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北京师范大学天文系与前沿科学研究所的博士生张若羿和苑海波副教授利用LAMOST数百万颗恒星精确测量了银河系内从紫外到红外多波段消光系数,并研究了消光系数对恒星温度与消光大小的依赖性。
    研究团队使用Schlegel等人基于银河系的尘埃热辐射构建的SFD全天二维消光图,给出了经典的值形式红化系数和相应的消光系数。
    在考虑恒星温度与消光E(B-V)SFD大小的依赖性的前提下,还建立了21个颜色的红化系数函数R(Teff,E(B-V))。 图 1:21个色指数的红化系数的线性拟合结果。
    点的颜色对应恒星温度,白色圆点代表散点按x坐标分箱后的中值,黑线为白色圆点的加权线性回归,图示线性函数的斜率则代表经典的值红化系数。
    研究团队发现通常情况下消光越大、恒星温度越低,红化系数则越小;且滤光片通带越宽(如Gaia通带)或者波长越短(如GALEX通带),消光系数随恒星温度或消光大小的变化越显著。
  • 本数据列出了近20年文献中给出的18组大质量黑洞-宿主星系关系,并将每一组关系代入模型计算得出宇宙随机引力波背景的特征应变幅度、特征应变幅度频谱在低频段的转折频率及转折谱指数等参数信息。有关数据请参考文献Chen, Yu, & Lu (2020, ApJ, 897,86)中表1。
  • 现代基于活动星系核的超大质量黑洞系统及纳赫兹引力波天文学,黑洞增长,超大质量黑洞与星系协同演化,宇宙探针等研究课题是国际前沿研究课题。
    比如活动星系核中心黑洞质量的测量精度是多少,其对大样本活动星系核的统计性质有哪些影响;黑洞(和黑洞)活动星系核环境是如何演变,环境演变能否回答观测上发现的极端(反常)物理事件,如宽线存在奇异双峰结构 ...
    带着这些问题,卢开兴等人依托丽江2.4米望远镜,对宽线存在双峰结构且具有大幅度光变特征的变脸活动星系核候选体和超大质量黑洞候选体NGC 5548开展了历时5年的反响映射观测。
  • 1 该中子星双星系统的艺术图,蓝色为中子星,红色的是其伴星红矮星(绘制:喻京川) 中子星是大质量恒星演化到生命末期,发生剧烈的超新星爆炸后,在中心形成的密度极高的天体(如果把太阳压缩到直径为北京五环大小的球体内 ...
    自此之后,天文学家通过搜寻高速旋转的中子星产生的脉冲信号来捕获中子星;或者通过观测双星系统中致密天体吸积伴星的气体物质形成吸积盘,发出明亮的X射线来找到中子星;还可以通过探测中子星并合发出的引力波发现中子星 ...
    研究团队在利用LAMOST时域巡天数据开展黑洞和中子星等致密天体搜寻计划时,通过视向速度监测方法发现了一个光谱不同于星的特殊双星系统。
    如需了解LAMOST数据更多详情或希望使用该数据,您可以访问如下网址:https://nadc.china-vo.org/res/resource/?tag=10。
  • 南极AST3望远镜第一次数据发布-巡天星表,是南极AST3-1望远镜在2012年获得的星表数据,覆盖了2000平方度天区以及大小麦哲伦云,星表数据共计16,165,061条。
  • 利用中国天眼FAST望远镜对处于中子星系统中的脉冲星PSR B1534+12的观测研究数据,中国科学院新疆天文台脉冲星团组科研人员首次发现该脉冲星存在弱态和爆发态这两种辐射状态(图1),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 ...
    图1:脉冲星PSR B1534+12的单脉冲序列 中子星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在已发现的近3000颗脉冲星中,只有9个中子星系统。
    中子星系统作为一类特殊的双星系统,其主星和伴星均为中子星,此前的研究在PSR B1534+12中观测到广义相对论预言的岁差,精确测量了两个中子星的质量,并对该脉冲星的物态方程做出了限制。
    这种辐射现象在中子星系统中首次被发现。
    红色,蓝色和黑色分别表示爆发态,弱态和两种状态结合的计时结果 今后,科研人员将继续使用FAST对该中子星系统进行长时间监测。目前申请的多项FAST观测时间已获批,预计将有系列成果产出。
  • 南极AST3望远镜第一次数据发布-图像,是南极AST3-1望远镜在2012年获得的图像数据,覆盖了2000平方度天区以及大小麦哲伦云,共包括14,460个区域的数据图像。
  • 南极AST3望远镜第一次数据发布-光变曲线,是南极AST3-1望远镜在2012年获得的观测处理数据,巡天覆盖了2000平方度区域以及大小麦哲伦云,共释放光变曲线1,972,054条。
  • 冥卫一的大小(和质量)与它所绕转行星的大小(和质量)之比如此之高,在太阳系中是独一无二的,因此有人认为可以把冥卫一也称为是“矮行星”,并且冥卫一与冥王星还组成了一个所谓的“矮行星系统”。
  • 科研人员黄立晴、叶永烜、罗阿理、宋轶晗及张西亮等人利用Kepler光变数据、LAMOST光谱数据及云南天文台2.4米望远镜YFOSC的光谱数据,针对12颗M型食双星系统进行了耀斑活动研究,发现其耀斑发生率为星的十倍左右 ...
    因此获取的光变数据适合用于不定期发生的耀斑研究,而LAMOST在Kepler天区有密集的观测,加上丽江2.4米望远镜取得的光谱数据,得知这些双星系统中主星的光谱类型多为M0-M3型,其超级耀斑(能量大于1034耳格)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同类星 ...
    ,(M型星的超级耀斑发生率见Chang et al. 2018),而普通耀斑发生率则为星的十倍(如图一)。
  • 它的集光能力将比现在最大的光学望远镜——加那利大型望远镜(GTC,直径10.4米)强15倍,比架甚大望远镜(VLT,直径8.2米)强26倍,比当年伽利略制造的望远镜强八百万倍, ...
    它的窄滤波片IZYJHK覆盖范围是0.8至2.45微米,视场大小为250(50.5×50.5)平方角分或者361(19×19)平方角分。
    它的波长覆盖范围是0.47至2.45微米,不同模式下的光谱分辨率为3500、7500和18000,它的视场大小是可调节的,可以根据科学目标来选择视场大小
    Giant Magellan Telescope Near-IR Spectrograph (GMTNIRS) 是一个目标高分辨率阶梯光栅红外光谱仪,波长覆盖范围是1.1至5.4微米(同时覆盖整个 ...
  • 多幅观测图像拼接合成的M101风车星系 图片来源:China-VO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与美国亚利桑那大学之间的国际合作项目——“北京-亚利桑那巡天(BASS)”目前已生成了第二版本(DR2)数据产品,包括曝光图像 ...
    曝光星表、星空导览、合并图像及星表等。
  • 同时,双星演化会导致很多重要天体的形成,如Ia型超新星、黑洞、中子星、毫秒脉冲星、X射线双星等。
    该方法对谱线双星光谱用交叉相关函数得到两颗星的视向速度及在交叉相关函数的峰值振幅A1和A2。在交叉相关图中,通过两个峰值振幅之间的比例与双星的质量比的关系,可以计算得到双星的质量比。
    该结果是研究人员利用LAMOST中分辨率光谱巡天在双星性质研究领域取得的一项重要进展工作,对研究双星演化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并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双星及白矮星的形成过程。
  • 南极AST3望远镜第一次数据发布,是南极AST3-1望远镜在2012年获得的观测处理数据,采用SDSS i波段滤光片,覆盖了2000平方度天区以及大小麦哲伦云,包括图像、星表和光变曲线。
  • 叶先生不仅参加会议,她还带来了自己最新的科学设想,“空间低频VLBI站”。   ...
    IAU博士奖的优秀年青学者在大会上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l 国家天文台副台长薛随建介绍中国参加30米望远镜情况; l 上海天文台沈俊太研究员介绍银河系结构方面最新研究进展; l 中科院高能所张南研究员和熊少林研究员等介绍慧眼卫星最新成果 ...
    南研究员介绍慧眼卫星最新成果   大会会刊报道中国空间站巡天项目 会刊是IAU大会的一项传统,每天推出一期。
  • 以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的工作为主线, 为您奉上 NADC数据资源建设 数据与计算服务 学术交流与合作 数据驱动的天文科普教育 四张成绩。   ...
  • 星对比,位于双星系统的盾牌座δ型变星在225微赫兹处有相似的峰值分布,但它们在高频端的数目比例要远高于星,这很可能反映了双星间物质交流过程的影响。
  • 一种是椭圆星系通过吸积矮星系形成,另一种是两个大小相当的旋涡星系并合而成。但是都没有很好的模拟进行再现这一过程。
    最近,由国家天文台王建岭领衔的国际研究团队,利用高级的流体动力学模拟,考虑恒星形成、气体的冷却以及负反馈的过程,利用两个大小相当的旋涡星系相互并合,成功再现了半人马A的形成过程。
    这两个大小相当的旋涡星系在大约50亿年前发生了第一次碰撞,20亿年前两个星系的核心相互的并合。这次宏大的并合过程产生了大量的恒星子结构特征,例如,恒星壳,丝状的恒星流。
    右边两图给出两个大小相当的旋涡星系并合后形成的产物。 该研究所使用的数值模拟由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搭建的HPC高性能计算集群完成。
  • 图1:人马座矮星系对于银河系扰动的示意图(绘图:王海峰) 除了边缘增厚的起源进展外,该团队还测量到OB恒星盘的标高是0.14-0.5kpc,标长是1.17kpc,发现恒星盘的标高大小和气体盘的标高大小类似或无显著差异 ...
    最后该团队还发现银河系盘的中平面位移(即银河系的银道平面Z0的大小)在不同位置大小不同,并发现该位移分布体现出了疑似翘曲的信号,但是该翘曲信号的置信度和物理起源目前尚不清楚。
    至此,该国际研究团队已经基于LAMOST和Gaia巡天数据系统完成了盘的“屋脊”起源、盘的边缘增厚起源、盘的翘曲起源、盘的复杂空间结构与长期演化特征、盘的边界大小、盘的复杂非对称性质的各类动力学机制的量化等成果 ...
  • 原子钟权重的大小是国际原子时归算时的参数和衡量原子钟长期性能水平的标志。根据原子钟的性能确定其权重,可以充分发挥性能优秀的原子钟优势。
  •  
我们使用cookies为您提供更好的体验。继续使用本网站,即表示您同意按照我们的Cookie 政策使用cookie。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