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文望远镜是天文学家了解宇宙重要工具,随着对宇宙探索越来越深入,对望远镜相关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
    望远镜性能监测指的是在望远镜观测过程中对望远镜光学性能和指向跟踪性能表现进行评价。
    望远镜性能监测系统一旦发现望远镜性能不佳,能将望远镜性能不佳原因快速反馈给维护人员,从而提高望远镜维护效率和获得优良观测数据质量。
    近日,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参与LAMOST运行维护研究团队根据多年望远镜维护经验,结合人工智能在各类领域内广泛应用,提出了一种望远镜性能监测新方法。
    ;最后使用概率统计结合多个相机星像分类结果给出最终原因。
  • 天文学家在银河系附近发现了很多由恒星组成河流状结构,这些结构被称为星流。那么星流是如何形成? ...
    银河系通过不断吞食小质量卫星星系来增长,科学家们称这种过程为星系并合。通过对银河系并合历史研究,人们就可以知道银河系是如何形成和演化
    “这种吞食过程对银河系增长非常重要,我们可以通过研究星流来确定银河系历史上是如何吃掉一个个卫星星系,并长成现在这个大质量星系”。
    之前一些研究工作提出了球状星团NGC5824是和鲸鱼座星流成协核结构假设。这个工作通过详尽数值模拟,排除了这个假设。
    “这个工作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银河系形成过程”,赵刚说,“银河系中有大量类似鲸鱼座星流这样并合遗迹,这是研究银河系结构和形成过程宝库,同时也能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宇宙中的星系是如何形成和演化 ...
  • 长期以来,天文学家一直对超大质量黑洞质量与宿主星系物理性质之间的紧密相关性保持着浓厚的兴趣,然而对于黑洞与星系之间的关系是如何形成,以及它们如何随时间演化尚未达成一致意见。
    红色、绿色和蓝色椭圆代表了红移≳6类星体(quasar)和疑似拥有过小质量黑洞星系典型位置,包括红移2左右亚毫米波星系(SMG),近邻亮红外星系(LIRG)和I型窄线赛弗特星系(NLS1)。
    对于拥有过小质量黑洞,低于非活动星系关系活动星系,它们演化路径支持近期数值模拟中提出一种情景:黑洞增长最初落后于它的宿主星系,但是当恒星质量增大至气体稳定后情况发生反转。
    对于拥有过大质量黑洞,高于非活动星系关系活动星系,它们仍能继续增长恒星质量。这一结果与在早型活动星系中探测到活跃恒星形成活动和丰富气体含量一致。
    —恒星质量关系星系长期恒星质量增长
  • 1、国内天文期刊如何错位发展; 2、如何提升我国天体物理英文期刊(RAA)国际影响力; 3、如何发展国内天文技术期刊; 4、天文数据情报如何为研究所发展决策提供帮助; 5、图书情报与期刊出版人员职业发展问题 ...
  • 北京时间5月12日,国际科学期刊《科学》发表了围绕中国天眼FAST发现最新成果,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领导国际合作研究论文“一个重复快速射电暴周湍动环境中的磁场反转”,揭示了快速射电暴可能双星起源 ...
    快速射电暴(FRB)是在无线电波段宇宙中最剧烈爆发现象,其物理起源未知,是天文学领域重大热点前沿之一,也是中国天眼FAST核心科学目标之一,富含科学机遇。
    这种以月为时间单位极端反转,很可能由伴随快速射电暴大质量天体造成。快速射电暴信号穿过大质量恒星星风甚至黑洞喷流造成磁化等离子体环境,随着双星相互绕转发生信号磁特征方向反转。
    “重复快速射电暴周围磁场湍动成分可能像毛线团一样杂乱无章”,论文合作者云南大学杨元培教授解释道。
    该发现表明快速射电暴源周围磁化环境存在剧烈演化,为揭示快速射电暴起源和环境迈出了重要一步。未来,对于中国天眼发现FRB 20190520B持续监测有望进一步揭示快速射电暴起源和环境。
  • LAMOST DR4光谱数据获得于2011年10月至2016年6月五年巡天观测任务,共包含762万条光谱,其中信噪比大于10高质量光谱达到了657万,发布数据中还包括一个453万颗恒星光谱参数星表 ...
    DR4数据包含具体信息如下: 作为我国天文界第一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LAMOST自2011年启动大视场、多光纤光谱巡天观测,截止到目前,LAMOST已顺利走完了六年正式巡天路程,共计获取 ...
    1000万余条光谱数据,遥遥领先国际其它巡天项目发布光谱数总和,LAMOST在国际上率先实现了天区覆盖连续、统计无偏大样本银河系光谱巡天,建立了全球最大有传承价值天体光谱数据库,利用这些海量光谱数据 ...
    随着LAMOST光谱巡天继续开展以及光谱数据公开发布,全世界更多的天文学家将聚焦LAMOST光谱数据对银河系在不同尺度上进行更深入地研究,更多新颖而有高显示度科研成果也将陆续而至,进而使人类对宇宙形成和演化有着更加深刻地认识 ...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LAMOST之声”,转发略有修改。
  • <p>对于新天体搜索,往往需要一些专业相关知识。恰恰就是这个原因导致很多普通民众认为必须要懂很多高深的天文知识,掌握很多数学物理方法才可以做到。
    由于计算机和网络普及,这些复杂工作完全不需要我们去深入了解,因为计算机最能干的事情就是完成有规律且重复性很强的工作。
    </p> <p>不过,突然出现超新星,它是没有规律,谁也不能预测什么时候在哪里会出现新超新星爆发。因此,我们只能不断地搜寻天空,在群星中发现并分辨出它。
    </p> <p>该项目初衷是让任何对新天体搜索感兴趣普通民众都有机会参与到专业天文发现中来,即使您没有任何天文基础,哪怕您只是一名小学生。
    不用担心是否是真实目标,不用了解各个星星名字和位置,不用知道如何测量,不用操心如何写英文报告……不要畏惧,勇敢地去参与尝试。</p> <p>看图会很难吗? ...
  • 该数据是我们在论文《用COLA快速生成模拟星系表》中提到SDSS DR12星系模拟星表,产生快速模拟星表技术是基于以下几个:Code for Anisotropies in the Microwave ...
  • 这是我们论文“用COLA快速生成模拟星系目录”支持数据,包括模拟目录和merger-tree输出晕文件。
  • 这些太阳系外行星系统构型丰富多彩,而且往往与太阳系存在着巨大差别(见图1),已发现系外行星大部分是太阳系中没有,大小介于地球和海王星之间的所谓“超级地球”和&ldquo ...
    那么这些系外行星系统是如何形成?又是如何演化到目前构型? ...
    ,这为理解太阳系形成和演化提供了新启示。
    以往研究表明,行星系统出现率还与恒星性质相关,如恒星表面温度、质量、金属丰度、半径和噪声等。
    轨道倾角弥散度随时间增长,说明行星系统演化过程中,随着行星之间的相互影响,轨道逐渐变热。特别的是,太阳系年龄约为46亿年,其类地行星轨道倾角弥散度约为3.5度,同样符合这一规律(见图4)。
  • 但21世纪以来天文观测数据量呈爆发式增长,对以千万计星系样本进行形态分类是一个具有巨大挑战性任务。
    项目背景 星系是由恒星,气体,尘埃,暗物质等组成一个巨大自引力束缚“宇宙岛”。它们是宇宙基本组成单位,也是恒星形成场所。
    不同于恒星,星系由于其组成结构复杂性和其中恒星运动多样性,使得不同星系在形态上表现出差异。
    形态是图像观测中获得的星系第一手资料和一项重要性质,在星系物理性质与形成与演化机制相关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天文观测技术发展,我们能够观测到星系数目也在飞速增长
    图2 从BGS中截取形态各异星系图像。 如何参与 这是一项所有人都可以参与天文研究工作。
  • 这是“Fast generation of mock galaxy catalogue with COLA”一文中所用到数据集,包括BOSS CMASS NGC星系模拟星表和暗物质粒子模拟直接输出暗物质晕表 ...
  • 活动星系核寄宿于活动星系中心,其辐射光度可高达太阳光度万亿倍,是被公认20世纪60年代“四大发现”之一。
    现代基于活动星系核超大质量双黑洞系统及纳赫兹引力波天文学,黑洞增长,超大质量黑洞与星系协同演化,宇宙探针等研究课题是国际前沿研究课题。
    比如活动星系核中心黑洞质量测量精度是多少,其对大样本活动星系核统计性质有哪些影响;单黑洞(和双黑洞)活动星系核环境是如何演变,环境演变能否回答观测上发现极端(反常)物理事件,如宽线存在奇异双峰结构 ...
    、出现“变脸(changing-look)”或“变态(changing-state)”过程和呈现极端变幅活动星系核;磁或者辐射等驱动不同尺度多温等离子体外流如何影响活动星系核活动等 ...
    他们从该研究中获得了 NGC 5548中心黑洞质量5次测量,多次黑洞质量测量弥散仅为13%,远小于历史测量弥散(41%)。
  • 在整理李竞先生的录音资料时,我注意到了两个此前还不了解细节:上世纪50年代我国出版两种《天文学名词》版本,实际上主要都是由戴文赛先生编集、审定
    ;名义公布
    猜测原因,这情况很可能是由于在当时具体历史条件下,还不宜突出科学家个人,特别是不宜突出戴文赛先生个人贡献而造成
    现今再回顾往事,我深深感到,戴文赛先生当年对这两个版本出版安排和署名方式从未有过什么计较,他所想到一定只是如何能尽快把自己工作成果贡献出来,让大家分享,为推动我国天文事业尽快发展而共同努力!
    mdash;——— *在2021年2月3日李竞先生不幸辞世的当日晚上,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的副主任崔辰州先生在“天文学名词交流(微信)群”中转发了李竞先生 ...
  • 如今这个算法在天文学各个分支都有广泛应用。 星系团 星系团既是大尺度结构结点枢纽,也是星系形成和演化重要场所。如何搜寻星系团,证认星系团内部团成员一直是星系团研究重要内容。
    超星系团 超星系团由多个星系团或星系群组成大质量天体,是宇宙中已知最大尺度结构之一。
    传统成员识别方法通常假定星团成员有相同运动学信息和相同演化趋势。 层次聚类方法不需要事先假设,这对于探索星团边界有很大优势。
    只利用恒星运动学信息,以投影束缚能为度量进行聚类,可以将疏散双星团结构区分开来。 图3 左图为英仙双星团树状图.右图为算法给出两个子团成员空间分布.
    随着新一代天文设备陆续建成,待分析数据量大幅增长,层次聚类算法也将会在天文学研究中发挥更大作用。
  • 图1:已集成了LAMOST光谱数据ESASky中文版 ESASky是一个可以对全天进行全面探索数据可视化网站。基于互联网应用,用户可以随意放大他们感兴趣任何天体。
    这个系统可查看从50多个空间探测任务和地基观测装置收集覆盖整个电磁波段海量天文数据,包含自1978年来收集50多万幅图像和近950万条光谱和星表数据。
    ” 传统上天文学家研究主要集中在个别波段,例如,专门研究射电天文学或X射线天文学。他们学习如何使用该领域特定仪器收集数据,以及如何将原始观测数据处理成可使用科学数据。
    去年,普通公众用户已占到了ESASky全部访客三分之一以上,并且这个数字还在持续增长。团队投入了大量精力来满足移动设备上使用需求,更好地迎合大众访问习惯。
    中国虚拟天文台打造在线服务环境将全球范围内天文数据等研究资源无缝透明联结起来供全世界访问。崔辰州是此次ESASky翻译和数据集成工作联络人。
  • 超大质量黑洞(SMBH)存在于几乎所有大质量星系中心。星系如何影响其中心SMBH生长,以及SMBH如何影响星系演化,仍然是一个有待解决问题。
    本次会议在美丽宁静杭州举办,主要目标是收集最近关于SMBH在各种形式和波段能量和动量输出广泛观测和理论研究,探讨其对恒星形成可能影响,并达成尽可能多的事实共识。
    本次会议将促进观测天文学家和理论物理学家之间的互动,以期达成了一致物理图景。我们希望,这个新物理图像将使得宇宙学模拟中高度参数化SMBH反馈效应的当前状态朝着一个新方向发展。。
  • 这个文件包含本文使用43个GWAC光变曲线和4个耀发动画。也包含TESS和K2中耀发和周期数据。
  • 恒星距离是天体物理学基础支柱,这是一个包含14.7亿颗恒星几何距离星表,其中92%的是测光几何距离。来自盖亚14.7亿恒星视差数据发布对距离测量非常有帮助。
    尽管盖亚视差数据精度很高,但这些恒星中的大多数都很遥远或微弱,因此它们视差不确定性很大,不能简单地用视差倒数来计算距离。
    此数据集中,采用一种概率方法来估计恒星两种类型距离,即,仅使用EDR3视差几何距离以及使用EDR3视差、G星等和BP-RP颜色测光几何距离。
    这两种类型估算都涉及方向相关先验论,该先验论是根据盖亚所看到银河系恒星3D分布、颜色和星等复杂模型构建,即同时考虑星际消光和盖亚选择函数。
    对模拟数据测试,以及对独立估计和疏散星团验证,表明我们估算距离在几个kpc内是可靠的。
  • 该压缩文件包含了对XTE J1810-197所有194 个 2.25/8.60 GHz 同步观测历元".FTp "扩展名文件,这些文件折叠了时间和频率。
    此外,我们还单独提供了文章中绘图所用四个观测数据(MJD 58502、MJD 59075、MJD 59096 和 MJD 59209)后缀名为'.Fp'文件,这些文件对频率进行了折叠。
    双频接收机是一个低温冷却双极化接收机,频率覆盖范围分别为2.20-2.30和8.20-9.00 GHz。
    总带宽被DIBAS分为宽度为1 MHz(2.25 GHz)和 2 MHz(8.60 GHz)子通道,以消除频散效应和射频干扰(radio-frequency interferences,简称RFIs) ...
    我们观测采用了非相干去色散和在线折叠观测模式。每个自转周期被划分为 1024 个相位,并以 30 秒子积分长度进行折叠。观测数据以 8 位 PSRFITS 格式写出。
  •  
我们使用cookies为您提供更好的体验。继续使用本网站,即表示您同意按照我们的Cookie 政策使用cookie。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