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该数据是我们论文《用COLA快速生成模拟星系表》中提到的SDSS DR12星系的模拟星表,产生快速模拟星表的技术是基于以下几个:Code for Anisotropies in the Microwave ...
  • 这颗新星现在被编号为M31N 1923-12c,意为1923年12月M31中发现的第3颗新星。
    一天后霍比-埃伯利望远镜获取了它的光谱,确认该候选体是M31中的He/N型新星。
    他们指出该候选体的光谱与2012年爆发期间相似,均为He/N型新星,暗示M31N 1923-12c的再发周期短至9年,属于再发周期10年之内的快速再发新星。
    世界时2021年7月4.16日,利物浦望远镜暂现源快速采集光谱仪获取的光谱显示出强烈的巴尔末发射线,半峰全宽为5900±300km/s。 该光谱也显示出He I发射线的初步证据。
    250光年外的一颗新星,穿越了时空,串联起将近100年的时光,埃德温·哈勃,向您致敬!
  • 获取光谱之前,对该天区进行了V、Rc滤镜的直接成像。
    这项工作也是保加利亚自然科学基金会拨款DN18/10-11.12.2017的一部分。
    AT 2021ypn成为了这3颗候选体中第一个获得证认的发现,祝贺AT 2021ypn的4位发现者!
    值得一提的是,它是两位提交者PSP项目中取得的第一个新天体发现,其中黄帅同好更是只看了4千多张图便收获了首个发现,并且最后还获得了证认,真是运气爆棚。 让我们回到另两颗候选体。
    (使用基于顶点的快速约减数据处理流程。
  • LAMOST DR6光谱数据获得于2011年10月至2018年6月共七年的巡天观测。
    DR6 v2版数据共包括4901个观测天区(天区覆盖图如图1),共向全世界公开发布1127条光谱,其中低分辨率光谱991,中分辨率非时域光谱数据50,中分辨率时域数据86
    DR6 v2版数据集高质量光谱数(S/N>10)达到938条,约是世界上其他地面巡天项目发布光谱数之和的2倍。
    LAMOST巡天七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获取光谱数突破千量级的光谱巡天项目。 DR6数据集的公开发布标志着LAMOST光谱在国际上正式进入千量级时代。
    作为我国天文界的第一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截止目前,LAMOST已顺利走完了九年的巡天路程,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获取光谱数超千量级的光谱巡天项目,利用这些海量光谱数据,天文学家银河系结构与演化、恒星物理 ...
  • LAMOST DR4光谱数据获得于2011年10月至2016年6月五年的巡天观测任务,共包含762条光谱,其中信噪比大于10的高质量光谱达到了657,发布数据中还包括一个453颗恒星的光谱参数星表 ...
    ,已然是目前世界上获取的最大恒星光谱参数星表。
    DR4数据包含的具体信息如下: 作为我国天文界的第一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LAMOST自2011年启动大视场、多光纤光谱巡天观测,截止到目前,LAMOST已顺利走完了六年的正式巡天路程,共计获取 ...
    ,天文学家银河系形成、结构与演化及河外天体等重要前沿领域已经取得了一系列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发表300余篇SCI科研论文。
    我国天文学领域第一个国家大科学工程项目郭守敬望远镜(LAMOST)、南极巡天望远镜、北京-亚利桑那巡天(BASS)项目第二季度的3.5亿天体数据也已完成云端存储,向全球开放共享。
  • LAMOST DR7光谱数据获得于2011年10月至2019年6月共八年的巡天观测。
    2018年10月5日,LAMOST二期中分辨率光谱巡天正式启动,因此,对外发布的DR7数据集(v2.0版本)中包括常规低分辨率光谱数据和中分辨率光谱数据两部分。
    发布光谱总数达到1423条,其中低分辨率光谱1043,中分辨率非时域光谱98,中分辨率时域光谱282。DR7高质量光谱数(S/N>10)达到1135条。
    同时,DR7发布数据中还包括一个约691组的恒星光谱参数星表,这是目前全世界最大的恒星参数星表。
    作为我国天文界的第一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截止目前,LAMOST已顺利走完了十年的巡天路程,成为目前世界上第一个获取光谱数超千量级且获取光谱总数持续世界第一的光谱巡天项目,利用LAMOST已发布的中 ...
  • 第一个初步星表(UCAC1),包括截至1999年11月的数据,这批数据覆盖了南半球80%的天区。
    星等10-14范围内的恒星的位置精度为小于等于 20毫角秒,16等的极限星等情况下,定位精度为70毫角秒。
    UCAC计划是后喜帕恰斯(Hipparcos)时代实现光学参考系高精度密度的重要一步,第一阶段,UCAC1包含超过2700颗恒星。
  • 图1:伽玛暴与瞬变源观测系统网络五大洲七个台站的地理分布状况。 这是第一个实现此目标的自动望远镜网络(来源:IAA-CSIC/UMA/INTA)。
    Castro-Tirado)表示:“1998年,BOOTES第一个台站在西班牙国家太空科技研究所(韦尔瓦)的支持下该所建成,此后该系统经过近二十五年的不断努力终于完成。
    它是第一个在各大洲都拥有站点的全自动望远镜网络,因此科学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为什么要建设BOOTES? 暂现源是一类会短暂出现并突然释放出巨大能量的天文现象。
    该工作发现在磁耀斑的不同脉冲中,即使短短的十分之一秒内,磁星释放出的能量也相当于太阳十年内产生能量的总和。详细的分析显示爆发的高峰期可以有多个脉冲的存在。
    我们将在今年10月于西班牙马拉加举办的程控自主天文台国际研讨会上展示它的观测潜力。”卡斯特罗-蒂拉多教授指出。
  • 赣榆精细结构望远镜口径为26cm, 656.3纳米观测太阳色球,能够对太阳活动区快速成像。主要用来研究太阳耀斑的触发和释能、暗条爆发以及色球冲浪喷射等精细过程。
  • 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为中国天眼FAST发现首例持续活跃快速射电暴提供了数据与技术服务。 快速射电暴(FRB)是宇宙中最明亮的射电爆发现象,1毫秒的时间内释放出太阳大约一整年才能辐射出的能量。
    全球已公布了近五百例FRB,仅不到10例有活跃爆发(即在其窗口期内频繁爆发)。此前并未发现存在持续活跃的重复快速射电暴。
    该成果于北京时间2022年6月9日国际学术期刊《自然》杂志发表。论文链接:点击这里。
    论文第一作者、国家天文台青年学者牛晨辉系统处理FAST数据的过程中,发现2019年5月20日的数据存在重复的高色散脉冲。
    FRB 20121102A是人类发现的第一个快速射电暴重复暴和第一个被定位的FRB,也是此前唯一被确认有致密射电源对应体的FRB。
  • 10月5日,他们《天文学家电报(The Astronomer's Telegram)》上发表通信Atel #8120,确认这颗由廖家铭发现的超新星侯选体是一颗IIP型超新星。
    该项目自7月29日正式上线以来,平台注册人数超过人。目前,项目已经发布了余张星空图片,提交三颗超新星候选体,并成功确认了其中两颗。其中10月3日,由廖家铭小朋友发现的IIP型超新星就是其中之一。
    然而,一直以来,如何将拍摄结果与更多的广大天文爱好者分享,如何让自己的发现更快地得到专业天文学家的认可,一直是一个难题。
    平台一端是天文爱好者,由他们参与数据的最初筛选和挖掘工作,不但快速直接,而且提高了公民对天文学的兴趣,降低了天文爱好者的门槛;另一端,则是能使用大型望远镜,准确判断目标类型的天文学家和天文研究团队。
    公众科学热情被极大的激发,上名用户注册平台,并积极参与项目,学习如何寻找超新星。 公众发现并提供有价值的研究目标,天文学家使用专业观测设备进行确认,开展进一步的研究工作。
  • 2017年的10月19日,夏威夷岛上的夕阳刚刚褪去,繁星升起,夜空一片晴朗,又是一个很好的观测夜晚。
    http://panstarrs.stsci.edu/   泛星计划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监测近地天体,望远镜进行全天的快速扫描之后,然后通过比较同一天区的不同时间图像,从而发现潜在新的近地天体。
    如此高的偏心率表明这是一个来自于我们太阳系之外的天体,这是目前为止发现的第一个。 小行星的轨道示意图。
    那么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如何来命名这个天体? ...
    最后天文学名词委员会就暂定“奥陌陌”为第一个系外天体的中文标准,借此公布与众,希望大众媒体之后传播的过程中能够采用此名称,让相关信息更好的传播。   ...
  • 因此,我们只能不断地搜寻天空,群星中发现并分辨出它。虽然这个工作计算机也能做,但是天空实在是太复杂了。数以百计的小行星、相机噪点、鬼影、宇宙射线等等都会被误以为是可疑目标。
    </p> <p>PSP中,您需要做的只是看图搜索,倘若发现可疑目标就上报,就这么简单。
    不用担心是否是真实目标,不用了解各个星星的名字和位置,不用知道如何测量,不用操心如何写英文报告……不要畏惧,勇敢地去参与尝试。</p> <p>看图会很难吗? ...
  • 2018年维望远镜全国教师培训会于8月8日至10山东省青岛市中国海洋大学举办。来自全国各地大、中、小学,科技场馆及相关单位的50余名科普教育工作者参加了这次培训。
    维望远镜被称为虚拟天文台的大众版,是海量真实天文数据快速直接进入课堂、科技馆、个人终端的快速途径。
    许多人都听说过维望远镜,但如何使用它进行天文教学、科普演示;如何编辑制作漫游,找到合适的天文资源;如何灵活地使用它丰富强大的各种功能,在教室、学校、科技馆、天象厅等多种不同场景实际应用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
    培训的最后,崔辰州博士将国际先进的天文科普教学理念与国内实际情况结合,为我们带来报告《天文学为什么重要》,讲述天文学是如何从方方面面改变我们的生活,为老师们带来启发。
    崔辰州博士向老师们展示球幕天文科普教学中所发挥的作用。 如何让真实天文学数据更好地服务于公众科普和学校教育,一直是中国虚拟天文台的工作重点之一。
  • 近日,国家天文台博士生丁明屹和施建荣研究员等人利用LAMOST低分辨率光谱数据,获取了约60颗M型恒星的大气参数,包括有效温度、表面重力和金属丰度,这是迄今为止获取的数量最大、信息最丰富的M型恒星参数星表 ...
    图1:左边是一颗 M 型矮星,体积比右方的太阳小得多(来源:WiKi) 为了获得准确的M型恒星的大气参数,研究团队基于LAMOST巡天数据DR8中、低分辨率约 60 颗M型恒星的低分辨率光谱,采用与 ...
    图2: M 型恒星参数空间的分布(左图),光谱信噪比大于 20 的样本星参数空间的分布(右图)。 图3:从上到下依次是:有效温度、表面重力和金属丰度的残差分布。
    LAMOST(郭守敬望远镜)是中国天文界第一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是世界上光谱获取率最高的天文望远镜,其收集的天体光谱数量远超过全世界其他望远镜获取的光谱数总和。
    tag=10。如您在使用过程中有任何疑问或需要帮助,请发邮件至:support@china-vo.org ...
  • 这是我们论文“用COLA快速生成模拟星系目录”的支持数据,包括模拟目录和merger-tree输出的晕文件。
  • PSP系统会在每个整点发放一批图片,并整点前1分钟弹窗并响音乐提醒(可选)。搜索页面如上图。
    不用担心是否是真实目标,不用了解各个星星的名字和位置,不用知道如何测量,不用操心如何写英文报告……</p> <p style="text-indent: 2em"> 当然, ...
    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中国虚拟天文台负责人崔辰州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辨图之所以需要借助人类的双眼,是因为数以百计的小行星、相机噪点、鬼影、宇宙射线等等都会被误以为是可疑目标。
    尽管唯一的发现最终被确认为是太空垃圾,但还是有其他七八位中国的参与者发现了一些快速移动天体(FMO,近地小行星的一种),高兴也因此备受鼓舞。
    “因此,我们一直寻找适合公众参与的内容。
  • LAMOST运行和发展中心全体工作人员及相关单位的共同努力下, 2018年6月,LAMOST第六年光谱观测任务圆满结束。
    DR6共包括4902个观测天区(天区覆盖图如图1),发布1125条光谱,低分辨率光谱总数991,中分辨率非时域光谱数据50,中分辨率时域数据84
    其中DR6高质量光谱数(S/N>10)达到了937条,约是国际上其他巡天项目发布光谱数之和的2倍。同时,DR6发布数据中还包括一个636组恒星光谱参数星表,成为目前全世界最大的恒星参数星表。
    LAMOST巡天七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获取光谱数突破千量级的光谱巡天项目。LAMOST 数据集首次超过千对LAMOST巡天而言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里程碑事件。
    目前中国、美国、德国、比利时、丹麦等国家和地区的124所科研机构和大学的769位用户正在利用这些数据开展研究工作,并银河系结构与演化、恒星物理研究、特殊天体搜寻等重要前沿领域已经取得了一系列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 ...
  • 这个系统可查看从50多个空间探测任务和地基观测装置收集的覆盖整个电磁波段的海量天文数据,包含自1978年来收集的50多幅图像和近950条光谱和星表数据。
    这些数据对应着天上30多亿个源,包括太阳系中的行星、卫星、小行星、彗星、恒星,弥漫银河系中的星际介质以及遥远的河外星系。
    ” 传统上天文学家的研究主要集中个别波段,例如,专门研究射电天文学或X射线天文学。他们学习如何使用该领域的特定仪器收集数据,以及如何将原始观测数据处理成可使用的科学数据。
    “天文学家并不关心数据是来自欧洲空间局(ESA)的空间观测任务还是地基观测装置,他们只希望能够轻松、快速地获得数据。
    由于ESDC总部西班牙,团队中以西班牙语为母语的人快速将系统翻译成西班牙语。现在推出的中文版本,其翻译工作起因来源于团队每年两次参加国际虚拟天文台联盟(IVOA)的会议。
  • 此次发布的DR10数据集是LAMOST于2011年10月至2022年6月观测获取的光谱数据,其中包含5923个低分辨率观测天区,1951个中分辨率观测天区。
    发布的2229条光谱数据包括1181条低分辨率光谱,1048条中分辨率光谱,中低分辨率光谱均突破千。此外,DR10发布数据中还包括一个约961组的恒星光谱参数星表。
    2009年,验收专家们项目验收时曾指出LAMOST是中国科技领域自主创新的典范,它将使人类观测天体光谱的数目提高一个数量级至千量级,使中国该领域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2019年,LAMOST成为全球首个发布光谱总数超千的巡天项目。四年时间,LAMOST获取的光谱数量再翻一倍。如今,LAMOST已经获取了两千量级的光谱数据。
    LAMOST将继续守望星空,记录和见证我国第一个天文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发展历程。
  •  
我们使用cookies为您提供更好的体验。继续使用本网站,即表示您同意按照我们的Cookie 政策使用cookie。
接受