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既然这个工作人人都可参与,为何不让大家像游戏一样都玩玩呢,天文如果玩起来一定会很开心的,如此,PSP平台应运而生。可以这么说,PSP系统其实就是一个网上看图平台
    我们欢迎您将自己的看图情况发布在QQ空间或者微博微信中,也感谢您以此来宣传PSP平台
    好了,已经迫不及待了,您可以尝试做一下在线测试,过关了就会成为PSP大家庭的一员,开始您充满期待的搜索之旅啦~~~~ 如果您打算使用手机看图,可以试试这个网址https://nadc.china-vo.org ...
    对于提交的报告,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会在得到光谱认证后授予超新星永久编号,并在其网站发布电子公报公布你的发现(根据IAU规则,或早或晚)。
  • 中国电子学会青年俱乐部会员、中国电子学会VR/AR技术与产业分会委员、人工智能学会“深度学习专委会”秘书长、人工智能学会第八届理事。主要讲授深度学习及其在天文中的应用。
    谭锋:阿里云智能资深技术专家、机器学习PAI的平台架构师与负责人。拥有多年AI落地以及企业智能化经验。曾任职微软中国,多年微软搜索引擎必应团队的资深架构师。
    主要讲授基于公有云的大数据处理与机器学习平台在科研中的应用。 李长华,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项目高级工程师,拥有多年云计算、高性能计算平台建设经验,主要研究方向为天文信息技术与大数据处理、机器学习。
    主要讲授内容为云计算技术以及基于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云资源平台科研应用。
    参与方式和网址将于培训前一天在公众号“虚拟天文台”相关通知推送下方公布,敬请关注。
  • 本系统旨在方便天文学者分享和获取国内外天文会议相关信息, 希望通过本平台进一步促进国内外天文学术交流合作。
    天文会议信息系统网址:https://nadc.china-vo.org/meetings/。
    长久以来,天文学家们获取天文会议信息,特别是国内会议信息,主要靠实体海报、科研机构网站、电子邮件,和口口相传的方式。也出现过未能及时获取会议信息、错过报名时间、不及安排行程等遗憾。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多方建议下,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NADC)和中国天文学会信息化工作委员会联合推出了天文会议信息系统,希望为国内外的天文学家们提供一个分享、获取天文会议信息的平台
  • 近日,国家天文台韩金林研究员领导的科研团队利用FAST望远镜开展银道面脉冲星巡天,取得重要进展,新发现了201颗脉冲星,其中包括一批最暗弱的脉冲星、挑战当代银河系电子分布模型的大色散量脉冲星、40颗毫秒脉冲星 ...
    在新发现的脉冲星中,一部分特殊脉冲星的色散量远远超过目前最好银河系电子密度分布模型(NE2001和YMW16)的预计。如果利用银河系电子密度模型估算脉冲星距离,这些脉冲星应该坐落在银河之外。
    考虑到银河系在这些方向有银河系的旋臂,它们含有大量电子气体云团(图2),很可能是银河系模型中这些云团的数目或云团里的电子密度被严重低估了。
    因此新发现的脉冲星对当代通用的银河系电子密度模型提出挑战。
    下图展示了新发现脉冲星的DM与两种银河系电子密度模型估计的最大DM值的比较,所有脉冲星DM均超出银河系电子密度模型NE2001在该方向的最大值,6颗脉冲星超出银河系电子密度模型YMW16给出的最大值。
  • CDS在1972年开始采用计算机对天文数据和文档进行电子化管理。初期阶段利用电子表单搜集“有用的”天文数据,并且加以整理、归档。数据中心早期仅限内部及国际合作伙伴使用。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CDS 将归档的数据开放到互联网上,开始为更广泛的用户提供天文数据和服务。CDS 擅长数据服务,其所属斯特拉斯堡天文台的影响力远不如数据中心。
  • 这次请通过网站在线申请,网址http://astrocloud.china-vo.org/ 在线申请系统由中国科学院“十二五”科研信息化专项天文学科技领域云项目组完成,感谢项目组的辛勤工作!  ...
    400K读出速度下RON约6.3个电子,200K及100K下小于5个电子;2)PI VersArray 1300B相机,安装于卡焦侧口,只可进行成像/测光观测,CCD大小为1340x1300,象元20μ ...
  • 多波段天文数据实时交叉证认及置信度估计方法、多源异构多波段天文数据高效融合及时域天文数据高效管理方法、异构计算云架构下存储/计算/软件环境统一调度应用框架等方面开展研究,构建多波段参考数据库和天文在线科研平台 ...
    3、岗位待遇 工资及福利待遇按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相关规定的上限执行,优先推荐申请中国科学院特别研究助理资助项目。
    4、报名方式及其他事项说明 报名截止日期:2023年2月19日 应聘人员需提供: ■ 专家推荐信2封(可在获得初选合格通知后补交); ■ 学历和学位证书扫描件(应届毕业生可暂不提供); ■ 个人简历 ...
    5、联系方式 ■ 应聘者请将以上述材料(电子版即可)发送至mly@bao.ac.cn, 邮件以“应聘博士后+姓名+毕业院校”为标题。
  • 之后该团队通过组织多台国际设备天地协同观测,综合射电干涉阵列、光学、红外望远镜以及空间高能天文台的数据,将FRB20190520B定位于一个距离我们30亿光年的贫金属的矮星系,确认近源区域拥有目前已知的最大电子密度 ...
    进一步结合散射特征,团队提出宿主星系的色散主要来自邻近FRB爆发源的区域,该区域高电子密度导致的高色散值也使得FRB 20190520B远远偏离经典的色散与红移关系,如图1所示。
    从色散-红移关系上清晰可见FRB 20190520B拥有最大的宿主星系电子密度。
  • 蓝色:Epoch2,黑色:Epoch1 表面上,BWB趋势依赖于观测频率范围相对于同步辐射峰值频率的位置;实际上,可能是辐射区的电子平均能量和磁场的变化控制着BWB趋势。
    电子能量依赖的加速概率机制、随机加速机制能够产生对数抛物线同步辐射能谱,这些同步能谱成功地再现了颜色—亮度图上的观测数据分布。
  • 对中科院天文领域的重大事项实行“五统筹”管理,即统筹配置队伍资源条件、统筹制定重大装置规划、统筹组织重大前沿研究、统筹运行重大观测装置、统筹发展重大技术平台;实现“两共享”,即观测装置和技术平台高效开放共享 ...
    4、投稿作品以电子稿件形式提交,文件为JPG格式,分辨率在300dpi以上。
  • 全国科学计算与信息化会议面向全国科学研究人员以及计算机专家与工程技术人员,搭建一个沟通交流平台,探讨科学研究需求、实际工作经验以及新技术发展与应用,以更好的提升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在现代科学研究的应用水平。
    第二十届全国科学计算与信息化会议由中国核学会核电子学与核探测技术分会主办,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承办,定于2021年9月13日至17日在青海省西宁市召开。
  • 本届年会由西华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承办。会议的主题是“从脚下到云端(From the Ground to the Cloud)”。
    本届年会在热烈友好的气氛中进行,报告主题涉及天文学研究与发展、信息技术的利用、大数据的存储管理和数据挖掘、虚拟天文台平台的建立、云计算技术与应用、高性能计算、科学传播工作等诸多方面。
  • 本次培训班理论与实操并重,与SKA的SDP和SRC紧密结合,热忱欢迎从事相关研究的研究生(专业不限,天文、天线技术、计算机、电子信息、数据管理、信息管理等博士或硕士研究生优先)、以及正在从事射电领域科研工作的青年才俊参加 ...
    三、报名方式 请于2021年7月15日前,将报名表(下载方式见文末)发送到指定邮箱: ska@cnlab.net,在读研究生需要提供导师推荐函。总招生数70名,报满截止。
  • l 海南大学教授介绍天体磁场方面的研究进展; l 国家天文台李菂研究员介绍FAST最新进展; l 北京古观象台肖军研究员介绍天文文物研究方面的成果; l 国家天文台詹虎研究员报告并在大会电子会刊上介绍中国空间站巡天项目 ...
    电子会刊(e-Newsletter)是本届大会组委会为落实绿色办会的承诺采取的新举措。上周“绿色”主题那期现场报道中忘说了。   今日看点 大会第二周的第一天仍然是学部科学日。
  • 测得的辐射区大小表明围绕Sgr A*的吸积流中有非热电子,辐射区的形状则显示吸积流的旋转轴(或可能存在的射电喷流方向)是直接指向地球的。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天体物理学杂志》上。
    ” 根据对吸积流的理论模拟,研究人员认为Sgr A*的近圆形结构可能意味着吸积流的旋转轴方向几乎是朝向地球的;同时,Sgr A*的辐射区大小意味着这个超大质量黑洞周围的吸积流中包含了非热电子 ...
    天马望远镜是由中国科学院和上海市联合立项建造的一台具有多科学用途的世界级大型可转动射电望远镜,曾入选2012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和上海十大科技进展,曾获得2018年上海市科技进步特等奖。
  • 会议由凌源市第二高级中学梁雷老师主持,辽宁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技术学院陈建兴副院长、毛英臣副教授、洪许海讲师,大连市第一中学赵玉友副校长、赵飞耀老师,大连24中科技竞赛教练于喆老师,大连36中王晓东主任, ...
    吕游老师表示,漫游创作大赛是一个非常好的起点和平台,通过参赛能够激发学生对天文、物理等学科的兴趣、提升学生的个人能力。
  • 图1:《天文学名词》预公布版 在公开征求意见期间,社会各界可通过电子邮件向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就名词征求意见稿提出意见建议。在公开征询意见结束后,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将认真研究处理反馈意见。
  • 近日,院条财局发文公布了中科院科研信息化十大优秀案例的评选结果,“虚拟天文台-天文学科技领域云”成功入选。
    为进一步凝练和展示中科院科研信息化应用成果,推广和扩大科研信息化建设成效,促进“科技云”环境下各学科和技术领域的信息化环境深度融合,以信息化手段有力促进中科院的科技创新,支撑中科院“率先行动计划”,中科院条财局组织了中国科学院科研信息化十大优秀案例评选活动 ...
    全院39个单位共提交了39个案例,经过专家函审和现场打分两轮评审,最终评选出“中国科学院科研信息化十大优秀案例”。
  • 参与方式 欢迎通过“虚拟天文台”微信公众号后台、电子邮件等方式与我们联系。
  • 图2 国家天文台陶一寒博士(摄影:张超) 陶一寒博士毕业于伦敦大学玛丽女王学院电子工程与计算机科学系,研究方向是交互式信息检索,现为国家天文台天文信息技术(中国虚拟天文台)研究团组成员,主要研究兴趣是机器学习在天文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中的应用 ...
  •  
我们使用cookies为您提供更好的体验。继续使用本网站,即表示您同意按照我们的Cookie 政策使用cookie。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