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说一下发现超新星的原理: 超新星是银河系之外的星系中某个大质恒星死亡时发生的大规模爆发,在我们看来就是某个星系中突然多了一个星点。
    ”,但是在同一个批次中(也就是每一个小时系统发放的图片中),一个用户最多可以提交六次可疑目标,超过六次系统就会停止给您放该批次的图了,此举是为了避免有小朋友胡乱提交,增加后台高级用户的负担~ ...
    最后要说明的是,看图不能一味图快,数和质都要兼并考虑,在点击按钮前要判断明确,一旦判断错误,系统并不会再退回去重新让你判断。 搜寻界面右下角可以勾选是否接收整点前一分钟的弹窗音乐提醒。
    因此您注册时在姓名部分一定要填写您的真实姓名,如果没有填写您可以在“工作台”中的“个人信息”里进行修改设置。请允许我们在网页宣传中使用您的真实姓名。
    为方便交流,大家可以加入XOSS星明天文台巡天QQ群,群号码:73444198,申请时请注明:“真实姓名+省市”,您还可以在群内结识更多资深天文同好,了解参与星明天文台主持的其他巡天项目 ...
  • ,成为一名普通的搜索者,用户需要在合适的时候查看图片。
    超新星是银河系之外的星系中某个大质恒星死亡时发生的大规模爆发,在普通人眼里,也就是某个星系中突然多了一个星点。
    不用担心是否是真实目标,不用了解各个星星的名字和位置,不用知道如何测量,不用操心如何写英文报告……</p> <p style="text-indent: 2em"> 当然, ...
    发现超新星并没有那么容易,用户需要看大的图才可能有所发现,而且在看图过程中有各种情况需要判断。
    因此,在成为一名真正的搜索者之前,用户需要学习一份简单的教程,并成功通过在线测试。此后,PSP系统会在每个整点发放一批图片供用户查看。
  • 十年来,中国虚拟天文台一直致力于将其本土化,打造一款适合国内用户需求的天文科研与科普教育平台。
    它将更加紧密地联系起用户与天文大数据,更加贴近国人的习惯,也必将吸引更多人的目光,赢得更多人的喜爱,为推动真实天文数据在中国天文科普教育领域的应用开拓更广阔的未来空间。
    新功能更新说明 版本:万维望远镜 个人版 Beta V1.0 1、 软件启动优化,加载速度更快; 2、 优化界面布局、目录结构及功能,更符合国人使用习惯; 3、 优化目录结构及功能,去除了部分个人用户不需要的冗余功能 ...
    ; 4、 增加资源共享平台,支持用户通过平台分享及下载漫游、图片、音乐以及其他相关天文资源; 5、 接入中国虚拟天文台用户系统,支持用户登录及注册; 6、 修复已知BUG。   ...
  • 不用担心是否是真实目标,不用了解各个星星的名字和位置,不用知道如何测量,不用操心如何写英文报告……不要畏惧,勇敢地去参与尝试。</p> <p>看图会很难吗? ...
  • 天文学和天文数据对公众有着天然的向心力,可以预见,非科研用户数量能够非常显著地影响平台各模块用户访问。   2.
    用户访问受到活动影响产生显著变化 随着大用户的涌入,访问人数趋于平稳,四年来月平均访问达到557人次,呈逐年上升趋势。
    究其原因,公众超新星搜寻项目对平台用户注册数及访问人次的增加起到了显著作用。
    10岁小学生廖家铭通过本平台发现超新星的事件被媒体持续报道,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平台注册用户数在短短8天内增加近九千,并创造了单日注册用户增加4993人的历史记录。
    4年内各子模块月访问统计图 从各子模块月访问上看,较为集中的线下活动带动了线上公众频道的访问,但与此同时科学数据模块的访问也出现了浮动,并在注册用户激增时达到峰值。
  • 本数据包括了红移为0时质量为5*10^9至10^15倍太阳质的暗物质晕中卫星星系和中心星系的恒星质-恒星金属丰度关系的拟合结果。列出了暗物质晕质,恒星总质范围,拟合的斜率和截距。
  • 那么这些系外行星系统是如何形成的?又是如何演化到目前构型的? ...
    以往的研究表明,行星系统的出现率还与恒星的性质相关,如恒星的表面温度、质、金属丰度、半径和噪声等。
    同时,行星系统内的平均行星个数,则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减少。
    研究团队还发现,行星系统轨道倾角的弥散度随着恒星年龄增加而上升。在恒星较为年轻时,其轨道倾角弥散度的中值大约为1.2度,在恒星较为年老时,轨道倾角弥散度的中值增加到3.5度左右。
    此外,有趣的是,如果按照此规律往回推测,太阳系早期可能包含更多数的行星,且轨道构型更加扁平。这个推论和一些太阳系的早期演化模型不谋而合。 图4.行星轨道倾角弥散度随恒星年龄的变化。
  • 我们国家拥有广阔的国土面积,每年都会有大的火流星出现,但遗憾的是这些火流星还没有被系统的记录。中国历史源远流长,我们祖先很早就开始记录流星:《竹书纪年》载:桀十年,五星错行,夜中星陨如雨。
    如何参与项目? 如果您拍到火流星,请用手机自带的指南针和水平仪记录下您所在的位置、海拔和流星方位角和高度角。
    我们非常欢迎流星观测组织以团队的形式上报火流星,并在“上报中心”里增加了“观测者所属组织”栏。
    同时,我们也为用户提供了意见反馈渠道和交流平台,供广大火流星爱好者交流信息、分享自己的成果和经验。 “成果展示”将展示公众自己的各种代表性成果。
    用户中心”用于本人上报新流星和查看本人已上报的流星。
  • (二)、贡献奖 The PSP Contribution Award 兹鼓励项目中看图数达到三十万张且项目注册满两年的参与者,颁发木质奖牌;当年度有项目参与者达到奖项标准的,于获奖当年颁发;每位参与者仅限获得一次 ...
    3、项目管理员的发现,无论是判断项目用户还是自己提交或是挖掘(PSP)数据的发现,都算作管理员发现,不与非管理员竞争。
    三、项目管理员与星明天文台秘书团将通过参与者填写的邮箱或电话联系获奖者确认邮寄地址及电话,请参与者填写真实有效的邮箱及电话,无法联系到的获奖者请及时自行联系项目管理员或星明天文台秘书团。
    (2020年第四季度起实施) 2021年9月16日第二次调整:贡献奖颁发条件由原“看图数达到十万张”调整为“看图数达到三十万张且项目注册满两年”。
  • 用户可在“探索”模块下的”巡天-HiPS(AAS)”文件夹找到。
    随着科学发现的增加,新词的不断涌现,许多天文学名词的中文译名也随之发生变化。此次更新对部分星名的中文翻译进行了修改,数据资源内容将更规范,用户在使用的过程中能够更精准地搜索到所需的数据资源。
    用户可以通过HiPS URL将外部数据导入平台,直接轻松实现外部数据可视化。
    另外,本次更新还增加了大中国自产数据。
    ;模块下增加了“最新图像”,这样,用户就可以在这里更快速地浏览世界上各大天文望远镜、天文台、探测器的最新图像数据。
  • 自上线发布以来,有超过500名用户对87000多幅图像进行了接近40万次标记。平均每个用户进行了800次标记。通过这些标注数据,科学家已找到15个高质的引力透镜系统并继续对它们进行证认和后续研究。
    风格延续,使用场景更丰富 在引力透镜搜寻小程序中,用户将发现熟悉的界面和功能,与之前的网页版相得益彰。通过小程序,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参与项目,无需受到时间和地点的限制。
    数据互通,每次点击都是成绩的积累 引力透镜搜寻小程序与网页版成绩互通,保证了用户在不同平台间的无缝切换和数据同步。这种延续性的设计,使用户能够在灵活地选择参与方式。
    如何找到小程序 您可扫描小程序二维码或直接在微信搜索框搜索“引力透镜搜寻LENSFINDER”。
    该项目基于真实天文科学数据DESI Legacy Surveys 策划并实施,项目研发由来自国家天文台李楠研究员团队、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中国虚拟天文台团队以及邹虎研究员团队共同完成。
  • 为了让更多人可以参与到新天体发现中来,也为了真实目标不至于淹没在繁浩的数据之中,高兴老师将每人每小时可提交的可疑图像数增加至10张。
    不可避免地,参与者提交的可疑图像数也随之增加,管理员查验渐渐显得力不从心,后台可疑图像出现积压的情况。
    可以发现,大部分日期的疑似和查验是相等的,只有两天各有一张图没有查验,这说明随着管理员人数的增加,后台可疑图像积压的问题迎刃而解,充分体现了管理员的团队合作能力。
    (2020年第四季度起实施) 二、第二次调整 随着6月7日HMT加入PSP,项目的出图量大增加,原贡献奖“看图数达到十万张”的颁发条件已不适应实际情况,为此2021年9月 ...
    (2021年度起实施) 三、第三次调整 由于HMT加入后,用户通过PSP发现的天体类型有所增加:除原先的超新星、河外新星外,新增了矮新星以及其他类型变星等种类。
  • 截止日前,本平台注册用户数已经突破200个。
  • 可前往http://wwt.china-vo.org/ 点击页面右侧的软件下载链接下载软件   作为数据驱动的天文科普教育的典范之作,万维望远镜平台在国内外的用户持续增加,影响力不断扩大。
    因此,海量真实天文数据是该平台的核心,是科普教育活动的基础。
    在本次发布的新版本里,中国虚拟天文台团队通过采用国际先进的天文数据标准HiPS,实现了对万维望远镜数据的大批、一次性更新,并为将来进一步丰富平台资源,快速引入最新天文数据集打下了坚实基础。
    新版万维望远镜启动界面   对接国际标准,实现数据直通   能够一次性接入如此多的数据集,增加海量新数据,最关键的一点在于中国虚拟天文台团队实现了万维望远镜平台对虚拟天文台HiPS标准这一国际通用的天文数据标准的支持 ...
  • 超大质黑洞(SMBH)存在于几乎所有大质星系的中心。星系如何影响其中心SMBH的生长,以及SMBH如何影响星系的演化,仍然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
  • 就在今夜,本平台的注册用户数突破万人!!! 随着9月12日,合肥10岁男孩廖家铭通过本平台超新星搜寻系统发现疑似超新星的事件被媒体曝光后,平台注册用户数骤增。
    在短短几天时间内便从9月11日的1300多人增加到今夜突破万人。更是在9月14日创造了单日平台注册用户4993个的历史记录。
  • 与上次类似,本次高级研修班是小班授课,总共约40位学员参加,有来自国家天文台内部的学生、职工,也有大来自国内同行单位的师生,比如:中国科学院大学、紫金山天文台、云南天文台、高能物理研究所、长春人造卫星观测站 ...
    图1 培训合影 本次培训的主题是“光学天文数据处理”,基于真实的司天观测数据,讲师们详细讲解了数据处理的规范、流程、数据的可视化展示等。
    他从最基础的信噪比公式切入,讲解了如何进行天文测光等的数据处理技术。接下来,国家天文台张彦霞研究员为培训做“人工智能在天文学中的应用”的邀请报告。
    下午,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的王靓老师做如何做天文数据可视化的报告,他以真实数据为实际案例做了详细的讲解。
  • 类星体是宇宙中最明亮的天体之一,它们寄居在星系中心,在所有波段都释放大的电磁辐射。天文学家们认为,类星体的能量来源是其中心的超大质黑洞。这些黑洞的质往往超过几千万甚至几十亿倍的太阳质
    这一过程不仅使黑洞的质持续增加,同时也影响了其寄主星系的演化历程。因此,类星体不仅是天文学家研究遥远宇宙的重要探针,也有助于了解黑洞和星系演化的关系。
    该团队对信噪比较高的光谱进行了光谱拟合,通过得到的发射线信息,估算了类星体中心超大黑洞的质,为研究黑洞的演化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变脸”类星体中,有一半是利用LAMOST类星体巡天数据发现的(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2018, 862, 109),该工作把“变脸”类星体这种稀有而又特殊的天体的数目增加了一倍 ...
    目前,LAMOST 2012年至2017年的类星体巡天星表已经在中国虚拟天文台(China-VO)正式发布,用户可通过http://explore.china-vo.org/data/lamost-quasar ...
  • 该版本不仅接入了大全新的科学数据,在功能上也进行了全方位升级和优化,以期为天文学研究者、教师以及爱好者们提供一个更加强大、实用的天文数据可视化工具。
    在此次更新的版本中,用户可创建并分享交互式的插图和交互式漫游,并将这些图像和漫游放入iPoster或直接插入您的期刊文章中。 图1:在JupyterLab环境中展示天文图像 2.
    支持导入多种格式图像 新版本中增加了一个特殊的数据工具套件,支持将不同格式的图像转化为 WWT支持的格式。
    新增数以千计的天文图片资源 新版本将内置数据集的大小增加了一倍多,整合了数千张精美的天文数据可视化图像,接入了如日本探月卫星SELENE(KAGUYA)地形相机拍摄的7米分辨率月面全图、MeerKAT ...
    Williams介绍的那样,“WWT最显著的优势,就是它在前期完成了大枯燥、繁琐的开发,因此,你无需背靠一支开发大军即可建构出非常酷的内容。
  • 比银河系再发新星天蝎座U的爆发更为频繁,增加了M31中大“快速再发新星”(Darnley & Henze,2020,https://ui.adsabs.harvard.edu ...
    /abs/2020AdSpR..66.1147D/abstract )的数(已知的19个M31再发新星中,有11个再发周期≤10年)。
  •  
我们使用cookies为您提供更好的体验。继续使用本网站,即表示您同意按照我们的Cookie 政策使用cookie。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