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天文数据量的日益增加,利用智能计算开展天文研究是大势所趋。
    目前,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与之江实验室多模态天文科学数据知识关联推荐系统项目上已有深度合作。 一直以来,之江实验室致力于打造全球领先的智能计算基础研究与创新高地。
    高等级的计算与数据中心已建成并投入使用,每秒可进行百亿亿次运算,每天完成超过200余项计算研发任务;智能计算数字反应堆大科学装置加速建设,全面赋能天文、材料、基因、育种、制药等科学研究领域。
    天文领域,依托中国天眼FAST和智能计算数字反应堆,之江实验室打造了FAST@ZJLAB智能计算天文开放平台。该平台能够深度挖掘FAST观测数据,规模化探测快速射电暴等天体辐射现象。
  • 钡元素的形成主要发生在小质量恒星演化晚期的渐进巨星分支(AGB)阶段,主要通过AGB阶段恒星内部的核反应过程产生。
    图1 LAMOST DR5样本中的矮星和亚巨星[Fe/H]-[Ba/Fe]化学丰度上的分布,大多数恒星的[Ba/Fe]0.0左右(太阳丰度比),但是在同样[Fe/H]下,Ba与Fe的丰度比也有很大的跨度 ...
    之前,研究团队LAMOST数据中发现了一批高温富钡矮星(温度大于6700 K),这些矮星主要是中等质量的恒星(大于1.4倍太阳质量),它们辐射压较大,与引力的抗衡最终导致恒星内部元素迁移,从而产生了钡元素含量增加的现象 ...
    研究发现,这些富钡恒星的形成机制主要有两种:一是恒星内部元素的搬运过程导致了钡元素含量增加;二是双星演化过程中的物质交换引起了钡元素含量增加
    基于AGB阶段恒星增丰模型,研究人员认为这一效应可能与小质量(约1.3倍太阳质量)的AGB阶段恒星表面的钡元素丰度值随金属丰度的增加明显降低有关。
  • 水星凌日原理示意图   我怎么没看到呢? 今年水星凌日发生时,中国恰好已经入夜,当然看不到的啦!
    只有太平洋(除西北部)、北美洲(除西部和北部)、南美洲、大西洋、欧洲(除极北部)、非洲、亚洲极西南部、印度洋西部、南极洲可以直接观测到。
    别急,万维望远镜的平台上即可回顾它的全过程。凌源市第二高级中学的梁雷老师就利用相关数据将本次“水星凌日”的盛况进行了“神还原”。
    一起来看看吧~ 点击图片进入文内观看 怎么样,是不是超酷?get下面的步骤你也可以给小伙伴们演示这个天象奇观哦!   ...
    2、菜单栏选择“显示”(View),将观测位置设定可以观测到这次天象出现的地点,观测时间设定为2019年11月11日20时35分。         ...
  • 鉴于此,我们呼吁各级教育及相关部门对天文教育予以重视,要高度重视青少年天文知识匮乏等问题,加强宏观引导,适当增加义务教育阶段天文知识点占比,提高教师自身天文科学素养,遵循青少年的认知发展能力、丰富天文教育手段 ...
    天文望远镜配备上,一线与省会城市的配备率高于其他地区。
  • 与DR1相比,此星表增加了更多的谱指数信息。星表以FITS表格和csv表格两种格式提供。
  • 与DR1相比,此星表增加了更多的谱指数信息。星表以FITS表格和csv表格两种格式提供。
  • 与DR1相比,此星表增加了更多的谱指数信息。星表以FITS表格和csv表格两种格式提供。
  • 与DR1相比,此星表增加了更多的谱指数信息。星表以FITS表格和csv表格两种格式提供。
  • 与DR1相比,此星表增加了更多的谱指数信息。星表以FITS表格和csv表格两种格式提供。
  • 与DR1相比,此星表增加了更多的谱指数信息。星表以FITS表格和csv表格两种格式提供。
  • 与DR1相比,此星表增加了更多的谱指数信息。星表以FITS表格和csv表格两种格式提供。
  • 近期,国际学术期刊《自然》杂志发表了一项重要成果,法国斯特拉斯堡天文台Nicolas Martin领导的国际研究小组银河系内发现了一个金属元素含量(金属丰度)极低的星流,其金属含量仅为太阳的2500分之一 ...
    太阳中,氢和氦占了总质量的98.5%,而其他所有金属元素的总和才占1.5%。恒星通过内部的核反应产生一系列金属元素,并在生命接近尾声时通过星风或超新星爆发等方式将内部物质抛射到星际空间。
    由于恒星诞生于星际气体,恒星的金属元素含量就反应了其诞生的时间。 星团通常是由数千到数百万颗恒星组成的天体,其中的恒星具有近似相同的年龄和金属丰度。
    球状星团是一类外观呈球形的星团,其中的恒星引力作用下团结更为紧密。
    但由于潮汐的作用,进入银河系的有些星团绕银河系运转时一直散落恒星,便在天空中留下了“星流”。
  • 日食原理图   此次日环食的环食带从沙特阿拉伯开始,经过卡塔尔、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曼、阿拉伯海、印度、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苏拉威西海,太平洋西部结束。
    万维望远镜模拟日食现象   如果不知道怎么操作,可以点击这里,解锁这条小技巧哦!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次日环食,我们也为您准备了一份特殊的礼物。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俞姿妍同学吕鸿斌老师的指导下,利用万维望远镜平台制作了一部非常精彩的宇宙漫游。
  • 大家从安装软件到新建一个漫游,再到自由地星际之间穿梭……从零起步跟着老师的讲授,逐渐掌握了宇宙漫游的制作要领。经过考核,最终共有27名学员通过了培训。
    我们的学员…… 经过了15节课的学习,学员们将自己对宇宙的理解逐渐融入万维望远镜之中,或选择太阳系的行星间穿梭,或选择飞向某个星球进行深度探究,既有对历史的关照也有对未来的思考,他们摆脱时空的束缚 ...
    https://v.qq.com/x/page/p0856eymqlm.html(点击观看)   怎么样,是不是眼前一亮? 你是否也想把自己对宇宙的奇思妙想展示给大家? ...
  • 恒星研究之中,特殊化学元素丰度恒星颇为耀眼:比如高锂丰度恒星、碳星等可反应宇宙早期的化学演化和恒星晚期的演化。
  • 因此,该成果一定程度上展示了LAMOST暗端的观测能力,证实了大口径光谱巡天望远镜研究极冷矮星的可能性。
    图1:褐矮星艺术图(来源:https://www.scienceabc.com) 早期,恒星光谱分类系统中,M型星是最冷的恒星,后来,天文学家M型星之后又研究定义了新的光谱型L、T和Y的分类方法, ...
    它们是链接恒星与行星的桥梁,银河系形成历史、初始质量函数、热行星大气研究等方面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极冷矮星则在研究恒星与褐矮星交界处星体内部的化学反应与物理过程非常重要,它们亮度很暗,更容易观测发现它们周围质量非常小的类地行星,因此它们还是搜寻类地行星(岩石行星)的理想候选体。
    图2:极冷矮星样本颜色-绝对星等图上的位置。黑色是极冷矮星样本数据,青色是对比数据。
  • 这颗新星现在被编号为M31N 1923-12c,意为1923年12月M31中发现的第3颗新星。
    当日凌晨4时许,张宓半米望远镜-公众超新星搜寻项目拍摄的M31核心附近区域的原始图像中,发现一颗候选体,亮度17.5星等(无滤镜)。
    比银河系再发新星天蝎座U的爆发更为频繁,增加了M31中大量“快速再发新星”(Darnley & Henze,2020,https://ui.adsabs.harvard.edu ...
  • 本数据包括DR1(Bok望远镜观测的uv波段)和Dr1s(南山一米望远镜观测的gri波段)。
  • 此次发布的星表是建立2020年12月3日发布的盖亚第三批早期数据版本(Gaia EDR3)基础上。因为观测信息相同,所以Gaia DR3包含的天体测量和测光数据与Gaia EDR3的完全相同。
    不同之处是增加了一批天体物理参数、构建了一些特殊星表数据,比如:光谱相关的参数数据、变星星表、双星星表、太阳系内天体的信息等,并首次释放了展源(如星系)的数据。
  • 核光谱望远镜阵列系外巡天扩展钱德拉南天深场以及钱德拉北天深场的星表数据 ...
  •  
我们使用cookies为您提供更好的体验。继续使用本网站,即表示您同意按照我们的Cookie 政策使用cookie。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