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系统旨在方便天文学分享和获取国内外天文会议相关信息, 希望通过本平台进一步促进国内外天文学术交流合作。
    欢迎会议组织和相关科研人员提交会议信息,经管理员确认后对外发布。该系统可为会议设置订阅提醒功能,点击订阅后,该会议相关信息可添加到本地日历。
    图2:该系统支持订阅提醒服务 国家天文台百人研究员戴昱为本系统的推广志愿。目前会议系统已上线,运行初期,希望大家多多点击,提交反馈。
    图3:天文会议信息系统推广志愿戴昱 ...
  • 2017年WWT全国教师培训合影           在互联网+天文大数据的时代,如何真实天文数据更好的服务于公众科普和学校教育一直是中国虚拟天文台努力的方向。
    万维望远镜借助先进的数据可视化技术和友好的用户界面,将虚拟天文台中丰富的大数据资源变得平易近人,天文学走近大众身边。           ...
    而万维望远镜特有的天象厅球幕展示功能在河北师范大学新建成的天象厅中得到了完美体现,老师们感受到了在海量数据驱动下,在互联网和大数据的支持下,未来天文教育可能达到的高度。           ...
    重庆梧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易(北京)教育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上海天文台、《天文爱好》杂志社、《中国国家天文》编辑部、中国天文科普网、国家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平台天文数据中心协办。   ...
  • </p> <p>该项目的初衷是任何对新天体搜索感兴趣的普通民众都有机会参与到专业的天文发现中来,即使您没有任何天文基础,哪怕您只是一名小学生。
    </p> <p>PSP的前身,星明天文台超新星小行星搜索计划(SASP),自2010年开始运行以来,已经独立最先发现超新星30颗左右,有一批勤奋、认真、严谨的爱好先后参与此项目并发现过属于自己的超新星 ...
    </p> <p>如今,星明天文台借助中国虚拟天文台强大的技术开发与资源实力对原有系统进行改造,推出全新的PSP平台,以期望科学普及真正落实,让人人都关注科学,关心天文,用最简单的方式参与科学研究 ...
    不用担心是否是真实目标,不用了解各个星星的名字和位置,不用知道如何测量,不用操心如何写英文报告……不要畏惧,勇敢地去参与尝试。</p> <p>看图会很难吗? ...
  • 如何以互联网为平台,在公众中传播天文知识,天文科普以生动有趣、神秘梦幻的形式深入人心? ...
    万维望远镜特有的天象厅球幕显示功能更是老师们对其在学校天文教学和素质教育应用中的巨大潜力充满期望。
    培训由国家天文台、微软亚洲研究院、华中师范大学主办,大庆实验中学二部、大庆市天文爱好协会、重庆火凤凰教育学校承办。
    重庆梧台科技有限公司、易(北京)教育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上海天文台、《天文爱好》杂志社、《中国国家天文》编辑部、中国天文科普网、国家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平台天文数据中心协办。
  • </p> <p style="text-indent: 2em"> 7月29日正式上线的星明天文台公众超新星搜寻项目,却可以任何对新天体搜索感兴趣的普通民众都有机会参与到专业的天文发现中来,哪怕你没有任何天文基础 ...
    不用担心是否是真实目标,不用了解各个星星的名字和位置,不用知道如何测量,不用操心如何写英文报告……</p> <p style="text-indent: 2em"> 当然, ...
    爱好只要向天文台负责人申请,在天气和设备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任何人都可以使用它进行自己感兴趣的观测拍摄。高兴的设想是,天文爱好坐在家里,喝着茶,就可以拍到壮观的星系图景。
    高兴尤为开心的是,已经有小学生参与到了这个项目中。
    : 2em"> 事实上,公众参与天文发现的想法,国家天文台的研究人员也早已有之。
  • 大赛旨在更好倡导基于科学数据的教育科普理念,推进科技资源的开放共享,传播科学 知识,通过万维天文望远镜(简称WWT)漫游的制作激发参赛的科学兴趣,提高科技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大赛由中国天文学会普及工作委员会、国家天文台联合主办,中国虚拟天文台(China-VO)、《天文爱好》杂志社、华师京城高新技术(集团)有限公司、易(北京)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承办,微软研究院、华中师范大学 ...
  • 公众超新星搜寻项目(PSP)是由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中国虚拟天文台团队和星明天文台合作开展的公众科学项目,它的主要目的是公众走近天文、了解天文,公众认识到人人都可以为科学作出贡献,并且能通过进一步学习 ...
    半米望远镜加入,双镜并肩作战 PSP原有设备为一架星特朗C14,该设备自2015年7月28日(本文所有时间均为北京时间)上线以来,兢兢业业,不少公众通过该项目参与进科学发现,取得了不俗的战绩。
    为了更多人可以参与到新天体发现中来,也为了真实目标不至于淹没在繁浩的数据之中,高兴老师将每人每小时可提交的可疑图像数量增加至10张。
    不可避免地,参与提交的可疑图像数量也随之增加,管理员查验渐渐显得力不从心,后台可疑图像出现积压的情况。
    2021年8月,收获的时光再次到来,中国虚拟天文台与星明天文台又一次共同颁发PSP奖项,8位参与获得2020年第四季度发现奖、3位参与获得2020~2021年度新人奖、7位参与获得2020~2021 ...
  • 您是如何与万维望远镜结缘的? 张乙宁:我是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了解到万维望远镜,从此便跟这个软件结下了不解之缘。
    张老师在2011年教师培训上发言   您是如何想到利用万维望远镜进行科普的呢? 张乙宁:向公众普及天文知识,更多人、尤其是青少年爱上天文是我们这些爱好共同的愿望。
    张乙宁:协会近几年承担了呼和浩特市部分中小学天文选修课的教学任务,如何在短时间内激发孩子们对天文的兴趣,是几位老师都很关注的问题。
    传统的授课方式通常会列举大量的数字和名词,听起来高大上,但很容易初学望而生畏。
    张老师在进行科普讲座   万维望远镜在科学、地理等学科也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它在您所在地区的教师群体中普及率如何? ...
  • 如何结合STEAM教学理念打造天文课程,以及如何利用天文科普教育推广平等教育等国际先进理念。     ...
    所有培训活动给予一定的财政援助,且每个组织和参与都将获得国际天文学联盟在IAU100框架内认可的证书。           ...
    通过学习,越来越多的教师和科学教育从业开始尝试将万维望远镜应用于日常教育,借助这个“科普神器”的力量拉近了天文学与青少年之间的距离,将课堂变成了师生互动、共同探索的乐园。       ...
    教师培训内容丰富详实,学员收获颇丰           近几年, STEAM教育、项目式学习等先进教育理念逐渐走入大众视野,其核心在于打破学科领域的界限,倡导基于项目的学习方式,强调体验性和实践性 ...
    希望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能够关注并参与到我们的培训和研讨当中,万维望远镜更好地服务于公众科普与学校教育。   ...
  • 会务组将于2017年7月5日前通过Email通知报名是否被接受参加培训,同时会在培训网站上公布参加名单。注册教师请及时查收邮件和关注培训网站。
    协办:重庆梧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易(北京)教育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上海天文台、《天文爱好》杂志社、《中国国家天文》编辑部、中国天文科普网、国家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平台天文数据中心。
  • 廖家铭也因此成为国内年龄最小的超新星发现
    自从2007年以来,星明天文台的创办新疆乌鲁木齐一中高兴老师一直坚持拍摄星空,并与其它爱好一同分享每晚的观测数据,进行超新星、小行星等天体搜寻工作。
    然而,一直以来,如何将拍摄结果与更多的广大天文爱好分享,如何自己的发现更快地得到专业天文学家的认可,一直是一个难题。
    公众参与超新星搜索,既可以提高超新星发现的概率,还能增加普通人对天文的兴趣。中国虚拟天文台正是提供了这样一个参与科学发现,了解天文学的渠道。
    公众科学热情被极大的激发,上万名用户注册平台,并积极参与项目,学习如何寻找超新星。 公众发现并提供有价值的研究目标,天文学家使用专业观测设备进行确认,开展进一步的研究工作。
  • 本次大赛由中国虚拟天文台(China-VO)、《天文爱好》杂志社、华师京城高新技术(集团)有限公司、易(北京)教育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承办,由微软研究院、华中师范大学、上海天文台、北京师范大学天文学系、 ...
    这些只是在校学生和天文爱好们用手边的普通电脑制作出的WWT宇宙漫游作品和课件,场景恢弘、画面震撼,宇宙时空中伸缩自如的镜头感,个性化的情节故事和配音配乐,现场观众如醉如痴。
    就像获奖赵至豪说的:“任何人都可以制作一个漫游节目来分享自己眼中的宇宙,把自己认为美的东西分享给别人,有时候千言万语的描述不如一张图片、一段视频来得直接。
  • 2017年6月11日,“鲁能杯”第三届万维望远镜宇宙漫游制作大赛颁奖典礼在中国科学技术馆举行,天文学家、科普教育专家、天文爱好、中小学生、媒体记、热心科教的企业代表和社会人士等共计300多人参加了典礼活动 ...
    这是中国虚拟天文台“数据驱动的天文科普教育”计划的一部分,旨在通过WWT宇宙漫游的设计制作激发参赛的科学兴趣,提高科技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为了推广“数据驱动的天文科普教育”理念,万维望远镜和互动式数字天象厅在我国科学普及和素质教育中更好的发挥引领作用,中国虚拟天文台每年组织全国教师培训活动,连续参加全国科技活动周暨北京科技周,在北京、广州 ...
    、中国科协等部门的指导,由中国天文学会、国家天文台、中国科学技术馆主办,中国虚拟天文台、重庆梧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承办,微软研究院、华中师范大学、上海天文台、北京师范大学天文学系、北京天文馆、《天文爱好》 ...
    杂志社、《中国国家天文》编辑部、中国天文科普网、重庆火凤凰教育学校、易(北京)教育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国家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平台天文科学数据中心、北京市西城区阳光一路培训学校协办,鲁能集团冠名支持。
  • 天文望远镜是天文学家了解宇宙的重要工具,随着对宇宙的探索越来越深入,对望远镜相关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而望远镜是一个包含多个子系统的复杂系统,为保障望远镜始终工作在性能最佳状态,每次望远镜开始观测前,维护人员需要花费数个小时对它的各个子系统进行全面检查和完成准备工作,开始观测后也迫切需要对望远镜的实际性能进行实时监测。 望远镜的性能监测指的是在望远镜观测过程中对望远镜的光学性能和指向跟踪性能的表现进行评价。望远镜的性能监测系统一旦发现望远镜性能不佳,能将望远镜性能不佳的原因快速反馈给维护人员,从而提高望远镜的维护效率和获得优良的观测数据质量。 传统的望远镜监测方法使用传感 ...
  • 培训组将移动式数字天象厅搬到教学现场,教师们能够在茶歇期间随意走进天象厅实地体验万维望远镜对球幕的支持与展示效果,与技术人员探讨天象厅在天文教学和科普中的应用。
    许多人都听说过万维望远镜,但如何使用它进行天文教学、科普演示;如何编辑制作漫游,找到合适的天文资源;如何灵活地使用它丰富强大的各种功能,在教室、学校、科技馆、天象厅等多种不同场景实际应用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
    作为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数据驱动的天文学科普教育(DAEPO)工作组的发起,崔辰州博士为大家带来精彩报告。
    如何真实天文学数据更好地服务于公众科普和学校教育,一直是中国虚拟天文台的工作重点之一。
    中国天文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并由国家天文台、微软亚洲研究院、华中师范大学主办,国家天文台-阿里云天文大数据联合研究中心、青岛观象台、重庆渝中火凤凰教育学校承办,协办单位包括:上海天文台、北京天文馆、《天文爱好》 ...
  • 那么这些系外行星系统是如何形成的?又是如何演化到目前构型的? ...
    在确定了恒星的年龄,并排除了其他恒星参数影响后,研究团队发现,随着恒星年龄增加,恒星周围出现行星系统的概率不变,一直保持在50%左右(如图3左)。
    同时,行星系统内的平均行星个数,则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减少。
    研究团队还发现,行星系统轨道倾角的弥散度随着恒星年龄增加而上升。在恒星较为年轻时,其轨道倾角弥散度的中值大约为1.2度,在恒星较为年老时,轨道倾角弥散度的中值增加到3.5度左右。
  • 但天文学家仍希望借助更好的巡天望远镜来获得更多、更高质量的观测数据,从而解决之前遗留下来的科学难题,其中薇拉·鲁宾天文台的时空遗珍巡天(LSST)和载人空间站工程巡天空间望远镜(CSST)就是在建大型巡天望远镜中的佼佼
    2010年,最初的计算机需求估计为100 teraflops的计算能力和15 PB的存储,随着项目收集数据而增加,到2018年估计已上升到250 teraflops和100 PB的存储空间。
    望远镜配备有库克型离轴三反射光学系统,还增加了一个折转镜便于实现不同光学载荷之间的切换、调焦和精密稳像等功能。
    在这样的观测深度上,研究可以在每个平方角分看到30个左右的星系。在整个巡天周期里,巡天模块将会覆盖17500平方度的天区,占整个天空面积的40%。
  • AllWISE数据综合WISE低温和后低温探测阶段的数据,形成了目前可用的中红外天空的最全面视图。AllWISE制作了一个新的源星表和图像图谱,与早期的WISE数据发布相比,其灵敏度和准确性都有所提高,包括测光数据和天测量数据。它包含了在AllWISE暗场图像集上探测到的747,634,026个天体的天体测量和星等测量,每个源的位置、星等、天体测量和光度不确定性、象征源特征的可靠性和质量的标号,以及与2MASS点和扩展源星表的关联都包括在内。一般情况下AllWISE的数据优于All Sky的数据,少数情况下All Sky的数据优于 AllWISE的数据。
  • 以国家天文台为首的中国天文学界在2002年提出了中国虚拟天文台(China-VO)的设想,并于当年在图灵奖获得Jim Gray博士的推荐下成为国际虚拟天文台联盟成员。
    4场嘉宾论坛的讨论主题分别是:如何促使观测数据更好地开放共享、如何更好地IT新技术实现领域应用、如何更好地培养专业软件研发人才、如何更好地推动大数据时代的产学研合作。
    VO年会,已经成为国内天文学家、信息技术专家、教师、研究生、产业界专家、天文爱好乃至公众就天文学和信息技术相交叉的话题开展探讨和交流的重要平台。
  • 来自国家天文台和国内其他天文研究单位的相关科研人员,以及对Python如何在天文学中应用感兴趣的公众及爱好们参加了本次培训。 图1:本次直播数据详情。
    图2:本次培训课程内容 此次培训学员们收获颇丰。
    大家不仅初步掌握了Python语言及其相关工具的基础知识,还了解了如何利用这些工具解决科研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为今后尽快利用Python语言辅助开展研究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  
我们使用cookies为您提供更好的体验。继续使用本网站,即表示您同意按照我们的Cookie 政策使用cookie。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