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科学发现的增加,新词的不断涌现,许多天文学名词的中文译名也随之发生变化。此次更新对部分星名的中文翻译进行了修改,数据资源内容将更规范,用户在使用的过程中能够更精准地搜索到所需的数据资源。
    另外,本次更新还增加了大量中国自产数据。
    ldquo;指向”及“图像”区域 新数据总能吸引到天文爱好者最多的目光,为了满足用户希望便捷获取最新资源的需求,此次更新在平台“探索”模块下增加了 ...
    “最新图像”,这样,用户就可以在这里更快速地浏览世界上各大天文望远镜、天文台、探测器的最新图像数据。
    如果您在使用的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欢迎随时发邮件或通过微信后台留言与我们联系(wwt-helpdesk@nao.cas.cn)。
  • 该数据是我们在论文《用COLA快速生成模拟星系表》中提到的SDSS DR12星系的模拟星表,产生快速模拟星表的技术是基于以下几个:Code for Anisotropies in the Microwave ...
  • 创作不易,许多小伙伴在完成作品的路上都遇到了各种小问题和小困惑,比如:如何更好地从数据中挖掘故事,希望自己的作品更具观赏性,想深入了解创作征集要求的新变化……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
    机会难得,快来提交您的问题吧: 在微信后台留言 发送邮件至:wwt-helpdesk@nao.cas.cn ...
  • 如何参与项目? 如果您拍到火流星,请用手机自带的指南针和水平仪记录下您所在的位置、海拔和流星方位角和高度角。
    我们非常欢迎流星观测组织以团队的形式上报火流星,并在“上报中心”里增加了“观测者所属组织”栏。
    图3 系统平台主页板块 如果您对我们的平台有任何意见和建议,可直接在网站留言,或将需求发送至:citizenscience@china-vo.org.
  • 这是我们论文“用COLA快速生成模拟星系目录”的支持数据,包括模拟目录和merger-tree输出的晕文件。
  • 来自国家天文台和国内其他天文研究单位的相关科研人员,以及对Python如何在天文学中应用感兴趣的公众及爱好者们参加了本次培训。 图1:本次直播数据详情。
    大家不仅初步掌握了Python语言及其相关工具的基础知识,还了解了如何利用这些工具解决科研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为今后尽快利用Python语言辅助开展研究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图5:培训主页二维码 今后,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将继续推进与天文数据处理及应用相关的培训与科普活动,欢迎各位老师和同学通过留言积极与我们展开交流互动,或投稿分享您的培训心得。
  • 他们指出该候选体的光谱与2012年爆发期间相似,均为He/N型新星,暗示M31N 1923-12c的再发周期短至9年,属于再发周期10年之内的快速再发新星。
    世界时2021年7月4.16日,利物浦望远镜暂现源快速采集光谱仪获取的光谱显示出强烈的巴尔末发射线,半峰全宽为5900±300km/s。 该光谱也显示出He I发射线的初步证据。
    比银河系再发新星天蝎座U的爆发更为频繁,增加了M31中大量“快速再发新星”(Darnley & Henze,2020,https://ui.adsabs.harvard.edu ...
  • 图片来源:ESA/Hubble 公众如何参与? 这是一项所有人都可以参与的天文研究工作。
    它的操作十分简单,项目科学家在此为您准备了一个快速入门教程,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快速入门教程:https://mp.weixin.qq.com/s/Kf46HIRqYdGRaxKDNNNIWw 进入项目官网,主页列出了引力透镜和全民科学的相关背景知识,供参与者学习了解。
    欢迎通过项目留言板与天南海北的同好一起分享你的发现心得和趣事,如果对项目有任何的意见或建议也欢迎在这里提交反馈。 那么,你还在等什么?今天就成为引力透镜搜寻项目的伙伴,一起探索更广阔的未知吧!
  • 随着天文数据量的日益增加,利用智能计算开展天文研究是大势所趋。
    该平台能够深度挖掘FAST观测数据,规模化探测快速射电暴等天体辐射现象。据介绍,智能计算天文开放平台包括快速射电暴、分子谱线、天体化学领域数据库,以及相关领域的数据分析及可视化平台。
    其中,快速射电暴数据库(Blinkverse,意为闪烁的宇宙。)收录了5500余例脉冲数据,拥有35维的高数据维度以及多观测设备的动态谱图,是全球覆盖范围最广的快速射电暴数据库。
    目前,Blinkverse已面向领域内研究人员开放使用,快速射电暴数据分析及可视化平台也已建设成型,将快速射电暴搜寻效率较传统计算方法提升数十倍。
  • 望远镜的性能监测系统一旦发现望远镜性能不佳,能将望远镜性能不佳的原因快速反馈给维护人员,从而提高望远镜的维护效率和获得优良的观测数据质量。
  • 那么这些系外行星系统是如何形成的?又是如何演化到目前构型的? ...
    在确定了恒星的年龄,并排除了其他恒星参数影响后,研究团队发现,随着恒星年龄增加,恒星周围出现行星系统的概率不变,一直保持在50%左右(如图3左)。
    同时,行星系统内的平均行星个数,则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减少。
    研究团队还发现,行星系统轨道倾角的弥散度随着恒星年龄增加而上升。在恒星较为年轻时,其轨道倾角弥散度的中值大约为1.2度,在恒星较为年老时,轨道倾角弥散度的中值增加到3.5度左右。
  • 如何搜寻证认更多强透镜样本是当前工作中的主要问题。通过下一代大规模测光巡天项目的开展,人们期待发现数以万计的强透镜系统。但如何在海量的天体图像中快速地找到强透镜候选体? ...
    近年来,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国际上已有相关研究团队利用卷积神经网络方法搜索强引力透镜系统。
  • 赣榆精细结构望远镜口径为26cm, 在656.3纳米观测太阳色球,能够对太阳活动区快速成像。主要用来研究太阳耀斑的触发和释能、暗条爆发以及色球冲浪喷射等精细过程。
  • 这是“Fast generation of mock galaxy catalogue with COLA”一文中所用到的数据集,包括BOSS CMASS NGC星系的模拟星表和暗物质粒子模拟直接输出的暗物质晕表。
  • 1、国内天文期刊如何错位发展; 2、如何提升我国天体物理英文期刊(RAA)的国际影响力; 3、如何发展国内天文技术期刊; 4、天文数据情报如何为研究所发展决策提供帮助; 5、图书情报与期刊出版人员的职业发展问题 ...
  • 投稿日期:2020年5月13日—2020年7月15日 投稿方式:1.微信后台留言 2.发送邮件至:tours2019@nao.cas.cn 别再犹豫,快快分享你们的故事吧 ...
  • 不用担心是否是真实目标,不用了解各个星星的名字和位置,不用知道如何测量,不用操心如何写英文报告……</p> <p style="text-indent: 2em"> 当然, ...
    尽管唯一的发现最终被确认为是太空垃圾,但还是有其他七八位中国的参与者发现了一些快速移动天体(FMO,近地小行星的一种),高兴也因此备受鼓舞。
  • 万维望远镜被称为虚拟天文台的大众版,是海量真实天文数据快速直接进入课堂、科技馆、个人终端的快速途径。
    许多人都听说过万维望远镜,但如何使用它进行天文教学、科普演示;如何编辑制作漫游,找到合适的天文资源;如何灵活地使用它丰富强大的各种功能,在教室、学校、科技馆、天象厅等多种不同场景实际应用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
    在培训的最后,崔辰州博士将国际先进的天文科普教学理念与国内实际情况结合,为我们带来报告《天文学为什么重要》,讲述天文学是如何从方方面面改变我们的生活,为老师们带来启发。
    教师们参观青岛观象台望远镜,了解如何通过望远镜观察并手绘太阳黑子。 参加培训的老师们与乔翠兰博士在“互动式天文教学方式研讨”环节进行现场深度对话交流。
    如何让真实天文学数据更好地服务于公众科普和学校教育,一直是中国虚拟天文台的工作重点之一。
  • 图2:崔辰州博士在ZOOM会议室做《State of the IVOA》主题报告 会议期间,IVOA各工作组、兴趣组结合当下天文学研究的需求,就如何构建新一代天文数据共享工具以及共享标准展开讨论。
    ”她认为,借助强大的软件功能,本次会议的管理和进行并没有比线下体验更低,反而很多诸如实时记录、及时留言反馈等工具手段使会议效率更高。
    与会专家就如何进一步完善和优化科学平台间互操作,利用容器机制在不同科学平台间分享数据分析程序,以及提供标准化的API和VO相关容器镜像等议题展开讨论。
  • 不用担心是否是真实目标,不用了解各个星星的名字和位置,不用知道如何测量,不用操心如何写英文报告……不要畏惧,勇敢地去参与尝试。</p> <p>看图会很难吗? ...
  •  
我们使用cookies为您提供更好的体验。继续使用本网站,即表示您同意按照我们的Cookie 政策使用cookie。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