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Fast generation of mock galaxy catalogue with COLA”一文中所用到数据集,包括BOSS CMASS NGC星系模拟星表和暗物质粒子模拟直接输出暗物质晕表 ...
  • 这是一个新发现共生星候选体星表。我们提供了相应赤经赤纬和相关星等信息。此星表共生双星候选体是用机器学习方法得到
  • 11月27至28日,由国家天文台职工培训资助计划支持“高性能并行计算开发基础培训”在国家天文台A601会议室举行,来自国家天文台各个课题组近60名学员参加了本课程学习。
    随着国内外大型天文观测计划不断涌现,天文数据量快速增长,在天文研究中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并行处理程序。
    针对天文数据处理具体需求,国台信息与计算中心对本次培训内容进行了精心设计与安排,内容包括:高性能计算基础、并行计算基础及并行计算实现方式、我台高性能计算资源使用、中国虚拟天文台资源与服务等。
    崔辰州研究员主持开班仪式   天津大学计算机学院副院长于策副教授为学员讲授了高性能并行计算基础知识,并行计算优化方法等基础知识,并列举了天文数据处理中的许多实际问题。
    通过两天培训,学员们普通反馈收获颇丰,对自己工作很有帮助。2017年,我台新采购超级计算平台成功上线,系统包括了60个高性能计算节点及8个众核计算节点,合计计算核心为2180个。
  • 3C 273光谱数据由美国亚利桑那大学Steward天文台Paul S.
    Smith教授及其合作者在2008年11月至2018年7月利用Kitt Peak2.3米Bok望远镜和亚利桑那的Bigelow峰1.54米Kuiper望远镜观测获得,可以在网站http://james.as.arizona.edu ...
    此数据在公开数据基础经过简单筛选和合并,包括了270条高质量光谱,做了[OIII]波长定标和银河系消光改正。
  • 宽线区动力学建模软件,用于分析活动星系核宽线区反向映射数据,测量中心超大质量黑洞质量以及宽线区结构和动力学。软件由C语言编写,支持MPI并行库,可在超算集群运行。
  • 崔辰州博士的加入填补了编委会中亚洲编委空白。
    图2:A&C编委会页面节选 A&C期刊首发于2013年,为SCI正式收录期刊,2020年影响因子为1.927,已经成为国际天文信息学领域核心期刊,在整个天体物理学领域影响力也在持续快速增长 ...
    期刊旨在发表科学家和(软件)工程师在天文计算相关方面工作,包括数据收集、管理、分析、处理、可视化、开放共享,天文软件开发和数值模拟等。
    期刊涵盖了计算机科学技术在天文学中的应用以及天文学中信息技术创新。
    期刊欢迎投稿主题包括: 科学软件工程 计算基础设施 用于天体物理模拟计算技术 可视化 数据管理、归档和虚拟天文台 数据统计、分析和挖掘 数据处理管道和自动化系统 语义、数据引用和数据保存 ...
  • 这里公布的是太原理工大学智能光学实验室研究CMOS暗电流建模和坏像素识别方法所对应样例代码,代码已经应用于一个商用卫星数据处理任务中,并且展示了比较好的结果。
  • 这里公布的是太原理工大学智能光学实验室研究CMOS暗电流建模和坏像素识别方法所对应样例代码,代码已经应用于一个商用卫星数据处理任务中,并且展示了比较好的结果。
  • 我们应用迁移学习方法和XGBoost算法对Pan-STARRS1 (PS1) 和AllWISE测光星表进行银道面背景类星体选源,并使用Gaia自行判据排除恒星污染源,最终得到位于 |b|≤20∘内、包含 ...
    160946个源银道面背景类星体候选体星表。
    使用XGBoost回归算法计算候选体测光红移范围为(0, 5]。本星表中包含了候选体PS1和AllWISE星等、测光红移、分类概率,以及Gaia自行信息。
  • 本课题利用6.5米麦哲伦望远镜M2FS多光纤光谱仪观测了包括SXDS等深场。观测波长覆盖范围为760至960 nm,分别本领约2000。
    这儿包括的是我们利用自己软件处理完光谱数据。
  • 本课题利用6.5米麦哲伦望远镜M2FS多光纤光谱仪观测了包括SXDS等深场。观测波长覆盖范围为760至960 nm,分别本领约2000。
  • BASS DR2天图导览,多幅观测图像拼接合成M101风车星系 图片来源:China-VO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与美国亚利桑那大学之间的国际合作项目——“北京-亚利桑那巡天(BASS)”目前已生成了第二版本 ...
    项目负责人、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周旭说,合并星表包括3.5亿颗恒星和星系测光信息,“这是迄今国内发布天区面积最大星表产品”。
    BASS巡天作为开创性公开巡天项目,在数据所有权和科学研究方面秉承开放态度,通过中国虚拟天文台及时向全世界公开释放。
    在数据处理中,中国虚拟天文台协助将数据传输至阿里云存储,并建立了一组20台高性能虚拟机组成计算集群对数据进行计算,计算最终产生了3.5亿颗天体星表数据,生成了合并星图数据,星图数据基于虚拟天文台 ...
    随着BASS最终巡天计划完成以及数据处理系统不断完善,必将产出更大规模,更高质量数据产品,为人类对宇宙探索做出新贡献。
  • 我们利用哈勃太空望远镜HSTWFC3相机观测了7个紫外连续谱极蓝高红移星系,具体参考Jiang et al. 2020, ApJ, 889, 90。
    所有原始数据可以在HST官方数据库中下载:https://archive.stsci.edu/hst/search.php。这儿我们包括了完全处理完成后的图像,包括科学图像和rms图像。
  • 3月23日上午,由阿里云万网负责解析中国虚拟天文台(China-VO)域名几条A记录进行了修改,指向到阿里云华北数据中心主机
    绝大部分用户不会感觉到有任何变化,但他访问已经不再是位于北京奥林匹克公园旁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服务器,而是阿里云云主机。这标志着中国虚拟天文台主节点成功登陆阿里云。
    2016年10月13日,国家天文台台长严俊与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总裁胡晓明在“2016杭州·云栖大会”共同发布了双方缔结战略合作消息,将充分利用各自在天文学、云计算大数据领域优势,开展跨领域研究和应用合作 ...
    双方宣布以中国虚拟天文台为抓手,逐步实现国家天文台科技资源云。
    此次迁移到阿里云中国虚拟天文台主节点功能主要包括平台门户、望远镜时间申请审批、公众超新星搜寻计划、公众频道等。此前郭守敬望远镜(LAMOST)光谱巡天数据已先期实现云。
  • ,需要具备足够天文知识,掌握很多物理、数学方法才可以做到。
    </p> <p style="text-indent: 2em"> 因此,该搜寻平台本质就是一个网上看图平台。
    ”</p> <p style="text-indent: 2em"> 事实,建立一个公共搜寻平台,也是高兴在“玩”过程中得到启发。
    "text-indent: 2em"> <strong>公众与职业学者“珠联璧合”</strong></p> <p style="text-indent: 2em"> 事实, ...
    因此,他们决定把需要分类星系照片放到网,然后发动对天文感兴趣的人们通过互联网来对星系进行分类。几天之内,“星系动物园”就迅速吸引了大批天文爱好者。
  • DESI暗能量光谱巡天测光巡天部分(http://legacysurvey.org/)由暗能量相机经典巡天、北京-亚利桑那巡天和Mayall z-波段经典巡天三个项目联合完成,分别使用CTIO Blanco ...
    , Steward Bok 90”和KPNO Mayall三台望远镜对北半球可见14000平方度天区做了g/r/z三波段测光观测,测光深度达到了g=24.0,r=23.4和z=22.5 AB mag ...
    此外,数据还包括了来自WISE卫星中红外波段(3.4, 4.6, 12, 和22微米)测光数据。本释放数据是基于Tractor方法(Lang et al. 2016)和交叉匹配得到星表数据。
  • 恒星距离是天体物理学基础支柱,这是一个包含14.7亿颗恒星几何距离星表,其中92%的是测光几何距离。来自盖亚14.7亿恒星视差数据发布对距离测量非常有帮助。
    尽管盖亚视差数据精度很高,但这些恒星中的大多数都很遥远或微弱,因此它们视差不确定性很大,不能简单地用视差倒数来计算距离。
    此数据集中,采用一种概率方法来估计恒星两种类型距离,即,仅使用EDR3视差几何距离以及使用EDR3视差、G星等和BP-RP颜色测光几何距离。
    这两种类型估算都涉及方向相关先验论,该先验论是根据盖亚所看到银河系恒星3D分布、颜色和星等复杂模型构建,即同时考虑星际消光和盖亚选择函数。
    对模拟数据测试,以及对独立估计和疏散星团验证,表明我们估算距离在几个kpc内是可靠的。
  • 章博等人发现该方法存在一定局限性:只能对很窄参数范围内恒星进行建模(例如有效温度从5500K-3800K),而无法扩展到更宽范围。
    因此章博等人提出利用支持向量回归(一种非参数化回归模型)来改进这种数据驱动恒星参数计算方法,构建了SLAM方法
    经测试,SLAM方法在宽参数范围内展示出优越性能,使得光谱巡天相互定标不再受到参数范围限制。
    这体现了SLAM方法相较于The Cannon算法巨大优势。SLAM方法为开展银河系科学研究提供了非常有力工具。
    该研究成果已在国际知名天文期刊《天体物理学报增刊》(2020,ApJS,246,9)发表。
  • 该数据是我们在论文《用COLA快速生成模拟星系表》中提到SDSS DR12星系模拟星表,产生快速模拟星表技术是基于以下几个:Code for Anisotropies in the Microwave ...
  • 这是我们论文“用COLA快速生成模拟星系目录”支持数据,包括模拟目录和merger-tree输出晕文件。
  •  
我们使用cookies为您提供更好的体验。继续使用本网站,即表示您同意按照我们的Cookie 政策使用cookie。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