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文研究的工作也在走出疫情的影响。
    图1 预印本网站arXiv每年提交的天文学论文总数 我们还统计了第一作者的国别,可以看到美国研究贡献了超过五分之一的天文学论文,中国研究以超过十分之一的占比位于第二,英国、德国、意大利等国的文章数比较接近 ...
    如果我们考察相关论文数的和去年的差值,可以得到变化最大的关键字排名: black hole, 增加 100篇 Bayes factor, 增加 74篇 stellar mass, 增加 72篇 ...
    core mass, 增加 46篇 binary system, 增加 45篇 star formation, 减少 74篇 magnetic field, 减少 49 篇 kinetic ...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6月,多个国际研究团队发表了一系列论文,宣布利用脉冲星计时阵(PTA)找到了纳赫兹引力波存在的证据,引起了广泛关注
  • 与DR1相比,此星表增加了更多的谱指数信息。星表以FITS表格和csv表格两种格式提供。
  • 与DR1相比,此星表增加了更多的谱指数信息。星表以FITS表格和csv表格两种格式提供。
  • 可前往http://wwt.china-vo.org/ 点击页面右侧的软件下载链接下载软件   作为数据驱动的天文科普教育的典范之作,万维望远镜平台在国内外的用户持续增加,影响力不断扩大。
    这么丰富的天文数据宝藏,在自己的电脑就能随心所欲浏览,是不是让你很心动?   ...
    一次性接入数据最多,天文数据大爆发 万维望远镜平台的独特之处,是通过先进的数据可视化技术,提供了一种便捷有效的方式,将过去只有专业天文学研究才能够接触到的观测数据开放给所有人,尤其是天文教育工作者和爱好 ...
    新版万维望远镜启动界面   对接国际标准,实现数据直通   能够一次性接入如此多的数据集,增加海量新数据,最关键的一点在于中国虚拟天文台团队实现了万维望远镜平台对虚拟天文台HiPS标准这一国际通用的天文数据标准的支持 ...
    HiPS是一种国际广泛使用的,支持海量天文数据分层可视化的虚拟天文台数据标准。
  • 那么这些系外行星系统是如何形成的?又是如何演化到目前构型的? ...
    在确定了恒星的年龄,并排除了其他恒星参数影响后,研究团队发现,随着恒星年龄增加,恒星周围出现行星系统的概率不变,一直保持在50%左右(如图3左)。
    同时,行星系统内的平均行星个数,则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减少。
    研究团队还发现,行星系统轨道倾角的弥散度随着恒星年龄增加而上升。在恒星较为年轻时,其轨道倾角弥散度的中值大约为1.2度,在恒星较为年老时,轨道倾角弥散度的中值增加到3.5度左右。
    该研究成果近期发表在学术期刊《天文学杂志》(Yang et al. 2023, AJ,166, 243)
  • 与DR1相比,此星表增加了更多的谱指数信息。星表以FITS表格和csv表格两种格式提供。
  • 与DR1相比,此星表增加了更多的谱指数信息。星表以FITS表格和csv表格两种格式提供。
  • 与DR1相比,此星表增加了更多的谱指数信息。星表以FITS表格和csv表格两种格式提供。
  • 与DR1相比,此星表增加了更多的谱指数信息。星表以FITS表格和csv表格两种格式提供。
  • 与DR1相比,此星表增加了更多的谱指数信息。星表以FITS表格和csv表格两种格式提供。
  • 图2:HMT(图片来源于星明天文台) 与项目网页C14图像的切割模式不同(C14模式只切割出原始图像中的星系附近的部分天区发布在网页,使剩余图像中可能存在的变星和一些罕见天体类型,无法通过网页图像 ...
    为了让更多人可以参与到新天体发现中来,也为了真实目标不至于淹没在繁浩的数据之中,高兴老师将每人每小时可提交的可疑图像数量增加至10张。
    不可避免地,参与提交的可疑图像数量也随之增加,管理员查验渐渐显得力不从心,后台可疑图像出现积压的情况。
    (2021年度起实施) 三、第三次调整 由于HMT加入后,用户通过PSP发现的天体类型有所增加:除原先的超新星、河外新星外,新增了矮新星以及其他类型变星等种类。
    让人人都关注科学,关心天文,用最简单的方式参与科学研究——公众超新星搜寻项目等待你的加入!
  • 10月5日,他们在《天文学家电报(The Astronomer's Telegram)》发表通信Atel #8120,确认这颗由廖家铭发现的超新星侯选体是一颗IIP型超新星。
    然而,一直以来,如何将拍摄结果与更多的广大天文爱好分享,如何让自己的发现更快地得到专业天文学家的认可,一直是一个难题。
    公众参与超新星搜索,既可以提高超新星发现的概率,还能增加普通人对天文的兴趣。中国虚拟天文台正是提供了这样一个参与科学发现,了解天文学的渠道。
    自从7月底上线以来,公众超新星搜寻项目就得到了社会的高度关注和媒体广泛报道。9月初,廖家铭首次发现超新星侯选体的事件更是为大众津津乐道。
    欢迎访问中国虚拟天文台网站,并关注微信公众号:虚拟天文台,了解更多情况。   ...
  • 究其原因,公众超新星搜寻项目对平台用户注册数量及访问人次的增加起到了显著作用。
    10岁小学生廖家铭通过本平台发现超新星的事件被媒体持续报道,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平台注册用户数在短短8天内增加近九千,并创造了单日注册用户增加4993人的历史记录。
    科学数据模块的高访问量源自中国虚拟天文台对专业天文学家的数据支持,而云资源模块的高访问量则源自科研人员及在校师生对中国虚拟天文台主页提供的虚拟机的使用。
    这可能是因为在公众超新星搜寻项目上线之初官网缺少直接进入项目专题页面的有效导流,使大量科普用户误进入了科研数据查询页面。发现情况后做了及时的修改。
    这可能是因为该模块支持在线望远镜申请观测服务,申请者在线填表及管理进行时间分配与评审,都需要长时间停留操作,所以停留时间明显高于其它服务。 各模块平均停留时长统计图   4.
  • </p> <p>PSP的前身,星明天文台超新星小行星搜索计划(SASP),自2010年开始运行以来,已经独立最先发现超新星30颗左右,有一批勤奋、认真、严谨的爱好先后参与此项目并发现过属于自己的超新星 ...
    </p> <p>如今,星明天文台借助中国虚拟天文台强大的技术开发与资源实力对原有系统进行改造,推出全新的PSP平台,以期望让科学普及真正落实,让人人都关注科学,关心天文,用最简单的方式参与科学研究 ...
    不用担心是否是真实目标,不用了解各个星星的名字和位置,不用知道如何测量,不用操心如何写英文报告……不要畏惧,勇敢地去参与尝试。</p> <p>看图会很难吗? ...
  • 不用担心是否是真实目标,不用了解各个星星的名字和位置,不用知道如何测量,不用操心如何写英文报告……</p> <p style="text-indent: 2em"> 当然, ...
    </p> <p style="text-indent: 2em"> 因此,该搜寻平台本质就是一个网上看图平台。
    : 2em"> 事实,让公众参与天文发现的想法,国家天文台的研究人员也早已有之。
    </p> <p style="text-indent: 2em"> 崔辰州一直关注国外的天文全民科学项目,让他印象深刻的是2007年由两位牛津大学的年轻的天体物理研究凯文·施温斯基(Kevin ...
    因此,他们决定把需要分类的星系照片放到网,然后发动对天文感兴趣的人们通过互联网来对星系进行分类。几天之内,“星系动物园”就迅速吸引了大批天文爱好
  • 过去受观测水平所限,探测深度、数据精度与样本容量难以同时保证,如今LAMOST与Gaia的强强联合为研究利用大样本数据开展对银盘结构的深入研究提供了绝佳的机遇。   ...
    括号中的数字代表所在的银心半径范围,例如(8,9) 表示 8 研究从LAMOST DR8和Gaia EDR3交叉认证星表中,选取具有高质量观测数据的48万多颗K型巨星为探针,在银心半径5-15 kpc ...
    研究发现,南银盘比北银盘绕银心旋转得更快,且恒星的径向与垂向运动速度随着垂向距离的增加而呈现出波动型变化。
    此外,研究利用在各切片上测量出的速度椭球信息,结合动力学模型对银盘标高进行了计算,结果显示标高随银心半径的增加增加,就像一个朝着反银心方向张开的喇叭口。
  • 图2:IAU宣布参与举办国际万维望远镜宇宙漫游创作大赛 相关消息发出后即在国际获得积极响应。截至5月底,已收到来自19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45个反馈。
    此前该赛事由中国天文学会和国家天文台联合主办,已在国内举办四届,吸引了众多爱好天文的公众和青少年的关注,参赛人数及作品数量不断攀升,在天文科普领域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
    为保障大赛的顺利开展,帮助选手更好地了解宇宙漫游创作技巧和赛事规则,2021年万维望远镜全国教师培训组委会特别在今年的课程中增加了备赛解析环节,邀请相关专家介绍创作技巧,深度解读评审要点。
  • 新中国最大的陨石雨是发生在1976年3月的吉林陨石雨,其最大的陨石重达1770千克,是世界最大的目击陨石。 如何参与项目? ...
    我们非常欢迎流星观测组织以团队的形式上报火流星,并在“上报中心”里增加了“观测所属组织”栏。
    如果观测没有所属组织在请在该栏下拉框里选“无”,如果有所属组织且在下拉框中没有出现,请把观测所属组织的名字、负责人的名称、联系方式(手机和邮箱)以及组织的情况介绍发到citizenscience ...
    图2 上报系统可添加“观测所属组织”内容 平台板块简介 平台共有3个主要板块:“网站必读”, “成果展示”和&ldquo ...
    同时,我们也为用户提供了意见反馈渠道和交流平台,供广大火流星爱好交流信息、分享自己的成果和经验。 “成果展示”将展示公众自己的各种代表性成果。
  • 随着科学发现的增加,新词的不断涌现,许多天文学名词的中文译名也随之发生变化。此次更新对部分星名的中文翻译进行了修改,数据资源内容将更规范,用户在使用的过程中能够更精准地搜索到所需的数据资源。
    另外,本次更新还增加了大量中国自产数据。
    图3:“指向”及“图像”区域 新数据总能吸引到天文爱好最多的目光,为了满足用户希望便捷获取最新资源的需求,此次更新在平台“探索&rdquo ...
    ;模块下增加了“最新图像”,这样,用户就可以在这里更快速地浏览世界各大天文望远镜、天文台、探测器的最新图像数据。
  • 我们都知道银河系外部区域的大部分恒星都集中在银盘,并围绕着银河系中心转动。与银河系中心距离在一定范围内的恒星,都有着相近的绕转速度,约为220千米/秒。然而这个速度并不是绝对准确的数值。
    观测表明,银盘的恒星速度弥散度会随着恒星年龄的增加增加,普遍认为,这是由动力学效应造成的。天文学家称之为“盘的加热机制”。
    而通过数值模拟,天文学家发现银盘的旋臂结构会显著地加热银盘,盘恒星因此获得更高的速度弥散度。
    从结果图还可以发现,年老的贫金属恒星(多位于厚盘中)有更高的速度弥散度,这也间接表明了银盘中薄盘和厚盘两部分运动学性质存在显著差异。
    更多关于这一研究的内容发表在3月下旬出版的《皇家天文学会月刊》(Monthly Notices of the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
  •  
我们使用cookies为您提供更好的体验。继续使用本网站,即表示您同意按照我们的Cookie 政策使用cookie。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