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该数据是我们论文《用COLA快速生成模拟星系表》中提到的SDSS DR12星系的模拟星表,产生快速模拟星表的技术是基于以下几个:Code for Anisotropies in the Microwave ...
  • 不用担心是否是真实目标,不用了解各个星星的名字和位置,不用知道如何测量,不用操心如何写英文报告……</p> <p style="text-indent: 2em"> 当然, ...
    他高一成为天文小组组长,大学创办天文社, 工作后又自购设备建立了属于自己的星明天文台,对天文的爱好和科普的热情越来越高
    尽管唯一的发现最终被确认为是太空垃圾,但还是有其他七八位中国的参与者发现了一些快速移动天体(FMO,近地小行星的一种),高兴也因此备受鼓舞。
    </p> <p style="text-indent: 2em"> 这让他意识到,中国的天文爱好者数量很多,如果能建立一个类似的网络平台,就能满足更多人对天文观测的热情。
    “因此,我们一直寻找适合公众参与的内容。
  • 小编说 河北师大物理学院是宇宙漫游创作大赛的老朋友了,历届大赛中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刚刚过去的第四届大赛中,他们再次斩获多个奖项。
    在我们学院,有很大一部分毕业生都将走上中小学一线教学岗位,如何深入浅出地传授科学知识、进行科普教育是他们职业生涯终身都要面对的重要课题。
    竞技中提升综合素养 经过了日常的积累和学习后,学生们的创作热情空前高,宇宙漫游创作大赛的举办为我们的学生提供了更大的试炼场和舞台,也让我们有机会与全国各地的优秀创作者有更多机会交流切磋。
    我们学院的漫游制作水准可以说是跟随漫游大赛一起成长起来的,随着四届比赛的不断推进,我们无论从选送作品数量还是质量都呈逐渐上升之势,尤其是是在去年结束的第四届大赛中,河北师大物理学院可谓收获满满,将两个三等奖 ...
    第四届大赛开赛后,学院特别邀请了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的老师来校举办讲座,帮助学生快速掌握万维望远镜基础操作和漫游创作技巧;为取得名次的学生进行一定的奖金鼓励、资助获奖学生参加颁奖典礼等一系列政策&hellip ...
  • 赣榆精细结构望远镜口径为26cm, 656.3纳米观测太阳色球,能够对太阳活动区快速成像。主要用来研究太阳耀斑的触发和释能、暗条爆发以及色球冲浪喷射等精细过程。
  • 项目背景 根据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光线经过大质量天体时会发生弯曲现象。
    图片来源:ESA/Hubble 公众如何参与? 这是一项所有人都可以参与的天文研究工作。
    它的操作十分简单,项目科学家在此为您准备了一个快速入门教程,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快速入门教程:https://mp.weixin.qq.com/s/Kf46HIRqYdGRaxKDNNNIWw 进入项目官网,主页列出了引力透镜和全民科学的相关背景知识,供参与者学习了解。
    与科学家当同事、做朋友; 看图累计经验值,后续会根据成绩推出更多玩法; 根据参与时长和成绩每年颁发纪念证书; 优先参与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举办的各种科普类活动; 收到项目组不定期推送科普文章,了解天文、知识 ...
  • 这是我们论文“用COLA快速生成模拟星系目录”的支持数据,包括模拟目录和merger-tree输出的晕文件。
  • 这颗新星现在被编号为M31N 1923-12c,意为1923年12月M31中发现的第3颗新星。
    当日凌晨4时许,张宓半米望远镜-公众超新星搜寻项目拍摄的M31核心附近区域的原始图像中,发现一颗候选体,亮度17.5星等(无滤镜)。
    他们指出该候选体的光谱与2012年爆发期间相似,均为He/N型新星,暗示M31N 1923-12c的再发周期短至9年,属于再发周期10年之内的快速再发新星。
    世界时2021年7月4.16日,利物浦望远镜暂现源快速采集光谱仪获取的光谱显示出强烈的巴尔末发射线,半峰全宽为5900±300km/s。 该光谱也显示出He I发射线的初步证据。
    /abs/2020AdSpR..66.1147D/abstract )的数量(已知的19个M31再发新星中,有11个再发周期≤10年)。
  • 望远镜的性能监测系统一旦发现望远镜性能不佳,能将望远镜性能不佳的原因快速反馈给维护人员,从而提高望远镜的维护效率和获得优良的观测数据质量。
    图2 导星相机获得的各种星像形状统计(第一行为正常观测星像,占星像的绝大部分) 机器学习相关算法已经很多领域中表现出很好的形状识别和分类能力,可以用于区分望远镜的获得的像斑形状。
    相关研究成果发表《英国皇家天文学会月刊》(MNRAS)。论文链接:点击这里。
    图4 LAMOST望远镜上进行性能检测,实现了焦面离焦、导星系统、拼接镜面子镜偏移、主动光学性能的实时监测,准确率为96.7%。
  • 因此,我们只能不断地搜寻天空,群星中发现并分辨出它。虽然这个工作计算机也能做,但是天空实在是太复杂了。数以百万计的小行星、相机噪点、鬼影、宇宙射线等等都会被误以为是可疑目标。
    </p> <p>PSP中,您需要做的只是看图搜索,倘若发现可疑目标就上报,就这么简单。
    不用担心是否是真实目标,不用了解各个星星的名字和位置,不用知道如何测量,不用操心如何写英文报告……不要畏惧,勇敢地去参与尝试。</p> <p>看图会很难吗? ...
  • 因此针对这种海量的光变曲线,需要一种快速解轨的方法。
    图1 相接双星的结构图(来自Phoebe) 近期,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丁旭博士、季凯帆研究员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后李旭志等人,利用机器学习的方法快速得到相接双星的参数和误差。
    该研究成果“Fast Derivation of Contact Binary Parameters for Large Photometric Surveys”于10月18日国际天文学期刊 ...
    这两个模型生成的光变曲线精度小于千分之一个星等,联合马尔科夫链蒙特卡洛算法 (MCMC) 快速得到相接双星的参数和对应的误差。
    该方法相比传统的方法不但在精度上满足要求,相同的硬件平台下,解轨速度提高了4个数量级。该方法使得对海量相接双星进行解轨成为可能。
  • 如何搜寻证认更多强透镜样本是当前工作中的主要问题。通过下一代大规模测光巡天项目的开展,人们期待发现数以万计的强透镜系统。但如何在海量的天体图像中快速地找到强透镜候选体? ...
    近年来,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国际上已有相关研究团队利用卷积神经网络方法搜索强引力透镜系统。
    此外,通过测试卷积神经网络不同观测条件上的表现以及用不同大小的训练集训练网络,该小组还对卷积神经网络的稳定性作了测试。
  • FAST自今年1月验收以来,设施运行稳定可靠,近一年已经观测服务超过5200个机时,超过预期设计目标近2倍,发现脉冲星数量超过240颗,基于FAST数据发表的高水平论文达到40余篇。
    近日,FAST快速射电暴方面的研究成果陆续发表国际科学期刊《自然》杂志上。
    FAST的顺利运行使得我国相关科研团队迅速成为国际快速射电暴领域的核心研究力量。
    这一观测对快速射电暴的辐射起源提供了新的信息,显示了磁层快速射电暴辐射机制中的作用。该成果论文已于北京时间10月29日国际科学期刊《自然》杂志上正式发表。论文详情:点击这里。
    该成果论文于北京时间11月5日国际科学期刊《自然》杂志正式发表。 论文详情:点击这里。 图2:来源于磁层的快速射电暴偏振多样性 随着性能的提升,FAST科学潜力逐步显现。
  • 球状星团是数量可达百万量级的恒星密集聚集的天体,有长达百亿年的演化年龄。作为证据之一,球状星团中发现的脉冲星绝大部分是自转周期短于30毫秒的毫秒脉冲星,观测证据表明它们曾经经历过吸积加速的过程。
    近4年中,发现的球状星团脉冲星已超过30颗,将FAST天区内的球状星团脉冲星增加了将近一倍。
    2021年上半年度,三篇有关FAST球状星团脉冲星巡天的发现、搜索方法和观测方法的文章陆续RAA和ApJL发表。
    中发现并同时验证了一颗FAST探测率50%左右的脉冲星,M3F,并验证了之前发现的脉冲星M3E。
    因为观测中移动望远镜指向的原因,具有空间特征的信号观测中消失又出现,即途中间断的竖线;而较弱的脉冲星,如M15G或者RFI则无此特征。    ...
  • 自通过国家验收启动运行以来,中国天眼设施运行稳定可靠,发现的脉冲星数量已达到300颗,并快速射电暴等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
  • 人工智能(AI)和机器学习(ML)快速渗透到数据生产、处理、分析、挖掘和知识发现的各个环节。数据中心和数据提供者利用AI/ML提升数据管理水平、数据质量控制、数据互操作服务。但一切都才刚刚开始。
    科学家们应用AI/ML时往往感觉数据和服务不够给力,数据中心却尚不清楚该如何提供AI-friendly数据和服务给用户。
    天文信息学与虚拟天文台2021年学术年会将于2022年7月18-22日云南丽江召开。本次年会由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中国天文学会信息化工作委员会联合主办,云南天文台承办。
    本届学术年会的主题为“面向AI使能科学发现的数据与服务(Making Your Data and Services Ready for AI-enabled Science Discovery)”,探讨如何提升数据与服务的形式与内涵 ...
  • 万维望远镜被称为虚拟天文台的大众版,是海量真实天文数据快速直接进入课堂、科技馆、个人终端的快速途径。
    许多人都听说过万维望远镜,但如何使用它进行天文教学、科普演示;如何编辑制作漫游,找到合适的天文资源;如何灵活地使用它丰富强大的各种功能,在教室、学校、科技馆、天象厅等多种不同场景实际应用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
    培训的最后,崔辰州博士将国际先进的天文科普教学理念与国内实际情况结合,为我们带来报告《天文学为什么重要》,讲述天文学是如何从方方面面改变我们的生活,为老师们带来启发。
    教师们参观青岛观象台望远镜,了解如何通过望远镜观察并手绘太阳黑子。 参加培训的老师们与乔翠兰博士“互动式天文教学方式研讨”环节进行现场深度对话交流。
    崔辰州博士向老师们展示球幕天文科普教学中所发挥的作用。 如何让真实天文学数据更好地服务于公众科普和学校教育,一直是中国虚拟天文台的工作重点之一。
  • 论文预印本网站Arxiv上的天文学论文数量仍在下降,2022年全年共收到13393篇,比2021年的文章数少了1054 篇,下降约7%(今年统计的2021年文章总数为14447,和2022年1月统计的数目 ...
    图1近年来arxiv天文学论文数量趋势 我们照例统计了这些论文中的热门术语,回顾2022年天文学的热点与主题。
    根据包含相关术语的论文总数,只考虑正文中反复提到(大于5次)相关概念的文章,排名前10的关键术语有: magnetic field(磁场,1271篇) light curve(光变曲线,972 ...
    而作为去年热点的“盖娅”第三批早期数据(EDR3),2022年6月13日的第三批正式数据(Gaia DR3)释放之后,基于旧数据的论文数明显下降,基于新数据的论文平滑衔接。
    如何设计算法自动识别术语至今仍是尚未解决的问题,也许机器学习在此也有用武之地。
  • 这是“Fast generation of mock galaxy catalogue with COLA”一文中所用到的数据集,包括BOSS CMASS NGC星系的模拟星表和暗物质粒子模拟直接输出的暗物质晕表。
  • 培训间歇,老师们还体验了VR环境下的宇宙漫游。
    虚拟现实技术为真实的宇宙星空营造出了更加震撼的视觉效果,让大家感受视觉盛宴的同时,对万维望远镜天文科普教育中的应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
    崔辰州博士做《万维望远镜与中国虚拟天文台》主题报告          万维望远镜被称为虚拟天文台的大众版,是海量真实天文数据快速直接进入课堂、科技馆、个人终端的快速途径。
    每年的万维望远镜教师培训是科普教育工作者全面了解万维望远镜的难得机会,参训教师可通过学习快速掌握如何利用它进行天文教学、科普演示;如何编辑制作漫游,找到合适的天文资源;如何灵活地使用它丰富而强大的各种功能 ...
    参观杭州市高级中学校史馆及天象厅,学习该校天文教育方面的经验 ...
  • 人工智能(AI)和机器学习(ML)快速渗透到数据生产、 处理、分析、挖掘和知识发现的各个环节。数据中心和数据提供者利用AI/ML提升数据管理水平、数据质量控制、数据互操作服务。但一切都才刚刚开始。
    科学家们应用AI/ML时往往感觉数据和服务不够给力,数据中心却尚不清楚该如何提供AI-friendly数据和服务给用户。
    本次会议我们聚集在一起,讨论AI/ML天文领域从研究到广泛应用的关键问题。 天文信息学与虚拟天文台2021年学术年会将于2021年12月4-8日云南丽江召开。
    本届学术年会的主题为“AI时代的数据和服务(Making Your Data and Services Ready for Al-enabled Science Discovery) ”,探讨如何提升数据与服务的形式与内涵 ...
  •  
我们使用cookies为您提供更好的体验。继续使用本网站,即表示您同意按照我们的Cookie 政策使用cookie。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