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上世纪90年代至今,人类发现系外行星已超过5000颗,但令人惊讶的是,迄今为止发现最丰富行星类型既不是气态巨行星也不是岩石行星,而是我们太阳系中没有,大小介于地球和海王星之间的行星。
    其中比地球略大(约1-2个地球半径)称为“超级地球”,而比海王星略小(约2-4个地球半径)称为“亚海王星”。这些行星结构是怎样呢? ...
    近期,研究人员利用我国郭守敬望远镜(LAMOST)并结合国际上盖亚(Gaia)和开普勒(Kepler)空间望远镜数据,得到了行星半径分布随宿主恒星年龄和金属丰度演化规律,加深了对于亚海王星结构认知 ...
    这一发现,为揭示行星内部结构提供了关键新线索和方向。目前一般认为半径谷左侧超级地球是放大版地球,在更大石质内核外包裹着稀薄大气;但右侧亚海王星结构尚不清楚。
    研究团队采用估计年龄运动学方法,即借助LAMOST和Gaia观测数据对Kepler行星系统宿主恒星运动速度做精确刻画,并以此估计年龄,研究了系外行星“半径谷”随宿主恒星年龄和金属丰度演化规律 ...
  • 近日,科研人员基于我国郭守敬望远镜(LAMOST)和欧洲盖亚(Gaia)等望远镜观测资料测定了热木星年龄分布,首次得到了热木星出现率(即恒星周围平均有多少热木星)随时间的演化规律,给出了热木星长期潮汐演化大样本观测证据 ...
    目前,已发现热木星达到数百颗,它们存在挑战了之前人们基于太阳系建立起标准行星形成和演化理论。虽然经历了近三十年研究,但是热木星形成和起源仍然是一个既困扰又吸引天文学家谜题。
    通过进一步修正观测选择效应,研究团队首次定量得到了热木星和温冷木星出现率随年龄演化规律。他们发现热木星出现率随年龄增长而下降,而不同年龄温冷木星出现率差别不大(见图3)。
    这个发现与热木星受恒星潮汐作用而轨道不断衰减理论预期是一致。 图3.热木星(上)和温冷木星(下)出现率随年龄演化规律。左、中、右分别为视向速度样本,空间凌星样本,地面凌星样本结果。
    此外,研究团队新发现热木星出现率随年龄演化规律,同时也帮助解释了之前长期存在的视向速度巡天和凌星巡天给出热木星出现率不一致问题,以及热木星在年老的球状星团中的零发现问题。
  • 这些太阳系外行星系统构型丰富多彩,而且往往与太阳系存在着巨大差别(见图1),已发现系外行星大部分是太阳系中没有,大小介于地球和海王星之间的所谓“超级地球”和&ldquo ...
    近期,南京大学谢基伟教授研究团队利用LAMOST光谱数据,并结合盖亚望远镜(Gaia)天测数据,以及开普勒望远镜(Kepler)测光数据,得到了超级地球和亚海王星系统出现率与轨道构型随恒星年龄演化规律 ...
    ,这为理解太阳系形成和演化提供了新启示。
    以往研究表明,行星系统出现率还与恒星性质相关,如恒星表面温度、质量、金属丰度、半径和噪声等。
    特别的是,太阳系年龄约为46亿年,其类地行星轨道倾角弥散度约为3.5度,同样符合这一规律(见图4)。 此外,有趣的是,如果按照此规律往回推测,太阳系早期可能包含更多数量行星,且轨道构型更加扁平。
  • <p>对于新天体搜索,往往需要一些专业相关知识。恰恰就是这个原因导致很多普通民众认为必须要懂很多高深的天文知识,掌握很多数学物理方法才可以做到。
    由于计算机和网络普及,这些复杂工作完全不需要我们去深入了解,因为计算机最能干的事情就是完成有规律且重复性很强的工作。
    </p> <p>不过,突然出现超新星,它是没有规律,谁也不能预测什么时候在哪里会出现新超新星爆发。因此,我们只能不断地搜寻天空,在群星中发现并分辨出它。
    </p> <p>该项目初衷是让任何对新天体搜索感兴趣普通民众都有机会参与到专业天文发现中来,即使您没有任何天文基础,哪怕您只是一名小学生。
    </p> <p>如今,星明天文台借助中国虚拟天文台强大技术开发与资源实力对原有系统进行改造,推出全新PSP平台,以期望让科学普及真正落实,让人人都关注科学,关心天文,用最简单方式参与科学研究 ...
  • (LAMOST)、美国斯隆数字巡天(SDSS)和欧空局盖亚卫星(Gaia)等巡天项目观测近3万颗银晕恒星(其中60%来自于LAMOST)三维空间位置、三维速度以及金属丰度等七维信息,分析了银晕恒星化学 ...
    -动力学分布特征,揭示了银晕恒星轨道各项异性参数随金属丰度、银心距等参量变化规律,为理解银河系集成历史提供了重要观测依据。
    银晕中包含了许多银河系并合矮星系遗迹。这些遗迹在相空间中呈现不同程度混合子结构,从而影响银晕恒星速度分布(如图1所示)。基于目前最大晕星光谱样本,Sarah A.
    ;均大于零,这意味着银晕恒星运动轨道在所有银心距离处都是径向主导(即径向上速度弥散最大)。
    径向主导最明显轨道恒星很可能是受最近发现盖亚香肠(Gaia-Enceladus-Sausage)卫星星系影响所致。
  • 发现经过: 12月8日中午,毛学辉、高伟、丁乙在当日凌晨拍摄图像中,于大熊座方向PGC 33464星系附近发现一超新星候选体,未加滤镜亮度为18.2等。
    此时正值当地时间夜间且天气晴好,正是望远镜观测时间,且望远镜比较空,便立即使用其进行补拍。
          随后管理员张宓也使用BGO拍摄了该候选体三张图像,前两张图像中超新星候选体隐约可见,第三张图像十分清晰,大家担心其为噪点疑虑也就此打消。
    蓝色连续谱与沃尔夫-拉叶星突出狭窄发射线(例如He II,H I,C IV和N V)光谱特征与有着相互作用特征早期II型超新星一致。
    如果你喜欢仰望星空,总被那些遥远而神秘星体所吸引;如果你也志在做一名巡天猎手,希望在茫茫宇宙中收获属于自己惊喜,欢迎加入公众超新星搜寻项目,或许下一个发现者就是你哦!
  • 该数据是我们在论文《用COLA快速生成模拟星系表》中提到SDSS DR12星系模拟星表,产生快速模拟星表技术是基于以下几个:Code for Anisotropies in the Microwave ...
  • 这是我们论文“用COLA快速生成模拟星系目录”支持数据,包括模拟目录和merger-tree输出晕文件。
  • 近期,由于部分地区疫情尚不稳定,部分选手创作进度因此受到了一定影响,组委会陆续收到了一些延迟提交作品申请。为了让更多人有机会参与比赛,经商议决定,将作品征集截止日期调整为5月10日。
    在过去的六个多月里,许多对天文感兴趣朋友陆续加入到备赛大军中,跟随慕课努力学习创作技巧,云上相聚突破创作难点。
    我们了解到,北京市东城区青少年科技馆还专门组织了一场青少年宇宙漫游创作培训,吸引了来自史家小学、汇文中学、北京二中、潞河中学附属学校、北京教科院丰台学校、人大附中亦新城学校等在内东城区、丰台区、通州区 ...
    、大兴区100余名学生和老师参加。
    仅用两天时间,同学们就掌握了万维望远镜基本使用、进阶技巧,并能够在老师指导下完成简单漫游作品。他们也将挑战本届漫游大赛,并已经陆续提交作品,非常期待同学们佳作哦!
  • 2023年8月17日在线发表在《自然 · 天文学》杂志上最新论文《活动星系核及其宿主星系演化路径》为研究超大质量黑洞及其宿主星系协同演化提供了重要的新见解。论文链接:点击这里。
    l该研究由202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明阳博士和北京大学科维理天文与天体物理研究所何子山教授完成。北京大学为论文第一作者单位。
    星系在黑洞质量—恒星质量关系上位置与恒星形成与黑洞吸积活动有关。明阳博士说:“我们研究结果揭示了星系在黑洞质量—恒星质量平面上演化路径。
    红色、绿色和蓝色椭圆代表了红移≳6类星体(quasar)和疑似拥有过小质量黑洞星系典型位置,包括红移2左右亚毫米波星系(SMG),近邻亮红外星系(LIRG)和I型窄线赛弗特星系(NLS1)。
    对于拥有过小质量黑洞,低于非活动星系关系活动星系,它们演化路径支持近期数值模拟中提出一种情景:黑洞增长最初落后于它的宿主星系,但是当恒星质量增大至气体稳定后情况发生反转。
  • 2017年1月16日,由河北省科技厅、国家天文台、河北师范大学、北京华益盛世科技有限公司多位专家组成验收组在石家对河北师范大学博物馆数字天象厅项目进行了验收,同时举行了天象厅落成启用仪式。
    重庆梧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中国虚拟天文台技术支持下为河北师范大学博物馆设计建造了这个8米直径互动式数字天象厅。
    该天象厅是国内首个采用悬挂式倾斜球幕和阶梯式座椅互动式数字天象厅,使用6台高清激光投影机进行画面输出,安装有40个观众座椅。
    中国虚拟天文台互动式天象厅不仅能像传统天象厅那样演示四季星空中的斗转星移和各种天象成因,以及播放球幕影片等,更是一个拥有完整课程体系“互联网+”大数据天象厅。
    借助互联网和云计算,通过对全球天文大数据资源进行融合与可视化,个人完全可以自己动手制作WWT节目并在天象厅播放,使其真正成为教学互动、全民参与多功能天象厅,实现高端科技资源科普化,已经在重庆市石新路小学 ...
  • 在这里,毛锦旗老师利用万维望远镜丰富数据资源和强大宇宙漫游功能,带领同学们飞进广袤而抽象宇宙,学习太阳和地球复杂运动规律
    2、善用平台,注重地理规律数据化       “宇宙中的地球”这一章节中的重点之一就是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状态,这个知识点涉及利用地理数据变化揭示地理规律,如果通过传统授课方式,大部分学生只是机械地记住了这个知识点 ...
    在万维望远镜平台上,“显示”功能恰好可以将数据化地理规律进行直观呈现,教师只需输入预设好的数据信息,便可演示地球在宇宙中真实运行状态,以便让学生借助具象数据更好地理解地理学科中那些抽象规律
    万维望远镜不仅可以让孩子们有机会看到真实宇宙星辰,也让他们更直观地了解了天体运行规律,教育技术革新为学生打开了新世界大门,也改变了他们理解地理知识方式。       ...
    以“宇宙中的地球”为例,我将万维望远镜基本使用方法教授给学生,再通过布置学习任务形式,让学生通过WWT相关图片、动画归纳总结宇宙中地球特征、地球运动规律和影响。
  • 这是“Fast generation of mock galaxy catalogue with COLA”一文中所用到数据集,包括BOSS CMASS NGC星系模拟星表和暗物质粒子模拟直接输出暗物质晕表 ...
  • 然而,大样本天文数据则可以进一步助力天文学家更加全面地掌握和理解银河系中变星物理性质,从而统计大样本变星规律及其在银河系中的分布情况。
    特别是LAMOST中分辨率时域光谱为细致研究变星磁活动演化规律提供了重要的机遇。
    张立云等人计算了200万条光谱的色球活动强度,发现2115颗恒星8816条光谱中具有明显发射线,其中1521颗恒星H alpha等值宽度存在短时标(20分钟左右)和长时标(年)演化。
    接着研究人员利用LAMOST中分辨率光谱更新并统计分析了色球活动强度与光谱型、自转周期、罗斯数等物理参数之间的规律
    未来张立云研究团队将继续利用LAMOST中、低色散光谱数据统计大样本变星磁活动与其物理参数之间的规律。同时利用中分辨率时序光谱更加细致地研究色球活动演化情况,进一步推动恒星发电机理论发展。
  • 近日,南京大学王发印教授团队联合云南大学西南天文研究所王海峰博士利用美国凌星系外行星巡天望远镜TESS和我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LAMOST数据对恒星超级耀斑进行了研究,他们利用恒星光度变化以及光谱信息揭示了恒星超级耀斑活动规律 ...
    早在2000年,美国天文学家Cuntz等人就提出理论模型,认为恒星活动性增强是由恒星与周围行星磁场相互作用导致
    从2019年7月开始,TESS对北天区展开了为期一年巡天观测,同时LAMOST自2012年起对北天区展开了持续光谱巡天,并已经获取了千万量级恒星光谱数据。
    他们发现爆发超级耀斑那些恒星要比没有爆发超级耀斑恒星具有更高的色球活动程度,同时也具有更高表面黑子占比。
    在未来,研究人员期待利用LAMOST包括中分辨率光谱等更多数据,对这一类爆发超级耀斑类太阳恒星进行更深入研究,力求对超级耀斑物理机制有更全面和深刻认识。
  • 对于很多晚型食双星,我们尚未获知它们轨道参数和磁活动演化规律
    LAMOST恒星光谱库为天文学家研究食双星物理参数和色球活动性质提供了绝佳机遇,另外结合国家天文台兴隆基地、美国SARA组织等国内外一米级光学望远镜时序测光观测优势,针对一批具有LAMOST光谱活动食双星进行后续测光监测 ...
    ,这不仅可以进一步确定食双星物理参数和光球层黑子演化规律,而且可以揭示恒星光球与色球活动之间的相关性。
    以其中一颗食双星V384 Ser为例(图1),图中上部数据代表恒星色球层贡献,谱线发射表明该星存在弱的色球活动,同时通过比较不同时刻光谱数据发现其色球活动强度存在一定变化。
    未来我们将继续利用LAMOST巡天数据,特别是中分辨率时序光谱更加精确地研究食双星物理参数和色球活动演化情况,同时结合国内外测光望远镜数据研究其光球黑子参数,进一步揭示不同物理参数食双星磁活动规律
  • 为了提高天文、地理、科学等相关课程教师,以及科技馆、科技活动中心等相关场所工作人员应用万维望远镜(WWT)开展课堂教学和科普活动能力,推广WWT课堂教学、科普和天象厅应用,探讨数据驱动科普教育理念及方法 ...
    培训内容:培训内容:WWT基础、漫游制作技巧、WWT数据可视化、WWT三维模型制作、WWT望远镜连接、天象厅授课示范、天象厅使用与维护、WWT教学经验交流、数据驱动科普教育项目策划等。
    全程参加培训并考核合格学员将获得由国家天文台签发结业证书。 培训时间:2017年7月19-22日(19日报到;20 -21日培训研讨;22日离会)。
    培训地点:河北省石家市南二环东路20号 河北师范大学物理学院仿真实验室。
    培训官方网站:http://wwt.china-vo.org/training2017/ 培训费用:参加培训学员每人收取培训费980元,陪同人员每人收取活动费500元,交通、食宿费用自理。
  • ,研究团队得出了早型星自转分布规律
    恒星旋转速度分布情况是研究恒星族群形成和演化过程重要探针,对于我们理解恒星角动量起源和演化至关重要。
    目前许多恒星自转速度分布特征都没有得到合理解释,因此,获取更多的观测结果、开展更多相关分析研究是十分必要和迫切
    在这一背景下,本文作者团队通过LAMOST DR7中分辨率光谱给出了目前最大样本早型星星表和第一个大样本A型星星表,并测定了星表中早型星各项恒星参数,基于以上数据,研究团队接着对恒星自转规律进行了一系列研究 ...
    右边附图为这两种星自转速度分布。上面附图显示不同质量恒星以及CP星在其中的数量比例(从1.6 M⊙到4.0 M⊙,0.2 M⊙分为一格)。 图2:自转速率分布随恒星质量关系图。
  • 万维天象厅是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信息与计算中心中国虚拟天文台研发团队开发,以虚拟天文台汇集天文大数据为基础,结合部分自主研发平台,是特别适合学校和中小科技馆科普教育系统。
    该系统已在北京、上海、广州、重庆、石家、武汉、遵义八个城市落地,不仅多次获得各类奖项,在业界广受瞩目,更深受用户好评。   万维天象厅有哪些特点? ...
    天象厅变身数字宇宙 以互联网为渠道把由虚拟天文台融合全球天文大数据而成浩瀚数字宇宙呈现在沉浸感十足球幕上,将天文馆“离线运营”提升为“在线服务”。   ...
    漫游课件彻底解决片源瓶颈 特有宇宙漫游功能从根本上解决了传统天象厅片源不足问题,中小学生和普通公众就能完成专业水准球幕大片,大大降低了球幕影片制作门槛和成本。   ...
    我们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提升万维天象厅产品性能,不断丰富平台可视化资源,让更多人感受天文之美,为大数据驱动下天文科普教育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 为了提高天文、地理、科学等相关课程教师,以及科技馆、科技活动中心等相关场所工作人员应用万维望远镜(WWT)开展课堂教学和科普活动能力,推广WWT课堂教学、科普和天象厅应用,探讨数据驱动科普教育理念及方法 ...
    ,2017年WWT全国教师培训会于7月19日至22日在河北省石家市河北师范大学举办。
    崔辰州博士在天象厅进行深度讲解           经过3天培训、实践和交流,来自全国各地教师们对基于虚拟天文台海量数据建立万维望远镜平台都印象深刻。
    教师们跟随专家指导,逐步学习了平台操作方法,掌握了平台各项强大功能,了解了平台可能深入挖掘各种潜力。
    而万维望远镜特有天象厅球幕展示功能在河北师范大学新建成天象厅中得到了完美体现,让老师们感受到了在海量数据驱动下,在互联网和大数据支持下,未来天文教育可能达到高度。           ...
  •  
我们使用cookies为您提供更好的体验。继续使用本网站,即表示您同意按照我们的Cookie 政策使用cookie。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