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说一下发现超新星的原理: 超新星是银河系之外的星系中某个大质量恒星死亡时发生的大规模爆发,在我们看来就是某个星系中突然多了一个星点。
    可以这么说,PSP系统其实就是一个网上看图平台。 举个例子吧: PSP的搜索图有两种,分别是静态强化处理图(以下简称静态图)和手动动态切换图(以下简称动态图)。
    超新星SN2013gb ,由绍兴爱好者王彬发现 超新星SN2013fw ,由宁波爱好者金彰伟发现 动态图就是将未做减法处理的新图和历史图来回切换,由于人眼对两图中的不同部分非常敏感 ...
    我们欢迎您将自己的看图情况发布在QQ空间或者微微信中,也感谢您以此来宣传PSP平台。
    好了,已经迫不及待了,您可以尝试做一下在线测试,过关了就会成为PSP大家庭的一员,开始您充满期待的搜索之旅啦~~~~ 如果您打算使用手机看图,可以试试这个网址https://nadc.china-vo.org ...
  • 恰恰就是这个原因导致很多普通民众认为必须要懂很多高深的天文知识,掌握很多数学物理方法才可以做到。
    由于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这些复杂的工作完全不需要我们去深入了解,因为计算机最能干的事情就是完成有规律且重复性很强的工作。
    </p> <p>该项目的初衷是让任何对新天体搜索感兴趣的普通民众都有机会参与到专业的天文发现中来,即使您没有任何天文基础,哪怕您只是一名小学
    其实并不是,一名小学用不到1分钟就可以学会。简单的说就是在图像间找亮点,找不同。
  • 2014年12月11日,第二届“共享杯”大学科技资源共享与创新实践竞赛(简称“共享杯”大学竞赛)总结交流大会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举行, 竞赛组委会成员单位代表、竞赛评审专家组代表及部分获奖选手参加了会议 ...
    “共享杯”大学竞赛由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主办。
    竞赛创办的宗旨在于进一步推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推动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科技资源进高 校、进院所,加强大学、研究群体对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和科技资源开放共享的认识、理解及运用,提高广大在校学科技创新能力 ...
    中国虚拟天文台(China-VO)团队积极组织在校大学、研究和中学设计开发参赛作品。
    华中师范大学和国家天文台联合培养研究万望辉完成的“漫步中国星空之紫微垣”获得一等奖,广州大学关莹、张嘉俊完成的“WWT脉冲星天文数据 可视化”获得三等奖,华中师范大学周珊珊、杜康玉完成的“地震带的分布 ...
  • 张宓使用BGO拍摄的候选体图像及叠加后图像     2019年12月9日凌晨,云南天文台张居甲、业及清华大学王晓锋老师使用云南天文台丽江观测站2.4米望远镜拍摄了该超新星候选体的光谱,并随后发表 ...
    ATel #13337公报全文翻译(翻译:赵经远):   丽江望远镜光谱将PSP19F(AT 2019wep)分类为有着闪电离特征的早期II型超新星   ATel #13337;张居甲,业 ...
    如果你喜欢仰望星空,总被那些遥远而神秘的星体所吸引;如果你也志在做一名巡天猎手,希望在茫茫宇宙中收获属于自己的惊喜,欢迎加入公众超新星搜寻项目,或许下一个发现者就是你哦!
  • 图1 培训合影 国家天文台副台长、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主任赵公研究员致开班词。
    特别提示:本次培训报告的部分ppt可在培训网站上下载,网址为 https://nadc.china-vo.org/events/huijiao2023/ ...
  • text-indent: 2em"> 7月29日正式上线的星明天文台公众超新星搜寻项目,却可以让任何对新天体搜索感兴趣的普通民众都有机会参与到专业的天文发现中来,哪怕你没有任何天文基础,哪怕你只是一名小学
    超新星是银河系之外的星系中某个大质量恒星死亡时发生的大规模爆发,在普通人眼里,也就是某个星系中突然多了一个星点。
    </p> <p style="text-indent: 2em"> 在PSP系统中,用户只需要做的就是看图搜索,倘若发现可疑目标就上报。
    </p> <p style="text-indent: 2em"> 因此,该搜寻平台本质上就是一个网上看图平台。
    让高兴尤为开心的是,已经有小学参与到了这个项目中。
  • 那时的我觉得这就是世界大同的模样。正是折服于这个网站所展现出来的开放与友好,我对天文这个学科好感倍增,并最终成为其中的一员。
    我在意大利读期间有幸参与了他领导的一个国际合作项目:宽场X射线望远镜(WFXT)。这是一个雄心勃勃的X射线巡天项目,包括诺奖得主贾科尼在内的项目成员奔走呼吁近20年,却由于各种原因始终未获关键资助。
    2009年,我在开项目年会时意外得知他就是ADS的负责人。便厚着脸皮用Graphviz 绘制了论文间的引用关系树去找他聊了几句我对ADS的想法。
    他似乎真的记下了当年那个腼腆的中国学所提的需求。   ...
    如今,新版ADS即将上线,崔博士约我撰文介绍,便借此机会表达一下我的怀念:史蒂夫的工作给了我诸多助益,而我现在能做的,就是替他去探索更遥远的世界。   ...
  • 近期,国家天文台章博士、刘超研究员和邓李才研究员等利用基于支持向量回归方法构建了恒星参数机器(Stellar Label Machine, SLAM),并利用SLAM精确计算了LAMOST DR5 ...
    等人发现该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只能对很窄的参数范围内的恒星进行建模(例如有效温度从5500K-3800K),而无法扩展到更宽范围。
    因此章等人提出利用支持向量回归(一种非参数化回归模型)来改进这种数据驱动的恒星参数计算方法,构建了SLAM方法。
    等人挑选了APOGEE DR15和LAMOST DR5低分辨率光谱的共同观测源(主要是红巨星),以这些源的LAMOST光谱和APOGEE提供的恒星参数作为训练集,利用SLAM计算了LAMOST DR5 ...
  • 会议收取注册费,学者1200,学/后1000,请在以下链接注册http://www.nao.cas.cn/csst/meetings/,并提交住宿等信息。
    本次会议参会人员控制在60人左右,未能报名的学者/学可以通过在线的方式听取报告。本次报告以邀请报告为主,线上参会网址将近期公布。
  • 网址: http://iraf.noao.edu/ 2.
    网址: http://casa.nrao.edu/ 9.
    CFITSIO是一个适用于各个层次的程序库,对于写过FITS数据处理程序的人,即使没有直接接触过CFITSIO,也使用过基于CFITSIO的程序,比如Astropy等程序底层使用的就是CFITSIO。
    HyperZ HyperZ是运用测光星表通过标准能谱拟合的方法来定出每个天体的红移,也就是将观测的星等与从标准模版中计算出的星等对比。
    网址: http://vostat.org/ 4.
  • 本数据集为中国科学院大学多波段天文观测与数据处理研究课程光学红外数据处理数据,观测日期为2023年6月17日,观测设备是兴隆60cm望远镜,BRV三波段,观测目标DY Her (Delta Scuti ...
  • 近日,国家天文台博士丁明屹和施建荣研究员等人利用LAMOST低分辨率光谱数据,获取了约60万颗M型恒星的大气参数,包括有效温度、表面重力和金属丰度,这是迄今为止获取的数量最大、信息最丰富的M型恒星参数星表 ...
    到目前为止,约70%的宜居行星的宿主恒星都是 M 型恒星,也就是说M 型恒星成为搜寻系外宜居行星的主力恒星类型。同时,M型恒星寿命长,在银河系形成的各个阶段都有这类恒星的足迹,可用来研究星族的特性。
    如需了解LAMOST数据更多详情或希望使用该数据,您可以访问如下网址:https://nadc.china-vo.org/res/resource/?tag=10。
  • 近日,南京大学陈迪昌博士、杨佳祎博士、谢基伟教授、周济林教授与北京大学东苏勃研究员、国家天文台刘超研究员、罗阿理研究员、向茂盛博士、北京师范大学张敬华博士,宗伟博士、云南大学黄样副教授、王海峰博士以及美国犹他大学郑政教授合作利用 ...
    就是说,行星系统(尤其是多行星系统)更倾向于出现在年轻的薄盘恒星周围,这为进一步认识行星系统的形成和演化以及与银河系形成历史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线索。
  • 我认为,地理学科很重要的学习目标之一就是让学能够真正理解、关注所学的知识,并能够实际应用,而教师的作用就是尽可能为他们创设真实的、科学的情境来理解这些知识点。
    这种形式不仅让学更容易理解学习内容,还调动起了他们参与地理课堂观察、讨论、探究、思考的积极性。   ...
    2、善用平台,注重地理规律数据化       “宇宙中的地球”这一章节中的重点之一就是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运动状态,这个知识点涉及利用地理数据变化揭示地理规律,如果通过传统授课方式,大部分学只是机械地记住了这个知识点 ...
    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万维望远镜不仅创新了教学方法,也改变了孩子们学习方式。过去,只有一些静态的图片和简单的示意动画辅助教学,学由于实际观测或实践的条件限制,造成了他们在地理思维养成上的束缚。
    以“宇宙中的地球”为例,我将万维望远镜的基本使用方法教授给学,再通过布置学习任务的形式,让学通过WWT相关图片、动画归纳总结宇宙中地球的特征、地球运动的规律和影响。
  • 国家天文台副台长、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主任赵公为评审会致辞。他表示,考核会的召开对及时总结中心各单位的工作成果有重要意义,同时希望本次会议能为中心的工作进一步指明方向。
    图2 评审会专家组 在会议的尾声,赵公副台长对共建单位的共同努力和专家组的宝贵建议表示感谢。同时他对中心后续的工作也提出了要求。
  • 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副台长、NADC主任赵公,NADC前理事长赵刚,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总工程师迟学斌,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CCF高性能计算专委会秘书长张云泉,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高性能计算技术与应用发展部主任金钟 ...
    图1:签约现场 在参会领导和专家的共同见证下,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主任赵公研究员、北京北龙超级云计算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吴迪女士分别代表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和北龙超云在战略合作协议上签字。
  • 图1 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2021年度评价考核评审会 国家天文台副台长、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主任赵公为会议致辞。
    图2 参会人员线上合影留念 会议最后,赵公副台长感谢了专家组的宝贵建议与共建单位的辛勤工作。
  • 本数据集为中国科学院大学多波段天文观测与数据处理研究课程光学红外数据处理数据,观测日期为2023年6月17日,观测设备是兴隆1.26m望远镜,gri三波段,观测目标AU CrB (Delta Scuti ...
  • 在外部恒星的辐射(称为光致蒸发)或者行星内核储存的热量(称为行星核热)的作用下,部分亚海王星的大气包层被剥离,仅留下了石质内核,也就是超级地球。
    研究团队成员还包括:南京大学周济林教授、朱紫教授、杨佳祎博士,北京大学东苏勃研究员、国家天文台刘超研究员、罗阿理研究员、北师大宗伟博士和美国犹他大学郑政教授。
  • 3月4日上午,国科大研究天文学基础课程《多波段天文数据获取与处理》正式开课,62名研究选修。该课程涉及到天文观测方法、观测数据的获取,处理和分析,实用性很强。
    教师授课和学练习需要HEASOFT、IRAF、DS9、JHelioview、Python、IDL等多种软件环境以及配套的数据。
    如果让每个学都从零开始准备这些软件环境,无疑会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同时还很难保证学习环境的一致性,给课程开展带来诸多不便。
    选修该课程的学登陆天文学科技领域云平台,利用标准模板在数分钟之内便可以创建一个完备的课程软件环境。China-VO还准备了使用手册并对授课教师进行了培训。
    该工作大大方便了教师授课和研究们的学习,同时也起到了推广科技领域云成果的效果。 目前,天文学科技领域云的注册用户已经超过300个。
  •  
我们使用cookies为您提供更好的体验。继续使用本网站,即表示您同意按照我们的Cookie 政策使用cookie。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