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 刘炎 图1:李竞:著名天文学家、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会员、历任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主任、北京天文学会副理事长 ...
    2021年2月3日晚,卞毓麟老师在天文学名词委的微信里沉痛告知:李竞先生因脑部蛛网膜下腔出血、肺部感染和心力衰竭,于当天下午18:20不幸去世。
    早在上世纪50年,他就跟随戴文赛先生参与了天文学名词的审定工作,深得戴先生的言传身教。在他93年的多彩人生中,有70年都一直与天文学名词紧密相连。
    在整理李竞先生的录音资料时,我注意到了两个此前还不了解的细节:上世纪50年我国出版的两种《天文学名词》的版本,实际上主要都是由戴文赛先生编集、审定的。
    现今再回顾往事,我深深感到,戴文赛先生当年对这两个版本的出版安排和署名方式从未有过什么计较,他所想到的一定只是如何能尽快把自己的工作成果贡献出来,让大家分享,为推动我国天文事业的尽快发展而共同努力!
  • 中国虚拟天文台云节点   3月底,“宇宙驿站”天文科普网站上百个网站成功上云 宇宙驿站网站上云   4月26日,联合研究中心科学技术指导委员会在南京云栖大会上成立,同日举行了联合研究中心第一次工作会议 ...
    中国虚拟天文台学术年会   北京-亚利桑那巡天(BASS) 32.6万张图像利用阿里云上建立的20台高性能虚拟机集完成处理,合并星表包括3.5亿颗恒星和星系的测光信息。
    BASS巡天数据合成的风车星系   2018年1月9日,阿里云全新一云存储引擎暨企业级产品发布会在京举行,BASS DR2通过虚拟天文台向全球发布,3.5亿天体数据上云分享
    3.5亿颗星星数据上云分享   用阿里云Docker集为国家杰出青年、“万人计划”入选者刘继峰研究员团队计算开普勒卫星全部光变曲线的短时傅里叶变换数据,将原来一个星期的工作缩短到8个小时完成。
    Docker集服务天文数据处理   阿里云总裁胡晓明:“大开脑洞的科学探索,离不开脚踏实地的计算求证。云计算作为社会普惠科技力量,正在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
  • 此外,他希望后续有更多兄弟院校加入,力做好天文科学教育。
    图4:河北师范大学 西华师范大学是四川省属重点大学,四川省第一所师范类高等学府,位于四川南市。西华师范大学的天文学科发展由来已久,2016年成立天文系。
  • 因此,我们只能不断地搜寻天空,在星中发现并分辨出它。虽然这个工作计算机也能做,但是天空实在是太复杂了。数以百万计的小行星、相机噪点、鬼影、宇宙射线等等都会被误以为是可疑目标。
    然而,我们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参与搜索,分享发现的快乐。
  • 近日,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完成世界数据系统(WDS)会员资格续签工作。此后三年,中心将继续作为该组织的正式成员(regular member)。
    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于2011年底成为WDS首批正式会员,同时也是亚洲首个正式会员。依据章程,WDS正式成员和网络成员每三年须经过一次评估,以审查其是否仍具备WDS成员资格。
    图中心与WDS签署谅解备忘录确认续签会员身份 ...
  • 中国天文学会第14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中国天文学会十四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2018年10月31日-11月1日在昆明召开。
    中国天文学会第14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现场   天文学正在信息与计算技术等新兴科技的驱动下发生着根本性的变革。
    组织制订天文信息化相关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 3、组织评选“信息化工作先进个人” 4、代表中国天文学会对接国内外信息化有关部门、机构、团体组织 5、承接中国天文学会交办的其他事宜等   委员会委员遴选通过中国天文学会团体会员推荐和个人会员自荐的方式进行 ...
  • 紫金山天文台的多通道近红外太阳光谱仪(MISS)于上世纪 70 年建成,经过上世纪 80 年中期和 90 年末及本世纪(最新 2015 年的改造升级)的更新,发展成现在的 5 个波段(Hα 6563 ...
  • 软件由C语言编写,支持MPI并行库,可在超算集上运行。
  • 这使IAU的国家会员总数达到83个国家。   在闭幕式上,大会还批准了1248名新个人会员加入IAU,使其个人会员总数超过13500名。
    在这些新加入IAU的个人成员中,有30%是女性,这相对于以前IAU会员的性别平衡有了很大的改善,之前只有18%是女性。   ...
    不过对于提案B4 –将Hubble定律重新命名为Hubble-Lemaitre定律,还需要请所有IAU会员在2018年内进行电子投票,以确保更广泛的参与决策。
  • 在数据的处理中,中国虚拟天文台协助将数据传输至阿里云的存储,并建立了一组20台高性能虚拟机组成的计算集对数据进行计算,计算最终产生了3.5亿颗天体的星表数据,生成了合并星图数据,星图数据基于虚拟天文台 ...
  • 5、大赛组委会对恶意票保留处理权力。   即日起登陆中国数字科技馆大赛官方投票页面即可投票。 https://www.cdstm.cn/subjects/observatory ...
  • 期间为也国内外同行分享了大量的巡天数据。为充分交流巡天进展、促进科学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助力人才培养、促进多领域协同研究、推动新一巡天设备的筹备,特召开本年会。
    本次会议的议题主要包括:13.7m望远镜运行情况、年度巡天综述、科研进展亮点、数据处理(含算法、软件及测评)、人才培养、科研项目、新一多波束发展规划,数据共享和国内外合作研究等。
  • IAU主席Ewine van Dishoeck、NAOJ副台长Junichi Watanabe、三鹰市前市长 Keiko Kiyohara,从各自单位的角度介绍天文学体在实现平等、多样性和包容性的努力和现状 ...
    过去110年日本天文学会女性会员数量变化情况 同时报告人还关注了LGBTQ体的需求。Yuko Motizuki认为提高女性领导人的比例及其参与决策的程度可以有效改善这些问题。
  • 此次培训分四个环节,分别介绍了Python编程基础、Python与科学计算、Python与天文学计算、最后进行了天文科学计算的实例分享
    国家天文台赵永恒老师介绍了“Python在天文年学中的应用”、北京师范大学的余恒老师介绍了“用Python搞定星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的王鑫同学介绍了“使用Python方便快捷高效的载入输出数据 ...
    赵永恒老师介绍“Python在天文年学中的应用” 培训期间,学员学习并实践了Python语言环境以及Numpy、Scipy、Matplotlib、iPython、Pandas等科学计算基础软件包, ...
  • 最终在全国范围内评选出《超新星》、《天文与文明》、《金牛座漫游》3个一等奖作品,《太阳系行星之旅》、《宇宙漫游》、《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等6个二等奖作品,14个三等奖作品,22个优秀奖作品,以及最佳视效奖(赵至豪作品) ...
    它们通过可灵活加载科学大数据的功能,将遥远陌生的宇宙快捷、方便地呈现出来,并通过互联网分享出去,在为天文学家提供强大科研环境的同时,使天文科普和教育资源能够手到擒来,为我们创造出一种科普教育的新模式。
    就像获奖者赵至豪说的:“任何人都可以制作一个漫游节目来分享自己眼中的宇宙,把自己认为美的东西分享给别人,有时候千言万语的描述不如一张图片、一段视频来得直接。
    我正在做的,就是分享我自己的宇宙。” ...
  • 信息委委员遴选中国天文学会会员优先,但不限于中国天文学会会员。 天文信息化工作需要您的支持!中国天文学会信息化工作委员会欢迎您的参与!
  • 以国家天文台为首的中国天文界在2002年提出的虚拟天文台(VO)发展设想,并于同年作为一个国家级VO体代表中国成为国际虚拟天文台联盟成员。
    图2:崔辰州博士在ZOOM会议室做《State of the IVOA》主题报告 会议期间,IVOA各工作组、兴趣组结合当下天文学研究的需求,就如何构建新一天文数据共享工具以及共享标准展开讨论。
    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正在对EP、SVOM等一系列时域观测项目提供支持,这些分享和讨论将为国内工作提供更多灵感。
    与会专家就如何进一步完善和优化科学平台间互操作,利用容器机制在不同科学平台间分享数据分析程序,以及提供标准化的API和VO相关容器镜像等议题展开讨论。
  • 开放科学可以更快地创造更先进和更包容的研究氛围和生态系统,建立更公正和更公平的制度体系,确保各行各业的人都能参与科学,减少因被排斥、被剥夺权利和被边缘化的人进入科学研究领域的障碍,让更多不同的声音和体参与科学辩论 ...
    一些典型的例子包括: 为开放科学制定一个战略计划 提高同行评议的透明度、整体性和公平性 积极宣传全球的开放科学活动 鼓励弱势和非主流体积极参与到开放科学的大潮中来 美国多个知名的数据中心 ...
    这次也将积极参与全球开放科学的相关活动,比如扩大数据、代码、论文的开放程度,通过新媒体平台分享不同人关于科学的探索感想等等。
  • 同时,他回顾了教育分中心成立的背景及工作目标,并希望各共建单位能够继续力做好天文科学教育工作。 本次会议正式通过了辽宁师范大学加入教育分中心的申请并举行授牌仪式。
    图2 授牌仪式 随后,各共建单位分享了各自在天文教育和科学普及方面的实践经验和成果,并对如何依托教育分中心的资源与技术,如何进一步促进创新科学数据在教育中的应用、挖掘天文科学数据价值等方面进行探讨 ...
  • 该成果证实这一超新星源自于一颗质量高达260倍太阳质量的第一恒星,刷新了人们对第一恒星质量分布的认知。 论文链接:点击这里。
    第一恒星给宇宙带来第一缕曙光,是终结黑暗时代的起始点,主导着早期宇宙化学增丰过程和演化历史。理论预言第一恒星的寿命极短,只存在于高红移的宇宙之中,因此直接观测到第一恒星的难度极大。
    长期以来,银河系考古领域一直致力于通过贫金属星来研究第一恒星,部分极贫金属星(金属含量低于太阳的百分之一)可能诞生于第一恒星终结时形成的气体云,其化学丰度完整保留了第一恒星演化产物的特征,从而使我们能够利用这些 ...
    “活化石”揭示第一恒星的演化历史。
    理论研究表明第一恒星的质量可以达到太阳质量的数百倍,但人们一直未能从观测上发现相关证据。
  •  
我们使用cookies为您提供更好的体验。继续使用本网站,即表示您同意按照我们的Cookie 政策使用cookie。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