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过历时五个多月作品征集阶段,大赛官方网站最终收到近百部来自全国各地不同年龄不同背景参赛者提交优秀漫游作品。
    这些作品围绕着天文学基础知识、天文学最新科学成果、航空航天和太空探索、地球科学和绿色家园等主题,以制作者自身视角和方式或讲述天文科学知识,或回顾历史成就,或描绘未来发展。
    作品选材内容广泛,具有较高制作水平和审美水准。通过初步筛选和整理,共计88个有效作品将登陆中国数字科技馆网站的在线投票平台,参与网络人气奖的角逐。
    3、投票次数限制:每个IP/ID每天可以投给任意作品总共6票,注册中国数字科技馆账户可再多投4票,总10票。 4、提示:因投票页面较大,大家看到作品是压缩后低分辨率作品。
    5、大赛组委会对恶意票保留处理权力。   即日起登陆中国数字科技馆大赛官方投票页面即可投票。 https://www.cdstm.cn/subjects/observatory ...
  • 重庆梧台科技有限公司打造万维数字天文科普基地喜获命名,这是本次命名45个基地中唯一一个天文主题的基地。
    图1:命名2019年度重庆市科普基地通知 梧台科技万维数字天文科普基地是在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技术支持下,基于海量天文可视化数据资源打造专业万维数字天文展教场所。
    基地建设主要围绕中国虚拟天文台团队打造万维望远镜平台展开,与专业天文学家和天文教育工作者进行跨界合作,实现了高端科技资源科普化。
    此外,基地运营微信公众号“星球畅游”,通过新媒体渠道积极向公众传播天文科普知识。
    图3:基地打造特色万维数字天象厅 今后,基地将继续利用好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宝贵资源,不断优化活动设计,积极开展天文科普教育工作,为提高全民科学素养作出应有贡献。
  • 盖亚卫星是在欧洲航天局伊巴谷卫星工作基础上,希望解决现代天文学中最困难、最基本一个问题:创建一个包括整个银河系和其它区域大约10亿颗恒星非常精确三维地图。
    盖亚大规模恒星普查将为此提供基本观测数据,帮助天文学家理解银河系起源、结构和演化历史等重要问题。盖亚卫星提供了一个在观测范围、准确性和完整性方面都前所未有数据库。
    盖亚卫星于2013年底发射,本次数据释放是盖亚第三次数据释放,是盖亚卫星于2014年7月25日开始观测后34个月观测数据。
    相对于第二次数据释放在精度、准确度和一致性上有极大提升;三角视差精度提高30%,自行精度提高2倍,三角视差系统误差降低30-40%,自行系统误差降低2.5倍;测光颜色、星等、位置精度等也都有明显提升。
  • 我们已经确定了 G < 15 六个候选样本:Gold 样本(24,304),Silver GW 样本(40,157 ), Silver GK 样本(120,452),Bronze G样本(291,690 ...
    Low b样本适用于低银纬源,|b| < 10, 而其他用于 |b| > 10。
    通过与来自 LAMOST DR8 中等分辨率(R~ 1800)结果交叉匹配,我们确定此 VMP 星候选体成功率分别为为 Gold 样本 60.1\%, Silver GW 样本39.2\%,Silver ...
    对质量参数 RUWE < 1.1 额外严格削减可以进一步把Silver GW、Silver GK、和Bronze G 样本成功率分别提高到为 46.9\%、51.6\% 和 29.3\% ...
  • 我们已经确定了 G < 15 六个候选样本:Gold 样本(24,304),Silver GW 样本(40,157 ),Silver GK 样本(120,452),Bronze G样本(291,690 ...
    Low b样本适用于低银纬源,|b| < 10, 而其他用于 |b| > 10。
    通过与来自 LAMOST DR8 中等分辨率(R~ 1800)结果交叉匹配,我们确定此 VMP 星候选体成功率分别为为 Gold 样本 60.1\%, Silver GW 样本39.2\%,Silver ...
    对质量参数 RUWE < 1.1 额外严格削减可以进一步把Silver GW、Silver GK、和Bronze G 样本成功率分别提高到为 46.9\%、51.6\% 和 29.3\% ...
  • 竞赛创办宗旨在于进一步推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推动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科技资源进高 校、进院所,加强大学生、研究生群体对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和科技资源开放共享认识、理解及运用,提高广大在校学生科技创新能力 ...
    ,培养、发掘具 有创新实践能力优秀科技人才。
    竞赛组委会组织了包括院士在内专家组对参赛作品进行了论文相似性查 重、作品初审、原创性审核及作品终审等多轮评选,并经公示后最终确定了各奖项归属。
    选手们将从中国虚拟天文台、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 平台等渠道获取天文和地学科学数据借助万维天文望远镜(WWT)进行可视化呈现,从不同层面开展分析研究,得出一定科学结论。
    华中师范大学和国家天文台联合培养研究生万望辉完成“漫步中国星空之紫微垣”获得一等奖,广州大学关凯莹、张嘉俊完成“WWT脉冲星天文数据 可视化”获得三等奖,华中师范大学周珊珊、杜康玉完成“地震带分布 ...
  • AllWISE数据综合WISE低温和后低温探测阶段数据,形成了目前可用中红外天空最全面视图。
    AllWISE制作了一个新源星表和图像图谱,与早期WISE数据发布相比,其灵敏度和准确性都有所提高,包括测光数据和天测量数据。
    它包含了在AllWISE暗场图像集上探测到747,634,026个天体天体测量和星等测量,每个源位置、星等、天体测量和光度不确定性、象征源特征可靠性和质量标号,以及与2MASS点和扩展源星表关联都包括在内 ...
    一般情况下AllWISE数据优于All Sky数据,少数情况下All Sky数据优于 AllWISE数据。
  • 璀璨星空是宇宙赠予人类宝贵财富。光污染和卫星星座破坏了原本暗静天空。
    为了模拟展示和分析以星链卫星为代表大规模卫星星座对天文学观测影响,通过设计开发卫星可见性和观测计划模拟两个模块,在万维望远镜环境下实现了卫星过境模拟和分析统计功能。
    项目成果可为天文观测规划提供辅助工具,同时帮助公众了解卫星星座和提高暗静天空保护意识。
    本漫游介绍了光污染和卫星星座干扰基本知识,借助新开发功能模拟并分析了星链卫星对阿勒泰观测站引力波后随观测可能影响。
  • 璀璨星空是宇宙赠予人类宝贵财富。光污染和卫星星座破坏了原本暗静天空。
    为了模拟展示和分析以星链卫星为代表大规模卫星星座对天文学观测影响,通过设计开发卫星可见性和观测计划模拟两个模块,在万维望远镜环境下实现了卫星过境模拟和分析统计功能。
    项目成果可为天文观测规划提供辅助工具,同时帮助公众了解卫星星座和提高暗静天空保护意识。
    本漫游介绍了光污染和卫星星座干扰基本知识,借助新开发功能模拟并分析了星链卫星对阿勒泰观测站引力波后随观测可能影响。
  • 近日,湘潭大学雷振新副教授和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赵景昆研究员带领联合科研团队,利用LAMOST光谱数据获取了664颗热亚矮星半径、光度和质量等重要物理参数,这是目前最大具有质量参数信息热亚矮星样本 ...
    因此,热亚矮星只可能是通过某些比较特殊渠道产生的,比如双星演化等,从而热亚矮星形成问题也引起了天文学家极大兴趣。 热亚矮星质量是非常重要的物理参数,可以直接用来检验和限制热亚矮星形成模型。
    雷振新等人利用之前在LAMOST数据库中证认热亚矮星以及给出准确大气参数,计算出了恒星表面光谱能量分布,并通过虚拟天文台海量观测数据获得了它们测光流量。
    富氦型热亚矮星被认为是通过双星并合渠道产生,理论模型预测峰值质量分布较平,在0.5-0.6倍太阳质量之间(见图2);而基于LAMOST光谱给出富氦型热亚矮星峰值质量在0.42倍太阳质量左右,远小于理论模型预测值 ...
    这一结果表明,富氦型热亚矮星除了通过双星并合渠道产生以外,应该还存在其它形成渠道,有待于后面进行更加深入地研究。 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为天文观测设备和研究计划提供数据与技术服务。
  • 北京大学智能学院袁晓如课题组与国家天文台展开跨学科合作,研究设计了一个结合自动分析与人工用户参与决策交互式光谱分类检查可视分析系统,在保证分类准确率同时显著提高分类效率。
    不断提高光谱分类精度和识别率是LAMOST光谱数据处理分析工作升级完善重中之重,为提升LAMOST光谱数据质量和后续开展相关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
    用户探索遵循“选择-检查-推广”工作流程,分别用来选择一条光谱及其可能红移和谱线、确定选中光谱红移和类型以及根据已检查光谱搜索相似光谱。
    图2:选择阶段系统界面。 选择阶段主要帮助专家选择一条要检查光谱,以及它的可能红移和该红移处重要谱线,来进行后续深入检查。如图2所示,光谱选择主要是通过左侧视图完成。
    这种转换消除了红移变化过程中谱线波长变化差异,实现红移在多条谱线上同步调整。推荐模块用于帮助专家选择红移和谱线。专家一方面可以在光谱中选几个显著特征,系统会自动识别其中的谱线和对应红移。
  • 该数据是我们在论文《用COLA快速生成模拟星系表》中提到SDSS DR12星系模拟星表,产生快速模拟星表技术是基于以下几个:Code for Anisotropies in the Microwave ...
  • 这是我们论文“用COLA快速生成模拟星系目录”支持数据,包括模拟目录和merger-tree输出晕文件。
  • 天文教育是全面提升学生科学素养不可或缺内容,为准确厘清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天文教育现状,针对性地设计了调查问卷《义务教育阶段天文现状研究调查》。
    鉴于此,我们呼吁各级教育及相关部门对天文教育予以重视,要高度重视青少年天文知识匮乏等问题,加强宏观引导,适当增加义务教育阶段天文知识点占比,提高教师自身天文科学素养,遵循青少年认知发展能力、丰富天文教育手段 ...
    ,从而有效提高义务教育阶段天文教育发展水平。
    我们调查数据表明:一方面,大部分学生有“仰望星空”渴望,对天文学知识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另外一方面,因为缺乏合适平台和渠道满足学生的对浩瀚宇宙好奇心,导致很大一部分青少年对天文知识和重大科技事件缺乏最基本认识 ...
    因此,我们呼吁各级教育及相关部门对天文教育予以重视,加强宏观引导,有效提高义务教育阶段天文教育发展水平。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
  • 这是“Fast generation of mock galaxy catalogue with COLA”一文中所用到数据集,包括BOSS CMASS NGC星系模拟星表和暗物质粒子模拟直接输出暗物质晕表 ...
  • 新版本PaperData在为科研论文以及相关数据资料提供存储空间并开放访问基础上,还可以为存储在这里科学数据和研究成果提供全方位DOI服务,进一步完善对科学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
    近几年,随着天文学对于数据处理速度和质量要求性提高,大量新计算方法和技术纷纷涌现。由于这些新方法越来越复杂,因此也使得再现这些算法变得更加困难。
    当前迫切需要一种技术手段,可以在完备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下,对计算方法以及分析方法代码、数据进行共享,给新算法快速采用、理解和推广提供渠道
    这个看似简单编码功能却异常强大,不仅可以为论文提供快速精准指向连接功能,还能够确保文件在浩瀚网络世界中被精准提取。
    但是受到大气湍流的影响,这些数据空间分辨率往往比较低(仅相当于10-20cm望远镜分辨率),需要通过图像后处理办法提高数据质量。
  • 作为天文科普教育典范之作,万维望远镜中集成海量天文数据资源和独特漫游功能逐渐走进大众视野,为公众及青少年搭建了一座认识宇宙、爱上天文桥梁。
    过去十余年里,我们见证了一批批优秀作者从稚嫩到成熟飞跃式成长,他们创作点燃了更多人探索宇宙星辰热情,为天文科普领域提供了优质教育资源,通过艺术化表达让天文数据重焕新生。
    如今,大赛日臻成熟,随着作品数量与质量提升,已然成为天文科普领域一场艺术与科学交融视听盛宴。
    此外,也可根据不同品牌实际需求和属性定制个性化合作方案。 2021,宇宙漫游创作大赛即将迎来它的升级之年,在第五届大赛开启同时亦将拉开首届国际赛的序幕。
    大赛期间不定期举办线上线下教学培训及科普活动,品牌曝光时间更长、渠道更丰富。 在第五届大赛中脱颖而出选手及作品将有机会代表中国参加首届国际赛,品牌曝光渠道专业性更强、影响力更大。
  • 近期,由东莞科学馆刘晶老师牵头制作带月面地形标注超高清月面地图(第三版)收录至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并对外发布。
    数据页面地址:https://nadc.china-vo.org/res/r100891/ 资源内容 第3版中文月面地图共有15种不同类型1294个地标,涵盖了业余天文望远镜能看到几乎所有有观测价值月面地标 ...
    对于标识不够明确月溪、月谷、山脉、山脊、海角等地标加方框、圆圈或箭头进行精确标识。 4. 为保证印后的清晰度,将着陆点文字颜色改为紫色白边,并在地图右下角加上了颜色说明。
    有条件学校还可以组织天文社学生参与校对月面地图,在校对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记下感兴趣目标,然后在观测活动中进行观测。
    虽然在第1版时候已经被江西天文公众号运营组同好校对过数十次了,做第2版时候又校对了数次,但由于标记信息太过庞大,仍旧不能完全排除第3版地图存在些许标记错误可能。
  • 数据发布系统先期就主动做好了准备,在数据释放第一时间对数据进行镜像,并将LAMOST最新数据与其进行了融合。这极大方便了天文学家工作,已协助产出了一批新成果,得到天文学家好评。   ...
    数据系统与用户现有软件无缝整合,方便科学家批量数据分析工作,大大提高了科研效率。   ...
    拓宽了LAMOST数据传播、使用渠道,实现了LAMOST数据国际化开放共享。   ...
    根据LAMOST用户政策,部分国外科研人员在有国内合作者情况下也获利访问保护期内数据授权。精心设计用户权限控制系统很好地为这些合作用户提供了服务。
    通过虚拟天文台数据访问协议实现,进一步拓宽了LAMOST数据传播、使用渠道,实现了公开数据国际化开放共享。发布系统在开放应用接口、在线数据分析等工作也大大地促进了天文学家工作信息化。
  • 搭建综合、高质量学术交流平台;介绍交流国内外天文学最新研究成果,推动学科发展;加强天文界交流与合作;宣传天文科普知识,提高天文学及中国天文学会的社会影响力;为年会举办地服务,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和经济建设发展 ...
  •  
我们使用cookies为您提供更好的体验。继续使用本网站,即表示您同意按照我们的Cookie 政策使用cookie。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