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译名包括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迄今为止星云的名称。包括:拉丁语形式的国际通用名、IAU官方英文说明、中文译名、以及中文翻译说明。 旨在为相关学科研究和科普教育活动提供参考。
  • 由于这种图像显示方式对画面生成及显示有极高的要求,现在,360度×180度的全景画幅只应用在了极少数的科技娱乐场馆当中。
  • 半个世纪以来,古姆星云可能是背景脉冲星散射屏的观点多次被提及,但始终未获得证实。
    古姆星云是迄今为止天文学家发现的最大角尺度的发射星云,横跨南天船帆星座和船尾星座,在天空中延展大约40度(为圆月角尺度的80余倍)。
    星云近端距离我们约450光年,内部包含船帆座超新星遗迹等天体,时至今日它还在膨胀。作为一个在天空中延展尺度如此巨大的星云,其很可能对背后数十颗(不少于50颗)脉冲星的观测带来潜在影响(见图1)。
    图1:古姆星云及背景脉冲星投影图:其中古姆星云由 Southern H-Alpha Sky Survey Atlas项目数据处理获得,背景脉冲星流量密度由色阶标识。
    在此基础上,研究团队成功拟合出散射屏位置、星际介质膨胀速度,相关结果和其它方式获得的古姆星云参数高度一致,从而得到了迄今为止该星云为背景脉冲星散射屏的最直接证据。
  • 近期,国家天文台博士生梁熙龙、赵景昆研究员等人利用LAMOST DR5与 Gaia DR2同源恒星数据,在银河系的猎户座星云附近发现一个新的移动星群。
    该移动星群的发现,为研究旋臂密度波驱使恒星聚集,从而触发星云坍塌的可能性提供了观测证据。同时,这个位于银河系本地旋臂的移动星群为研究恒星集团的瓦解提供了新的研究对象。
    黑点代表猎户座星云中的恒星,而绿点表示前人发现的猎户座 X年轻恒星移动星群。左上角子图中的黑色弧线表示本地旋臂的中心位置。
    图1:新发现移动星群的空间位置与速度分布 经分析表明,该移动星群中的主序前恒星形成于猎户星云中,而G,K巨星与猎户座星云中的恒星处于不同的演化序列,它们并非诞生于猎户座星云
    成员星中的主序前恒星证实了部分猎户座星云中形成的恒星正在向外扩散。而G,K巨星则可能是曾随旋臂密度波的峰值到来而聚集在一起,现在正随着密度波的峰值离去而逐渐扩散开。
  • 这是一扇足不出户、不分昼夜的观星窗口,任何人只要能够通过浏览器上网登录中国虚拟天文台网站公众频道(http://public.china-vo.org/),就可以看到全天的恒星,甚至是星团、星云和星系。
    这团模糊的云雾就是NGC1499,加州星云,大而弱的发射星云,距离我们大约1500光年,而这团膨胀的氢气正是被下面的英仙座ζ所照亮(箭头为编者所加)。是不是有些不可思议? ...
    同样星云也是恒星的诞生场所,下面是NGC6514,人马座三叶星云。 我们再来看看M31,仙女座星系,肉眼可见的旋涡星系,用双筒望远镜和低倍镜观测的理想天体。
  • 图中心的亮源是著名的蟹状星云(Crab),它也是WXT用于定位标定的源。
    图3 后随X射线望远镜(FXT)对蟹状星云(Crab)观测图像(X射线数据版权EP科学中心) 图3展示的是后随X射线望远镜(FXT)于2024年2月28日观测到的蟹状星云(Crab)。
    蟹状星云是著名的超新星遗迹,其前身星爆发于1054年,中国宋代天文学家观测到并详细记载下来。
  • 利用天文望远镜观测神秘宇宙(如土星、辇道增七双星、M13武仙座球状星团、M27哑铃星云、M31仙女座大星系等天体)。
    天文望远镜拍摄的M13武仙座球状星团和M27狐狸座哑铃星云 运用手机/相机拍摄星空(如星座、人与星空、星轨等目标)。 加著名天文学家、资深天文爱好者讲座。
  • 山东大学威海校区石维彬副教授等人与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研究人员合作,利用LAMOST巡天光谱中的K巨星数据,进一步揭示了人马矮星系星流附近的室女座过密区(Virgo Overdensity, VOD)和武仙座-天鹰座星云 ...
    武仙座-天鹰座星云(HAC)是英国Belokurov等人(2007年)通过主序拐点星发现的,它位于l (25◦ ∼ -60◦), b (-40◦ ∼ 40◦),距离太阳10-20 kpc ...
  • 其中绝大多数遗迹,两种成分的平均大小是不同的,硅酸盐颗粒的平均尺寸要明显大于石墨颗粒的平均尺寸;而在弥散星际介质和玫瑰星云中,硅酸盐和石墨有着相近的平均尺寸,并且与遗迹中石墨的平均尺寸也很接近。
    由于其形态酷似水母,IC 443也被称为水母星云(Jellyfish Nebula)。
  • 光变曲线数据可视化——此为大麦哲伦星云中心区的一个天体,其光变曲线数据表明在短短的50天的时间内,观测了6694次。
  • 星协是宇宙中最小的恒星团组,因其成员星来自于同一个星云,几乎同时形成而往往具有相似的物理化学性质,如自行、距离、年龄、元素丰度等,因此,星协也是研究银河系恒星结构形成与演化的重要样本。
  • 图2 TNS页面 图3 P60拍摄的光谱 在《星云星团新总表》中,NGC 5174又被编号为NGC 5162,它是一个位于室女座方向的大型旋涡星系,距离我们3亿4千万光年,直径约为33万光年 ...
    德国天文学家威廉·赫歇尔(William Herschel)和美国天文学家路易斯·斯威夫特(Lewis Swift)分别于1784年和1887年观测到它,因此它在《星云星团新总表 ...
  • North(22.9 平度)、Euclid Deep Field Fornax(12.1平方度)、Euclid Deep Field South(28.1 平方度)以及猎户座恒星形成区的Lynds 暗星云 ...
  • 这与银河系年轻的蟹状星云脉冲星的巨脉冲辐射非常相似。这些研究进一步表明,FRB起源于磁场极强的致密中子星,并且辐射区极其致密,不到一个足球场的大小。
  • 此项研究系统揭示了长周期彗星在中等日心距离下的HCN活动规律,为理解彗核挥发物触发机制、彗星与原始太阳星云的物质联系提供了新视角。
  • 我们在万维望远镜的世界里更有机会近距离触摸宇宙星辰,这里不仅可以看到牛郎星与织女星在银河两端遥遥相望的壮观奇景,还可以用漫游功能构思出属于自己的“七夕爱情故事”,而除了点点繁星,你还可以看到由世界顶尖的望远镜所拍摄的星云 ...
  • 我国各天文台站自 1901 年起,通过底片照相方式拍摄了小行星、彗星、双星、变星、耀星、新星、超新星、射电星、星团、星云、河外星系等丰富天体。
  • 外太阳系天体蕴含着太阳系原始星云物理和化学性质的重要信息,对其特性的研究可以促进理解太阳系的形成和演化,是太阳系边际探测的重要目标之一。我国的太阳系边际探测任务也在论证中。
  • 这种现象类似于离银河系20多万光年外的大小麦哲伦星云流向银河系的麦哲伦流,但M106的吸积流长度更长,作用范围更广,更难捕捉到,为研究星系气体吸积提供了一个非常典型的案例。
  • 银河系中大部分的分子气体都存在于星际物质中低温、稠密的巨大星云,即分子云中。分子云的主要成分是分子氢,也包含极少量的其他分子如一氧化碳分子和星际尘埃。
我们使用cookies为您提供更好的体验。继续使用本网站,即表示您同意按照我们的Cookie 政策使用cookie。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