强国上海) 强强联手推动天文科普教育新发展 (中国科学报) 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与上海科技馆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强强联手推动天文科普教育新发展(劳动观察报) 天文学家 ...
  • 2018年6月13日下午,中国科学院“十三五”信息化专项“科学大数据工程”重点数据库课题——光学天文重点数据库建设与应用服务项目在国家天文台举行了项目启动会暨专家咨询会。
    光学天文数据库项目是其中的重点数据库项目之一,旨在整合中国科学院系统光学天文望远镜的数据资源,建设全生命周期的数据管理与服务系统。
    还讨论了如何加强与科研人员交流,为科研服务。 项目负责人何勃亮详细介绍了项目的基本情况、最新的研发进展以及下一步的计划。
    在数据应用层面,赵永恒研究员建议后续需要加强天文大数据的数据融合,在数据服务层面,以CDS、SDSS等数据服务为学习的范式。当前的天文学家已经熟悉了这些系统和工具,应该服务于他们的这些习惯。
    会议另外介绍了一些关于国务院颁布《科学数据管理办法》后,中科院的一些后续进展,以及天文领域如何进一步发展的问题,国家层面将在未来建设一批国家科学数据中心,将会为科学数据的长期保存、对外服务提供支持。
  • 如果你确信自己拥有一双“慧眼”,不妨到星明天文台和中国虚拟天文台合作展的星明天文台公众超新星搜寻项目中一试身手。
    他高一成为天文小组组长,大学创办天文社, 工作后又自购设备建立了属于自己的星明天文台,对天文的爱好和科普的热情越来越高
    天文如果玩起来一定会非常心。
    </p> <p style="text-indent: 2em"> 尽管如此,高兴利用星明天文台展了不少公众项目。
    让高兴尤为心的是,已经有小学生参与到了这个项目中。
  • 信息化工作委员会的宗旨 团结、联合、组织天文信息技术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展学术技术交流、发展战略研究、相关标准制定、专业培训等相关活动,提高我国天文学领域科研信息化和管理信息化研发与应用水平,提升国际影响力 ...
    3、组织评选“信息化工作先进个人” 4、代表中国天文学会对接国内外信息化有关部门、机构、团体组织 5、承接中国天文学会交办的其他事宜等   委员会委员遴选通过中国天文学会单位会员推荐和个人自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
  • 随后,周文杰、张宓等几位管理员进一步确认,并将其上报至天文电报中央局(CBAT)和暂现源名称服务网(TNS),该候选体获得编号PNV J00412572+4044233和AT 2022zzj,内部编号PSP22ai ...
    Agoston Horti-David等人同时发布了第15759号天文学家电报(ATel#15759),报告了包括AT 2022zzj在内的5颗M31新星的测光数据。
  • 经典服务案例 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技术支持服务 服务对象及范围 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运行维护团队和科学用户 服务时间 2011年至今 服务背景和意义 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 ...
    FAST于2016年9月25日落成,2020年1月11日通过国家验收,正式放运行。
    服务内容、方式和过程 从FAST建设始,中心便与FAST团队紧密沟通,积极参与到FAST建设当中,为项目的顺利展提供专业的数据和技术支撑服务,取得良好进展。
    在数据中心建设、大数据存储方案设计、网络传输方案设计、大数据检索与可视化平台设计、资源调度系统设计、数据处理软件发以及数据计算服务等方面,为FAST科学观测和运行管理提供系统研发、数据管理、分析挖掘等多种支撑服务 ...
    服务成效 在建设之初,中心就始FAST数据中心的前期研究,分布式数据中心使用不同种类的硬件组合和网络方案,为FAST数据中心建设积累经验。
  • 此前,丽江2.4米望远镜已经通过本平台展了2014年下半年的时间申请工作。郭守敬望远镜(LAMOST)数据归档管理和数据发布服务一直依托本平台进行。
  • 4月17日,中国天文数据中心在国家天文台召纪念中国天文数据中心成立暨天文数据服务展30周年座谈会。
    座谈会旨在通过回顾历史,总结中心建设及天文数据服务展工作的经验,探讨并展望天文数据中心和数据服务的未来发展。 座谈会嘉宾合影 本着从简的原则,本座谈会仅邀请了在京的部分嘉宾参加。
    科技部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副主任王瑞丹认为天文领域的科学数据放程度高、合作程度广,天文数据中心在数据放共享方面的先行先试给其他领域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今后,中心将继续提升数据服务能力和质量,借助云计算等新一代IT技术与基础设施,积极推动以科学数据为核心的科技资源放共享,助力天文学研究和科技创新,迎接大数据时代的机遇与挑战。
    汪景琇院士建议中心在未来不但要发布原始数据、科学数据,还要提供更多的增值数据与增值服务,切实为天文学家提供优质服务
  • 经过项目组的精心策划和努力发,天文领域云的统计模块始上线服务
    利用该模块,可以通过图表等直观的方式实时了解天文领域云整体运行以及目前提供的资源和服务,比如注册用户、望远镜时间申请、观测数据归档、数据查询下载、虚拟机使用等情况。
  • :18px;">北京时间2019年12月7日晚(如无特别说明,以下均为北京时间),因赤道仪问题中断许久的公众超新星搜寻项目(Popular Supernova Project,PSP,以下使用简称),始了更换赤道仪后的首次正式观测 ...
    当即,管理员张宓将超新星候选体上报至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天文电报中央局瞬变天体证认页(CBAT TOCP)和瞬变源命名服务网站(TNS),该候选体获得候选体编号PSN J11043699+4558395、AT ...
    TNS自2016年1月1日至今,共计收到瞬变天体报告38908颗,其中公的获证认超新星4572颗,这4572颗超新星里II-pec型超新星共计8颗(其中IIn-pec型超新星2颗及未加细分的II-pec ...
    目前免费放使用,可通过推特、脸书、电子邮件、手机短信、软件(支持Windows、MacOS和Android)等远程操作。
  • 在等待补拍图像的同时,管理员张宓已将该候选体上报至天文电报中央局暂现天体证认页(CBAT TOCP)“占坑”,该候选体获得编号PNV J00473256+3938102。
    随后该候选体被张宓上报到暂现源名称服务网(TNS),被编号为AT 2021aceg,内部编号为PSP21ac。
    两三天过去了,Steven博士仍然没有回复,也没有发布天文学家电报(ATel)或将光谱及分类上报到TNS。大家猜测要么天气不好,要么受火山影响无法观测。
    这些不说, AT 2021aceg的发现应当也有助于我们认识了解星流、认识星系和暗物质,具有非常大的科研意义,让我们期待对它的后续研究。
  • 数据中心和数据提供者在利用AI/ML提升数据管理水平、数据质量控制、数据互操作服务。但一切都才刚刚始。
    科学家们在应用AI/ML时往往感觉数据和服务不够给力,数据中心却尚不清楚该如何提供AI-friendly数据和服务给用户。
    天文信息学与虚拟天文台2021年学术年会将于2022年7月18-22日在云南丽江召。本次年会由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中国天文学会信息化工作委员会联合主办,云南天文台承办。
    本届学术年会的主题为“面向AI使能科学发现的数据与服务(Making Your Data and Services Ready for AI-enabled Science Discovery)”,探讨如何提升数据与服务的形式与内涵 ...
    •科学平台和全生命周期服务 •数据挖掘、知识发现与信息提取 •高维海量数据的可视化 •高性能计算与数据密集型研究 •学科发展与跨界合作 | ...
  •  
我们使用cookies为您提供更好的体验。继续使用本网站,即表示您同意按照我们的Cookie 政策使用cookie。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