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briele Giovannini先生,告知由该学部提交的“虚拟天文台职能工作组(Virtual Observatory Functional Working Group)”提案获得批
  •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可下载该论文)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取线上调查,收集14130份有效问卷,回收率100%。
    图2 各地区学校的天文设施及资源情况 (4)学生天文知识的储备低于《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基》 按照《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基》(简称“基”)第十三则要求中国公民掌握基本的天文知识设置 ...
    图3和图4所有题目的正确率都没有超过50%,可见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的天文知识储备没有达到“基”。
    目前,在数、理、化、天、地、生六大自然科学门类,天文学是唯没有被独立列于中小学课程体系当中。
    致谢 问卷采集过程,得到了全国多地教育部门及学校老师的支持与帮助,在此并致谢!
  • 2021年9月11日22时许(除特别说明外,本文中所有时间均为北京时间),张宓在宁波市教育局-新疆天文台望远镜(NEXT)拍摄的M31星系核心区域原始图像, ...
    在0时放出的图像,虽然这两颗候选体比较暗弱且接近星系核心,有定的识别难度,但仍有毕春朋、黄帅两位项目参与者凭借自己的“火眼金睛”提交了上述候选体,张宓随即对他们的提交作出了判定 ...
    这项工作是俄罗斯联邦科学与高等教育部批的俄罗斯科学院特设天体物理台政府合同的部分。
    这项工作是俄罗斯联邦科学与高等教育部批的俄罗斯科学院特设天体物理台政府合同的部分。这项工作也是保加利亚自然科学基金会拨款DN18/10-11.12.2017的部分。
    AT 2021ypn成为了这3颗候选体个获得证认的发现,祝贺AT 2021ypn的4位发现者!
  • 周期脉动是耀斑辐射过程中的种常见现象,是理解耀斑动力学过程的重要手段之,同时有助于理解粒子的加速过程。近年来,随着望远镜技术的不断进步,对于太阳的观测进入了高分辨率,多波段的时代。
    耀斑周期脉动的多波段观测研究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然而关于它们的触发机制还存有争议。同时由于观测的限制,目前耀斑振荡在H-α和伽玛射线等波段的观测研究比较少。
    近期,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紫台)李东博士与国内外同行合作,在耀斑周期脉动的多波段观测研究中取得系列进展。
    图2:耀斑前项周期脉动的多波段观测 此外,使用Konus-Wind卫星的高能观测数据,并结合地面的射电观测数据,研究人员还研究了2017年9月6日的个X9.3级大耀斑的周期脉动现象。
    图3:耀斑在不同能量范围的小波分析结果 以上三个工作揭示了周期脉动在耀斑不同时刻的观测特征,对耀斑的预报以及耀斑中的粒子加速过程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围绕ASO-S卫星探测计划“磁两暴& ...
  • 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抚仙湖太阳观测与研究基地研究人员利用米新真空太阳望远镜(NVST)并结合其他地面和空间望远镜的数据,针对太阳大气中周期快摸波列的产生过程以及运动学特征进行研究,进步揭示了周期快摸波列的形成物理机制 ...
    对于太阳大气波动的研究,不仅有助于进步理解太阳大气波动的物理本质,而且有利于理解太阳爆发活动。同时,通过太阳大气波动的内在性质,可诊断太阳大气上些重要物理参数(如太阳大气磁场)。
    日冕周期快摸波列是太阳爆发活动期间存在多个波前间歇性向外传播的现象。这种现象般会在极紫外波段的图像彰显出来。它们的传播速度可达500至2000公里每秒,且可出现在日冕物质抛射泡的前端或后端。
    方面,有学者认为它们是由太阳爆发活动中间歇性的磁重联所激发;另方面,有学者认为它们是连续的磁声波遇到波导结构产生色散的结果。因此,需要更多的观测证据来解决日冕周期快摸波列的形成问题。
    利用NVST以及其他望远镜的数据,王金成及其合作者详细研究了发生在2017年9月12日的两个同源日冕周期快摸波列。研究者发现这两个同源日冕周期快摸波列是由两次的同源小尺度暗条爆发所产生的。
  • 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NADC)高级工程师李长华及博士研究生张震、左雄参加了本次会议。
    黑客马拉松(Hackathon)是类集体协作的竞赛活动,旨在通过团队合作和技术创新解决实际问题。由主办方提供命题,参与者分组聚集在起,通过团队合作和技术创新在规定时间内解决主办方提出的问题。
    图4 主办方为大家进行分组,大家进行自我介绍与团队破冰 图5 主办方介绍题目,做相关的邀请报告 Hackathon 持续了2天的时间,参与者们在激烈的竞争展示了出色的技术能力和创新思维。
    雄和张震均在各自的团队中表现出卓越的创造力和合作能力。
    图6 左雄和张震参与Hackathon比赛答辩 经过激烈的答辩和评审,评委们点评了各团队的工作。两人的创新想法和杰出表现均获得了评委和参赛者的致好评。
  • 而星际脉泽(主要是羟基、水和甲醇脉泽)广泛存在于大质量恒星形成区,其脉泽斑具有小而亮的辐射特征,且这些脉泽辐射具有穿透尘埃的特性,所以成为示踪大质量恒星形成区,尤其是探索小尺度范围内物理和动力学特性的最有效探针 ...
    羟基分子是星际介质首次被探测到的分子,于上世纪六十年代被探测到。基态羟基脉泽也是第种被探测到的天体脉泽。根据跃迁能级分类,羟基脉泽分为基态羟基脉泽和激发态羟基脉泽。
    而激发态羟基脉泽般与大质量恒星形成区相成协。在大质量恒星形成区,通过同时观测基态羟基脉泽和激发态羟基脉泽可以限制脉泽所在区域的物理条件,例如氢分子密度,温度和速度梯度等参数。
    ”文章第作者乔海花介绍,“但是和基态羟基脉泽光谱有个最大的不同之处是,在某些大质量恒星形成区,我们能够探测到谱线宽度从几公里每秒到20公里每秒的热辐射。
    热辐射的产生机制目前仍在研究之中。” “4.7 GHz激发态羟基脉泽的光变性是非常强烈的,有些源在很短的时间之内,流量密度能够增长两个量级(即变强100倍)。
  • 近期,国家天文台项目研究员李婷等人利用云南澄江抚仙湖米新真空望远镜(NVST)的观测数据,发现在太阳黑子附近的色球表观扇形喷流。
    在初始扇形喷流传播的过程中与附近谱斑的磁结构相遇、碰撞,之后初始扇形喷流演化为两部分,部分从谱斑位置向回反射,另部分发生偏折后继续向外运动,形成表观扇形喷流。
    表观扇形喷流与黑子—谱斑磁系统之间的磁分割面形态类似,暗示着表观扇形喷流的物质由磁分割面的扇面所主导。
    我们发现的表观扇形喷流第次从观测上展示了磁分割面的形态和结构,开拓了证认磁场拓扑奇异结构的新思路。 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为观测设备和研究计划提供数据与技术服务。
    图1:第行为NVST的Hα线心观测图像,中间两行分别为Hα-0.4埃和Hα+0.4埃观测图像,最下面行为多普勒图像。
  • 来自世界89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多名与会者参加了会议,其中包括近100名新闻界人士。这些数字使它成为有史以来组织的最大的IAU大会之
    在闭幕式上,大会还批了1248名新个人会员加入IAU,使其个人会员总数超过13500名。
    在这些新加入IAU的个人成员,有30%是女性,这相对于以前IAU会员的性别平衡有了很大的改善,之前只有18%是女性。   ...
    大会的亮点之是IAU100项目的启动。IAU100展览展示了自IAU成立以来天文学和空间研究发展的亮点。期间也举行了些小型庆祝活动,如奥地利加入ESO的第个十年,A&A杂志50周年纪念等。
    2018年IAU大会期间还举办了题为“Inspiring Stars”的展览,这是个国际巡回展览,让观众体验天文学作为门普适的科学,鼓励、加强和强调教育、教学以及专业层面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
  • 研究进展通过揭示不同角宽度的日冕物质抛射具有的不同周期,为太阳和空间物理学家建立日地关系的因果链、提高空间天气预报的准确率提供了新的线索。
    这些周期里普遍存在大约4.3-7.2月的Rieger型周期和2年左右的双年振荡( QBOs)。
    由于CMEs的角宽度在决定CMEs和相应的冲击是否会到达地球起重要作用, 并且不同角宽度的CMEs在地磁效应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 为了进步揭示不同角宽度CMEs的周期行为,团队基于SOHO/LASCO ...
    此外, 与前人研究结果对比, 我们得到了些相同的周期, 但只在特定的太阳半球或太阳活动周内发现些新周期。这些新周期的出现也可能与我们使用角宽度来对CMEs进行分类有关。
    研究表明CMEs的准周期性还在太阳耀斑、太阳风、行星际磁场和地磁活动存在。因此,CME的准周期性变化应该是日冕磁活动、太阳耀斑爆发以及行星际空间的振荡特性之间的个纽带。
  • 十几年前,天文学家首次发现来自个超大质量黑洞的X射线周期震荡信号—“黑洞的心跳“。十几年后,当天文学家再次有机会观测这个黑洞时,发现这个信号仍在持续。
    图1:黑洞视界附近物质分布想象图,以及XMM-Newton卫星在2007年和2018年分别观测到的X射线周期震荡(心跳)信号。
    宇宙存在大量的具有百万至上亿个太阳质量的黑洞。电影《星际穿越》里的“卡刚图雅“黑洞就是这样个大黑洞。
    漂浮在星际空间中的物质会被黑洞的引力所俘获,在逐渐落入黑洞的过程,会形成个圆盘状的结构,并在黑洞周围很小的空间里释放大量的能量,从而产生很强的高能辐射,比如X射线。
    通过简单的质量对比,科学家们估算了RE J1034+396的理论心率,发现和实测心率很致。 图3:周期振荡(QPO)或“心跳”的模型。
  • 在2021年,我们通过分析颗热木星WASP-121b在光学波段(Hα)的信息,证实这颗行星正在发生大气逃逸。
    随着观测的进展,目前在些系统同时探测到了多条吸收谱线,但能同时解释多条谱线的工作还非常少见,尤其是同时重现Hα和He λ10830Å的透射光谱。
    左图和右图分别为基模型的Lyα 散射速率和激发态氢原子数密度在柱坐标中的分布。图白色圆圈代表行星本身,周围是行星大气。
    左图为Hα透射光谱,其中带误差棒的散点为观测数据,红色实线为最佳拟合模型,该模型的大气氢氦比为98/2, XUV辐射流量为基值的0.5倍,X射线流量与总XUV流量之比即谱指数为0.3。
    上述研究成果近期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天体物理杂志: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论文第作者为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博士生闫冬冬,通讯作者为中科院云南天文台郭建恒研究员。
  • 8月20日是第30届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大会第天。从大会工作人员处获悉,来自近百个国家的3000多位代表注册参会。   ...
    我从大会手册里整理出了下面份名单: l S334(矮星系):南京大学施勇 l S346(高质量X射线双星):南京大学李向东 l S347(ELT早期科学):中国科技大学Maria Messineo ...
    IAU执委会和研究部主席会议上发布了《IAU战略规划(2020-2030)》,批了IAU新选的研究部、专业委员会和工作组机构。
    l 8月17日,庆祝IAU 100周年活动官方网站“100年,同片星空下(100 Years, Under One Sky)”正式上线,网址为www.iau-100.org。
    下午内容主要包括个海报交流环节以及大会工作会议。晚上,维也纳市长将在市政厅宴请部分受邀代表。 前方记者/图文:崔辰州 ...
  • 近期,新疆天文台脉冲星团组硕士研究生黄海涛与合作者及导师利用南山26米射电望远镜积累的近14年测时数据,发现PSR B0950+08的自转频率导数和制动指数存在周期振荡、动力学年龄与特征年龄不符等问题 ...
    通过对比,研究人员认为采用短周期磁场振荡调制的磁场衰减模型能解释周期振荡现象。
  • 2019年是其成立100周年,作为IAU100系列活动中的重要个,当年组织了非常成功的太阳系外世界命名(NameExoWorlds)活动。
    中国(内地)的命名活动由太阳系外行星世界命名-中国委员会和中国天文学会普及工作委员会承办,最终来自广州第六学天文社提出的羲和(Xihe)、望舒(Wangshu)成为我国天文学家发现的首个系外行星系统HD173416b ...
    而2022年又逢中国天文学会(CAS)成立100周年,正在开展“中国天文学会成立100周年系列科普活动”。
    之后将由太阳系外世界命名-中国方案遴选专家组在我国内地提交的提案遴选出个正式提案和两个备选提案并上报IAU(12月15日前),最后由IAU(系外行星系统命名法工作组及系外行星发现者等)在各国提交的提案中选出最终官方命名并发布结果 ...
    例外:某些情况下,多个单词可以组合为名称(例如,在2019年系外世界命名活动,HD 212771采用了名称“Lionrock”,以香港的“狮子岩”命名) ...
  • 经过中国天文学会十四届理事会第次会议、常务理事会第次会议批和委员会内部严格筛选,中国天文学会信息化工作委员会(简称信息委)首届委员完整名单出炉。
  • 作品选材内容广泛,具有较高的制作水平和审美水。通过初步的筛选和整理,共计88个有效作品将登陆国数字科技馆网站的在线投票平台,参与网络人气奖的角逐。
    即日起登陆国数字科技馆大赛官方投票页面即可投票。 https://www.cdstm.cn/subjects/observatory ...
  • 俗话说“见字如面”,最近宇宙乐园(Zooniverse)上线了档新项目让你与哈佛大学100年前的那群姑娘们有个“约会”,和她们起整理星星笔记(Star Notes)。             ...
    这些女性在天文学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段佳话,她们的很多成果和发现至今还在使用。
    星星笔记项目是哈佛史密松天体物理中心图书馆PHaEDRA计划的部分。
    哈佛大学收集整理的50万张玻璃底片是人类为可见宇宙拍摄的第批照片,每张都有个唯的底片编号,由数字和字母组成,形如B13125、I14230 、AC548。   ...
    系统会随机从扫描的档案显示页,并问你页面上有没有底片编号。           如果你回答“有”,则显示标记和抄录窗口。           ...
  • 即日起,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为2023年国科学院2米级光学天文望远镜观测时间申请提供技术服务。
    为了使丽江2.4米望远镜与兴隆2.16米望远镜在观测课题、观测仪器和观测季节等方面优势互补,这两台望远镜的观测时间(2023年9月1日—2024年6月30日)申请仍将合并受理,统评审,观测时间协调分配 ...
    观测课题只需提交1份申请即可同时申请两台望远镜的观测时间。
    希望各位 2 米级望远镜用户在填写申请书时积极准确汇报科研产出情况,这将有利于您的望远镜时间申请获得批
    观测时间详情 丽江2.4米望远镜观测时间的2/3用于河外课题、1/3用于河内课题,以长周期时域天文学为主要科学目标,每个观测夜将有可能多人共享,申请者般只能获得每夜约40%的时间。
  • PDF、word发送到zhagnjie@pric.org.cn、yangrui@pric.org.cn) 请各有关单位依据中国南极陨石申请指南填写申请表格,签字并加盖单位公章,与相关证明材料(课题批书的首页和盖章页复印件 ...
    并寄往第3届陨石专家委员会秘书处(中国极地研究中心 张洁,邮寄地址为:上海浦东金桥路451号 邮编:200136)。
  •  
我们使用cookies为您提供更好的体验。继续使用本网站,即表示您同意按照我们的Cookie 政策使用cookie。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