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申请用户遍布国内及澳门和台湾的天文研究机构及高校,主要有国家天文台、云南天文台、紫金山天文台、上海天文台、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澳门科技大学、台湾中央大学等机构;此外还有国外用户 ...
  • 申请用户遍布国内天文研究机构及高校,主要有:国家天文台、云南天文台、紫金山天文台、上海天文台、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国家授时中心、广州大学、中国极地研究中心、贵州大学、澳门科技大学 ...
  • 自10月8日以来,会议网站共收到来自中国科学院天文台站系统、高校、中学、科技场馆、IT科研院所,以及香港、澳门和部队单位等近40个单位,150多名人员的注册信息。
  • 本译名包括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迄今为止(截至到2020年7月15日)公布的811条火星地形地貌名称。包括:拉丁语形式的国际通用名、IAU官方英文说明、中文译名、以及中文翻译说明。
  • 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微软亚太研发集团主席兼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洪小文博士,是该软件配套教学用书互动式天文教学指导丛书的序言作者之一,他认为万维望远镜是先进的大数据、互联网技术驱动科普教育的极好范例。   ...
    —— 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 微软亚太研发集团主席 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  洪小文   沈向洋博士、洪小文博士等人参观万维望远镜展台   以万维望远镜为纽带,国家天文台与微软研究院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 ...
    微软亚洲研究院成立十周年庆典活动上,合作团队在WWT展板前合影   微软亚洲研究院成立十周年庆典活动上,前微软全球副总裁Tony Hey在WWT展板前合影   今年,是微软亚洲研究院成立 ...
  • 世界数据系统(WDS)是国际科学理事会在2008年第29届大会上成立的跨学科组织,其前身是1957年成立的世界数据中心(World Data Center,WDC)。
    WDS的使命是支撑国际科学理事会的长期愿景,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等一系列学科之间,为科学数据、数据服务、产品和信息提供有质量保证的长期管理和平等访问,促进遵守相互协定的数据标准和实践,提供促进和改进数据访问的机制 ...
    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于2011年底成为WDS首批正式会员,同时也是亚洲首个正式会员。依据章程,WDS正式成员和网络成员每三年须经过一次评估,以审查其是否仍具备WDS成员资格。
    今后,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将继续提升业务水平与服务能力,切实保障天文科学数据的规范汇聚、动态管理和集成运用,持续推动科学数据开放共享,激发科学数据融合应用价值,积极参与国际间合作,打造一个高水平、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学数据平台 ...
  • 2018年10月25日,中国天文数据中心正式通过了CoreTrustSeal国际认证,成为亚洲首个获得该认证的数据中心。
    2011年12月13日,中国天文数据中心成为新成立的国际科联下属的世界数据系统(WDS)首批正式成员(Regular Member)。
    中国天文数据中心将以此次认证为新的起点,在国际、国内法律法规,中科院、科技部、基金委、CODATA中国委员会等相关部门和组织的指导下,持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能力,为国内外的科学用户和社会用户提供更好的数据服务和技术支持 ...
  • 同时,支持了国际望远镜观测时间计划(TAP)的时间申请,实现了平台上首个太阳观测设备——抚仙湖一米新真空太阳望远镜的时间申请。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中国科学院新疆天文台、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国极地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厦门大学、南京大学、广州大学、天津大学、香港大学、澳门科技大学 ...
  • 本数据集包括了论文'The precession and inclinational variation across the plane of the Milky Way revealed by open clusters'中的数据和代码,这些文件由文章作者独立完成,使用者可以引用该论文。在Readme.txt和代码中对各文件有注释,如果您有更多问题,请联系作者:何治宏,hezh@mail.ustc.edu.cn ...
  • 本数据集包括了论文'The precession and inclinational variation across the plane of the Milky Way revealed by open clusters'中的数据和代码,这些文件由文章作者独立完成,使用者可以引用该论文。在Readme.txt和代码中对各文件有注释,如果您有更多问题,请联系作者:何治宏,hezh@mail.ustc.edu.cn ...
  • 如下图 为方便快速查看,系统还设置了键快捷键:y:可疑;n:无可疑;r:新旧图切换。旧图试看页面四个快捷键:y、n、r与看图页面相同;f:下一张图。
    大家庭的一员,开始您充满期待的搜索之旅啦~~~~ 如果您打算使用手机看图,可以试试这个网址https://nadc.china-vo.org/psp/search/wap 如果您有发现,我们在提交给国际天文学联合会 ...
    对于提交的报告,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会在得到光谱认证后授予超新星永久编号,并在其网站发布电子公报公布你的发现(根据IAU规则,或早或晚)。
  • 他们发现年轻恒星边缘增厚的强度和年老恒星边缘增厚的强度类似,没有星族演化效应,因此研究团队认为恒星的边缘增厚现象更可能起源于星系扰动的物理过程,而非银的长期演化机制。
    该成果是研究人员利用LAMOST数据在研究银结构动力学及形成与演化问题上又一项实质性进展工作。该成果已被国际知名天文期刊《天体物理学报》接收。 论文详情:点击这里。
    目前科学家普遍认为银存在薄和厚,但20多年前天文学家发现除了薄、厚星族,银还在逐步“变胖”或“变平”,我们称之为银的“边缘增厚(Flaring ...
    目前结果已经直接证实气体比恒星更加延展,间接给出了恒星和热尘埃可能更类似,以及气体和冷尘埃可能更类似的观测证据。
    至此,该国际研究团队已经基于LAMOST和Gaia巡天数据系统完成了的“屋脊”起源、的边缘增厚起源、的翘曲起源、的复杂空间结构与长期演化特征、的边界大小、的复杂非对称性质的各类动力学机制的量化等成果 ...
  • 云南大学中国西南天文研究所陈丙秋副教授、李广兴副教授和刘晓为教授利用本团组基于LAMOST数据绘制的国际上首张完整覆盖银的高精度三维尘埃分布图,搜寻银的分子云并精确测量它们的距离,发布了国际上首个具有精确距离测量的银大样本分子云表 ...
    该研究成果已在国际知名天文学期刊《皇家天文学会月报》(MNRAS)。论文链接:https://academic.oup.com/mnras/article/ 493/1/351/5716681。
    分子云主要分布在银中,我们的银河系内大约有数千个分子云存在,这些分子云在星系中扮演着及其重要的角色。
    云南大学中国西南天文研究所团组基于本团组基于LAMOST数据绘制的国际上首张完整覆盖银的高精度三维尘埃分布图(http://www.swifar.ynu.edu.cn/info/1111/1931.htm ...
    这个样本是目前国际上首个具有精确距离测量的大样本分子云表。基于这个样本,研究团组还发现了银河系旋臂中一个新的毛刺子结构(spur)。
  • 该项成果发表在国际知名天文期刊英国《皇家天文学会月刊》(Wu et al.2023,MNRAS,520,1913)。论文链接:点击这里。
    天文学家普遍认为银河系主要的特征结构包括中心核球、银和银晕。其中银又包括厚和薄,且厚恒星先于薄恒星形成,即薄的年龄比厚的年龄更为年轻。
    的形成是银河系在过去约80亿年间非常重要的事件。薄和厚的形成图像是怎样的?最早的薄恒星又是何时何地形成的? ...
    在此基础上,武雅倩等人用化学方法区分了薄和厚的恒星,并系统地研究了银恒星年龄的分布,发现其中最古老的薄星的年龄约为95亿年,其中系统差反映了使用不同恒星演化模型估计的年龄。
    此外,研究还发现第一批薄星的金属丰度分布以及空间分布较为广泛,这表明薄恒星中的内和外恒星可能同时形成。
  • 崔辰州博士的加入填补了编委会中亚洲编委的空白。
    图2:A&C编委会页面节选 A&C期刊首发于2013年,为SCI正式收录期刊,2020年影响因子为1.927,已经成为国际天文信息学领域的核心期刊,在整个天体物理学领域的影响力也在持续快速增长 ...
  • MIST模型下TTS的完整分数。
  • 该研究成果已发表于国际知名天文期刊《天体物理学报》。论文链接:点击这里。 富金属晕星与厚星有相近的金属丰度,却拥有晕星的运动学性质。
    高速厚星具有与经典厚相同的旋转速度和金属丰度分布,并且与经典厚具有基本相同的动力学性质,但它们在运动学分布中与晕星的位置相同。
    图1.图为高速厚星(HVTD,红色的点)、富金属晕星(MRSH,蓝绿色点)、经典厚星(Thick disk,黑色的点)、经典晕星(Hale stars,黄色的点)在轨道总能量-垂直方向角速度图中的分布 ...
    绝大部分的高速厚星位于近邻处,它们的平均金属丰度比富金属晕星更富,内晕中包含非常少的富金属晕星和高速厚星。
    此外,高速厚星存在一个比经典厚更陡峭的旋转速度-金属丰度梯度,而富金属晕的旋转速度-金属丰度梯度比经典厚更平缓。
  • 相关工作发表在国际知名天文期刊《天文学报》(2021,AJ,162,112)。论文链接:点击这里。
    是银河系恒星诞生和运动的主要场所,对银径向与垂向结构的研究有助于拓展人们对银河系形成与演化的认知。
    图1:左图为呼吸模式速度随银高度的变化,右图为弯曲模式速度随银高度的变化。
    3 kpc的范围内,沿着半径方向为银做切片,在不同的切片上研究恒星速度的统计特征与恒星垂向距离(即恒星距离银的高度)的关系。
    研究者发现,南银比北银绕银心旋转得更快,且恒星的径向与垂向运动速度随着垂向距离的增加而呈现出波动型变化。
  • 以及球状星团中热亚矮星的重要观测特征,揭示了不同环境中热亚矮星的起源。
    该项成果已在国际著名天文期刊《天体物理学报增刊》(2021,ApJS,256,28)发表。 论文链接:点击这里。
    其中短周期热亚矮星双星系统被认为是国际引力波探测计划激光干涉空间天线(Laser Interferometer Space Antenna, LISA)可以探测的重要引力波源,并与Ia型超新星前身星有关 ...
    综合LAMOST视向速度、Gaia EDR3 视差、自行数据研究了热亚矮星的运动学特征,给出了热亚矮星在银河系晕、厚、薄中的星族分类,罗杨平等人根据氦元素的含量将热亚矮星分为四个级别:极端富氦热亚矮星 ...
    基于此,研究团队给出了银河系晕、厚、薄中热亚矮星观测统计特征。图1显示了银河系晕、厚、薄中热亚矮星在有效温度氦丰度平面内的分布特征与银河系里的球状星团ω Cen的比较。
  • 这些数据对于许多前沿课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目前已在银的速度场,外翘曲起源及星族起源等研究中发挥了作用,同时该样本将成为LAMOST巡天数据资源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供国际同行使用。
    利用该样本,云南大学研究团队在理解银的速度场、外的翘曲以及特殊星族起源上取得了系列重要进展。具体如下: 一、银翘曲的运动学信号及视向节点角度的测量 旋涡星系的外普遍存在翘曲现象。
    作为一个典型的旋涡星系,上世纪60年代的射电观测揭示银河系外也存在显著的翘曲。随后通过对不同示踪物(如尘埃、恒星等)的观测进一步证实了银翘曲的存在。
    下一步,研究团队计划结合恒星计数和运动学来探究银翘曲的成因。 图2:利用LAMOST和Gaia的红团簇星样本绘制的银平均垂向速度在平面上的分布及利用简单翘曲模型对该图的拟合。
    截止目前,本研究团队基于该样本已被国际知名天文期刊《天体物理学报》(APJ)、《天体物理学报增刊》(ApJS)及英国《皇家天文学会月刊》(MNRAS)正式发表和接受文章6篇,这些成果的取得都表明了这个具有丰富信息的主红团簇星大样本在刻画银真实图景计划中的非凡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
  •  
我们使用cookies为您提供更好的体验。继续使用本网站,即表示您同意按照我们的Cookie 政策使用cookie。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