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文观测底片是天文学观测研究珍贵遗产。在科技部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重点项目支持下,上海底片数字化实验室在2017年完成了29314张底片扫描和归档工作。
    在此基础上,上海天文台研究团队基于Gaia DR2星表对数字化天文底片进行了进一步天体测量定标工作,将初始版本数字底片转换为了标准fits格式天文数字图片,用以满足相关专业天文学家研究工作。
    这批数据包含了北京天文台、上海天文台、紫金山天文台、云南天文台、青岛观象台五个中国天文台站的9台观测望远镜观测数据,时间跨度从1901年到1998年。
    天体精度主要与望远镜焦距有关,对于上海天文台40cm双筒折射望远镜、上海天文台1.56米反射望远镜及云南天文台1米反射望远镜等长焦距望远镜底片,天体测量精度可达到0.1-0.3″。
    本次发布数据与“中国天文底片数字化数据:早期发布”中数据区别如下:(1)更新了早期数据发布所有6615张天文底片头信息,新增这些底片天体测量结果。
  • 天文观测底片是天文学观测研究珍贵遗产。在科技部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重点项目支持下,上海底片数字化实验室在2018年完成了29314张底片扫描和归档工作。
    在此基础上,上海天文台研究团队对数字化天文底片进行了进一步高精度天体测量定标工作,将初始版本数字底片转换为了标准fits格式天文数字图片,用以满足相关专业天文学家研究工作。
    本次数据释放包含了6615张质量较高天文数字底片,观测目标主要为太阳系外天体,解算后天体测量精度达0.2″。
    这批数据中包含了国家天文台、上海天文台、紫金山天文台、云南天文台、青岛观象台五个中国天文台站的多个观测望远镜观测数据,时间跨度从1904年到1998年。
  • 这些成果记录下了火流星划过天际璀璨瞬间,也承载了爱好者们对宇宙星空热爱与好奇。大家对浩瀚宇宙热爱与好奇。
    图1CF20241217094840 CF20241204130812 上传人:高腾 组织:上海流星监测网 发现时间:2024-10-18 03:01:00 拍摄地点:上海嘉定区 坐标 ...
    :东经121.2498, 北纬31.3981 高度角:60 方位角:95 特点:这颗火流星在夜空中划出一道明亮的轨迹,伴随着耀眼光芒和色彩斑斓尾迹,堪称上海地区年度火流星最佳。
    图4CF20250101000059 CF20241204132712 上传人:高腾 组织:上海流星监测网 发现时间:2024-11-03 17:49:27 拍摄地点:上海嘉定区 ...
    CF20241230153943 上传人:孙卫峰 组织:上海流星监测网 发现时间:2024-12-15 01:56:33 拍摄地点:上海市崇明区 坐标:东经121.7579;北纬31.4975 ...
  • 火流星是天文爱好者热衷于观测和记录特殊天象,因为它们不仅壮观而且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
    拍摄者:上海流星监测网SHMN 高腾 ▶ 拍摄地点:上海嘉定区 东向机位 ▶ 拍摄时间:2024年10月18日 03:01 ▶ 拍摄地点:上海嘉定区 东向机位 ▶ 拍摄时间:2024年11 ...
    今年国际流星组织给出了的ZHR15上下预报流量,较往年持平,但今年活动期时收到月亮的强烈干扰,特别是极大期当日正逢今年第二大满月,所以全国数据均不理想。
    因狮子座流星雨流星体进入大气速度很快,故呈现出和英仙座流星雨一样绿尾巴现象,这是流星体和大气中氧分子摩擦产物。
    火流星上报系统欢迎大家随手将观测到火流星视频和图片上传,为建设研究太阳系起源和演化公共数据库贡献力量。一起携手参与全民科学,每个个体力量都是推动科学发现关键!
  • 2023年12月3日,第六届宇宙漫游作品征集公益活动启动会在上海天文馆举行。来自科研院所、高校、中小学、科普场馆、公益机构、艺术策展等领域嘉宾以线上线下形式参会。
    图1 参会代表合影 上海科技馆副馆长、上海天文馆管委会主任刘健在会议中致欢迎辞。
    他表示,信息化建设对科普场馆建设和科学教育开展至关重要,上海天文馆将积极参与本次征集活动举办,为更多基于天文科学数据创作优秀科教作品产出、展示提供全方位支持。
    同时,活动根据作品不同应用场景分成天文微视频和天文课堂两个板块,为科教资源后续推广与应用奠定良好基础。
    ;天文课堂”板块活动方案。
  • 天文底片是天文学观测研究珍贵遗产。近年来,上海天文台底片数字化实验室与乌兹别克斯坦兀鲁伯天文研究所在天文底片数字化方面开展国际合作。
  • 天文底片是天文学观测研究珍贵遗产。近年来,上海天文台底片数字化实验室与乌兹别克斯坦兀鲁伯天文研究所在天文底片数字化方面开展国际合作。
  • 基于上海天文台与美国国立射电天文台关于VLBA观测合作协议,现开始征集2021B观测申请。
    申请者需在2021年2月1日17:00前,在NRAOPST平台上提交英文观测申请书,并将pdf版申请书发送至邮箱prop-vlba@shao.ac.cn,其他注意事项详见下文。
  • 依托上海天马望远镜对脉冲星B0740-28星际闪烁现象长期“双频同时”监测结果,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和北京大学研究人员成功找到回答该历史疑问直接证据,研究成果于2024年12 ...
    为回答这一持续了半个世纪科学问题,上海天马望远镜脉冲星小组和国内同行精心设计了研究方案,并利用天马望远镜将其付诸科学观测实验。
    研究团队成功在2.25和8.60 GHz探测到脉冲星B0740-28星际闪烁现象,并以二维动态形式直观展示出来,还进行了自相关和傅里叶分析(后者结果通常称为二级),从而进一步量化星际闪烁参数以及调制情况 ...
    这项研究是在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和北京大学多位科研人员通力合作之下完成,并获得了多位国内同行有益建议。
    新闻来源:上海天文台官网 ...
  • 在国家天文台和上海天文台同仁共同努力下,近日天文学科技领域云平台实现了1.56米光学望远镜观测数据统一检索。
    目前开放的是对1.56米2014年观测数据库访问,下一步将提供对更长观测时间数据库以及数据文件访问。 天文学科技领域云平台是一个物理上分散,逻辑上统一科研信息化环境。
    近期,平台上集成资源不断丰富。
    上海台1.56米观测数据库外,天文底片数字化项目前期扫描资料、德令哈观测站SONG项目50BiN望远镜数据、怀柔太阳射电望远镜10多年数据、兴隆观测基地多个小望远镜数据均已通过本平台实现了归档和统一管理 ...
  • 2024年8月3日,第六届宇宙漫游作品征集公益活动闭幕典礼在上海天文馆顺利举行。来自各指导单位、主办方、协办方领导、嘉宾,以及漫游创作者代表们共同出席了本次典礼。
    中国天文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天文台书记侯金良研究员表示,参与者们借助科学数据可视化和信息技术手段,充分挖掘和利用全球海量天文数据资源,不仅体验了科学数据魅力,同时也感受到了科技创新力量。
    上海科技馆副馆长、上海天文馆管委会主任刘健表示天文数据为科普教育工作开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灵感与创作资源,上海天文馆将继续支持漫游征集活动举办,为更多热爱天文创作者提供更广阔展示空间。
    图5 优秀指导教师代表发言 典礼上,上海天文馆展教中心网络科普部部长施韡介绍了上海科技馆利用数据可视化技术辅助开展科普教育工作情况,并邀请更多有想法、爱创作天文爱好者们一起探索数据在科普教育领域更多可能 ...
    图6 典礼报告 后续,本次征集活动优秀作品将陆续通过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和上海天文馆平台与公众见面。
  • 征集活动由中国天文学会、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上海天文馆(上海科技馆分馆)、浙江省之江发展基金会联合发起。
    为鼓励更多天文爱好者及教育工作者积极参与天文科普、教育、艺术创作,助力产出更多优秀天文科普教育资源,本届征集活动设置“天文微视频”“天文课堂”两个板块, ...
    上海天文馆(上海科技馆分馆) 浙江省之江发展基金会 联合主办: Openverse 承办单位: 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教育研发应用分中心(华中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西华师范大学 ...
    开始接受作品提交 2024年初(具体时间待定) 在线辅导 2024年5月30日 作品在线提交截止 2024年7月中旬 公示评审结果 2024年7月下旬或8月 征集活动成果总结 征集活动成果总结拟在上海天文馆举行 ...
    优秀作品将在中国虚拟天文台、上海天文馆以及合作媒体相关平台进行展示。 评审方式 征集活动组织委员会将设立专门评审委员会。作品评审由评审委员会负责。
  • 上海天文台作为参赛团队参与了该竞赛,并在总评分名列首位。 论文链接:点击这里。 SKA首个数据竞赛于2018年启动,2019年4月结束。全球共有9支团队按时提交结果。
    上海天文台于竞赛启动即组织人员进行规划准备,展开前期测算,中期虽因数据重新发布而需要对所有数据进行重新处理分析,但参赛团队保持积极应对,经过半年多的努力,反复讨论完善数据分析,完成竞赛。
    在此次竞赛中,上海天文台团队采用了数据前期分析,算法筛选,交叉验证,参数调优等路径。
    而面对如此从庞大数据处理,普通计算机无法全部完成,为此,团队借助上海天文台SKA区域中心原型机系统完成了不同环节数据处理工作。
    图1:所有团队天体搜索结果完备度(左图)与可靠度(右图)情况(自上而下为560 MHz、1.4 GHz和9.2 GHz频段), 上海天文台分析结果由蓝色线条表示。
  • 和常规脉冲星相比,磁星具有剧烈高能现象、多样辐射轮廓、频繁自转变化等显著特点。无论是磁星辐射还是结构、演化等基本问题一直是天文学研究前沿热点。
    继上次成功探测到银河系中心黑洞周围磁星PSR J1745-2900射电爆发后,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天马射电望远镜团组又取得了磁星Swift J1818.0-1607观测研究新进展。
    天马望远镜除了探测到这颗磁星较常见单峰和双峰平均轮廓外,还多次观测到鲜有报道“三峰”平均轮廓。
    尽管和澳大利亚帕克斯望远镜观测仅仅相隔3天,天马望远镜2020年7月21号探测到模式变换现象却伴有剧烈流量变化。
    有关磁星后续监测还在天马望远镜进行,将进一步揭示这类天体奥秘。这项研究是在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支持下完成
  • 6月17日-19日,第二届中国-南非“天文中的大数据挑战”研讨会在上海顺利召开。
    来自中国和南非双方40余位代表参加了会议。   与会人员合影         中国科技部李昕参赞为会议开幕致辞。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陶隽副台长代表组委会做了欢迎致辞。
    随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郝晋新副台长介绍了中国和南非在天文领域合作概况并回顾了历届双边研讨会。
    南非科技部天文部主任Takalani Nemaungani和南非科研基金会业务主任Yunus Manjoo对金砖国家在天文领域合作背景和基金资助情况做了介绍。   ...
    领导致辞         来自中国和南非参会代表就SKA、FAST、LSST等大型项目面临大数据挑战和现状、南非和中国云平台——ILIFU和China-VO技术与服务、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应用等几个议题进行了报告交流 ...
  • 4月12日,上海天文台在佘山科技园区召开“天文底片数字化”中期检查会。
    上海天文台台长洪晓瑜、党委书记侯金良、中国工程院院士朱能鸿参加会议。
    会前,专家们参观了上海天文博物馆内底片库实验室,项目组成员赵建海详细介绍了该底片库整体布局、天文底片保存情况、底片扫描仪工作原理等内容。
    随后,中期检查会在上海天文台佘山科技园区召开,侯金良主持会议。
    项目负责人唐正宏作中期检查报告,报告介绍了目前已完成工作,主要包括底片库升级改造、高精度快速扫描仪国际合作团队研制测试、扫描图像处理软件开发,底片品质界定标准和清洁方案等内容,并对下一阶段工作安排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
  •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郑振亚研究员带领早期宇宙与高红移星系团组,与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美国宇航局戈达德太空飞行中心、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学等国内外多家研究单位科研人员开展联合研究,主要基于郭守敬望远镜 ...
    (LAMOST)发现目前最大绿豌豆(Green Pea,GP)星系样本,在近1550例绿豌豆星系中发现了5例具有双峰窄线特殊星系。
    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郑振亚研究员带领早期宇宙与高红移星系团组牵头联合研究团队,基于LAMOST河外巡天项目绿豌豆星系样本,对LAMOST光谱发射线轮廓进行了分析(如图1)。
    论文第一作者、上海天文台博士研究生林如秋表示,这5例绿豌豆星系双峰发射线成分非常窄,形态致密无法分辨盘结构而且没有明显倾斜角度,因此双峰源于外流或者气体盘可能性低。
    论文通讯作者、上海天文台郑振亚研究员表示,这5例绿豌豆星系比一般II型活动星系核中的双峰发射线星系有更强的[OIII]发射线等值宽度(等值宽度定义为线强与连续比值),而导致这个现象原因可能与早期宇宙中星系并合相关 ...
  • 最近,由国家授时中心乔海花副研究员(上海天文台天马望远镜特聘青年研究员)与上海天文台沈志强研究员,李娟研究员,SKA天文台Shari Breen博士,南京大学杨楷博士以及广州大学陈曦教授组成国际合作团队 ...
    ,在激发态羟基脉泽观测上获得了重大突破。
    “相对于1.7 GHz基态羟基脉泽而言,4.7 GHz激发态羟基脉泽数量更少,强度一般也较弱,光谱中一般具有一个简单无偏振峰值,典型谱线宽度小于1公里每秒。
    而准热辐射产生机制目前仍在研究之中。” “4.7 GHz激发态羟基脉泽光变性是非常强烈,有些源在很短的时间之内,流量密度能够增长两个量级(即变强100倍)。
    而我们观测得到这些结果,能够为光变性研究提供观测样本,进而用来研究4.7 GHz羟基脉泽抽运机制。”文章第二作者沈志强说。
  • 该研究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郑振亚团队主导,与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北京大学等国内多家研究单位科研人员合作完成,相关成果以“Intermediate-mass ...
    对于每个源,上图为连续拟合结果,下图从左到右分别是光学gri三色伪彩图、Hβ和[OIII]拟合结果和Hα拟合结果。
    论文通讯作者、上海天文台研究员郑振亚表示:“这项研究不仅为中等质量黑洞搜寻提供了新样本,而且对于理解低质量星系中的黑洞活动和星系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 论文第一作者、上海天文台博士研究生林如秋表示,为了进一步验证这些候选星系中的黑洞活动,他们团队计划进行多波段后续观测,包括X射线和无线电波段观测。
    “这些观测将有助于更准确地确定黑洞质量和吸积率,从而深化我们对黑洞与星系共同演化过程理解。”论文通讯作者、上海天文台研究员郑振亚补充道。
  • 图1 签约仪式合影留念 上海科技馆副馆长、上海天文馆管委会主任刘健热烈欢迎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一行到来,并期待双方发挥各自优势在探索天文科学数据应用、赋能天文数驱科教,开展天文科普教育研究等方面形成合力 ...
    上海天文馆(上海科技馆分馆)为大赛全程提供媒介及平台支持,并承办大赛颁奖典礼,为天文爱好者提供更多交流、学习机会,让公众对数据驱动天文科普教育理念有更深入了解。
    关于上海天文馆(上海科技馆分馆) 上海科技馆是由上海科技馆、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天文馆三座实体场馆共同组成现代化综合性科学技术博物馆集群。
    上海天文馆是当前全球最大天文馆,以建筑之美、展示之新、馆藏之特、建设之艰和人文之爱塑造“完整宇宙观”,讲好宇宙故事,2021年7月开馆至今一直保持着火爆程度。
    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与上海科技馆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浦东发布) 【科创上海】“引力透镜搜寻”公众科学项目在沪启动,新研究方式正在兴起(学习强国上海) 强强联手推动天文科普教育新发展 ...
我们使用cookies为您提供更好的体验。继续使用本网站,即表示您同意按照我们的Cookie 政策使用cookie。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