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科技部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重点项目的支持下,上海底片数字化实验室在2018年完成了29314张底片的扫描和归档工作。
    在此基础上,上海天文台研究团队对数字化的天文底片进行了进一步的高精度的天体测量定标工作,将初始版本的数字底片转换为了标准fits格式的天文数字图片,用以满足相关专业天文学家的研究工作。
    本次数据释放包含了6615张质量较高的天文数字底片,观测目标主要为太阳系外天体,解算后天体测量精度达0.2″。
    这批数据中包含了国家天文台、上海天文台、紫金山天文台、云南天文台、青岛观象台五个中国天文台站的多个观测望远镜的观测数据,时间跨度从1904年到1998年。
  • </p> <p style="text-indent: 2em"> 这让他意识到,中国的天文爱好者数量很多,如果能建立一个类似的网络平台,就能满足更多人对天文观测的热情。
    </p> <p style="text-indent: 2em"> 科学家需要根据“斯隆数字巡天”(SDSS)项目所得到的星系照片进行分类,以便考察星系演化中的一些悬而未决的问题 ...
    人们合力花了仅仅两年的时间,就把斯隆数字巡天的星系做完了分类。如果只依靠职业天文学家,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p> <p style="text-indent: 2em"> 今年年初,崔辰州和高兴在一次交流活动中几乎是一拍即合,由星明天文台提供内容,中国虚拟天文台提供计算机技术和平台
    此外,平台也争取向天文爱好者提供更多知识、教程,并让他们获得与专业人员互动、交流的机会。</p> <p> 《中国科学报》 (2015-08-07 第8版 新知)</p> ...
  • 《巡天先驱—郭守敬天文成就》是在河北省科技计划科普原创资源开发项目资助下,由河北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物理学院、校博物馆师生科研团队在2019年联合创作完成的一部时长15分钟的4K数字球幕电影,影片综合使用全景摄影 ...
    、延时摄影、三维动画、万维望远镜动画、5.1环绕声等数字视听手段,生动展示了我国元代著名科学家郭守敬的伟大天文成就。
    2019年4月,影片入选第九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科技单元暨第九届中国科技馆特效电影展映活动,在中国科技馆进行了放映;2019年5月影片入围第13届德国耶拿国际球幕电影节,在世界上最古老的天文馆——蔡司天文馆进行了放映 ...
    ,是该电影节上唯一一部中国影片。
  • 天文大数据构成的数字宇宙为天文学家提供了广阔的挖掘空间,同时也带来很多技术挑战。要想在浩瀚的数字宇宙中精准淘金,信息技术与天文学深度交叉成为必然。
    目前,他主要研究方向为融合数据处理方法和仪器设计的智能光学系统,包括以光学系统点扩散函数(PSF)为接入点的各类光学仪器标定和数据后处理方法、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光电系统模拟和状态估计方法和基于科学数据质量的光电系统自主控制方法 ...
    图1:贾鹏在中国天文学会信息化工作委员会2020年工作会议上做报告 2013年博士毕业之后,贾鹏回到了他家乡的太原理工大学。
    他将天文数据作为数字图像处理、科技文献检索及利用等课程的背景资料和材料,设计了”太原理工大学数据标注平台“等校内教学服务网站,组织学生开展教学科研结合的早期训练,开拓了学生的眼界 ...
    基于这些优质资源,贾鹏和他的智能成像小组也逐渐明确了未来的工作方向: 一方面要利用机器学习和数值模拟技术,考虑将实测数据导入光电系统模拟中,实现望远镜系统的数字孪生,为仪器数据规整和汇集提供条件。
  • 卷首语 万维望远镜平台功能强大、操作简便,而想要做出一部优秀的漫游,可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不断在实践中摸索,总结经验。
    在制作时可以将两种格式的模型都做出来,导入画面比较后再确定用哪个格式的模型更合适。
    图2:OBJ格式(左)与3DS格式(右)对比 如果你不知道去哪里找3D模型,这里为大家提供了一些网址可供参考: NASA 3D资源网:https://nasa3d.arc.nasa.gov/models ...
    前面标数字1、2的分别是第1行和第2行,都是标准的卫星星历格式(TLE格式)。1、2两行每行有69个字符,包括0~9,A~Z(大写)、空格、点和正/负号。
    假设我们要模拟ISS的运行情况,首先在网络上搜索它的TLE(参考网址:https://celestrak.com/)。
  • 3月中旬,疫情形势持续向,乌鲁木齐的人员流动也已放松,高兴老师便在北京时间3月15日晚(如无特别说明,以下均为北京时间)上山对PSP进行维修,16日中午12点开始测试出图,但在PSP网站上放出的图仍然有问题 ...
    </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pan style="font-size:16px;"><span style="font-family:黑体;">世界时 ...
    ">主题:光学,超新星</span></span></p> <p> <span style="font-size:16px;"><span style="font-family:黑体;">我们于世界时 ...
    给定宿主星系IC 1222的红移为0.03076(来自斯隆数字化巡天的测量结果),从Si II 6355的吸收最小值可以得到膨胀速度约11500km/s。
  • 重庆梧台科技有限公司打造的万维数字天文科普基地喜获命名,这是本次命名的45个基地中唯一一个天文主题的基地。
    图1:命名2019年度重庆市科普基地的通知 梧台科技万维数字天文科普基地是在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的技术支持下,基于海量天文可视化数据资源打造的专业万维数字天文展教场所。
    基地的建设主要围绕中国虚拟天文台团队打造的万维望远镜平台展开,与专业的天文学家和天文教育工作者进行跨界合作,实现了高端科技资源科普化。
    同时,基地还对天文可视化数据进行了深入的开发应用,为全国几十所大中小学打造了特色万维数字天文教育场馆、天象厅、天文教室等科普环境。
    图3:基地打造的特色万维数字天象厅 今后,基地将继续利用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的宝贵资源,不断优化活动设计,积极开展天文科普教育工作,为提高全民科学素养作出应有的贡献。
  • 世界上最好的地面和空间望远镜经过数十年的观测已经为我们搭建起璀璨浩渺的数字天空。这些珍贵的科学数据,一方面是科学家们进行科学研究的宝贵资源;另一方面,它还是教育工作者用来开展天文教学的巨大财富。
    微软研究院推出的WorldWide Telescope(简称WWT,万维天文望远镜)集合了世界上最好的地面和空间望远镜及天文台的观测数据,融合成一个无缝的数字宇宙。
    WWT同时还是卓越的互动式数字天象厅平台。借助WWT,天文教师可以将世界上最好的教育资源置于指尖。
    本次培训的宗旨在于让学员了解WWT的基本知识,使用WWT制作漫游案例,熟悉WWT互动式数字天象厅的功能和教学优势,使之成为自己教学中的利器,让教学更加真实、直观、生动、形象,具有更多的交互性和参与性。
    培训网址:http://wwt.china-vo.org/training2014/ 活动报名: 培训采用网上在线报名方式,请于2014年6月2日后登录培训网站提交报名申请表。
  • )自2009年落成至今已经获得了超过500万条天体光谱,比国内外其他望远镜观测获得的天体光谱总和还多,是世界最大的天体光谱库。
    图四  郭守敬望远镜(LAMOST) 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被誉为“中国天眼”,是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
    国家天文台、阿里云结为战略合作伙伴,成立“国家天文台-阿里云天文大数据联合研究中心”;共同完成中国虚拟天文台上云项目,打造全生命周期的天文大数据管理与开放共享平台;开发云上天文应用软件与服务;推进数据驱动的天文科普教育 ...
    ,通过互联网与大众共享数字宇宙;针对光学天文、射电天文、数值模拟和数据挖掘等领域的大数据技术与应用开展深度合作。
    图六  中国虚拟天文台     图7 发展蓝图 相关媒体报道: 中国新闻网:国家天文台结盟阿里云:计算100亿光年的数字宇宙 http://it.chinanews.com/ ...
  • 近日,国内首座由海量科学数据驱动运行的WWT互动式数字天象厅在重庆市九龙坡区石新路小学建成,并于2013年10月21日正式交付使用。         ...
    它将全球范围内的天文研究资源无缝透明连结在一起,天文学家和科学爱好者只需登陆到虚拟天文台便可以享受提供的丰富资源和强大的服务。         ...
    借助先进的信息和网络技术,万维天文望远镜把世界上最好的天文观测数据融合成一个无缝的数字宇宙,并通过极富创新性的数据可视化方式呈现给使用者。借助WWT,天文教师可以将世界上最好的教育资源置于指尖。
    数字天象厅可以方便地利用最新的观测图像和数据等成果,从而提供更加广阔的展示空间和更真实的体验。WWT互动式数字天象厅则更进一步,是一套完全互动的数字天象厅系统。
    2013年10月21日,万维天文望远镜互动式数字天象厅入驻重庆市九龙坡区石新路小学暨天文科学教育研讨会在重庆市九龙坡区石新路小学举行,这标志着国内首座WWT互动式数字天象厅建成并正式交付使用。
  • 在充分挖掘了互动式数字天象厅的潜力后,展现了真实天文观测数据可视化后的魅力,将天文知识和中国天文学研究发展的前沿消息传递给所有观众。
    数字天象厅项目也再度被评为最受公众喜爱的科普项目,又一次获得了公众的认可。
    中国虚拟天文台数字天象厅被评为最受公众喜爱的科普项目 基于万维望远镜平台,集合了全世界真实天文数据,并以球幕化的方式进行展示的互动式数字天象厅能够带给人最直接的震撼。
    如今海量天文数据已在陆续上云中,其中就包括万维望远镜平台所使用的大量天文观测数据。
    中国虚拟天文台充分发挥了天文大数据和互联网云技术的优势,在数字驱动的科普教育领域加快了脚步:“鲁能杯”第三届万维望远镜(WWT)宇宙漫游制作大赛已经完成奖项评选工作,并将于6月11日举办颁奖典礼;7月19 ...
  • 4月12日,上海天文台在佘山科技园区召开“天文底片数字化”中期检查会。
    科技部基础研究司副巡视员周文能、科技部基础研究司科研平台处处长陈文君、中科院前沿科学与教育局重点实验室处处长侯宏飞、国家天文台副台长郝晋新以及来自科技部基础研究司、中科院前沿科学与教育局、国家天文台、紫金山天文台 ...
    上海天文台台长洪晓瑜、党委书记侯金良、中国工程院院士朱能鸿参加会议。
    经讨论,与会专家认为底片扫描仪的各项性能指标达到世界一流底片数字化实验室硬件的要求,工作进展良好,并提出了尽快开展底片批量扫描、图像处理和数据入库等建议。
    “天文底片数字化”项目数字化成果将通过中国虚拟天文台进行发布和开放使用,供全世界天文学家用于开展天文学各方面的研究。 底片扫描 会议现场 会议现场 参会专家合影 ...
  • 2016年10月19日,广东首座WWT互动式数字天象厅在华南师大附中正式验收并举行揭牌仪式,这也是国内中学首座互动式天象厅。国内互动式数字天象厅院线联盟成员达到3家。
    图1 吕鸿斌老师带领各位专家参观华附互动式数字天象厅 图2 华师附中WWT互动式数字天文天象厅验收会现场 图3 国家天文台郝晋新副台长与华南师大附中吴青副校长共同为中国虚拟天文台天文科普基地 ...
    验收会结束后,中国虚拟天文台负责人、国家天文台崔辰州博士为华师附中天文社成员做了《从虚拟天文台到互动式数字天象厅》的讲座。
    崔博士从大数据时代开始,给同学们讲解了世界各地和中国目前的重大天文研究计划、天文台站的分布和工作情况,丰富的照片和视频资源让同学们开阔了视野,对虚拟天文世界有了新的认识。
    崔博士说:“中国望远镜的观测能力,加上中国的计算能力,将通过互联网分享给全世界的天文科研工作者及爱好者。这正是我们所追求的普惠科技和无法计算的价值。” ...
  • 在科技部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重点项目的支持下,上海底片数字化实验室在2018年完成了29314张底片的扫描和归档工作。
    在此基础上,上海天文台研究团队对数字化的天文底片进行了进一步的高精度的天体测量定标工作,将初始版本的数字底片转换为了标准FITS格式的天文数字图片,用以满足相关专业天文学家的研究工作。
    图1:工作人员正在进行底片扫描工作 本次数据释放包含了6615张质量较高的天文数字底片,观测目标主要为太阳系外天体,解算后天体测量精度达0.2″。
    这批数据中包含了国家天文台、上海天文台、紫金山天文台、云南天文台、青岛观象台五个中国天文台站的多个观测望远镜的观测数据,时间跨度从1904年到1998年(参见图2)。
    图2:中国天文数字底片数据库第一批释放数据中的底片观测年份分布。 本次数据正式在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入库和上线。
  • 5月14日至21日,由国家天文台、梧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华中师范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天文馆共同开发的“中国虚拟天文台万维互动式数字天象厅”首次亮相2016年全国科技活动周北京科技周主场,成为最受公众喜爱的科普项目之一 ...
    中国虚拟天文台万维互动式数字天象厅被评为最受公众喜爱的科普项目 以负压式便携球幕为平台,借助虚拟现实等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万维互动式数字天象厅将一个由海量天文数据构成的数字宇宙带给观众,成为了展会中的 ...
    数字天象厅天生具有强烈沉浸感的球幕视效,与内容充实有趣并极具图像震撼力的天文科普影片相结合,即便是在相对嘈杂拥挤的展厅中,也营造出了一个相对完整的体验环境,使得不论大人还是孩子都被其吸引,络绎不绝地走进其中驻足欣赏 ...
    它的“互动”不止停留在软件操作层面上,而是深入到数字宇宙的内部。这将颠覆人们对天象厅的固有认识,带领天文学科普教育进入天文大数据的信息化时代。   ...
    万维互动式数字天象厅吸引大量观众   小朋友们体验万维互动式数字天象厅   本次科技周展示的万维互动式数字天象厅基于万维望远镜平台和虚拟天文台技术,海量科学数据以互联网为依托让公众触手可及 ...
  • 2017年1月16日,由河北省科技厅、国家天文台、河北师范大学、北京华益盛世科技有限公司多位专家组成的验收组在石家庄对河北师范大学博物馆数字天象厅项目进行了验收,同时举行了天象厅落成启用仪式。
    至此,国内互动式数字天象厅院线联盟成员达到5家。 重庆梧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中国虚拟天文台的技术支持下为河北师范大学博物馆设计建造了这个8米直径的互动式数字天象厅。
    该天象厅是国内首个采用悬挂式倾斜球幕和阶梯式座椅的互动式数字天象厅,使用6台高清激光投影机进行画面输出,安装有40个观众座椅。
    借助互联网和云计算,通过对全球天文大数据资源进行融合与可视化,个人完全可以自己动手制作WWT节目并在天象厅播放,使其真正成为教学互动、全民参与的多功能天象厅,实现高端科技资源的科普化,已经在重庆市石新路小学 ...
    河北师范大学博物馆   互动式数字天象厅带来的“大数据”宇宙   河北师范大学副校长刘敬泽与国家天文台纪委书记石硕共同为天象厅揭牌   参加验收和落成仪式的人员合影 ...
  • 这里发布了约4000平方度天区的数据,其中大部分区域是斯隆数字巡天已覆盖天区。此为图像数据。
  • 这里发布了约4000平方度天区的数据,其中大部分区域是斯隆数字巡天已覆盖天区。此为星表数据,共计143159392条记录。
  • 石新路小学万维天象厅是我国第一座万维互动式数字天象厅,建于2013年。当时受技术限制,小学万维天象厅使用的是1.0版本,不能支持桌面和球幕电影的播放。
    2014年10月   北京师范大学天文学系数字天象厅验收,标志着国内高校第一座万维互动式数字天象厅落成。
    2016年10月   广东首座WWT互动式数字天象厅在华南师大附中正式验收并举行揭牌仪式,这也是国内中学首座互动式天象厅。
    2017年  1月   河北师范大学博物馆数字天象厅项目进行验收,同时举行了天象厅落成启用仪式。
    2017年12月  上海天文博物馆原有的数字天象厅整体升级并于完成验收,充分兼容万维望远镜平台
  • 同时,88个有效参赛作品自4月1日至22日通过中国数字科技馆网站进行在线投票,最后依据得票数的多少评选出《漫游天秤座》等15个网络投票人气奖。 天文学是一门以观测为基础的科学。
    崔辰州博士和乔翠兰博士是中国数据驱动的天文科普教育的有力推动者 中国天文学界于2002年提出建设中国虚拟天文台(China-VO)的构想,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把全球范围内的天文学科技资源无缝连接在一起打造一个数据密集型的天文学研究和科普教育平台 ...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数据驱动的天文科普教育”工作组网络 IAU“数据驱动的天文科普教育”工作组网页 万维望远镜和基于这个平台打造的互动式数字天象厅是中国虚拟天文台“数据驱动的天文科普教育”计划的一项核心内容 ...
    为了推广“数据驱动的天文科普教育”理念,让万维望远镜和互动式数字天象厅在我国科学普及和素质教育中更好的发挥引领作用,中国虚拟天文台每年组织全国教师培训活动,连续参加全国科技活动周暨北京科技周,在北京、广州 ...
    互动式数字天象厅 “鲁能杯”第三届万维望远镜宇宙漫游制作大赛得到科技部政策司、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中国科协等部门的指导,由中国天文学会、国家天文台、中国科学技术馆主办,中国虚拟天文台、重庆梧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承办 ...
  •  
我们使用cookies为您提供更好的体验。继续使用本网站,即表示您同意按照我们的Cookie 政策使用cookie。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