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现超新星 10月3日早晨,来自合肥的10岁小学生廖家铭如往常一样,打开中国虚拟天文台(China-VO)网站,登陆并使用在线超新星搜寻项目的功能,开始新一天的超新星搜寻。
    10月5日,他们在《天文学家电报(The Astronomer's Telegram)》上发表通信Atel #8120,确认这颗由廖家铭发现的超新星侯选体是一颗IIP型超新星。
    中国虚拟天文台正是提供了这样一个参与科学发现,了解天文学的渠道。 2015年,星明天文台与中国虚拟天文台展开合作,正式启动公众超新星搜寻项目。
    图三 廖家铭发现超新星页面截图 用户打开中国虚拟天文台的公众频道,进入超新星搜寻项目页面后,点击“开始搜寻”。如果当时有还未被用户查看对比过的新图,就可以看到屏幕上出现了两张黑白图片。
  • 通过初步的筛选和整理,共计88个有效作品将登陆中国数字科技馆网站的在线投票平台,参与网络人气奖的角逐。
    5、大赛组委会对恶意票保留处理权力。   即日起登陆中国数字科技馆大赛官方投票页面即可投票。 https://www.cdstm.cn/subjects/observatory ...
  • 中国虚拟天文台在“公众频道”已上线推出了“恒星检索展示平台”。该平台基于DSS数据可视化展示,可在线进行恒星数据检索。
    这是一扇足不出户、不分昼夜的观星窗口,任何人只要能够通过浏览器上网登录中国虚拟天文台网站公众频道(http://public.china-vo.org/),就可以看到全天的恒星,甚至是星团、星云和星系。
  • 此次用户数据分析基于个人信息填写,在这些非科研用户中,涵盖有未来将要从事专业天文研究的学生和交叉行业人士,中国虚拟天文台将会持续为这些科研生力军提供专业的服务
    用户频繁地访问科学数据及望远镜申请观测两大模块 经过对平台4年总体访问次数的统计分析,在四个子模块中,科学数据累计8.812万次,云资源累计8.507万次,望远镜时间申请累计4.137万次,而公众频道仅累计 ...
    4年内各子模块月访问量统计图 从各子模块月访问量上看,较为集中的线下活动带动了线上公众频道的访问量,但与此同时科学数据模块的访问量也出现了浮动,并在注册用户激增时达到峰值。
    这可能是因为该模块支持在线望远镜申请观测服务,申请者在线填表及管理者进行时间分配与评审,都需要长时间停留操作,所以停留时间明显高于其它服务。 各模块平均停留时长统计图   4.
    访问来源网址统计图   以上数据是中国虚拟天文台用户分析,China-VO 会竭诚为每一位用户提供更加便捷和完善的数据服务
  • 这里是处理后的多频道数据文件。数据发表在 Shao et al. 2017, ApJ, 845, 138; Wang et al. 2019, ApJ, 887, 40 ...
  • 该系统在用户权限管理、开放应用接口、使用界面优化、云服务整合、数据检索、数据融合、在线数据分析、国际化开放共享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创新,通过信息化手段大大推进了科研及项目管理工作。   ...
    4.在线数据分析,自如处理更便利 为了方便天文学家和其他用户快速查看某个目标的光谱,发布系统提供了基于HTML5的在线光谱查看功能。
    拓宽了LAMOST数据的传播、使用渠道,实现了LAMOST数据的国际化开放共享。   ...
    LAMOST光谱在线分析界面 此外,还在微信群及E-mail对用户反馈进行了快速反馈,得到用户的好评。
    通过虚拟天文台数据访问协议的实现,进一步拓宽了LAMOST数据的传播、使用渠道,实现了公开数据的国际化开放共享。发布系统在开放应用接口、在线数据分析等工作也大大地促进了天文学家工作的信息化。
  • 天象厅变身数字宇宙 以互联网为渠道把由虚拟天文台融合全球天文大数据而成的浩瀚数字宇宙呈现在沉浸感十足的球幕上,将天文馆的“离线运营”提升为“在线服务”。
    “互联网+”天文科普教育生态系统 “互联网+”云计算的服务模式让天文学的最新数据和科学成果及时传递给各地受众,课件和“影片”同步分享,分布在各地的万维天象厅以虚拟天文台为枢纽联结成“宇宙院线联盟 ...
  • 为推广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的资源和服务,激发青年人才的创新活力,培养更多学科交叉新型人才,特设立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青年数据科学家项目。
    具体通知如下: 申报条件: 基于但不限于中心的数据资源和在线服务系统,在科学前沿、新技术新方法、科普教育、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做出优秀成果; 申报人热爱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遵纪守法 ...
    项目通过中心网站和微信公众号等渠道面向社会公开征集。项目申报人根据通知要求报送《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青年数据科学家项目申报表》。
  • 为推广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的资源和服务,激发青年人才的创新活力,培养更多学科交叉新型人才,特设立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青年数据科学家项目。
    具体通知如下: 申报条件: 基于但不限于中心的数据资源和在线服务系统,在科学前沿、新技术新方法、科普教育、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做出优秀成果; 申报人热爱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遵纪守法 ...
    项目通过中心网站和微信公众号等渠道面向社会公开征集。项目申报人根据通知要求报送《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青年数据科学家项目申报表》。 中心办公室组织专家评委对申报项目进行评审并提出入选项目建议。
  • 此镜像数据集包含点源星表(PSC)、扫描信息表(SCN)和扩展源目录(XSC),但不包含图像数据,图像数据可通过红外科学档案馆的在线服务获得。其他细节请参考下载链接中的使用说明。
  • 因报名人数到达上限,中国虚拟天文台暨天文信息学2018年学术年会在线注册报名于10月18日提前关闭。 引力波、中微子探测窗口已经打开,天文学研究迈入多信使时代。
  • 天象厅变身数字宇宙 以互联网为渠道把由虚拟天文台融合全球天文大数据而成的浩瀚数字宇宙呈现在沉浸感十足的球幕上,将天文馆的“离线运营”提升为“在线服务”。   ...
    “互联网+”天文科普教育生态系统 “互联网+”云计算的服务模式让天文学的最新数据和科学成果及时传递给各地受众,课件和“影片”同步分享,分布在各地的万维天象厅以虚拟天文台为枢纽联结成“宇宙院线联盟 ...
  • 因此,热亚矮星只可能是通过某些比较特殊的渠道产生的,比如双星演化等,从而热亚矮星的形成问题也引起了天文学家的极大兴趣。 热亚矮星的质量是非常重要的物理参数,可以直接用来检验和限制热亚矮星的形成模型。
    富氦型热亚矮星被认为是通过双星并合渠道产生,理论模型预测的峰值质量分布较平,在0.5-0.6倍太阳质量之间(见图2);而基于LAMOST光谱给出的富氦型热亚矮星的峰值质量在0.42倍太阳质量左右,远小于理论模型预测值 ...
    这一结果表明,富氦型热亚矮星除了通过双星并合渠道产生以外,应该还存在其它形成渠道,有待于后面进行更加深入地研究。 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为天文观测设备和研究计划提供数据与技术服务
  • 团队首先对所有竞赛数据开展统计分析,了解数据结构,天体群组特征,确定用于数据处理的输入参数范围,进而基于针对SKA不同先导项目而开发的天体搜索算法对图像进行了先期测试,经过对结果的准确度与计算效率的评估 ...
    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为天文观测设备和研究计划提供数据与技术服务
  • 为了帮助大家更顺利地完成参赛作品,大赛组委会将于3月底举办第五届漫游大赛在线答疑活动!
    问题提交方式 详细写下你的问题,按照“姓名+邮箱(电话)+问题”的格式通过如下渠道提交即可。
  • 此日食计算器能够查询公元前3000至后3000年范围内的日食信息,生成每次日食的覆盖区、中心区范围数据,展示日食带的地图;并可根据用户在地图上点击的坐标在线计算该地日食各阶段时间、食分等观测信息。
  • 绝大部分的用户不会感觉到有任何变化,但他访问的已经不再是位于北京奥林匹克公园旁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的服务器,而是阿里云上的云主机。这标志着中国虚拟天文台主节点成功登陆阿里云。
    此次迁移到阿里云上的中国虚拟天文台主节点功能主要包括平台门户、望远镜时间申请审批、公众超新星搜寻计划、公众频道等。此前郭守敬望远镜(LAMOST)的光谱巡天数据已先期实现上云。
  • ESASky正迅速成为访问空间探测任务和大型地基观测设备所获取的天文数据资源的重要渠道。 ESASky由总部位于西班牙马德里的欧洲空间天文中心(ESAC)科学数据中心(ESDC)负责运行。
    除了受到专业天文学家的青睐,ESASky也很快成为了业余天文爱好者和公众“浏览”宇宙奇观的重要渠道
    中国虚拟天文台打造的在线服务环境将全球范围内的天文数据等研究资源无缝透明联结起来供全世界访问。崔辰州是此次ESASky翻译和数据集成工作的联络人。
  • 随后,周文杰、张宓等几位管理员进一步确认,并将其上报至天文电报中央局(CBAT)和暂现源名称服务网(TNS),该候选体获得编号PNV J00412572+4044233和AT 2022zzj,内部编号PSP22ai ...
    /www.cbat.eps.harvard.edu/unconf/followups/J00412572+4044233.html ATel:15759, The Astronomer's Telegram ...
  • 2019年3月21日,第六届“共享杯”大学生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创新大赛获奖名单在官方网站上公示,由中国虚拟天文台组织的参赛作品获得优秀奖4项。
    “共享杯”大学生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创新大赛由科技部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主办,旨在促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推动科技创新进校园、助力国家科技创新发展,培养在校大学生利用科技资源创新创业的能力和水平。   ...
    第六届“共享杯”大学生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创新大赛于2018年4月启动,共吸引来自全国2301个学生团队报名参赛,有效参赛作品1903件。
    选手们从中国虚拟天文台、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服务平台等渠道获取天文和地学科学数据,借助万维望远镜对这些数据进行可视化呈现,从不同层面开展分析研究,得出一定的科学结论。   ...
  •  
我们使用cookies为您提供更好的体验。继续使用本网站,即表示您同意按照我们的Cookie 政策使用cookie。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