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万维望远镜全国教师培训日期临近,现公布日程安排如下: 时间、地点 主题 ...
    万维望远镜与中国虚拟天文台 9:50-10:30 歇 ...
    10:00-10:20 歇 10: ...
    万维望远镜互动体验 9:50-10:50 交流总结与证书发放 *日程安排暂定如上 ...
    相关新闻:《2019万维望远镜教师培训,相杭州,不见不散!》 报名入口:http://wwt.china-vo.org/training2019/ ...
  • 备受关注2018年万维望远镜培训日期临近,现公布日程安排如下: 8月7日 报道 8月8日上午 初识万维望远镜 8月8日下午 互动式天文教学 8月9日上午 使用万维望远镜制作漫游 8 ...
    月9日下午 参观青岛观象台 8月10日上午 万维天象厅及结业 培训过程中,老师可随时利用歇时间,参观体验移动式万维天象厅   时间、地点 ...
    9:50-10:50 交流总结与证书发放   *日程安排暂定如上,最终可能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请以当天组委会公布为准 ...
    近期组委会不断接到老师们申请延期报名消息。为了更好的服务老师们,组委会决定为还没来得及报名老师们将报名截止日期延长至下周五(7月20日)。
    相关新闻:《万维望远镜教师培训, 盛夏青岛、激情相》 报名入口:http://wwt.china-vo.org/training2018/ ...
  • 相当于一颗中子星密度),它与白矮星、黑洞一起成为不同质量恒星演化到最后的三种终结产物。
    1967年,第一颗脉冲星(也被证实为一颗快速自传中子星)被发现使中子星从一个理论猜想变成了一个可被实际观测真实天体。
    研究团队利用我国五百米口径球面射望远镜(FAST)对其进行了一个小时观测,同样也没有观测到中子星脉冲信号,说明该中子星脉冲信号不存在或者非常微弱无法被探测到,也可能是脉冲辐射并未指向地球。
    另外,通过多波段观测数据获知,该双星系统中的红矮星色球层活动比较活跃(如图2所示,红矮星外围金边为色球层;外围火焰状的为日冕)。
    v0版数据已面向国内天文学家和国际合作者发布)。
  • 该数据是我们在论文《用COLA快速生成模拟星系表》中提到SDSS DR12星系模拟星表,产生快速模拟星表技术是基于以下几个:Code for Anisotropies in the Microwave ...
  • 这是“Fast generation of mock galaxy catalogue with COLA”一文中所用到数据集,包括BOSS CMASS NGC星系模拟星表和暗物质粒子模拟直接输出暗物质晕表 ...
  • 下面是我简单了解到第一周部分情况: 颜毅华研究员为获得IAU博士奖的学者颁奖(颜毅华 供图) l 国家天文台颜毅华研究员作为太阳与日球层学部主席为获得IAU博士奖的学者颁奖、介绍明安图太阳射日像仪最新成果 ...
    ; l 北京大学三位获得IAU博士奖的优秀年青学者在大会上展示自己研究成果; l 国家天文台副台长薛随建介绍中国参加30米望远镜情况; l 上海天文台沈俊太研究员介绍银河系结构方面最新研究进展 ...
    ; l 国家天文台詹虎研究员报告并在大会子会刊上介绍中国空间站巡天项目; 等等等等,一定是挂一漏万,还请大家海涵。
    子会刊(e-Newsletter)是本届大会组委会为落实绿色办会的承诺采取新举措。上周“绿色”主题那期现场报道中忘说了。   今日看点 大会第二周第一天仍然是学部科学日。
    上午歇前安排了S346(高质量X射线双星)学术研讨会的大会报告,然后便进入A(基本天文学)、B(设施、技术和数据科学)、C(教育、科普和遗产)、D(高能现象和基础物理)、E(太阳和日球层)、F(行星系统和生物天文学 ...
  • +4117574、PNV J00432258+4119025;同时高兴立即安排公众超新星搜寻项目(PSP)所属两台望远镜(即C14与半米望远镜HMT)对M31进行观测。
    14日凌晨,徐建林和周文杰在PSP项目2时放出M31 A4.fts6图像中发现一颗候选体,谭瀚杰进行了查验,同时高兴安排NEXT对该候选体进行补拍。
    在获取光谱之前,对该天区进行了V、Rc滤镜直接成像。
    测量得到亮度(V=17.19±0.05,Rc=16.99±0.06)与两天前获得的数值(ATel#14913)相比,该天体在R波段亮度降低了0.6 星等。
    (使用基于顶点快速减数据处理流程。
  • 这是我们论文“用COLA快速生成模拟星系目录”支持数据,包括模拟目录和merger-tree输出晕文件。
  • 近日,由杭州子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以及三峡大学等单位组成研究团队利用我国郭守敬望远镜(LAMOST)和欧空局盖亚(Gaia)卫星巡天数据,详细分析了太阳邻域1万光年范围内大 ...
    图1 银河系银盘并不平滑,而是存在“波浪”一样起伏(图源:海蒂·纽伯格) 在研究过程中,林俊等人详细分析了在太阳邻域大1万光年(距离银河系中心圆周轨道半径 ...
    发现在银盘垂直方向上位于银盘北侧2.3光年和银盘南侧1.6光年附近的恒星速度弥散曲线存在下凹。该下凹特征在不同半径、不同金属丰度样本中普遍存在(图2所示)。
    此外,由于垂直引力势随半径增大而减小,导致半径较小的“蜗牛”结构位于相空间的外围,因此与z轴交点会更远离银盘,呈现出观测上错位趋势。
    该工作在杭州子科技大学田海俊教授、上海交大郭锐博士、三峡大学Sarah A.
  • 快速暴(Fast Radio Burst;FRB)是一种持续仅数毫秒神秘射暴发现象,其起源研究是当前天体物理前沿热点课题。
    国家天文台研究人员朱炜玮、李菂等与合作者利用自主研发搜寻技术,结合深度学习人工智能,对海量FAST巡天数据进行快速搜索,并发现了新快速暴。
    图1:新发现快速暴FRB 181123消除色散影响后的动态,该FRB有罕见三峰结构。
    研究者正在通过FAST优先重大项目“快速搜寻和多波段观测”对该FRB进行跟进研究。
    未来FAST望远镜将会通过“多科学目标漂移扫描巡天(CRAFTS)”和“快速搜寻和多波段观测”等FAST优先和重大项目,发现和观测更多FRB,进一步对该神秘天文现象起源和发生机制研究做出重要贡献 ...
  • 北京时间5月12日,国际科学期刊《科学》发表了围绕中国天眼FAST发现最新成果,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领导国际合作研究论文“一个重复快速暴周湍动环境中的磁场反转”,揭示了快速暴可能双星起源 ...
    快速暴(FRB)是在无线波段宇宙中最剧烈爆发现象,其物理起源未知,是天文学领域重大热点前沿之一,也是中国天眼FAST核心科学目标之一,富含科学机遇。
    这种以月为时间单位极端反转,很可能由伴随快速大质量天体造成。快速暴信号穿过大质量恒星星风甚至黑洞喷流造成磁化等离子体环境,随着双星相互绕转发生信号磁特征方向反转。
    “重复快速暴周围磁场湍动成分可能像毛线团一样杂乱无章”,论文合作者云南大学杨元培教授解释道。
    该发现表明快速暴源周围磁化环境存在剧烈演化,为揭示快速起源和环境迈出了重要一步。未来,对于中国天眼发现FRB 20190520B持续监测有望进一步揭示快速起源和环境。
  • 国家天文台李菂、朱炜玮团组,以牛晨辉博士为主团队在FAST海量数据中搜寻出3例新高色散快速暴。
    图1:CRAFTS新发现三例快速快速暴(Fast Radio Burst; FRB)是一种持续约千分之一秒神秘宇宙射信号。
    图2:FRB样本能量和宇宙年龄 澳大利亚香农(Shannon)博士等比较了帕克斯望远镜和澳大利亚平方公里先导阵快速暴样本比对分析,得出FRB流量通量(Fluence)与色散(Dispersion ...
    FAST探测到这几例FRB事件具有流量通量低,色散值高特点,填补了FRBFluence-DME相图中空白,补充验证了Fluence-DME反相关关系。
    FAST是目前世界上灵敏度最高单口径射望远镜,本次搜寻数据来自于FAST优先和重大项目“多科学目标漂移扫描巡天(CRAFTS)”。
  • 快速暴(FRB)是在无线波段最为剧烈爆发现象,其起源未知,是当今天文学领域最大热点前沿之一。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李菂团队系统分析了来自包括“中国天眼”FAST、美国绿岸望远镜GBT在内多项数据,首次提出了能够统一解释重复快速暴偏振频率演化机制,并基于此导出了能够描述快速暴周边环境单一参数即 ...
    这一机制支持重复快速暴处在类似超新星遗迹复杂离环境中,并且可以通过偏振观测确定其可能演化阶段,为最终确定FRB起源提供了关键观测证据。
    图1:重复快速暴偏振频率演化关系。不同颜色线代表不同快速偏振随频率演化关系曲线,每条线仅用一个参数“RM弥散(σRM)”拟合。
    快速偏振性质包含了快速暴本征特性与形成环境丰富信息,对快速暴偏振性质精确测量将继续推进对快速暴环境及其起源理解进程。
  • 迄今,天文学家仅发现了32颗磁星及其候选体,其中仅有6颗在射波段被探测到周期性脉冲辐射。相比于已发现3500余颗射脉冲星样本,其数量可谓极其稀少。
    由于其奇特观测特性和物理特性,磁星观测研究对探究中子星演化、揭示快速暴辐射等一系列科学问题均具有重要意义,因而被全球各大天文望远镜作为重要观测目标。
    XTE J1810-197于2003年被发现,是第一颗被探测到射波段辐射磁星。但它在2008年底进入射沉寂期,直至2018年12月才再次被探测到射辐射。
    另外,尽管该磁星绝大多数情况下表现为谱指数接近零平谱辐射,但随着进入毛刺状爆发辐射状态其有变陡趋势,而且谱指数涨落更加明显。
    如果该磁星磁场为扭曲偶极场,两个频率辐射高度会随着磁场扭曲程度增大而快速下降”。
  • 虽然该候选体在多张图像上均可见,然而由于它与已知规则或半规则红变星WeCAPP V6266位置接近,且未超过这颗变星光变范围,因此可能是同一天体。所以该发现并未上报。
    11月29日晚,任育庆通过NEXT拍摄图像又发现了该候选体,它的亮度已达到18.6星等(无滤镜),超出了WeCAPP V6266光变范围。
    12月29日清晨,来自捷克科学院天文研究所昂德列夫天文台天文学家Kamil Hornoch等人发布了第15831号天文学家报(ATel#15831),报告了他们独立发现,并将其编号为M31N 2022 ...
    图5 TNS页面 他在分类报告中备注道:“我们使用冈山天文台3.8米晴明望远镜上光纤馈积分场光谱仪(KOOLS-IFU),获得了候选体光谱。
    该光谱范围为4100埃至8900埃,光谱分辨率约为500”、“我们光谱由蓝色连续主导,并且有很强的Hα和Hβ发射线,其中Hα发射线半高全宽约为 ...
  • 在LAMOST运行和发展中心及相关单位共同努力下,2022年3月31日,包含先导巡天及正式巡天前九年LAMOST DR9数据集(v1.0版本)正式对国内天文学家和国际合作者发布。
    根据科学需求, DR9 v1.0在原来数据基础上做了如下更新:(1) 提供了连续归一化后的光谱数据产品;(2) 以Gaia和PANSTARR数据为基础星表,构建了LAMOST天体目标的唯一标识UID ...
    DR9 v1.0数据集包括5533个低分辨率观测天区,1529个中分辨率观测天区。发布光谱总数达到1944万条,其中低分辨率光谱1122万,中分辨率非时域光谱184万,中分辨率时域光谱638万。
    此外,DR9发布数据中还包括一个879万组恒星光谱参数星表。LAMOST继续保持发布光谱数和恒星参数数量国际第一地位。
    图1 LAMOST DR9数据详情 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为LAMOST DR9数据发布搭建了专门数据发布平台,科学用户可登录网站(http://www.lamost.org/dr9/v1.0/) ...
  • 太阳射宽带动态频谱仪观测数据,太阳射宽带动态频谱仪(SBRS)主要记录观测太阳大气无线辐射动态频谱随时间变化特征,望远镜位于怀柔太阳观测站,此数据为1994年至至今观测数据。
  • 近日,北京师范大学天文系苑海波副教授和研究生张若羿利用LAMOST和Gaia数据在仙女座星系(M31)和三角座星系(M33)外围探测到了尘埃信号。该成果发表在《天体物理学报通讯》上。
    在本星系群中,M31和M33分别是最大和第三大星系,但探测这两个星系外围尘埃依然非常具有挑战性。
    利用来自郭守敬望远镜(LAMOST)和Gaia卫星19万颗恒星数据,利用恒星配对的方法精确测量恒星消光,两位研究者在M31和M33区域构建了一个范围大且精确银河系二维前景尘埃红化图。    ...
    在仔细地去除了SFD98尘埃图(它包含来自银河系、M31和M33尘埃信号)银河系前景信号后,研究人员揭示了M31和M33外围一个相当大区域内尘埃分布情况。
    他们发现M31和M33盘中的尘埃向外延伸至它们光学半径2.5倍处。而且在M31晕中还存在大量团块状和丝状结构,尘埃晕延伸距离超过100 kpc,是其光学半径5倍。 晕中的尘埃来自哪里? ...
  • 赛弗特星系是一类射宁静活动星系核,绝大多数没有喷流,中心超大质量黑洞吸积盘产生了连续辐射,离连续照射宽线区气体云产生宽发射线。
    宽发射线反响映射就是测量光学和紫外连续、宽发射线光变之间的时间延迟,研究宽线区尺度、几何结构等物理性质,并与宽发射线宽度结合,计算中心黑洞质量。
    由连续和宽发射线光变曲线交叉相关得到宽发射线区平均半径为7.5光天,宽发射线宽度1700 km/s,中心黑洞质量为2400万个太阳质量。
    结合反响映射历史观测资料,研究人员发现NGC 3516宽发射线区半径大30年基本无变化,宽发射线区可能是一个很窄椭圆环。
    他们推测,宽发射线Hβ从很强到极弱来回变化以及宽线区半径大30年基本无变化这些现象,可能是由中心黑洞吸积率变化产生。 图2:反响映射速度分布图和均方根光谱。
  • 近期,由德州学院王丽丽副教授、上海天文台沈世银研究员、国家天文台罗阿理研究员等人组成研究团队分析了LAMOST巡天中43000个星系,并成功测量了这些星系平均年龄和金属丰度,首次发布了LAMOST ...
    星系星族基本参数星表,这为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星系形成与演化历史提供了重要的科学资源。
    星系具有复杂恒星形成历史,因此其星族特征测量和分析一直是星系天文学研究热点和难点。
    星系星族成分分析常用基于全星族合成方法,但这种方法具有一定局限性,特别敏感于星系光谱中的连续形状,高度依赖于星系光谱信噪比及流量定标的精度,因此,测量LAMOST星系光谱星族参数是一项艰巨任务 ...
    结果表明,该方法得到年龄和金属丰度与模拟星系内禀值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该方法测量LAMOST星族参数值与同源SDSS光谱使用全匹配得到参数值基本一致。
  •  
我们使用cookies为您提供更好的体验。继续使用本网站,即表示您同意按照我们的Cookie 政策使用cookie。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