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上世纪90年代至今,人类发现系外行星已超过5000颗,但令人惊讶的是,迄今为止发现最丰富行星类型既不是气态巨行星也不是岩石行星,而是我们太阳系中没有,大小介于地球和海王星之间的行星。
    其中比地球略大(约1-2个地球半径)称为“超级地球”,而比海王星略小(约2-4个地球半径)称为“亚海王星”。这些行星结构是怎样呢? ...
    近期,研究人员利用我国郭守敬望远镜(LAMOST)并结合国际上盖亚(Gaia)和开普勒(Kepler)空间望远镜数据,得到了行星半径分布随宿主恒星年龄和金属丰度演化规律,加深了对于亚海王星结构认知 ...
    这一发现,为揭示行星内部结构提供了关键新线索和方向。目前一般认为半径谷左侧超级地球是放大版地球,在更大石质内核外包裹着稀薄大气;但右侧亚海王星结构尚不清楚。
    研究团队采用估计年龄运动学方法,即借助LAMOST和Gaia观测数据对Kepler行星系统宿主恒星运动速度做精确刻画,并以此估计年龄,研究了系外行星“半径谷”随宿主恒星年龄和金属丰度演化规律 ...
  • 近日,科研人员基于我国郭守敬望远镜(LAMOST)和欧洲盖亚(Gaia)等望远镜观测资料测定了热木星年龄分布,首次得到了热木星出现率(即恒星周围平均有多少热木星)随时间的演化规律,给出了热木星长期潮汐演化大样本观测证据 ...
    目前,已发现热木星达到数百颗,它们存在挑战了之前人们基于太阳系建立起标准行星形成和演化理论。虽然经历了近三十年研究,但是热木星形成和起源仍然是一个既困扰又吸引天文学家谜题。
    通过进一步修正观测选择效应,研究团队首次定量得到了热木星和温冷木星出现率随年龄演化规律。他们发现热木星出现率随年龄增长而下降,而不同年龄温冷木星出现率差别不大(见图3)。
    这个发现与热木星受恒星潮汐作用而轨道不断衰减理论预期是一致。 图3.热木星(上)和温冷木星(下)出现率随年龄演化规律。左、中、右分别为视向速度样本,空间凌星样本,地面凌星样本结果。
    此外,研究团队新发现热木星出现率随年龄演化规律,同时也帮助解释了之前长期存在的视向速度巡天和凌星巡天给出热木星出现率不一致问题,以及热木星在年老的球状星团中的零发现问题。
  • 这些太阳系外行星系统构型丰富多彩,而且往往与太阳系存在着巨大差别(见图1),已发现系外行星大部分是太阳系中没有,大小介于地球和海王星之间的所谓“超级地球”和&ldquo ...
    近期,南京大学谢基伟教授研究团队利用LAMOST光谱数据,并结合盖亚望远镜(Gaia)天测数据,以及开普勒望远镜(Kepler)测光数据,得到了超级地球和亚海王星系统出现率与轨道构型随恒星年龄演化规律 ...
    ,这为理解太阳系形成和演化提供了新启示。
    以往研究表明,行星系统出现率还与恒星性质相关,如恒星表面温度、质量、金属丰度、半径和噪声等。
    特别的是,太阳系年龄约为46亿年,其类地行星轨道倾角弥散度约为3.5度,同样符合这一规律(见图4)。 此外,有趣的是,如果按照此规律往回推测,太阳系早期可能包含更多数量行星,且轨道构型更加扁平。
  • <p>对于新天体搜索,往往需要一些专业相关知识。恰恰就是这个原因导致很多普通民众认为必须要懂很多高深的天文知识,掌握很多数学物理方法才可以做到。
    由于计算机和网络普及,这些复杂工作完全不需要我们去深入了解,因为计算机最能干的事情就是完成有规律且重复性很强的工作。
    </p> <p>不过,突然出现超新星,它是没有规律,谁也不能预测什么时候在哪里会出现新超新星爆发。因此,我们只能不断地搜寻天空,在群星中发现并分辨出它。
    </p> <p>该项目初衷是让任何对新天体搜索感兴趣普通民众都有机会参与到专业天文发现中来,即使您没有任何天文基础,哪怕您只是一名小学生。
    </p> <p>如今,星明天文台借助中国虚拟天文台强大技术开发与资源实力对原有系统进行改造,推出全新PSP平台,以期望让科学普及真正落实,让人人都关注科学,关心天文,用最简单方式参与科学研究 ...
  • (LAMOST)、美国斯隆数字巡天(SDSS)和欧空局盖亚卫星(Gaia)等巡天项目观测近3万颗银晕恒星(其中60%来自于LAMOST)三维空间位置、三维速度以及金属丰度等七维信息,分析了银晕恒星化学 ...
    -动力学分布特征,揭示了银晕恒星轨道各项异性参数随金属丰度、银心距等参量变化规律,为理解银河系集成历史提供了重要观测依据。
    银晕中包含了许多银河系并合矮星系遗迹。这些遗迹在相空间中呈现不同程度混合子结构,从而影响银晕恒星速度分布(如图1所示)。基于目前最大晕星光谱样本,Sarah A.
    ;均大于零,这意味着银晕恒星运动轨道在所有银心距离处都是径向主导(即径向上速度弥散最大)。
    径向主导最明显轨道恒星很可能是受最近发现盖亚香肠(Gaia-Enceladus-Sausage)卫星星系影响所致。
  • 该数据是我们在论文《用COLA快速生成模拟星系表》中提到SDSS DR12星系模拟星表,产生快速模拟星表技术是基于以下几个:Code for Anisotropies in the Microwave ...
  • 这是我们论文“用COLA快速生成模拟星系目录”支持数据,包括模拟目录和merger-tree输出晕文件。
  • 在这里,毛锦旗老师利用万维望远镜丰富数据资源和强大宇宙漫游功能,带领同学们飞进广袤而抽象宇宙,学习太阳和地球复杂运动规律
    2、善用平台,注重地理规律数据化       “宇宙中的地球”这一章节中的重点之一就是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状态,这个知识点涉及利用地理数据变化揭示地理规律,如果通过传统授课方式,大部分学生只是机械地记住了这个知识点 ...
    在万维望远镜平台上,“显示”功能恰好可以将数据化地理规律进行直观呈现,教师只需输入预设好的数据信息,便可演示地球在宇宙中真实运行状态,以便让学生借助具象数据更好地理解地理学科中那些抽象规律
    万维望远镜不仅可以让孩子们有机会看到真实宇宙星辰,也让他们更直观地了解了天体运行规律,教育技术革新为学生打开了新世界大门,也改变了他们理解地理知识方式。       ...
    以“宇宙中的地球”为例,我将万维望远镜基本使用方法教授给学生,再通过布置学习任务形式,让学生通过WWT相关图片、动画归纳总结宇宙中地球特征、地球运动规律和影响。
  • 这是“Fast generation of mock galaxy catalogue with COLA”一文中所用到数据集,包括BOSS CMASS NGC星系模拟星表和暗物质粒子模拟直接输出暗物质晕表 ...
  • 然而,大样本天文数据则可以进一步助力天文学家更加全面地掌握和理解银河系中变星物理性质,从而统计大样本变星规律及其在银河系中的分布情况。
    特别是LAMOST中分辨率时域光谱为细致研究变星磁活动演化规律提供了重要的机遇。
    张立云等人计算了200万条光谱的色球活动强度,发现2115颗恒星8816条光谱中具有明显发射线,其中1521颗恒星H alpha等值宽度存在短时标(20分钟左右)和长时标(年)演化。
    接着研究人员利用LAMOST中分辨率光谱更新并统计分析了色球活动强度与光谱型、自转周期、罗斯数等物理参数之间的规律
    未来张立云研究团队将继续利用LAMOST中、低色散光谱数据统计大样本变星磁活动与其物理参数之间的规律。同时利用中分辨率时序光谱更加细致地研究色球活动演化情况,进一步推动恒星发电机理论发展。
  • 近日,南京大学王发印教授团队联合云南大学西南天文研究所王海峰博士利用美国凌星系外行星巡天望远镜TESS和我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LAMOST数据对恒星超级耀斑进行了研究,他们利用恒星光度变化以及光谱信息揭示了恒星超级耀斑活动规律 ...
    早在2000年,美国天文学家Cuntz等人就提出理论模型,认为恒星活动性增强是由恒星与周围行星磁场相互作用导致
    从2019年7月开始,TESS对北天区展开了为期一年巡天观测,同时LAMOST自2012年起对北天区展开了持续光谱巡天,并已经获取了千万量级恒星光谱数据。
    他们发现爆发超级耀斑那些恒星要比没有爆发超级耀斑恒星具有更高的色球活动程度,同时也具有更高表面黑子占比。
    在未来,研究人员期待利用LAMOST包括中分辨率光谱等更多数据,对这一类爆发超级耀斑类太阳恒星进行更深入研究,力求对超级耀斑物理机制有更全面和深刻认识。
  • 对于很多晚型食双星,我们尚未获知它们轨道参数和磁活动演化规律
    LAMOST恒星光谱库为天文学家研究食双星物理参数和色球活动性质提供了绝佳机遇,另外结合国家天文台兴隆基地、美国SARA组织等国内外一米级光学望远镜时序测光观测优势,针对一批具有LAMOST光谱活动食双星进行后续测光监测 ...
    ,这不仅可以进一步确定食双星物理参数和光球层黑子演化规律,而且可以揭示恒星光球与色球活动之间的相关性。
    以其中一颗食双星V384 Ser为例(图1),图中上部数据代表恒星色球层贡献,谱线发射表明该星存在弱的色球活动,同时通过比较不同时刻光谱数据发现其色球活动强度存在一定变化。
    未来我们将继续利用LAMOST巡天数据,特别是中分辨率时序光谱更加精确地研究食双星物理参数和色球活动演化情况,同时结合国内外测光望远镜数据研究其光球黑子参数,进一步揭示不同物理参数食双星磁活动规律
  • ,研究团队得出了早型星自转分布规律
    恒星旋转速度分布情况是研究恒星族群形成和演化过程重要探针,对于我们理解恒星角动量起源和演化至关重要。
    目前许多恒星自转速度分布特征都没有得到合理解释,因此,获取更多的观测结果、开展更多相关分析研究是十分必要和迫切
    在这一背景下,本文作者团队通过LAMOST DR7中分辨率光谱给出了目前最大样本早型星星表和第一个大样本A型星星表,并测定了星表中早型星各项恒星参数,基于以上数据,研究团队接着对恒星自转规律进行了一系列研究 ...
    右边附图为这两种星自转速度分布。上面附图显示不同质量恒星以及CP星在其中的数量比例(从1.6 M⊙到4.0 M⊙,0.2 M⊙分为一格)。 图2:自转速率分布随恒星质量关系图。
  • 这个文件包含本文使用43个GWAC光变曲线和4个耀发动画。也包含TESS和K2中耀发和周期数据。
  • 恒星距离是天体物理学基础支柱,这是一个包含14.7亿颗恒星几何距离星表,其中92%的是测光几何距离。来自盖亚14.7亿恒星视差数据发布对距离测量非常有帮助。
    尽管盖亚视差数据精度很高,但这些恒星中的大多数都很遥远或微弱,因此它们视差不确定性很大,不能简单地用视差倒数来计算距离。
    此数据集中,采用一种概率方法来估计恒星两种类型距离,即,仅使用EDR3视差几何距离以及使用EDR3视差、G星等和BP-RP颜色测光几何距离。
    这两种类型估算都涉及方向相关先验论,该先验论是根据盖亚所看到银河系恒星3D分布、颜色和星等复杂模型构建,即同时考虑星际消光和盖亚选择函数。
    对模拟数据测试,以及对独立估计和疏散星团验证,表明我们估算距离在几个kpc内是可靠的。
  • 该压缩文件包含了对XTE J1810-197所有194 个 2.25/8.60 GHz 同步观测历元".FTp "扩展名文件,这些文件折叠了时间和频率。
    此外,我们还单独提供了文章中绘图所用四个观测数据(MJD 58502、MJD 59075、MJD 59096 和 MJD 59209)后缀名为'.Fp'文件,这些文件对频率进行了折叠。
    双频接收机是一个低温冷却双极化接收机,频率覆盖范围分别为2.20-2.30和8.20-9.00 GHz。
    总带宽被DIBAS分为宽度为1 MHz(2.25 GHz)和 2 MHz(8.60 GHz)子通道,以消除频散效应和射频干扰(radio-frequency interferences,简称RFIs) ...
    我们观测采用了非相干去色散和在线折叠观测模式。每个自转周期被划分为 1024 个相位,并以 30 秒子积分长度进行折叠。观测数据以 8 位 PSRFITS 格式写出。
  • 压缩文件中包含了我们所有194次双频观测fits文件,这些文件都折叠了时间和频率。
    另外,我们还单独提供了文章中绘图所用四次观测(MJD 58502, MJD 59075, MJD 59096 and MJD 59209)fits文件,这些文件折叠了频率。
  • 压缩文件中包含了我们所有194次双频观测fits文件,这些文件都折叠了时间和频率。
    另外,我们还单独提供了文章中绘图所用四次观测(MJD 58502, MJD 59075, MJD 59096 and MJD 59209)fits文件,这些文件折叠了频率。
  • p> <p style="text-indent: 2em"> <strong>图片来源:中国虚拟天文台</strong></p> <p style="text-indent: 2em"> 超新星出现是没有规律 ...
    然而,超新星出现是没有规律,谁也无法预言下一颗超新星会在哪里爆发,科学家往往会错过它爆发前几天。
    他高一成为天文小组组长,大学创办天文社, 工作后又自购设备建立了属于自己星明天文台,对天文爱好和科普热情越来越高涨。
    爱好者只要向天文台负责人申请,在天气和设备条件允许情况下,任何人都可以使用它进行自己感兴趣观测拍摄。高兴设想是,让天文爱好者坐在家里,喝着茶,就可以拍到壮观星系图景。
    人们合力花了仅仅两年时间,就把斯隆数字巡天星系做完了分类。如果只依靠职业天文学家,几乎是不可能完成任务。
  • 第1列是目标源LAMOST光谱编号,第2-3列是duplicate SP-sample中恒星编号和重复观测次数,第4-5列是LAMOST 1D pipeline所得恒星光谱型及LAMOST g波段信噪比 ...
    ,第6-10列是每个参数改正因子(k)。
  •  
我们使用cookies为您提供更好的体验。继续使用本网站,即表示您同意按照我们的Cookie 政策使用cookie。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