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0年8月到2023年7月,中性氢巡天面积已超过7600平方度,大约占整个FAST可探测天区35%。
    目前,研究团队已在1305.5-1419.5 MHz的频率范围内识别出41741个中性氢星系样本,样本数量和数据质量远超国内外其它中性氢巡天项目。预计未来五年,中国天眼将探测到十多万个中性氢星系样本。
    研究团队向星系宇宙学领域研究人员分享了迄今为止世界最大中性氢星系样本、近邻星系中性氢气体分布和大尺度结构观测数据。
    巡天数据对研究星系低质量端中性氢质量函数、限制暗物质性质、发现未知暗弱星系、研究宇宙大尺度结构与演化等课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 图2:HMT(图片来源于星明天文台) 与项目网页C14图像切割模式不同(C14模式只切割出原始图像中的星系附近的部分天区发布在网页,使剩余图像中可能存在的变星和一些罕见天体类型,无法通过网页图像 ...
    为了让更多人可以参与到新天体发现中来,也为了真实目标不至于淹没在繁浩数据之中,高兴老师将每人每小时可提交可疑图像数量增加至10张。
    不可避免地,参与者提交可疑图像数量也随之增加,管理员查验渐渐显得力不从心,后台可疑图像出现积压情况。
    下表是一个月(2021年12月16日~2022年1月15日)出图量、参与者提交可疑图像数量(疑似量)、管理员查验数量(查验量)统计情况。
    (2020年第四季度起实施) 二、第二次调整 随着6月7日HMT加入PSP,项目出图量大量增加,原贡献奖“看图数量达到十万张”颁发条件已不适应实际情况,为此2021年9月 ...
  • 盖亚全天天体测量干涉仪(Global Astrometric Interferometer for Astrophysics,简写为Gaia)是欧洲空间局最重要的项目之一,是依巴谷天文卫星(Hipparcos)后继天文卫星 ...
    ,它将人类天体测量精度推到了前所未有高度。
    它于2013年12月发射升空,几周后到达地月系统第二拉格朗日点,于2014年7月开始了为期五年巡天任务。
    此次发布星表是建立在2020年12月3日发布盖亚第三批早期数据版本(Gaia EDR3)基础。因为观测信息相同,所以Gaia DR3包含天体测量和测光数据与Gaia EDR3完全相同。
    不同之处是增加了一批天体物理参数、构建了一些特殊星表数据,比如:光谱相关参数数据、变星星表、双星星表、太阳系内天体信息等,并首次释放了展源(如星系)数据。
  • 3C 273光谱数据由美国亚利桑那大学Steward天文台Paul S.
    Smith教授及其合作者在2008年11月至2018年7月利用Kitt Peak2.3米Bok望远镜和亚利桑那的Bigelow峰1.54米Kuiper望远镜观测获得,可以在网站http://james.as.arizona.edu ...
    此数据在公开数据基础经过简单筛选和合并,包括了270条高质量光谱,做了[OIII]波长定标和银河系消光改正。
  • 宽线区动力学建模软件,用于分析活动星系核宽线区反向映射数据,测量中心超大质量黑洞质量以及宽线区结构和动力学。软件由C语言编写,支持MPI并行库,可在超算集群运行。
  • 2023年传到论文预印本网站arXiv天文学论文总数第一次超过了此前最高2020年(共有17283篇,其中以天文为主分类有14834篇),创下新高,达到17932篇(若只算首个分类为天文论文, ...
    图1 预印本网站arXiv每年提交天文学论文总数 我们还统计了第一作者国别,可以看到美国研究者贡献了超过五分之一天文学论文,中国研究者以超过十分之一占比位于第二,英国、德国、意大利等国文章数比较接近 ...
    排名第十位以后的国家也一起贡献了与美国相当论文数,这可以在一定程度反映天文学科国际发展水平。不过还有约7%论文无法有效地确定国别,主要原因是tex源文件通讯地址写法多种多样。
    如果按照时间查看近20年里各国天文学家论文贡献,可以清楚地看到我国天文学研究近年来的飞速发展态势。 图3 各国论文提交数量逐年变化 我们照例统计了这些论文中的热门术语。
    如果我们考察相关论文数和去年差值,可以得到变化最大关键字排名: black hole, 增加 100篇 Bayes factor, 增加 74篇 stellar mass, 增加 72篇 ...
  • LAMOST DR5 A型恒星参数星表 第一版发布了LAMOST先导巡天和正式巡天前五年获得的440173个A型星光谱和相关参数。与DR1相比,此星表增加了更多的谱指数信息。
  • LAMOST DR4 A型恒星参数星表 第二版发布了LAMOST先导巡天和正式巡天前四年获得的364011个A型星光谱和相关参数。与DR1相比,此星表增加了更多的谱指数信息。
  • LAMOST DR4 A型恒星参数星表 第一版发布了LAMOST先导巡天和正式巡天前四年获得的365119个A型星光谱和相关参数。与DR1相比,此星表增加了更多的谱指数信息。
  • DR6 v2版数据集高质量光谱数(S/N>10)达到938万条,约是世界其他地面巡天项目发布光谱数之和2倍。
    同时,DR6 公开发布数据中还包括一个613万组恒星光谱参数星表,依然是目前全世界最大恒星参数星表。
    图1:LAMOST先导巡天和正式巡天前六年天区覆盖图 由于1D数据处理软件系统升级和算法优化,DR6 v2版数据中光谱识别率大大提高,将DR6 数据中可以分类光谱数量由原来的93%增加到96%; ...
    DR6 v2版数据增加了部分恒星碳、镁、钙等12种化学元素金属丰度参数,丰富了恒星参数星表信息。
    LAMOST巡天七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获取光谱数突破千万量级光谱巡天项目。 DR6数据集公开发布标志着LAMOST光谱在国际正式进入千万量级时代。
  • 很快,一个星点引起了他的注意,在前几天底片里这个位置空无一物,他意识到自己发现了一颗位于M31中新星。
    随后,张宓又联系了图尔库大学天文学家StevenWiliams,告知其这一疑似再发新星爆发发现。
    他们指出该候选体光谱与2012年爆发期间相似,均为He/N型新星,暗示M31N 1923-12c再发周期短至9年,属于再发周期10年之内快速再发新星。
    比银河系再发新星天蝎座U爆发更为频繁,增加了M31中大量“快速再发新星”(Darnley & Henze,2020,https://ui.adsabs.harvard.edu ...
    /abs/2020AdSpR..66.1147D/abstract )数量(已知19个M31再发新星中,有11个再发周期≤10年)。
  • 本课题利用6.5米麦哲伦望远镜M2FS多光纤光谱仪观测了包括SXDS等深场。观测波长覆盖范围为760至960 nm,分别本领约2000。
    这儿包括的是我们利用自己软件处理完光谱数据。
  • 近期,云南天文台陈兴浩博士、丁旭博士、国家天文台张孝斌研究员和云南天文台李焱研究员、季凯帆研究员等人基于TESS巡天数据认证了123颗新盾牌座δ型脉动食双星,使已有该类型脉动食双星样本增加了约 ...
    通过分析掩食可以精确测定双星系统质量、半径等参量,为星震学模型提供严格约束,而星震学研究则可以揭示恒星内部物理过程和结构信息,进而为恒星演化模型提供依据和检验。
    基于TESS巡天项目提供测光数据,研究人员系统性搜寻了含盾牌座δ型脉动食双星系统,共找出242颗候选体。图1所示为脉动食双星脉动主周期和轨道周期关系图。
    通过分析候选目标在赫罗图位置以及其脉动周期同轨道周期、恒星参数等关系,216颗目标被认证为盾牌座δ型脉动食双星。 图1:食双星脉动主周期和轨道周期关系图。
    此外,研究工作新发现了123颗盾牌座δ型脉动食双星,有效扩充了已有盾牌座δ型脉动食双星样本数量增加了约三分之一。
  • 同时,行星系统内平均行星个数,则随着年龄增加而减少。
    图3.行星出现率随恒星年龄变化。 研究团队还发现,行星系统轨道倾角弥散度随着恒星年龄增加而上升。
    在恒星较为年轻时,其轨道倾角弥散度中值大约为1.2度,在恒星较为年老时,轨道倾角弥散度中值增加到3.5度左右。
    特别的是,太阳系年龄约为46亿年,其类地行星轨道倾角弥散度约为3.5度,同样符合这一规律(见图4)。 此外,有趣的是,如果按照此规律往回推测,太阳系早期可能包含更多数量行星,且轨道构型更加扁平。
    该研究成果近期发表在学术期刊《天文学杂志》(Yang et al. 2023, AJ,166, 243)
  • 本课题利用6.5米麦哲伦望远镜M2FS多光纤光谱仪观测了包括SXDS等深场。观测波长覆盖范围为760至960 nm,分别本领约2000。
  • 天文学和天文数据对公众有着天然向心力,可以预见,非科研用户数量能够非常显著地影响平台各模块用户访问量。   2.
    究其原因,公众超新星搜寻项目对平台用户注册数量及访问人次增加起到了显著作用。
    10岁小学生廖家铭通过本平台发现超新星事件被媒体持续报道,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平台注册用户数在短短8天内增加近九千,并创造了单日注册用户增加4993人历史记录。
    科学数据模块高访问量源自中国虚拟天文台对专业天文学家数据支持,而云资源模块高访问量则源自科研人员及在校师生对中国虚拟天文台主页提供虚拟机使用。
    这可能是因为在公众超新星搜寻项目上线之初官网缺少直接进入项目专题页面有效导流,使大量科普用户误进入了科研数据查询页面。发现情况后做了及时修改。
  • (4-5个数量级),有部分恒星[Ba/Fe]丰度显著偏高([Ba/Fe]>1.0)。
    在观测,大部分恒星钡元素含量与太阳相当。但是,前人研究也发现了一些钡元素增丰恒星,主要为巨星。
    通过LAMOST巡天光谱大数据,研究人员测定出了数百万恒星(包括矮星、亚巨星、巨星等)钡元素丰度,相对于国际其他光谱巡天,这是一个非常独特元素丰度样本。
    研究发现,这些富钡恒星形成机制主要有两种:一是恒星内部元素搬运过程导致了钡元素含量增加;二是双星演化过程中的物质交换引起了钡元素含量增加
    基于AGB阶段恒星增丰模型,研究人员认为这一效应可能与小质量(约1.3倍太阳质量)AGB阶段恒星表面钡元素丰度值随金属丰度增加明显降低有关。
  • 同时,该研究还在帮助推进LAMOST河外巡天策略优化、增加低信噪比光谱红移获取率等方面取得了值得肯定成果。
    项目综述及光谱红移星表发表在《天体物理学报增刊》(2018,ApJS,234,5)
    研究小组得到超过3000个吸收线(圆形)和发射线(三角形)星系光谱红移空间分布,每个星系红移以不同颜色加以区分。   ...
    根据输入星表、图像和最终光谱红移比较结果可推测,对于一般性河外光谱巡天来说,有不超过1/4测光输入源可能并不可靠(非星系)。
    杨明博士认为,目前巡天项目获得的星系光谱数量相对于宇宙中存在的星系数目来说仍然是一个小量,因此更多多光纤光谱巡天项目仍在建设中。而现阶段,天文学家需要更有效地利用观测时间,提高观测效率。
  • BASS DR2天图导览,多幅观测图像拼接合成M101风车星系 图片来源:China-VO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与美国亚利桑那大学之间的国际合作项目——“北京-亚利桑那巡天(BASS)”目前已生成了第二版本 ...
    项目负责人、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周旭说,合并星表包括3.5亿颗恒星和星系测光信息,“这是迄今国内发布天区面积最大星表产品”。
    BASS巡天作为开创性公开巡天项目,在数据所有权和科学研究方面秉承开放态度,通过中国虚拟天文台及时向全世界公开释放。
    在数据处理中,中国虚拟天文台协助将数据传输至阿里云存储,并建立了一组20台高性能虚拟机组成计算集群对数据进行计算,计算最终产生了3.5亿颗天体星表数据,生成了合并星图数据,星图数据基于虚拟天文台 ...
    随着BASS最终巡天计划完成以及数据处理系统不断完善,必将产出更大规模,更高质量数据产品,为人类对宇宙探索做出新贡献。
  • 今日,美国天文学会正式致函IVOA和IAU天文与发展办公室,愿意共同主办首届国际万维望远镜宇宙漫游创作大赛,通过大赛助力“增进并分享人类对宇宙科学认识”使命。
    图2:IAU宣布参与举办国际万维望远镜宇宙漫游创作大赛 相关消息发出后即在国际获得积极响应。截至5月底,已收到来自19个不同国家和地区45个反馈。
    此前该赛事由中国天文学会和国家天文台联合主办,已在国内举办四届,吸引了众多爱好天文公众和青少年关注,参赛人数及作品数量不断攀升,在天文科普领域形成了一定影响力。
    首届国际大赛的重磅登场,将为数驱科教在世界范围内发展开启新篇章。
    为保障大赛的顺利开展,帮助选手更好地了解宇宙漫游创作技巧和赛事规则,2021年万维望远镜全国教师培训组委会特别在今年课程中增加了备赛解析环节,邀请相关专家介绍创作技巧,深度解读评审要点。
  •  
我们使用cookies为您提供更好的体验。继续使用本网站,即表示您同意按照我们的Cookie 政策使用cookie。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