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意向购买GTC观测时间的个人或课题组,请在2024年9月30日下午17:00之前将完整的观测计划书PDF发给我们(方玄fangx@nao.cas.cn、施建荣sjr@nao.cas.cn)。
    请注意: 提交GTC观测计划书的个人(或课题组)购买的是保障性观测时间,GTC天文台将确保大家获得观测数据;如果由于天气、仪器维护等原因导致提交的观测计划在2025A无法完成观测,GTC天文台会在后续时间择机观测 ...
    ,以保障申请人购买的观测时长和数据质量。
    按照GTC天文台要求,中国每年可购买的GTC观测时间最多为20小时;因此,中国在2025A购买的总时长最好不要超过10小时。
    请有意购买GTC观测时间的个人或课题组对各自的观测计划进行合理、细致的设计(单个proposal要求的GTC时间最好不超过3–4小时),尽量选取最具科学意义、最适合用GTC观测的源。
  • 为便于数据共享,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为LAMOST 科学数据提供归档、管理及发布等全方位的数据服务,并为LAMOST DR8数据集(v2.0版本)的公开发布搭建了专门的下载平台,科学用户可登录国际发布网站 ...
    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还首次联合欧洲空间局ESASky数据平台同步上线该数据集(https://sky.esa.int/?lang=zh),方便国际科学家浏览查询。
    未来,包括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的SciServer平台在内的其它天文数据系统也将陆续上线更多LAMOST数据。这些工作将极大地提高LAMOST数据国际影响力,助力LAMOST权威数据库的建设。
    DR8数据集(v2.0版本)中包括1660万条光谱和791万组的恒星光谱参数星表。LAMOST继续保持发布光谱数和恒星参数星表总数国际第一的地位。
    DR8(v2.0版本)数据量信息如下表: 图3 DR8(v2.0版本)数据量信息 LAMOST DR8数据集(v2.0版本)元数据地址:https://nadc.china-vo.org/ ...
  • 时频公报数据主要包括导航卫星全球定位系统(GPS)的时间信号等相对国家授时中心协调世界时系统UTC (NTSC)的时差数据,地方原子时TA(NTSC)与UTC (NTSC)的相位偏差,IERS提供的地球自转参数的最终确定结果 ...
  • 图1:LAMOST DR6数据集发布新闻,https://nadc.china-vo.org/article/20190329212207 第一步:搜集素材 1、找到需要展示的数据 这条新闻以数据为核心 ...
    图2:LAMOST DR6 v1数据检索界面 2、清数据 点击Search按钮后,会进入到数据详情页面,在这个页面上选择“Save As—CSV”就可以将数据保存下来了 ...
    图3:数据搜索结果 原始数据如下图,里面包含非常多的数据信息。在可视化前,需要在数据文件中选择“数据—分列”为数据信息分类。
    删除多余内容,只保留数据的赤经、赤纬、观测日期、星体类别即可。 清后的数据就可以直接导入万维望远镜进行可视化了。
    图4:原始数据文件 图5:清后的数据文件 3、找到可能会用到的图片及配乐 为了丰富漫游内容,可以插入LAMOST的照片(检索“LAMOST”)、前六年巡天的天区覆盖图 ...
  • 1.2 数据 获取到原始数据后,需要进行一定的预处理,进行数据可以: 确保数据质量:原始数据可能包含重复、缺失、异常值或不一致的信息。
    通过数据,可以检测并修复这些问题,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确保一致性:数据有助于确保数据的一致性,使得相同类型的数据具有相同的格式、单位和范围,便于进行比较和分析。
    提高数据可视化效果:清数据可以改善数据可视化的效果。干净的数据能够更好地支持图表和图形的生成,使得数据更易于理解和传达。
    数据技术种类很多,因为我平时对Python编程语言和pandas库很熟悉,于是决定选择使用这种方法操作。
    数据可视化 完成数据之后,就进入数据可视化步骤了。我尝试着使用了三种不同的工具来操作,大家也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工具进行数据展示哦!
  • LAMOST光谱巡天类星体星表数据,此星表是从LAMOST第一期巡天(2011-2017)结束后,从DR1-DR5数据中挑选出的类星体数据,共计42567条记录。
    其中第一数据释放详细信息见Ai et al. (2016),第二次数据释放详细信息见Dong et al. (2018),第三次数据释放详细信息见Yao et al. (2019).
  • 0时许,管理员李言蹊在初步查验后将其判断为可疑,随后经多位管理员共同查验,排除了已知目标、小行星等可能,在各巡天数据中也找不到对应的前身星,并测得其亮度16.1星等(无滤镜)。
    这一条数据也由张宓上报到TNS。 25日早上HMT拍摄的图像 该候选体非常有趣,因为它与M31星系的角距离有些远。
    29日晚,Steven博士回了封邮件说他们已经在周三晚上(当地时间)获取了该候选体的光谱,之所以没回邮件是因为周四(当地时间)主要在睡觉;他打算让学生处理数据,因此发布ATel或上报光谱到TNS会稍晚一些 ...
    Darnley等人在一篇论文对这两颗新星进行了详细研究,证明它们都位于M31巨型星流中,是第一批在星流中发现的新星。 图片来源于M. J.
    如果它也被证明位于巨型星流中,那么它就是世界上发现的第三颗位于星流中的新星、世界上第一颗由业余天文台发现的位于星流中的新星。
  • 南极AST3望远镜第一数据发布-巡天星表,是南极AST3-1望远镜在2012年获得的星表数据,覆盖了2000平方度天区以及大小麦哲伦云,星表数据共计16,165,061条。
  • 数据集包含了中国脉冲星测时阵列第一数据发布中的脉冲星数据。该观测数据采集自FAST望远镜,时间跨度为2019年6月至2022年9月底,包含了57颗毫秒脉冲星。
    数据主要用于纳赫兹引力波探测,及相关的脉冲星科学研究。
  • 这篇论文对八颗全食相接双星进行了观测,'light curve.xlsx' 包含了这八个目标的观测数据
    而 'Table9.xlsx' 则记录了它们的掩食极小时刻,这些数据来源于O-C Gateway和AAVSO,以及全球各地的巡天项目,如ASAS-SN、ZTF、TESS 和 SuperWASP。
  • 这篇论文对八颗全食相接双星进行了观测,'light curve.xlsx' 包含了这八个目标的观测数据
    而 'Table9.xlsx' 则记录了它们的掩食极小时刻,这些数据来源于O-C Gateway和AAVSO,以及全球各地的巡天项目,如ASAS-SN、ZTF、TESS 和 SuperWASP。
  • 北京-亚利桑那巡天第一数据发布-单次曝光星表数据,是北京-亚利桑那巡天2015年1月7日开始,截止至2016年7月的观测所得单次曝光星表。
  • 根据FAST数据管理政策,FAST第一批科学数据于2020年5月1日公开。此次公开的数据为2019年4月1日-4月30日的科学观测数据,此期间包含的项目信息详见观测项目表、观测源信息详见观测源表。
    如需获取已公开的数据,请联系FAST数据中心(fastdc@nao.cas.cn)。
  • 南极AST3望远镜第一数据发布-图像,是南极AST3-1望远镜在2012年获得的图像数据,覆盖了2000平方度天区以及大小麦哲伦云,共包括14,460个区域的数据图像。
  • 这是PSP项目启动以来第一次河外新星的发现。
    UT) 23 34 59.94 +12 57 40.015.8G PSP21ECBAT TOCPTNSVSX 由美国变星观测者协会(AAVSO)国际变星索引(VSX)数据库收录 ...
    由美国变星观测者协会(AAVSO)国际变星索引(VSX)数据库收录(分类不确定)。
    由美国变星观测者协会(AAVSO)国际变星索引(VSX)数据库收录。
    注:VSX发现权归属错误,BY部分变星分类存疑、缺乏数据支撑。
  • 这些数据是由1993年至2011年的观测数据进行图像叠加合成的图像,项目生产的最终图像是通过将每个指向中心周围的十二个(或有时更多)单场指向的图像叠加合成得到的,这些图像具有1.8"的像素大小,典型的均方根误差为 ...
    图像数据包括image/vla first/data/和images/naro_first/。
    其中,第一个目录包含完整的数据,是从米库斯基空间望远镜数据库(MAST)下载的;第二个目录的数据更易于分享和传播,它是第一个目录的子集,下载于NARO( https://www.cv.nrao.edu/ ...
    first/),可以被第一个目录完全取代。
  • 近期,国际数据委员会(CODATA)、世界数据系统(WDS)以及研究数据联盟(RDA)联合宣布,2025年国际数据周(IDW2025)现已开放早鸟注册。即刻报名,可享早鸟优惠价格!
    会议注册费涵盖IDW 2025期间所有报告讨论、参观展览,以及日常餐饮,您还可根据个人需要购买晚宴门票。
    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作为IDW 2025区域合作伙伴,将协助组委会做好宣传并提供相关咨询。
  • 本次数据释放基于SDSS-IV前两年(2014-2016年7月)的观测数据,与之前所有的SDSS数据释放版本一致,DR14是SDSS之前所有观测数据的累积,包括SDSS自2000年第一期巡天以来获取的所有数据的最新处理和定标结果 ...
    DR14的新数据包括扩展重子振荡光谱巡天(eBOSS)的首次数据发布;来自阿帕奇点天文台(APO)银河演化实验巡天(APOGEE-2)第二阶段的第一数据,包括了来自于一种新的数据驱动机器学习算法的恒星参数测量结果 ...
    ;来自MaNGA观测的邻近星系的数据
  • 南极AST3望远镜第一数据发布,是南极AST3-1望远镜在2012年获得的观测处理数据,采用SDSS i波段滤光片,覆盖了2000平方度天区以及大小麦哲伦云,包括图像、星表和光变曲线。
    图像数据包含了14,460个区域的图像,星表数据共计16,165,061条,光变曲线数据共计1,972,054条。
  • 这是国际上最先启动的应急行动,其提供的高质量数据被两伊政府及欧美各国的关注及分享,对数据服务器及网络服务提出了极大的挑战。
    2017年11月17日,国家天文台-阿里云天文大数据联合研究中心的工作人员在接到国家综合地球观测数据共享平台的协助请求后,紧急设计方案,基于阿里云的全球云计算资源,分别调配位于欧州、美国等不同地区数据中心的计算与网络资源来支持此项应急服务 ...
    阿里云是我国最大的云计算资源服务提供商,位列全球前三,目前阿里云美国、欧洲、澳大利亚等15个地域开放32个可用区,可以在世界各国搭建快速高性能数据服务网络。
    2017年1月22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与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联合成立了“天文大数据联合研究中心”,本次应急数据服务是阿里云计算平台在科学数据共享方面的一个成功案例。
    附: 国家综合地球观测数据共享平台致国家天文台-阿里云天文大数据联合研究中心感谢信 ...
我们使用cookies为您提供更好的体验。继续使用本网站,即表示您同意按照我们的Cookie 政策使用cookie。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